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首相李鸿章在日本是怎么被欺负的

谈判所在地设在春帆楼,此地风景秀丽,而且有日本人特别喜欢的温泉。这里本是一家诊所,后来改成了一家河豚料理店(河豚虽然有剧毒,而且确实也曾毒死过不少食客,但好吃不怕死的吃货们仍然前仆后继,这在日本实在是一桩狂热的奇景)。伊藤博文在年轻时就经常光顾这个河豚店,“春帆楼”这个名字就是伊藤博文为女主人起的。

在谈判桌的两侧,中国代表团赫然发现,自己坐的椅子都比日本代表的椅子矮一些!

对于这一个说法,我不是很相信,我不觉得象伊藤博文或陆奥宗光这个级别的人会使用这种小伎俩。后来,看到一篇文章再现会场,说是给李鸿章的是一个带扶手的软座,貌似比别的矮一点,实际是为了凸显

大清帝国首相李鸿章在日本是怎么被欺负的

李的地位。

比起来,我更相信后面的这种说法。

在李鸿章座位的旁边,日本人非常细心地准备了一个痰盂。这一方面表明日本对中国客人的细致周到,因为李鸿章因烟瘾大,确实有喜欢随地吐痰的不良习惯(据说后来李鸿章访俄期间,曾经一口痰吐在沙皇陛下极其名贵的波斯地毯上,把老毛子气了个半死);另外,似乎也在暗示李鸿章和他背后的老大中国已经日薄西山。

对于己方拟定的谈判条件,伊藤博文告诉李鸿章:“中堂只能回允、不允两句话。”

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的回答很轻松,很搞笑,也很强势:“可以,但是不能减少。”

李鸿章:“不许我驳否?”

伊藤博文:“驳尽管驳,但我主意不能更改……”

就完全相当于一个强盗用刀逼着一个路人:“掏出钱包来,掏不掏?”仁慈的劫匪慷慨地赋予了这个倒楣的路人选择的权利,但他只有掏和不掏的选择,选择掏,钱就会被抢光;选择不掏,身上就得多几个血窟窿,最后钱还是会被抢光。

这个劫匪就是伊藤博文,李鸿章就是那个倒楣的路人。

伊藤还恐吓李鸿章:“广岛已经有六十多艘运兵船升火待发,如果再不签字,我们就要往中国大陆增兵了。”

李鸿章说:“赔款再减五千万吧,台湾不能割给你们。”

伊藤博文轻松地笑笑说:“这样的话,我们就派兵进占台湾。”

李鸿章无计可施,只好打亲情牌:“日中两国比邻,一衣带水,何必如何决裂,还是要和好的!”

伊藤的回答也堪称妙语:“割地赔款,就象负债。你们把债还清,中日自然和好。”

李鸿章急了,也耍起了痞子腔(这是李鸿章的一大战术特点,也是他老师曾国藩绝对学不会的):“台湾可不好打,法国上次攻打都没有得手,风高浪大,民风彪悍(你们来打打试试)!”

李鸿章说的是实话,十年前,中法在台湾开战,法军大败,连法军统帅孤拔都战死在澎湖。

伊藤听了,根本不为所动,冷冷地说:“大日本水师官兵有什么苦吃不得?去年北地奇寒,人人都说日本军队不能吃苦,现在春暖花开,整整一个冬天了,我们吃过什么亏吗?”

谈判结束的时候,两人起立握手,李鸿章再次请伊藤博文将赔款减少,伊藤笑而摇头,再次说不。

1895年4月17日上午10点,黔驴技穷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当时的李鸿章,心一定在滴血,但他没有选择,他只能签字,因为他来日本的使命就是当汉奸,就是当卖国贼,就是承担骂名,活该他是李鸿章!他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苦心孤诣,搞洋务、办外交、整军备、练海军,最后一败涂地,作为战争的领导人,特别是北洋水师的实际总负责人,甲午战败,中国深陷泥淖,我是有责任的,甚至,我该下地狱,这个,我认了!

但很有些人,比我更应该下地狱。

比如耽于享受的慈禧太后,比如空有热血的光绪皇帝,还有那个贵为帝师的老愤青翁同龢,一味开战、开战。你们知道北洋水师已经六年没有购进一艘船、一颗炮弹了吗?你们知道大东沟海战我们的炮弹多数是不能爆炸的穿甲弹吗?我们知道北洋舰队已经好几年没有维护装备的钱了吗?你们知道就是这几年日本勒紧裤腰带超过我们的吗?你们知道重创我军的吉野号本来是我们订购的吗?

你们是知道的,但你们就是不给钱,特别是那个主管财政的翁师傅。没有钱,打什么现代战争!别的不说,就说炮弹,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开花弹,那打沉几艘敌舰是很有可能的,黄海海战的结果很有可能改写,战争的轨迹说不定也会不同。

李鸿章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一切都只能是假设,而假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战争,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没有办法拉人垫背,只能是我一个人下地狱了……

蒙受奇耻大辱的李鸿章决定:发誓终生不履日地。

李鸿章不知道,正是源于对日本的刻骨仇恨,使得他不自觉地偏向了日本在东亚利益的直接对手俄国,他更不知道的是,对于中国来说,俄国要比日本可怕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