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

驻足小站看历史


▲曾国藩画像

陈玉成,原名丕成,广西藤县客家人,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全靠叔父抚养长大。也许是少年时的经历给了他很多磨练,14岁的陈玉成加入太平天国的童子军后,作战勇猛毫无畏惧,最终被赐名“玉成”,取“玉汝于成”之意。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6岁的陈玉成屡立战功,升任左四军正典圣粮,开始了他备受后世军事家称赞的带兵之路。

▲金田起义油画

西征之时,陈玉成担任攻城前锋,麾下却仅有500余人,其难度之大可见一斑。不过陈玉成毫无惧色,派出300人正面佯攻,亲率200人在侧翼登墙,并趁势大喊“天兵登城”,清兵顿时大乱。攻克武昌后,陈玉成因功升为“殿右十三检点”,开始独当一面。“九江之战”,陈玉成先是三克武昌,后来又夺取德安,连破清兵营垒40座,解庐州之围,奠定了西征胜利的基础。随后他率军夺取镇江,攻破江南大营,并向东直捣滁州。9月,陈玉成率部与李秀成部会合,击溃江北大营。与勇悍的湘军几度交手,陈玉成巧妙利用迂回包抄战术加以围歼,取得“三河大捷”,清军士气大挫。

▲清末湘军旧照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6月,陈玉成晋封为英王,成为太平天国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遗憾的是,最后陈玉成因叛徒出卖不幸被俘,拒绝投降后被处以极刑,年仅26岁。抛开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是非恩怨暂且不论,若是对陈玉成的军事生涯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其成就是十分惊人的。陈玉成一生基本未尝败绩,而且打得曾国藩这样的能臣都只能无奈下达“坚壁勿出”的军令,确实当得上名将之称。而且陈玉成的胜利并非出于侥幸或是兵力富足,而是因为他确实经验丰富、策略灵活,治军有方,他独创的“三十检点回马枪”战术,也在实战中大放异彩。

▲太平军士兵所穿军服

除此之外,陈玉成还着鲜明的作战风格。首先是灵活多变,清军将领曾评论“陈逆往往飘忽变动,俱是活着,我军往往为贼牵制,总是滞着。”陈的军队行军速度极快,地点多变,清军即使侥幸截获军情,很快也就失效了,每次太平军总能出现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所以其作战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其次,陈玉成除了快速作战外,还擅长利用地形和速度打围歼包抄,“三河大捷”就是一次成功案例,解桐城之围时,他也是采用不攻而围让敌自乱的方式取得胜利的。第三则是用兵虚实结合。古语有云“用兵之道,虚之实之”,陈玉成在这点上就做得特别好。西征湖北途中遭遇强阻,他于是留下小股部队正面佯攻,大军则从小路取固始、商城进入湖北,直逼汉阳,使清军大为震惊。

▲英王陈玉成形象

当然,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叫声东击西,这也是陈玉成作战过程中最喜欢运用的战术。毕竟清军人多势众,太平军与之相比不占优势,因此他经常用虚兵把敌军主力分散,然后再逐一击破。“扬州之战”期间,陈玉成数次攻打清军大营未果,于是就派一支部队绕路攻打扬州城,主城告急,清军只能派兵驰援,谁知这时陈玉成又猛攻大营,清军兵分无力,于是败退。

从14岁入伍到26岁就义,12年间陈玉成戎马倥偬,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奇将。若不是同僚嫉妒、内奸出卖,他也不至于英年早逝,对于他的去世,曾国藩既是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有几分惋惜。但不论历史如何评论功过,陈玉成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确实是可圈可点的。

参考文献:

《曾国藩传》《贼情汇纂》


趣观历史


历史不是写小说编故事!如何评价陈玉成?我想如下简单说一下:

优点:

1、陈玉成骁勇!

