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楊勇繼位,隋朝還會亡國嗎?

薛文康


隋朝是歷史上統一中國卻迅速滅亡的幾個封建王朝之一,其國力強盛堪比漢唐(甚至強過唐朝前期的水平)。

隋朝創立的一系列政治機制對歷史影響非常之大,但隋朝僅僅存在幾十年便迅速崩潰,何以如此短暫而滅亡,其原因眾說紛紜。


其中將矛頭指向楊廣的也不在少數,那麼如果是楊勇繼位隋朝還會滅亡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隋朝的建立背景。漢朝時期,兵力強盛,可北拒匈奴;三國混戰後,中華大地人丁凋零,政權無法一統,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漢人束手無策,不得不接受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在眾多捆綁勢力的聯合下,關隴貴族應運而生,擔起抵禦北方民族的重任。

漢人渴望天下一統的一日,不願苟延殘喘地活在其他民族庇護下,而楊堅的到來便是一個契機,是被眾多世族選擇的命運。

在當時中國近乎所有世族的聯合幫助下,楊堅非常順利的建立了一個全新王朝。可是楊堅又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賞賜這些世族?

但是他沒有想那麼多,他只渴望國家富強統一,人民不再忍受飢餓。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皇帝應該考慮的事情,而本該繼承他皇位的楊勇卻不太像他那樣雄心壯志,也沒有一個皇帝的心機和手段,但是也許是老天想幫他完成他的願望,讓一個最像他的兒子(楊廣)繼承了他的位置,也就是後世所稱的隋煬帝。

按傳統的說法,隋煬帝荒淫無道致使亡國。《說唐》、《隋唐演義》等後世小說以及野史也都將隋煬帝刻畫成一個無道昏君,將弒夫殺兄欺娘霸嫂等諸多醜惡事情更是描繪得有聲有色,使得隋煬帝的昏君形象深入人心。


事實上,隋煬帝並非荒淫無道的昏君,是一位很有抱負且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在這一點上和他的父親很像。

他改革官職,創立科舉制度,建造大運河貫通南北等,都是對後世影響深遠、功在千秋的重大舉措。

在大業前期,隋煬帝將隋朝推向了全盛,隋煬帝的個人抱負和才略毋庸置疑。

問題出在哪呢?隋煬帝急功好利、急於求成,建大運河、修馳道、築長城以及三次東征高句麗等,動輒徵調上百萬民力,百姓不堪重負,民怨沸騰。又逢自然災害(如山東、河南大水成災),致使發生民變,接著貴族乘機反叛,天下陷入大亂。

照說隋煬帝的政治舉措並不是暴政,從歷史的長遠角度來看多是有積極意義的,為什麼會導致上至貴族官僚下至農民百姓全都起來反抗他,這是隋煬帝不顧民情、過度勞民傷財所致。

在這上面他有點像王莽,都是有著一顆為天下黎民奉獻的心,但是由於一些問題沒有考慮清楚,而導致事與願違。

而國力的過度消耗,才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那如果是楊勇當上皇帝呢?

楊勇此人愛好榮華富貴,天性懦弱,無勇無謀,並且特別好色,就是因為看不清楊堅和獨孤皇后的喜好,才導致自己的儲君被廢除,可見假如楊勇繼承了皇位,他不可能像楊廣那樣為天下圖社稷,為後世謀幸福,所以也不會積累民怨,消耗國力,可能會因為好色等缺點被人控制,但是隋朝大概率不會在他的手上滅亡。

隋朝滅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隋煬帝的改革引發了貴族反叛。

由於隋煬帝打破北周宇文泰以來實施的“關中本位政策”,通過限制、削弱關隴貴族集團的強大勢力和影響,以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統治基礎。但是這個改革方案未盡成熟以及過急的推進,導致統治集團內部出現矛盾,由於關隴貴族勢力過於龐大。而改革觸犯了他們的根本利益,所以隋煬帝不被貴族集團支持、政治上被孤立,當農民起義爆發、天下出現變亂,貴族們不但不幫助鎮壓,反倒便紛紛藉機起事,反對隋煬帝、各自割據稱雄,這是隋朝統治之所以迅速瓦解的原因。

