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導讀:

談到唐代的人才選拔制度,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

科舉制”。

誠然,唐代的“科舉制”極為優秀。但科舉並非唐人入仕的唯一方式,在唐代入仕方式有科舉、門蔭、薦舉、軍功、闢署、納資等。這些渠道,都曾使得不同階層的人們提高政治或社會地位,實現人生的逆襲以及階層的跨越。

唐人步入仕途,一般均要先取得出身才能參選授官,而軍功出眾,武藝超絕者,則可以不受此限制直接入仕。

軍功入仕是最直接的當官方式,而且升遷迅速。是無法通過科舉、非顯貴宗室的寒門及貧民入仕的最佳途徑。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大唐盛世

下面,老陳將帶大家走進唐代的軍功入仕,一起來了解唐朝的軍功入仕制度,看看貧農在唐代能否通過軍功實現逆襲。


一、軍功入仕的歷史淵源

春秋時期,諸侯國中就己出現因功賞賜制度,這可以看做是軍功爵制的雛形。

“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困免” 《史記》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當時晉國就為在克敵制勝中立下軍功的軍人進行了賞賜。賞賜中等級分明,晉文公時有可以食邑的高級爵位,也有僅封爵的低級爵位。晉定公時更是分成受縣、受郡、賜田以及獲得人身自由等五種等級。庶人、工商業者與奴隸更是可以通過軍功擺脫賤籍獲得自由。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主,進一步進行了政治體制的改革,強化了春秋時期的軍功行賞制度。

“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史記·商君列傳》

秦國通過改革為軍功建立新的等級制度,宗室貴族沒有軍功就會被開除貴族籍,而有軍功者則被授予各種政治經濟的優待,地位得到巨大提升。這顯示出軍功成為決定政治地位的關鍵因素。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商鞍確立軍功獎勵制度

秦一統六國後,商鞍確立的軍功獎勵制度與措施經過不斷髮展,最終形成完備的二十等爵制。劉邦滅秦後,劉邦非常重視軍功爵制,朝廷對戰爭中立功將士,無罪無爵者皆賜爵位大夫,己經為大夫者爵位再加一級。若為七大夫以上者,可以食邑,七大夫以下則免除全家搖役。

“軍吏卒會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下》

北魏時,軍人立功後會有記載詳細信息的勳券作為憑證,這些勳券上記錄軍人部隊所屬行臺的編號、立功者姓名、具體軍功內容以及何處作戰。之後勳券會一式兩份發放,一份留給立軍功者本人,一份保存在行臺中,這樣就會避免政府保存不當造成檔案遺失以至信息混亂。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丹書鐵卷

“斬首成一階己上,即令給券。一紙之上,當中大書,起行臺、統軍位號,勳人甲乙。斬三賊及被傷成階已上,亦具書於券。各盡一行,當行豎裂。其券前後皆起年號日月,破某處陳,某官某勳,印記為驗。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 《魏書》

北周時創立勳官制度,用作獎勵軍功,酬賞將士,並且還擁有等級標準:

“勳官者,出於周齊交戰之際,本以酬戰士” 《舊唐書職官志》

隋朝的勳官制度直接承襲北周,隋文帝與隋場帝時期又進行兩次重大改革,形成兩套勳官等級。

唐立國後直接參考並部分繼承這些軍功管理方法與授官制度。軍功制下軍官的選拔對象大為增加,不僅尋常百姓能通過軍功得到爵位,甚至奴隸也可因此免為庶人。除此之外,它還帶來許多政治經濟上的特權,為社會階層的流動提供了契機。

二、唐初期的軍功入仕政策

1、直接軍功入仕

直接軍功入仕者往往軍功出眾、武藝超絕,他們不像勳官入仕者需要番上獲得出身再參選授官,而是通過立殊功直接入仕

“若破國王勝,事愈常格,或斬將寨旗,功效尤異,雖不合格,並委軍將臨時錄奏。皆審其實而授敘焉” 《唐六典》

通過立殊功直接入仕能夠“升遷迅速,不數年即至高品。”。最有名的莫過於薛仁貴,他在在徵遼過程中精於籌謀、武勇絕倫,身穿白衣的打扮引起了唐太宗的矚目,從平民一躍成為從五品下階的遊擊將軍。

“特引見,賜馬兩匹、絹四十匹,耀授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仍令北門長上,並賜生口十人” 《唐書·薜仁貴傳》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白袍將軍薛仁貴

