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給發“國難財”的人發勳章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給發“國難財”的人發勳章

這個假期,唯一閱讀的經濟學相關書籍,就是中信出版社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本書已經發行一段時間了,當初發行的時候以在菜市場作為新書發佈會場地的噱頭名噪一時。這本厚達500多頁的經濟學講義是得到網紅級講師薛兆豐成名作,剛開始讀的時候感覺確實很有意思,讀了一會兒感覺有點兒不對味兒。

用講故事的方法講解經濟學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給發“國難財”的人發勳章

為什麼新書發佈的時候在菜市場?就是為了三個字:

接地氣!

這本書並沒有多少篇幅講理論、公式等非經濟學專業人士難以理解的任何東西,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書籍研究深度不夠,而是本書核心理念在於講人話,講普通人能夠聽懂的話去理解經濟學。這一點可能一些專業主義者會嗤之以鼻,但其實非常重要。對於其他學科,可以通過專業數據和科學實驗進行證明或證偽。經濟學卻相對很難。總不能隨便圈一個國家,說:

不好意思,我們搞一個經濟學實驗,把你們國家的貨幣全部貶值……

因為經濟學研究內容是人類社會的複雜經濟活動,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解釋理論,而無法大規模的進行實驗從而驗證理論。這本《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就是通過一個個生活中經濟活動的故事,用經濟學的思維模式,去理解現象背後的經濟邏輯,從而揭示經濟學複雜理論。從這個角度上看,這本書是非常精彩的科普經濟學作品,儘管有些粗淺和不足之處,但正如它在菜市場發佈一樣,絕對的接地氣,講人話。

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混淆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給發“國難財”的人發勳章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用了整整一個章節去講成本的概念,這裡的成本不是簡單說做一件事情需要花費多少錢。他拿在熱門街區的一個祖傳商鋪買茶葉蛋來舉例子,倒是很生動。

大家都知道熱門商鋪租金很高,如果租金是2萬元,那麼租到一個商鋪賣東西,成本就包括租金2萬元。屬於自己的商鋪不需要租金,是不是成本就比別人少呢?薛兆豐認為並非如此,這個鋪位的成本是社會上其他人決定的,別人認為這個鋪位租金2萬元,你這個鋪位不租出去,就是放棄了月租2萬的機會。

這種機會成本的概念用長安街頭賣茶葉蛋的故事來講解,倒是生動。但從經濟學角度看,真實成本和機會成本還是有區別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把兩者混為一談,對於理解經濟學概念並不友好,不過隨後引申到你的職業選擇倒是讓我眼前一亮:

生命是自己的,如果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考公務員上,就沒法用在當做生意上。

這就是機會成本,如果你抬槓說:

我是公務員,但我業外做生意不就兩全其美了嗎?

呵呵,經濟學上沒說不行,但紀委說不行就不行……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給發“國難財”的人發勳章


邊際成本和經濟學的邊界

這本書一再強調:

理論是灰色的,真實故事常青。

所以薛兆豐老師每個章節都用我們身邊實際發生的,很多鮮活的具體例子來講解理論,生動形象。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給發“國難財”的人發勳章

不過在我看來故事經常翻轉,且不能保證真實,反倒是理論之樹常青,很多時候可以十幾年幾十年依然散發著睿智的光芒。

這本書的不足之處也在於此,試圖用生動真實的案例講述經濟學原理,但實際上,真實的事件往往有多種解釋,尤其是很多社會問題,往往經濟學不能解釋其全部。當學者把複雜的社會問題只考慮經濟學視角的時候,就無疑陷入“手裡拿把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的境界。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給發“國難財”的人發勳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發國難財”的例子。《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認為發國難財,在危機時刻高價出售商品是符合經濟學原理的,是正當且值得鼓勵的。借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話說:

這些發國難財的人,是在救別人的命,他們應該得到一個獎章,而不是得到懲罰。

聯想到當下咱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高價銷售口罩、酒精或蔬菜的行為,如果我們不按照法律法規嚴厲處罰,反而發放獎章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從這個角度上看,我有兩點感受:

  • 看專家對於一件事的評判是不是在自己專業領域內。經濟學家把社會問題法律問題統統解釋為經濟學問題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越界”了,這種事情就會被評價為“磚家”而不是真正的學者。
  • 經濟學是藝術。有個蘇聯時代的段子:有人問專家XXX是科學還是藝術,專家回答是藝術,原因在於——如果是科學,他們會先拿狗做實驗!同樣,經濟學提出的理論也好,詮釋也好,都沒法實驗。

反倒是有本無厘頭網絡小說《史上第一混亂》裡面關於經濟學家的話我比較認同:

經濟這玩意兒,他其實就是小把戲,你讓學經濟的都改行當木匠絕對也不會對本國經濟有任何影響,不信你試試去!——《史上第一混亂》(第三卷)

雖然我們不能讓經濟學家都去當木匠,但可以把這本《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當段子看。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給發“國難財”的人發勳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