而楊勇繼位的話,在這一方面上,也是不會觸及關隴貴族的利益,因為他沒有圖謀,也沒有那個本事去圖謀,所以他只會是在關隴貴族的掌控下當這個皇帝,當他沒有眼力見,執拗的違抗關隴貴族集體的決定時,可能會被廢除,但是關隴貴族這一批人也不會坐視隋朝滅亡。

楊勇繼位的話,隋朝是不會在他這一代滅亡的。因為當時那個時代,主要的掌權者還是關隴貴族,只要他們的利益不受侵犯,那麼皇權就會得以延續。

隋朝滅亡後的唐朝皇室也同樣是關隴貴族出身,便可以證明關隴貴族這一龐大利益集團的力量。


歷來現實


自古以來,封建王朝興衰榮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不過有的王朝享國日久,有的時間不長。隋朝前接南北朝大分裂時期,後續千古盛唐時代,一舉終結了100多年的大分裂,重新統一了中國。可惜,隋朝只享國37年,歷楊堅楊廣二帝,就因楊廣好大喜功,勞民勞力甚多,導致天怒人怨而亡國。事實上,隋朝的帝位按照正常的繼承順序,應當由楊堅的長子楊勇繼承,可惜楊廣計謀多出,利用各種手段籠絡人心,最終除掉了哥哥楊勇這個繼位路上最大的障礙,成功上位。

假如楊勇可以繼位,那麼隋朝的國勢走向又當如何?隋朝還會這麼快亡國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基於當時的國勢形勢和楊勇的性格秉性大膽地推測一番。

楊勇性格沉穩,不會像楊廣那樣愛折騰

關於楊勇的性格秉性,《隋書》中有“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和“勇多內寵”兩點記載,由此可見,楊勇的性格較為寬厚、才學應該也比較出色,但有些好色,有些奢侈。與狡猾聰明愛折騰的弟弟楊廣相比,楊勇比較低調,性格比較直率,雖然有點講究生活品質,這一點為父親楊堅所不喜。由楊勇來繼承大位,楊勇沒有弟弟楊廣那麼有雄心有才能,還是屬於守成之君,不會出現開鑿京杭大運河、東征高麗這樣勞民傷財的舉措。


楊勇性格仁厚,城府不夠深,可能難以有效駕馭關隴世族

隋朝承接北周各項制度,北周宇文泰以關隴世族為根基建立的“八柱國”制度,賦予關隴世族相當大的權力,成為威脅皇權的因素之一。楊廣在位時採取了興科舉,遷東都,徵邊塞等各種舉措,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打壓和擺脫關隴世族的影響,特別是遷都洛陽,遠離了關隴世族的大本營長安。楊勇繼位後,其性格仁厚,加上性格直爽,城府不夠深,應對實力強大講究權謀的關隴世族可能力不從心,有逐漸大權旁落的可能,有可能形成權臣弱主的格局。

楊勇繼位,隋朝江山不會這麼快傾覆

現在看來,隋朝江山之所以短短30多年就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隋煬帝楊廣性格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有些舉措過多過快地損耗了國力和民力,特別是三次遠征高麗失敗和開鑿京杭大運河,民怨沸騰,給了在一旁伺機而動的關隴世族可趁之機。楊勇繼位的話,應當不會貿然多次遠征高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國力,開鑿京杭大運河也不會要求過高過快,這就使得隋朝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積累的國力不會那麼快消耗掉,只要楊勇不出現其他昏招,按照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中提出的封建王朝立國“五十年”規律,只要一個王朝能順利挺過建國初期五十年,那麼這個王朝的國祚就可能延續百年甚至更長以上。這樣一來,以李淵為首的關隴貴族想江山易主難度就大得多。


