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许总


无我是一种理性观点。

如同科学观察一样,人是由大脑,生物电子流与激素动运动,形成了意识,这里面并没有一个“我”。

佛教用五蕴来解释了无我的真象,意识的形成先从色蕴(六触)开始,接着有了受蕴(直接感觉喜乐或悲痛或平常),然后引发了自然的记忆——想蕴,接着开始作意,有了心理或情绪反应——行蕴,最后形成识别判定——识蕴。

五蕴中无我,《心经》也说在禅定深处,观察到五蕴无我。“无我”是真实的,而人们心中都有一个“我”,对于理性的佛陀来说,这是错误的。

无常是真相,无我是真相,却因为误认为“有我”,“无常”的事实必让你失望,因此苦是必然。

想要灭掉苦,就要回归正确的认识,回归“无我”的正确认知。

“无我”是慧根。在遇事思考时,慢慢把“有我”去掉,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不良情绪,当然烦恼也大为减少,保持平和安静的心境。

灭苦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八正道,也有美名为八圣道的。



退出江湖


"一切法无我",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能认识丶理解丶领悟到,则是佛法的理念高度,能实际亲证到,则是自性本觉的开悟境界,起码是"等觉菩萨″的阶段层次,接近于佛了吧!

"佛″,是"觉者“。心地境界觉丶行圆满,具五眼六通,得"无漏″智慧。"无漏",乃是断尽一切烦恼。一切心外求法的"外道″修行,最高只能达到五种神通,唯证佛觉者可得"漏尽通″。

不到真正"无我",怎能断尽烦恼,得“漏尽"通?烦恼的根源就在有我。八识心田,无始劫积累的"妄想丶分别丶执着″的业力种子,断尽谈何容易?别说六道凡夫,即使三界圣人,阿罗汉丶辟支佛丶大菩萨,都是在分段修行证果。小乘圣人(声闻丶缘觉)断的是“执着″心,大乘菩萨断的是"分别"心,等觉丶妙觉还须断最后一分无明,方能证佛法身,进入无"妄想"境界。

"真诚丶清净丶平等丶正觉丶慈悲"一一一這就是"无我"的成佛境界。"清净"心,无执着无污染,即是阿罗汉的境界,独善其身丶"自了汉"。平等"心,无分别丶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文殊丶普贤丶地藏丶观音,诸大菩萨的境界。"正觉"到位,妄念除尽,即是佛地境界,福慧圆满丶无余涅槃丶大圆镜智丶无量光寿,与众生融为一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回归了本无生灭丶本自清净丶本不动摇丶本自具足丶能生万法的自性本觉。

要想当下理解,以教奉行,逐步证得,再看下面一句:

"看破丶放下丶自在丶随緣丶念佛"。

"万法因缘生,佛说即是空"。了知"我"本空性,皆是"因缘"生法,因缘皆是"无常","我"即无可执着也。理上虽明,还须实修证得方是受用。看破帮助放下,放下进一步看破。布袋和尚的哲学,提得起丶放得下,大肚能容。


真空妙有无量寿


无我是一种境界。

我在道中,道在我中,万物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体大悲。

无我无自私心,无分别心,无嫉妒心,无贡高我慢心,无嗔恨心,无邪心,无妄心,无痴迷心,众生平等,谦虚恭敬。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心空无一物。眼不随色转,耳不随声转,鼻不随香转,舌不随味转,身不随触转,意不随法转。内心降服六根六贼。不能听见打鼓就上墙,要心如如不动,不去也不来,对外界没有见闻觉知。定慧等持,定在慧中,慧在定中。

达摩初来中国时,没人识真佛,都不听他讲法,只有一只鸟对达摩说:“西来意,西来意,教我出笼计”。达摩说:“两腿一蹬,两眼一闭,即是出笼计"。这只鸟很快领悟了,它看到主人回家,赶紧两腿一蹬,两眼一闭。主人回来看见他心爱的鸟蹬腿了,急忙把这只鸟从笼中拿了出来,放在手心上,想鸟怎么死了呢?正在他愣神之机,这只鸟突然扬长而去。这鸟真的出笼飞走了,它自由了,再不会被监在牢笼里了。这个问题恰恰说明无我相得解脱自在。

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逍遥自在得解放。



用户和言悦色


一个人体证无我后,他认识到了宇宙和生命之间的真相。他发现,当自身突破重重限制,破除思想认识中的那一个个虚幻的枷锁后,生命所执着的那个“我"消失了,以前的那个个体意识消失了,我″死″了。继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宇宙意识,对此浩翰无际的心灵,有人感叹,此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此心!庄子《逍遥游》中那只笑傲于天地之间的鲲鹏,即是对此时心灵状态的隐喻,那是无边无际的自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的大逍遥。

人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发现这个真相,将那个受限的自我溶入这无边无际,浩翰的宇宙中去。这时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会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深悟诸法空相,真实的法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时侯消除了一切二元对立,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我们超越二元思维的局限,来到了一体的心灵意识。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佛说非身


无我,我觉得只要是正常人都做不到。我看过一恐怖片,邪教把那女孩子关起来天天折磨,最后女孩就修炼到了无我的境界,以至于全身无麻药把皮肤撕下来都可以感受不到疼痛。谁能做到啊!佛教说得无我境界可不是我们一般人能体会感受的。我只有过一次无我状态,当我进家门那一瞬间,阿赖耶识出现了,把我的整个意识带着离开了自己躯体,感受着以前遭遇的种种痛苦,这时旁边人看我的躯体就已经是无我状态了,因为整个人完全感受不到自我,一直游离在这些痛苦画面里。但我始终觉得通过修炼达到这样的状态都是骗自己的,只有极少数人能有这样的能力,但都不能做到随进随出自己的身体。有些人佛教理论上可以说一大堆让很多人信,可自己甚至一次无我状态都没有机缘感受过。真实的无我状态只有感受过的人才知道。


