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迅速成長,只緣於一個習慣

有一個網友,還是95後,這兩年迅速成長起來。

95後迅速成長,只緣於一個習慣

17年的時候,他還只是某一位寫作老師的助理,拿著每月1000元的工資;半年多後,他的朋友圈運營課賣到了四十萬人次;然後,他被一家做教育的公司邀請加入,成為聯合創始人;去年,他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並創建了自己的公司,現在是百萬級朋友圈課的主講人。

他自己介紹說,他之所以有今天,來源於一個詞——積極主動。

還在做助理的時候,他就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市面上跟朋友圈有關的課都買來學,把市面上跟銷售、文案有關的書,都買來看;一點點總結,一點點實際,一點點成長。

是的,成功人士都有積極主動的習慣,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一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05月01日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史蒂芬·柯維,他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被美國《時代週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併入選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一書,曾經銷量上億冊,並被翻譯成28種語言出版。

95後迅速成長,只緣於一個習慣

福布斯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評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湯姆·彼得斯稱是“一本能改變你命運的奇書!”

1、 習慣的定義

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 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所以,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會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我們的本性,左右我們的成敗。

柯維在書中說:

習慣是知識、技巧和意願的交叉點。知識是做什麼和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而意願是動力——想做。所有這三者必須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習慣。

2、 七個習慣

l 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Pro-active)這個詞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推介給大眾的。

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舉個例子:

公司領導分別叫A和B聯絡一個客戶,問那個客戶什麼時候能到公司。半個小時後,領導分別詢問A和B。

A說:現在飛機晚點,客戶還在他市。

B說:客戶現在在機場,飛機晚點,大概X點才能起飛,大概幾點能到,幾人同行,有沒有訂好酒店,需不需要人接……

這就是積極主動與否的區別。

積極主動的人專注於“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的能量是積極的,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

l 以終為始

從現在開始,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一言一 行,一舉一動,無論發生在何時,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即由個人最重視的期許或價值觀來決定一切,這就是以終為始。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這一原則,也就是要先確立一個目標,這樣行動才有了方向。

這個原則的適應範圍很廣,比如計劃一次旅行,需要先確定目的地,然後做攻略的時候,就圍繞著這個目的地來進行。

l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優先做。這是時間管理的精髓。

我們可以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成四個象限,第一象限是緊急而重要的事情,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第三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是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

根據要事第一原則,柯維的建議是以第二象限事務為中心,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

此外,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都是特別重要的習慣,而不斷更新這個習慣的養成,能提升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95後迅速成長,只緣於一個習慣

七個習慣並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則。它們符合成長規律,提供了 開發個人和人際效能的漸進、連續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讓我們依次經 歷“成熟模式” ——由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不斷進步。

古希臘哲學家、文藝理論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習慣。”

現在開始,讓我們按七個習慣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