滄海拾遺錄


這個事吧,真的咱們只能坐這兒揣測一番,畢竟,楊勇楊廣兄弟倆咱們都不熟。

大夥兒對楊勇被廢抱有深切同情,主要是哀其受冤枉,憤楊廣太奸詐。

但事實上呢?唉,這個事實當然只能從故紙堆裡偷窺一點點。

史書上說楊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學,善於詞賦之道,個性寬厚溫和且率真,為人不矯揉造作。

這個分析一下,所謂不矯揉造作,就是有什麼就說什麼,是什麼樣就表現成啥樣,直爽不掩飾。這是個好品質,做朋友極好,但要為君為主,恐有點任性了。

書上又說,楊勇生性好色,喜愛奢侈,愛與文人往來。唉,這與吃瓜群眾的印象不符啊。楊勇也好色愛奢呀,又愛交文人,恐怕是個風流才子人設呢。

這不,弟弟楊廣就利用其兄的不設防,寵妾冷妻等縫兒盯了上去,還跑到老媽獨孤伽羅那兒告狀。

好,伽羅女士最厭男人三妻四妾,楊堅都讓她管得死死的。說起來這位女士倒不像別的婆婆只管丈夫,放縱兒子,她對兒子的放浪也不喜歡。


這下,娘倆天天在楊堅面前說楊勇壞話。楊廣呢,他也好色好奢,但他會裝啊。一來二去,太子位落他手了。

要說楊勇不被廢,楊家天下位會不會長?這很難說,畢竟楊勇也不太靠譜。而且,楊廣除了好色的大毛病(這還許多是政敵宣傳需要),打仗比楊勇還強那麼一點。

但說回來,隋的倒臺,民不聊生是主因,這個楊堅楊廣都有責任,若楊勇上位,征斂得可能比這二位稍輕些,隋朝可能走得遠點。

但我又想,關鍵若是李家硬是想坐位,那麼,楊勇是否難挽狂流?

好噠,歷史只能意淫一下。諸位看客有啥話想說的?歡迎打個嘴仗。


錢多多讀文史


1、如果楊勇繼位,就沒有唐朝什麼事了,也就是說,隋朝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執政超過300年的王朝。

2、這事,我們首先要探究:隋煬帝為什麼會滅亡?急躁、暴政、大運河、看瓊花、徵高麗之類的老生常談顯然都只是浮於表面的看法。

3、隋煬帝的滅亡,根本上深究是:隋煬帝急於擺脫關隴貴族對國家權力的掌控、對打壓關隴貴族集團的削弱打壓,侵犯了實際控制國家軍隊、政權的關隴貴族的利益。遭遇反噬所致。關隴貴族掌握的軍隊坐看農民軍肆虐,甚至排除包括李密在內的大量成員攜帶金錢、軍隊、器械加入起義軍,農民軍最終成為披著起義軍之名的關隴軍,關隴貴族背景的官員出工不出力,拒絕開國家儲備糧倉賑濟災民,刻意激化社會矛盾。上世紀70年代我國考古發現的隋朝的國家糧庫“含嘉倉”,依然存有50萬斤已經碳化的糧食。可以看出,隋末農民起義根由不是隋煬帝暴政、而是關隴貴族的黑手所致。

4、隋朝之前南北朝戰亂,權力實際都掌握在軍閥手中,作為軍閥中的戰鬥機——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楊堅統一了國家,並且創造了一個盛世,從他的諡號“文帝”就能看出是最高等級的。但是關隴貴族也控制了國家。

5、隋煬帝急於削弱他們的影響力,長期不在長安辦公,修建東都洛陽作為實際首都,娶南方皇后、任用南方將領、修建運河溝通南北、長期生活在揚州、徵高麗削弱關隴貴族實力、建立科舉制度,以平民知識分子取代貴族世襲官職……因此激化了與關隴貴族的矛盾,最終爆發,導致國家滅亡。