由此可見,軍士在戰爭中如果立下大功,入仕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升遷速度也快。只要你個人武力及軍事能力突出,可以不必依賴於寒窗苦讀。

2、勳官入仕

公元624年,唐政府對官職進行了全面調整。制定了從上柱國到雲騎尉,從正二品至從七品的勳官節級,專門用以獎酬功勞。

“勳獲之等級,謂軍士戰功之等級。若牢城苦戰第一等,酬勳三轉,第二、第三等差減一轉。凡破城、陣者……,上資優與處分,次資稍優與處分,……,無資常勳外加兩轉。” 《唐六典》卷五

酬勳等級與軍士立功大小和身份等級相關,地位愈高者入仕幾率更大,升遷速度也快於常人。白丁、衛士、雜色人的軍功獎勵方式也有專門規定,實際上從制度上打開底層人民、寒門進入官僚階層的窗口。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強大的唐朝軍隊

唐初尚武,勳官入仕的機會較多。主要原因是戰爭不斷,需要軍事人才衝鋒陷陣。但至高宗武周時期,習文作賦,徵文射策的科舉風潮興起,勳官的境遇已經不同往昔,不僅入仕難度增加,而且即使獲得出身做官後,仕途前景也受到壓制。

“小來好文恥學武,世上功名不解取。雖沽寸祿已後時,徒欲出身事明主”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

三、唐中後期的軍功入仕政策

唐代前期兵制主要是府兵制與兵募制,到開元時期,府兵失去社會地位,被人們輕視,這種制度也逐漸走向崩潰。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政府決定改革兵制:以長從宿衛代替府兵輪番宿衛,以長征健兒代替府兵鎮兵。

“宰相張說乃請一切募士宿衛……取京兆、蒲、同、岐、華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長從兵,共十二萬,號‘長從宿衛’……其制:皆擇下戶白丁、宗丁、品子強壯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則兼以戶八等五尺以上,皆免徵鎮、賦役。” 《新唐書·兵志》

這就是召募制,從史料中可以反映出幾個問題:其一,所徵募兵士的身份和條件都發生改變,只要身體強壯,諸色人等皆可。士兵由從原來持有田地的土戶變成無產業的客戶。其二,士兵不再定期差替、強制徵發,而是長期駐守自願應募。其三,政府對士兵增加許多賞賜和優待,包括不需要再自己裝備衣糧與軍事用具而全由政府承擔、免除士兵賦役、可以不用與家屬分離而直接使家屬隨軍,以及獲得所鎮守邊地的田地屋宅等等。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唐朝的輕步兵

這些招募士兵的政令只要求應募者身強力壯即可,沒有身份等級規定,也不需要承擔任何裝備費用。農民參軍後還可以舉家搬遷並獲得土地房屋,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使家庭擺脫貧困的好機會

軍功制度方面,由於顯慶之後勳官濫授以至價值低落、勳賞不行,參軍人員階層構成也發生改變,因此政府多用階官化的清貴文職事官以示嘉獎,並大行錢糧賞賜滿足士兵物質需求。

“每獲一生,酬獲人絹十匹。”

同時還應注意到,唐代前期軍功入仕者都直接被中央兵部授官,但安史之亂後中央權力弱化,軍功入仕者基本由藩鎮授以職級,再向中央奏請官職,在入仕晉升中職級與軍功缺一不可,其中軍功往往成為向上奏請的重要條件。

四、唐代軍功政策對貧民階層產生的影響

1、唐各時期軍功制度及貧農向上晉升的渠道的變化

唐初崇尚武藝。戰爭紛亂、局勢動盪的局面也使軍閥廣泛招募流民以擴大自身軍隊。社會下層的貧農在難以維持生計的情況下,只能參軍以求自保。

“開倉以販貧民,應募者日益多……命為三軍,分左右,通謂之義士”《資治通鑑.隋記八》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愛生娃娃的李淵

李淵集團為激勵將士以爭取人心獲得戰爭勝利,通過廣泛授勳以網羅人才,積極吸納投誠的降軍與貧民加入部隊。隋末唐初,這樣由貧民通過軍功進入高官行列、特權階層的人不在少數。

到了貞觀時期,唐太宗、高宗相繼在遼東作戰,大量徵兵為百姓軍功入仕提供了條件:

