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經歷過種種考試,但唯獨成為父母是不需要經過任何學習和考試,就可以直接上崗的,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從新手開始的。那第一次當父母的我們,在育兒這條路上踩過哪些坑呢?下面我整理了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媽媽陪寶寶玩耍

NO.1 孩子不吃鹽沒力氣

這個是老一輩的說法,我婆婆就經常說寶寶沒有吃鹽,以後身體軟、沒力氣、走路都會比別人晚。事實上,學走路的時間與吃不吃鹽沒有直接的關係,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不同,學走路的時間也是不相同的。

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1歲以內的嬰兒不需要額外添加食鹽,也不需要添加其它調味料(比如醬油、醋、雞精等),建議只吃原味食物即可。

因為6-12個月的寶寶每天僅需350mg的鈉,而寶寶從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及輔食中攝取的鈉就能夠滿足寶寶的需要,擔心寶寶“沒力氣”完全是想太多。相反地,額外加鹽可能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因為一歲以下的寶寶腎臟還沒有發育完全。

正確做法:一歲以內的寶寶不要吃鹽,一歲以上的寶寶也要控制鹽的攝入量,儘量少鹽少油,清淡飲食。

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NO.2 六個月後的母乳沒有營養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餵養至少到1歲;而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則推薦餵養到2歲。母乳作為寶寶的理想食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6個月後,逐步添加除母乳以外的輔食,母乳餵養最長可到2歲。

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母親母乳餵養嬰兒

有不少人認為6個月後的母乳沒有營養,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是對寶寶6個月後添加輔食的一種誤解。之所以要在6個月後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不是因為母乳沒有營養,而是因為寶寶所需的營養元素變多了,母乳不能完全滿足。另外,從寶寶成長的角度看,添加輔食是為了逐步向幼兒飲食、兒童飲食的階段過渡,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能斷章取義地理解為“6個月後的母乳沒有營養”。

正確做法:寶寶6個月後,繼續母乳餵養到1歲或者更長時間(根據自身條件決定),並正確添加輔食。

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媽媽喂寶寶吃飯

NO.3 搖晃著哄娃入睡

寶寶哭鬧不睡覺的時候,很多新手媽媽都會抱著寶寶搖晃直到睡著才會停下來,其實這種方法是不對的。因為嬰幼兒時期的寶寶大腦還未發育完全,大幅度的搖晃不利於寶寶的發育,如果力度控制不好,還可能會傷害到寶寶的頸部肌肉和韌帶。

正確做法:哄寶寶入睡時,儘量不要搖晃著哄娃入睡,即便是抱著哄睡著了,也要讓寶寶躺床上睡覺,儘量避免寶寶養成抱睡的壞習慣。

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搖晃著哄娃入睡

NO.4 營造過分安靜的睡眠環境

很多新手父母被誤導給寶寶創造了非常安靜的睡眠環境,就連說話都不敢發出一絲聲音。實際上,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睡覺的環境是比較吵的,因為子宮裡的羊水會一直在寶寶耳邊晃來晃去,所以剛出生的寶寶可能很難適應這樣一個過於安靜的睡眠環境,這也可能導致寶寶睡覺哭鬧。

正確做法:寶寶的睡眠環境不要太過安靜,家人可以保持正常的說話走路,不要擔心吵到寶寶睡覺。

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NO.5 給寶寶剪睫毛剃胎毛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一個習俗,寶寶滿月的時候要給寶寶剃胎毛,這樣才可以讓寶寶的頭髮長得又多又黑。還有一些人認為給寶寶剪睫毛,可以讓寶寶的睫毛越長越長。其實,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寶寶的頭髮和睫毛都是取決於父母的遺傳,所以剪睫毛剃胎毛並不能改變什麼。相反地,如果寶寶不配合,還可能給寶寶帶來傷害。

正確做法:不要迷信舊習俗,什麼時候理髮要根據寶寶頭髮的生長情況來決定。

這5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很多寶媽都犯過,看看你中了幾個

寶寶剃胎毛

以上是老一輩的育兒方式中比較常見的幾種誤區,媽媽們要注意避開這些誤區,用科學的方式育兒。另外,和老一輩育兒觀念發生衝突時,要平心靜氣地去給他們講解和科普。

各位寶媽們,還有什麼育兒誤區需要提醒大家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好孕育兒說】每天會給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