于谁同轩


“无我”相对于执著于“自我”,人生的这个“我”,这个肉体和由肉体而产生的六尘,其实只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并不是实有的,一切都将随岁月而老去而消失。人生短短几十年和整个宇宙形成的时间相比,简直渺小到微不足道,又有什么值得执著呢?俗话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个人如果能够明白执著于“我”的虚妄,便能够体验到灵魂的净化,并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


而现实生活中做到“无我”并非常事,人们常常执著于某种念头,比如为了满足自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受,不惜衍生许多痛苦烦扰,却往往忽视了生命中的追之不及。现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一切众生,都有一个“我执\

国学解读人生


楼上有一个女人,都五六十岁了,还打扮成小女孩的样子。夏天的时候,她穿着超短裙,脸上的皱纹灿烂的盛开着。她说:“年龄也不小了,很多年青人还称呼我大姐呢!”她的嘴角下垂,显得比同龄人要老气,可她怎么就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很年轻呢?

这时,院子里的王哥过来了,他三十多岁,人长得也帅气。那女人快步走过去,嗲声嗲气的说:“王哥,你骑摩托好帅啊!”说着,扭着屁股,就往摩托车的后座上去坐。王哥推了一把说:“走开,这是我老婆坐的!”女人讨了个没趣,还笑嘻嘻的说:“他被我电到了,才恢溜溜的逃走了!”

我真恶心的有点儿想呕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他们自我感觉很漂亮很能干很优秀,可是在别人眼里很丑陋很龌龊很蹩脚~这就是说,自己“有我”,在别人眼里就“无我”了;真正漂亮的女人,若在心里没有感觉自己是天姿国色,她谦逊温柔端庄大方,在别人眼里就“有我”了!

“无我”,是谦卑的做人,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无我”,是城实做人,不夸大炫耀能力财力……“无我”,是一种美好的品格。晚上梦见自己做了一首诗,题目的《“无我”的境界是“有我”》,人若谦卑了诚实了低调了,在别人的眼里就高贵了有能力了有魅力了!这实在是,美好的道理啊!





一蝶咏


道德经第七章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所以,无我而有了大我,这样的境界和心理,就容易得到理解了。第七章全文如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万物,有生则有灭,相反,无生则无灭。凡生出之物,必有死灭的时候,而永恒存在的事物,则无生亦无灭。这就是万事万物生生灭灭的辩证法。人生的辩证法也是如此。看重自己利益得失的人,结果往往是轻于鸿毛,被他人轻看,而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他人之后的人,却总是被他人看重,甚至重于泰山。所以说,无我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是一种成熟圆融的心态。


郭城3点14壹伍玖


中观学认为我有两分,一分是五蕴之我;另一分是自性我。两者水乳交融,难以区分开,只有在大喜或大怒时,注意观察有一个独立自性我。

什么叫自性:独立存在,不依仗它,永恒不变,这三条是自性的定义。我们观察符合这三条的法存在吗?是找不到的。所以自性之我根本就不存在,但凡夫俱生来就认为自性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为了这个自性我现种种烦恼,造种种罪恶业,领受种种苦,生死流转永无停息。

我们要无(或叫空,或叫破)的是这个自性我,而不是五蕴之我。

无我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心经》中所描述的,观自在菩萨在定中用甚深般若智慧观察五蕴皆空,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一切法皆空,无自性,自性之我也不存在。此时心中原来自性我没有了,心中有空落落的觉受,没有办法语言表达,就用虚空来形容了。

修定时心中会有快的觉受,当自性空的境界出现时,会有大乐的觉受。就是定中修如虚空。这就是不退转的圣者菩萨,自性我是烦恼的根,自性我现证不存在,烦恼的根也就断了,不再现行了。所以圣者不被烦恼所缚,就得到大自在了。

圣者后得位(出定)时,看一切法如影如幻,如阳焰。自性有的观念已打破了,是缘起有。

这是中观见的“缘起有自性空”。空不是法没有,空的是心中自性执着。

要证得无我境界,必须先学懂甚深中观见,然后修定,在定中观中观理,要止观双修。要积聚福德智慧二资粮,广修六度万行。功夫到了自然成,但不是一生一世就能办到。六祖慧能不知修了多少劫,因缘成熟了,现证了。凡夫俗子不要打妄想,容易落入歧途。


襄阳孙


佛教里面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一切的佛法都是围绕着着三者展开的。

其中“诸法无我”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不因为我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世间的规律与规则都是客观的,根本没有一个“我”存在。有“我见”的都是有偏差的,都是已经违背了客观事实的。


“无我”就是说自己已经消除了“我见”与“我执”,不再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与“寿者”相了,看待事物已经能够贴近事物的本质了,不再被表象所迷惑。

一个人如果有“我相”与“我执”的话看待事物就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面考虑问题,而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就不能够见到问题的本质了。

就像是两个人争吵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了那就没有是非对错了,这个是非也就分不出来了,矛盾也就无法排解了。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一套经过长久的摸索与检验出来的价值观来评判是非好歹,不然这个世界就乱套了。

只有跳出个人的立场与执着了才能够见到事物的本质,拿出真正的解决方案来。


“无我”是一种解脱,是跳出了“人我”的圈子,更上一层了。‘有我’是一种妄想执着,偏离了正法奥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