6、隋煬帝之所會這麼做,除了是認識到關隴貴族的長遠危害,還有就是他個人遭遇使然,楊廣年輕時就率軍統一中國南方,長期生活在南方,會說南方的語言,熟悉南方情況、娶南方老婆……總之,他有強烈的“南方情節”。他個人在北方關隴貴族中的影響、實力,則是一個“短板”

7、楊勇作為太子在關隴貴族中擁有很大的支持力量,父親楊廣為國家打下非常堅實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要知道隋朝留下的財富,唐朝用到貞觀20年都還沒用完。天可汗的稱號,唐太宗可是沿襲隋文帝的。

8、楊勇以他的才智,會認識到關隴貴族的長遠危害,但是他沒有楊廣的“南方情節”,會採取措施削弱,但絕對不會採用這麼激進的方式。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幾代人就能搞好了。治國方面“蕭規曹隨”,只要延續隋文帝的治國理念即可

9、隋朝要是沒有滅亡、沒有隋末的戰亂,就不會出現國家人口從3000萬戶驟降到不足300萬的人間慘劇,不會有50~70年國家停滯不前的情況。中華民族一定會有更輝煌的成就。


彭小東導師


大隋與大秦基本一樣,開國皇帝楊堅一死,楊廣鎮不住檯面。如楊勇幹一樣也鎮不住檯面,因為大隋的建立靠的是關隴集團,就是李淵、宇文等家族。這些集團手握重兵,稱霸一方,對皇位一直虎視眈眈。楊堅活著,加上集團利益還能互相配合,這些集團也忌憚楊堅。楊堅一死,你楊廣小兒當家,算那根蔥,這些集團便趁機起兵反叛,所以大隋成也關隴,亡也關隴。

大隋濫用民力,對外進行戰爭,農民起義,百姓反抗是表象,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基本上成不了什麼大事。當然楊勇幹皇帝大隋也許能多存活幾年。但歷史從來沒有假設,只有必然。楊勇、楊廣這哥倆誰幹皇帝大隋都一樣滅亡,不會有本質、根本的區別。


書華36


這個問題,我們把它的格局提升一下,就成了【楊勇會不會像父皇楊堅一樣,實行雄偉的改革發展。】

隋朝亡國,明裡的原因,在於楊廣【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細細數來,興科舉,遷東都,徵邊塞,抑關隴,開運河,等等。

不可謂不雄偉。



然,正是因為短短時間,需要實現如此千秋大業,便造成了勞民傷財,民怨沸騰。

正所謂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有雄才大略不可怕,但不懂得愛護子民,不懂得珍惜百姓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所有百姓之痛苦建立自己心中理想之大業,明裡上是促進國家發展建設,實際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國家是什麼?乃是百姓組成的,所以在當時來講,楊廣並不是一個明君,用永永遠遠不能洗刷成一個明君。

這也就是為何講,楊廣,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了。



哲學中,歷史觀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

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於是,烽煙四起,隋失其鹿,天下逐之。

那麼,此時重點才真正的到來。



隋朝亡國,暗裡的原因,在於上述功績中的一個——抑關隴。

所謂抑關隴,便是抑制關隴貴族。

楊堅去周立隋,背後一主要力量,便是關隴貴族的支持。而在楊堅坐上皇位之時,關隴貴族的力量自然成為了他謀政天下的一個阻礙,他的皇權受到了很大的威脅。

於是,他開始想方設法的解除關隴貴族的干涉,並大刀闊斧的實施了起來。


政治上,三省六部加強中央集權。因九品中正制被貴族把控,所以廢除九品中正制,改設科舉制,加大外界人才,平民人才的進入。

軍事上,府兵制,解除貴族私有武裝力量,削弱了貴族的力量。經濟上,設均田制。使國家命脈脫離貴族,把握在國家手中。

還有就是大肆的分封宗親,使得自己楊姓的宗親勢力增長,以此抵抗關隴貴族的威脅。



到了兒子這一代,楊廣與楊勇會如何呢?