曾国藩曾说:“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

胡林翼说:“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哉!“

陈玉成14岁时随叔父加入太平军,定都天京后被杨秀清选拔为左四军亚典圣粮,职同监军。第二年五月太平军西征,在攻取武昌的战役中,他率领五百“天兵”首先登城攻入武昌。18岁的陈玉成被超升为殿右三十检点。1853年2月,陈玉成和李秀成等随燕王秦日纲救镇江,陈玉成亲自驾一小舟,和吴如孝一起制定内外夹攻之计,镇江之围遂解。1856年9月,天京事变后,陈玉成被晋升为成天豫,1858年浦口、三河镇战役胜利后,陈玉成被封为英王。

2、陈玉成是后期太平天国的擎天柱

他在军事上的胜败维系着太平天国的兴亡。拿上面说的浦口、三河镇战役来举例:这两次战役的胜利,初步稳定了太平天国自韦昌辉叛乱和石达开出走后的动荡局面。三河镇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后期太平天国军事的起点。从此,太平军由被动转为主动,从处处挨打转为步步进攻,太平天国所谓中兴局面开始形成。

3、要求严格、以身作则

陈玉成对部下要求严格,他自己冲锋在前,以身作则,手下出了一批宁死不屈的部将。1861年5月,陈玉成的部下靖东主将刘玱琳在集贤关和湘军激战二十多天,最后全部阵亡,无一投降;安庆保卫战中,叶芸来所部一万余人,守孤城一年多,粮绝城陷,全部阵亡。

缺点:

会剿武汉时受了巴夏礼的骗而不去攻武汉;去苗沛霖所据的寿州前,部将殷燮卿就曾劝告说,苗沛霖反复无常,“万不宜去”。陈玉成没有接受意见,结果自投罗网。


至于受刑三天还没死还在仰天长叹之类无聊的话题等等,这里就懒得回答啦!

希望能回答到您的问题,喜欢请点赞关注“稗官直笔”!


稗官直笔


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1859年被洪秀全封为英王,时年不到23岁,这时的王封得还是比较谨慎有含金量的,和后来大肆滥封不同,和忠王李秀成等应该是仅次于永安封王时的开国五王(东西南北翼王)。

年纪轻轻的“老革命”。

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时年仅仅15岁的陈玉成就随同叔父一起参加了起义队伍,称得上是“开国元勋”。他作战勇敢善于用脑,很快在童子军中脱颖而出,连连获得提拔。

忠勇善战的“主将”。

1858年,22岁的陈玉成被任命为五军主将之一的前军主将,率军或单独或与其他将领配合连连取得大捷,特别是攻破了清对天京威胁极大的“江南大营”,许多清军将领或被杀或自杀,极大地稳定了天京事变和石达开出走以来的动荡被动局势,1859年因功封王。清湘军统帅胡林翼说: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哉。《清史稿·洪秀全传》:玉成凶悍亚杨秀清,而战略尤过之。


宁死不屈的“大丈夫”。

1861年,安庆失陷,陈玉成率军退守庐州,后来因中实际已经暗投清军的太平军将领苗沛霖之计,被俘。清军大帅胜保亲自劝降,陈玉成大骂胜保,并且说:大丈夫死则死尔何饶舌也!1862年,在押解进京途中,陈玉成在河南延津英勇就义。


磨史作镜


陈玉成这个人,在清朝将领眼里,是个厉害人物。

清末曾经有人评价陈玉成说:

伪英王陈玉成者,发逆中渠魁也,绰号四眼狗,狡悍饶智略。初破武昌时,年仅十有四,与官军交战疆场十数年,恒俯视诸将帅,不以置齿数。

而且很多跟陈玉成交过手的清军官兵更是把他吹上了天:

故老言英王陈玉成用兵如神,往来飘忽,如健鹰搏空,一瞬千里,敌莫测其所至。其识略实为诸王冠,每临阵横槊马上,纵览山川脉络,举鞭示部将于某所设疑,某所诱故,某所设伏。及胜,卒如其言。或问其故,则亦不能尽道也。倘所谓天授者欤?

