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被嚴重忽視的一首詩,告訴你何謂修行,讀後心如止水

這一年的春天,溫庭筠頗有興致地深入山中,尋訪名為盧岵的山中名士,雲山霧繞中,他本是急切的想要見到聲名在外而不入仕的盧岵,待見過一路風景,竟有豁然開朗之感。釋然頓悟中,溫庭筠寫下了這首清雅高古的《題盧處士山居》。

《題盧處士山居》

西溪問樵客,遙識楚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雲斜。

日暮飛鴉集,滿山蕎麥花。

溫庭筠被嚴重忽視的一首詩,告訴你何謂修行,讀後心如止水

詩題中的“處士”指有才德但隱居不入仕途的人,“盧處士”便是當時的一位隱居名士盧岵。首聯中寫在山中西溪詢問砍柴的人盧處士的隱居之所,順著樵客所指方向遠遠的望到了主人家的位置。在這裡溫庭筠將山中樵夫尊稱為“樵客”,可見偶遇指路的“樵客”也並非俗塵之人,以這樣的方式不經意間將此山隱世清幽的環境通過毫無相關的問語表現了出來,同時將自己急於渴望見到盧處士的心情表達透徹,甚為自然巧妙。

順著樵客指引的山路走去,一路上古樹的根纏繞著古石,急流清澈的泉水中顯露著水中的淨沙。這是一路上的近景,幽靜古樸的近景不覺間令人心境也清淨明朗起來。

溫庭筠被嚴重忽視的一首詩,告訴你何謂修行,讀後心如止水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遠遠望去,群山山峰已隨著雨水變得朦朧,那一條通往盧處士居所的小路彎彎曲曲的入了那雲煙朦朧之處。這是在頷聯中完成了沿路近景的描寫後,轉而在頸聯對山中遠景作以描寫。群山在雨中縹緲幽暗,可見詩人已身處深山之中,遠離俗塵,竟如夢如幻。而那通往盧處士居所的一條小徑竟入了那更為深幽高寂的雲煙之處,闊遠煙雲中,盧處士那身心皆在塵世喧囂之外的精神境界已經深深感染了前去尋訪的詩人。

在群山中沿著那高寂幽深的小徑跋涉著,不覺竟已到日暮時分,詩人以一句豁然明朗的“日暮飛鴉集,滿山蕎麥花”作以尾聯,使整首詩的色彩及思想精神一下子異常豐滿深遠了起來,如果說之前的每一句是整首詩的支架皮膚,那麼最後這句“滿山蕎麥花”則是整首詩的靈魂。經過了長途的穿山涉林,直至夕陽西下,飛鴉還巢,還未走到盧處士的居所之處,然而落日的映照下,那滿目的蕎麥花已讓精神思想頓悟了。

溫庭筠被嚴重忽視的一首詩,告訴你何謂修行,讀後心如止水

千峰隨雨暗

“蕎麥花”是白色或淡紅色的小花,白日裡煙雲朦朧加之距離太遠所以並沒有看到蕎麥花開的景緻。在傍晚的時候,夕陽映照,雲海層疊,色彩分明之下,那滿山的蕎麥花映入眼中,群山深雲中滿眼的生機招搖,自由和明朗的氣息圍繞飄灑在每一處,一眼之下精神也似一瞬昇華。

在這首《題盧處士山居》中,除了首聯以問答形式巧妙開篇外,全詩通篇寫景,後面短短六句三十字中竟有十多處意象,這與溫庭筠的羈旅詩名篇《商山早行》有共同之處 。這樣絲毫沒有堆砌造作之感的流暢的意象寫意在詩詞大家中也是卓然少見的,而他所出意象密度的藝術思想表達效果更是達到了超絕的筆力境界。

溫庭筠被嚴重忽視的一首詩,告訴你何謂修行,讀後心如止水

日暮飛鳥集,滿山蕎麥花

與其說溫庭筠的詞華麗精巧,倒不如說他在不同辭藻及思想風格間轉換自如信手拈來,《商山早行》的孤寒冷寂,這首《題盧處士山居》的清幽縹緲到結語的豁然明朗,便是最好的例證。溫庭筠在這首《題盧處士山居》中,筆下所出意象的密度及精深程度,所表達的精神思想的昇華開拓,成就了這首上乘佳作。雖然這首詩在整個詩詞史和他個人的詩詞作品中並沒有多大名氣,但讀到者往往會被詩中意境和精神境界所感染。

一生坎坷流離的溫庭筠最終並沒有真正的隱居世外,終其一生那些俗世繁物和苦難爭議始終伴隨著 他。不過,在他生命中曾經有過一個春天,穿過縹緲雲山,涉過清泉古樹,在走過蜿蜒幽深的山間小徑的一個傍晚,他看到了滿山白色的蕎麥花在夕陽下明豔生輝,在那個時候,他頓悟到心下修行的自由安樂,體會到過往浮沉後的月朗風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