同樣具有雄才大略與敢想敢幹魄力的楊廣,表示,我可以直面關隴貴族的壓力,改革的更加生猛與有效。

於是,在進一步推行楊堅的均田制,科舉制,府兵制的基礎上。開始完成遷東都,以圖擺脫關中本位。且重用士族,與貴族相抵,並且大肆屠殺關隴貴族勢力,手段很是強硬。



但是,在急功近利的偉業下,楊廣便兩邊不討好。

哪兩邊呢?

關隴貴族與百姓。關隴貴族已經開始反抗楊廣,而楊廣的決令又讓百姓苦不堪言,於是,隋朝必亂。



如果讓稍微,只是稍微平庸些的楊勇繼位呢?

史載,楊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學,喜愛詩賦,為人謙和率真,但好色愛奢,有些卑弱。

如若楊勇當了皇帝。結果同樣一好一壞。

好的是,楊勇不會那麼激進,或許在父親的改革之路上走的稍緩一些,但平穩,加之良相輔佐,想必隋朝還會有幾世。

壞的是,楊勇的卑弱,很可能造成關隴貴族的反勢,讓他們捲土重來,使得楊堅改革前功盡棄。從而由被關隴貴族所幹涉把控。



無論如何,想必隋朝倒不會滅亡那麼快。但對於歷史進程的意義就不如楊廣大了。

總體來說,還是那句老話貼合些。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論隋朝這個個體來說,楊廣不如楊勇維持時間久,但論整個歷史來講,楊廣要比楊勇做的優秀的多。


望十安的酒


1、如果楊勇繼位,就沒有唐朝什麼事了,也就是說,隋朝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執政超過300年的王朝。

2、這事,我們首先要探究:隋煬帝為什麼會滅亡?急躁、暴政、大運河、看瓊花、徵高麗之類的老生常談顯然都只是浮於表面的看法。

3、隋煬帝的滅亡,根本上深究是:隋煬帝急於擺脫關隴貴族對國家權力的掌控、對打壓關隴貴族集團的削弱打壓,侵犯了實際控制國家軍隊、政權的關隴貴族的利益。遭遇反噬所致。關隴貴族掌握的軍隊坐看農民軍肆虐,甚至排除包括李密在內的大量成員攜帶金錢、軍隊、器械加入起義軍,農民軍最終成為披著起義軍之名的關隴軍,關隴貴族背景的官員出工不出力,拒絕開國家儲備糧倉賑濟災民,刻意激化社會矛盾。上世紀70年代我國考古發現的隋朝的國家糧庫“含嘉倉”,依然存有50萬斤已經碳化的糧食。可以看出,隋末農民起義根由不是隋煬帝暴政、而是關隴貴族的黑手所致。

4、隋朝之前南北朝戰亂,權力實際都掌握在軍閥手中,作為軍閥中的戰鬥機——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楊堅統一了國家,並且創造了一個盛世,從他的諡號“文帝”就能看出是最高等級的。但是關隴貴族也控制了國家。

5、隋煬帝急於削弱他們的影響力,長期不在長安辦公,修建東都洛陽作為實際首都,娶南方皇后、任用南方將領、修建運河溝通南北、長期生活在揚州、徵高麗削弱關隴貴族實力、建立科舉制度,以平民知識分子取代貴族世襲官職……因此激化了與關隴貴族的矛盾,最終爆發,導致國家滅亡。

6、隋煬帝之所會這麼做,除了是認識到關隴貴族的長遠危害,還有就是他個人遭遇使然,楊廣年輕時就率軍統一中國南方,長期生活在南方,會說南方的語言,熟悉南方情況、娶南方老婆……總之,他有強烈的“南方情節”。他個人在北方關隴貴族中的影響、實力,則是一個“短板”