这种评价我就觉得过誉了,说什么“诸王之冠”,把石达开和李秀成放在哪里?若论谋略才干,石达开和李秀成才是诸王之冠。更不用说陈玉成在太平天国的威望远远不及李秀成。

金陵被围的时候,洪秀全加封陈玉成英王,让他号令诸王勤王以解南京之围,结果陈玉成振臂一呼,无响应者,没办法洪秀全只好又搬来李秀成。

论谋略才干,陈玉成不如李秀成,但是在太平天国后期,仍然是一人之下。此外李秀成这个人,有气势,有骨气。

陈玉成被俘虏以后,清朝将领胜保派人劝降:

玉成仰天笑曰:“某起匹夫,拜王爵,手提百万军。纵横数千里,乃且为降卤哉?且国之存亡,天也,岂一二人留去所能决哉?”

胜保又亲自去劝降陈玉成,结果:

玉成独昂然入,坚植不拜。胜保叱之,玉成厉声曰:“某生不知拜跪为何事,而乃欲以若所习者污我耶?”胜保复问生平所遇,谁善用兵者,玉成笑曰:“李续宾尚不足当吾鞭之一击,况余子哉?”胜保大惭。

胜保劝降不成,只好把陈玉成槛送京师:

至延津,诏磔死。颜色不变,屹立受刑,肉尽而尸不仆。磔[zhé]刑: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传说远在夏朝建立之前的虞舜时代已经有了刑法,《左传》中说:"《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不过中国古代始终沿用的所谓"五刑",其发源则还要延到殷商时代。《尚书·吕刑》记载的五刑分别为"墨(黥,刺字)、劓(割鼻)、剕(刖,断足)、宫(阉割),大辟(死刑)。

陈玉成果然是个硬汉子。

陈玉成是被苗沛霖出卖而死,后来陈玉成的旧部有人为陈玉成报仇,将苗沛霖刺杀了。

天京之变以后,洪秀全不信任石达开,石达开带着一部分人离开,他想让李秀成和陈玉成一起走,此时陈玉成李秀成在安庆,陈玉成带着部下准备就跟着走了,临走他去告诉李秀成,被李秀成一番劝说,就没跟着石达开出走。

秀成曰:“吾侪弃乡井,捐生命,以图功业,中道易心,后世其谓我何?吾决不行,君自裁之可也。”玉成曰:“非君言,吾几为所误。”兵止不行。

陈玉成还是比较忠于太平天国的,并非只忠于某个人。

陈玉成十九当大敌,二十四封王。初为检点,善战多能,湖北有三十检点回马枪之号,军强冠诸镇。

陈玉成死后仍然令清军害怕:

逸史氏曰:“贼起金田,所恃以冲锋陷坚者,自萧朝贵外,即推秦日纲、罗大纲、陈玉成为最猖獗,贼中所称三悍酋是也。罗亡于江北,秦亡于东北,逆党中独英贼蹂踏数十城,窜陷十余省,恶积祸盈,卒膏斧钺,枭党艳妻,连头受戮。天之假手以剪灭之者,岂不快哉?三河集之战,李忠武公授命于是役焉,此为上游大局所关,故记之特详。呜呼!英贼之罪巨矣。

清军著名将领李续宾就是死于陈玉成之手。

洪秀全后期大肆封王,其始作俑者乃是陈玉成。陈玉成因为缺粮,便跟其他的太平军将领借粮,那个将领让陈玉成保举他封王才肯答应借粮,于是陈玉成便在洪秀全那里保举,洪秀全没想大肆封王,但是陈玉成是太平诸军里最强大的,没办法,就封了。