“無不勇放赴敵,爭從召募。矜其普力者不可勝數,或引佩刀刺股以示勇決”《冊府元龜》

普通百姓皆希望以軍功博取功名祿位以實現階層跨越,以軍功博取功名並以此提高身份地位成為人們較為普遍認同的觀念。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府兵制與兵募制度開始建立,因此參軍者的社會階層己經發生改變。由於府兵選拔時身份條件與經濟限制,貧農不具備參軍資格,也無力負擔府兵所需自備的工具錢糧,勳官入仕上升的階層已經從貧民轉向中產以上農民和中低官員。

到唐代後期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召募制下政府招募士兵不再重視身份家境,凡有武藝者皆可應徵應募者都是無產無戶不事農業生產的客戶,他們以當兵為職業,需要靠當兵所得收入謀生和養活家庭。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軍陣

但由於政府財政困難,這些職業兵依靠固定發放錢糧難以養家,因此只能選擇頻繁出征打仗獲得軍銅賞賜,用盡一切機會從朝廷中得到更多錢物來保障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具有逐利性。

“稿賜之費,日以萬計,風雨寒暑,復加勞來,猶時喧譁,邀求不己” 《資治通鑑》

“舊例發軍,人給二嫌。石以支計不足,量減一匹,軍人聚怨。又將及歲除,促令上路,眾愈不悅。楊棄乘其釁謀亂,出言激動軍人。四年正月,軍亂逐石” 《舊唐書·李石傳》

如果軍賞不行或賞賜不夠,士兵往往怨聲載道,甚至消極應戰或者果斷叛亂、驅殺上司。這些破產農民和無業遊民最高的願望只是在藩鎮下過豐厚安定的生活,沒有政治野心,重錢財而輕功勳

2、產生的影響

貧民階層受到唐代軍功政策影響最大。具體表現在三方面:

其一,時間長。唐初武德時期與開元年間改革兵制之後,貧民都是軍隊重要力量,他們以此為契機通過軍功獲得官職、財富與社會地位,這個影響時間遠遠大於別的階層。

其二,範圍廣。軍功對貧民階層來說,是為數不多可以實現階層跨越的渠道,因此軍功政策在貧民階層中影響範圍甚廣。唐朝統治階層對賤口嚴格控制,他們想擺脫賤籍、獲得自由大多隻能按照政府規定的老免,政府赦免,官府代贖,自贖等方式。商人則可以通過科舉、闢署、納資、賄賂多種方式實現階層跨越,實現向上流動。然而對於貧民來說,他們缺乏生產資料和土地資本,又沒有家學淵源和讀書條件,相比而言參軍沒有身份限制,入仕升官也無需苦讀,因此軍功成為向上仕進、追求功名以及獲得財富的重要道路。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賞賜軍功

其三,作用強。貧農在兩個時期都能通過軍功獲得十分優厚的待遇。隋末戰爭中,李淵集團為爭取社會基層支持,允許大量貧農流民通過軍功入仕。唐王朝創立初始,官僚階層中不乏有貧農流民出身者。而在中晚唐時期,貧農則多是通過參軍與軍功換取物資賞賜,實現經濟上向上流動,這在當時歷史環境下實屬難能可貴。


結語:

受到軍功政策影響,貧農階層實現向上流動的社會階層是不斷變化的,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隋末唐初是第一個時期,戰亂使貧民暫時放鬆人身依附關係,突破身份限制,通過軍功進入官僚階層。

貞觀到顯慶時期是第二期,府兵制的確立使得參軍階層轉向中產以上農民,他們一般由勳官間接入仕以向上流,貧農基本上沒有上升渠道。

開元之後為第三期,這時政府已經將兵制改為召募制,職業兵取代義務兵,他們多是流離失所的破產農民,並以當兵為職業養活家庭,因此對待軍賜表現出重物質輕勳賞的傾向。政府為安撫軍隊便多用錢糧酬賞軍功,士兵通過物質賞賜也完成經濟上向上流動。


從唐代軍功入仕入手,分析唐代貧農能否實現階級跨越

唐代軍功政策影響甚廣,相比較而言貧民階層受惠時間最長,範圍較大,作用更強。

軍功入仕作為唐代主流選官制度的補充,選拔過程中較少受到門第、財富的限制,因此不斷輸送底層人才進入官僚隊伍,擴大了統治基礎。


全文完。

圖源自網,侵必刪。

期待關注,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