7、楊勇作為太子在關隴貴族中擁有很大的支持力量,父親楊廣為國家打下非常堅實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要知道隋朝留下的財富,唐朝用到貞觀20年都還沒用完。天可汗的稱號,唐太宗可是沿襲隋文帝的。

8、楊勇以他的才智,會認識到關隴貴族的長遠危害,但是他沒有楊廣的“南方情節”,會採取措施削弱,但絕對不會採用這麼激進的方式。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幾代人就能搞好了。治國方面“蕭規曹隨”,只要延續隋文帝的治國理念即可

9、隋朝要是沒有滅亡、沒有隋末的戰亂,就不會出現國家人口從3000萬戶驟降到不足300萬的人間慘劇,不會有50~70年國家停滯不前的情況。中華民族一定會有更輝煌的成就。


歷史秘密


楊廣還是有能力的,對於當時的時勢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即位後建東都、開運河,創置進士科來順應國家的發展趨勢。降服西突厥,戰敗吐谷渾解除了西北邊防上的威脅,而且經營西域聯繫南洋各國以發展對外的商業交通,特別是運河的開鑿,客觀上對南北經濟交流和維繫統一,都有著很大的作用。只不過登上帝位後失去了自我約束力,又沒有了獨孤皇后可以約束他的人,只顧貪圖享樂而失去了自我,幾次巡遊江都搞得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而因為內心的自我膨脹三徵高句麗更加劇了社會矛盾,導致全國各地爆發農民暴動。

楊勇的太子位置被廢,固然有楊廣的陰謀,但喜女色違獨孤皇后不喜男子寵幸姬妾,好奢華排場違楊堅的簡樸之風,這兩點可以看出說好聽點是率意任情,說不好聽的就是不識時務,政治白痴。你能指望這樣的人是一個明君?

最主要的是楊堅的帝位是依靠著關隴集團的支持,所以他儘量維持這個集團的領導地位,但楊勇根本沒有體會到,更多的是重用關隴集團以外的人,如果楊勇即位勢必會引起關隴集團的不安甚至內亂,結果如何真不好說,李淵還是會趁勢而起吧!


種地的秀才


大隋朝如果繼位的是楊勇,還真亡不了。

一個大病初癒的人最需要的是什麼?是慢慢調理休養,還是吃喝玩樂大肆折騰?顯而易見是前者——隋朝就是那個大病初癒的人,而楊廣所做的就是折騰。

暫放下隋朝不說,先來看一下另外一個看似不相關的王朝:西漢。

公元前202年之前,從春秋到戰國到秦的短暫統一再到楚漢相爭,天下已經亂了500多年(公元前770年——西漢建立),黎民百姓已經苦戰久矣。

——這一段是不是很面熟?

對,它就和從公元316年“五胡亂華”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一統天下如出一轍。但是,漢朝建立之初,雖然中間有呂后亂權,但政權還是漸趨穩定,到了文帝劉恆、景帝劉啟的時候更是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國力也得到恢復,直到公元前141年那個“千古一帝”劉徹出現——打仗、打仗、曠日持久的打仗,即使收鹽鐵、加賦稅也無法滿足戰爭帶來的消耗,大漢王朝迅速回到解放前——從這一點來說,他就是漢朝的楊廣。但是,與楊廣不同的是,或者說比楊廣幸運的是,劉徹的前面已經有了祖、父數代60多年的積累,而且建國日久,天下歸心,和平早已深入人心。因此,漢王朝雖然被劉徹糟蹋的千瘡百孔,但也只是窮了點,還引不起民變,更不會亡國。