秀全本靳王号,以玉成兵最强,不得不如所请,乃封坤书护王。其后表求王号者纷起,胡海隆求封学王,黄文安求封望王,其他大藩列荐,不允则虑生变,王爵遂滥,皆玉成启之。

西堤君


世人评价陈玉成,多着重一个“勇”字,而评价李秀成,多侧重于一个“谋”字。其实,二人应该恰恰相反,一句话,OOC了。

下面,小编就选取二破江南大营前这个时间段,看一看陈玉成是如何的足智多谋。陈玉成的足智多谋,不但表现在与清军厮杀的战场,还表现在太平天国的政权内部。

二破江南大营之前,天京十分危急,用李秀成的话说,那是围的象铁桶一般。然而,因为陈玉成正在天京西线与湘军作战,一时无法移动。所以李秀成强请出京,找皖南的杨辅清、刘官芳、黄文金等人帮忙解京围。

李秀成走后,1860年1月31日,以张国梁为首的江南大营破浦口沿江垒卡二十余座。

2月1日,江南大营克江浦,九洑洲,天京再次合围。

2月10日,李秀成部自芜湖到南陵,陈玉成依旧在西线与湘军作战。

2月19日,以湘军收复潜山为终点,陈玉成与湘军作战以失败结束。

2月22日,李秀成至广德,陈玉成西线与湘军作战结束后休整。

2月24日,江南大营克天京寿德洲、七里洲、上关、下关。太平天国天京守将纷纷和清军联系,约为内应。

李秀成自广德率领轻骑入浙江。陈玉成依旧在西线修整。

3月6日,与湘军交战结束后的第16日,陈玉成出现在东线战场,然而,他并未援救岌岌可危的天京,而是来到滁州城外,开始攻打这座城市。当时,滁州是太平天国叛将李昭寿的地盘。

3月7日,李秀成从小道向杭州进发,手下人马估计为6、7千人。

3月11日,李秀成到达杭州武林门。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3月13日。李秀成于杭州城外遍插旗帜,以做疑兵。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3月19日,李秀成依靠一千三百五十人的先锋部队占杭州。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3月23日,江南大营张玉良抵达杭州武林门。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3月24日,李秀成以围魏救赵之计得逞,布疑兵撤离杭州。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4月8日,李秀成在建平主持会议,与会者杨辅清、李世贤、刘官芳、陈坤书、黄文金、吴定彩、李远继、赖文鸿、古隆贤。会议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召开,共商二破江南大营大计。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会后,各路援军开始作援救天京的动员、准备。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4月10日,建平会议结束,各路人马进援天京。陈玉成继续打李昭寿的滁州。

4月21日,陈玉成撤围滁州,准备进援天京。

4月26日,陈玉成渡过长江。

4月29日,陈玉成出现在天京战场。

5月6日,在各路援军齐心合力的攻打下,江南大营崩溃。

二破江南大营图


看完这个时间表,大家恐怕会有一种不同以往感受吧!

以谋略著称的李秀成,却敢于仅仅带着几千人马就去攻打杭州。在路途中,为保全后路和声东击西,他不得不几次分兵。最后,攻打杭州的先头部队只有一千三百五十人。在做这件事之前,李秀成可是不知道自己能够成功的。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即使杨秀清在世,也从未敢去派人攻打。一句话,李秀成是和部下拎着脑袋去挑战的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完李秀成,我们再看一看一贯以“勇”字著称的陈玉成。在天京最危难的时刻,他没有敢于带领几万人马开赴天京城外,而是以攻打李昭寿为名在滁州一带观望了46天之久。如果以游戏来比喻二破江南大营,那么解京围是主线,打李昭寿是副本。不打李昭寿,丝毫不影响主线任务。直到知道援军到达天京附近,陈玉成才恰到好处的渡江,以游戏比喻,是不是有种“神补刀”的感觉呢?

在陈玉成的加盟下,各路太平天国援军顺利的完成了二破江南大营的任务。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李秀成是在雪中送炭,而陈玉成则在锦上添花。

行文至此,不知道大家是否会对陈玉成有了新的认识。通常人们心目中的陈玉成勇敢、单纯,仅仅是个将才。但在真正的历史上,他复杂的多,也聪明的多。即使身在太平天国这样复杂的大单位,他依旧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自身业务能力,即军事才能过硬外,处理上下级及其同事之间的关系,他也是一把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