隋朝就不同了。

隋統一後,楊堅吸取歷史教訓,躬行節儉,輕徭薄賦,寬刑減罰,大興文教,與民休息,隋朝國力迅速恢復,政治穩定、國庫充盈、百姓富足、社會繁榮,史稱“開皇之治”。到楊廣繼位的時候,他舉目四望,發現國內歌舞昇平,竟然無事可幹,這讓自視甚高且不甘寂寞的楊廣有些失望——歷盡千辛萬苦學會了“屠龍術”(皇位),卻發現世上竟無龍可屠——於是“沒事找事”:修馳道、建東都、開運河,徵吐谷渾、安南、突厥、高句麗……這一切的背後都是錢,而楊廣作為一個“富二代”,不知稼穡之苦,崽花爺錢不心疼,楊堅省吃儉用二十年攢下的家底,被自己“精心選中”的二兒子在幾年內就敗光了。賬面上沒錢了怎麼辦?加賦——大隋朝就像一張額度還不是很大的借記卡,不僅迅速被楊廣透支,還欠下了一屁股高利貸——當李密、李淵、竇建德、杜伏威、劉武周、梁師都等人來“討債”的時候,大隋朝就崩了。

再回到漢武帝劉徹,可以這麼說,如果他和漢惠帝劉盈換一下位置,也變成王朝第二代的話,大漢也很有可能會因為經不起折騰而迅速滅亡。

最後再說一下廢太子楊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真任情,無矯飾之情。引明克讓、姚察、陸開明等為之賓友(《隋書·列傳十》)”。其中的明、姚、陸等人都是當時的名士。但是,楊勇作為太子,身上的缺點同樣明顯,率性、好色、奢侈,尤其是第二點犯母親獨孤皇后的忌,第三點又犯父親的忌,再加上“率性而為”,不管不顧,漸漸被父母疏遠並最後被廢,也似乎在情理之中。其實,無論是率性、好色還是奢侈都屬於“私德”,與治國理政的能力無關,但在封建社會里,這些卻是了不起的大事,往往成為被政敵攻訐的理由。如果楊勇繼承了大隋基業,李綱的評價倒算中肯:“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賢明之士輔導之,足堪繼嗣皇業。”也就是說,能力不是很強,性格也沒有特別之處,但如果配以能臣輔佐的話,至少能做個“守成之君”。

但歷史不允許如果,我們也只能透過史實去妄加揣測,替古人擔憂一番。

(配圖為影視劇中的楊勇、楊廣)




彼岸歷史


隋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它結束了南北朝動盪而又分裂的歷史,使得神州大地再次走向了統一。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之後,可以說是勵精圖治、除弊革新,從而鞏固了中央集權,發展了經濟,穩定了社會,讓中國進入了封建時代的一個“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也被後世譽為“開皇之治”。

依照封建帝王即位慣例,文帝楊堅死後,即位大統的應該是長子楊勇,可是當楊勇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被二弟楊廣惡意陷害,從而導致被廢;而當楊廣成功登上帝位之後,楊廣更是迫不及待地直接就賜死了楊勇。後來,由於楊廣橫徵暴斂、窮兵黷武、濫用民力,且極盡奢靡之能事,最終導致天下大亂,不但楊廣自己被叛軍所殺,整個隋朝也從此走向了覆滅。

那麼問題來了,假如當初即皇帝大位的不是楊廣,而是楊勇,隋朝還會亡國嗎?

我們先來看看楊勇其人,據相關史料記載,楊勇生性勤奮好學,善於詩詞歌賦,且個性溫和率真而不矯揉造作。如果這樣的人做了皇帝,會是個什麼樣呢?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不過,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當初接楊堅班的真是楊勇的話,估計楊勇至少不至於窮兵黷武、濫用民力吧。

另外,史料上也有這樣的記載,說楊勇不但有好的一面,同樣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他就有好色、奢侈等惡習,他的太子地位被廢,其最初的導火索就是由於他妻妾太多;所以說,就算是楊勇當上了皇帝,他也很難成為“明君聖主”,至少與他的父親楊堅相比,恐怕他是要差上一大截的。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當年即位的是楊勇,而不是楊廣,也同樣逃不掉“亡國”的命運,這是由其階級侷限性所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過,如果楊勇即位,隋朝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也許會長上一些,這倒是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