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位高手知道量子纠缠是怎样超越空间和时间达到瞬间感应的?

艾美佳


量子纠缠现象被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超距”两个字可是大多数物理学家都不喜欢的,因为这跳脱了科学的范畴。最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唯一一个缺点就是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出引力是超距作用的,直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从本质上解释了引力作用,认为引力的作用是有速度的等于光速。



而量子纠缠现象也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这是在与量子力学哥本哈根派论战的背景下提出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爱因斯坦独自提出相对论,同时对于量子力学也有很大的贡献。但是量子力学的发展路线越走越“歪”,尤其是哥本哈根派的介入,让老一派的物理学家难以接受。


尤其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让爱因斯坦戏称为“上帝还掷骰子吗?”,而薛定谔针对这个原理也提出了“薛定谔的猫”思维实验,来嘲讽量子力学根本哈根派的不确定性原理。而随着发展论战趋于“炽热化”,在1935年5月爱因斯坦和另外两位物理学家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发表了一篇题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的论文,这个思维实验以三位作者名字首字母共同命名为“ERP实验”。

这个思维实验就是量子纠缠,指的就是如果有一个基本粒子分开成A粒子和B粒子,并且这两个粒子分开到足够远的位置,如果对A粒子进行观测它是左旋,那么B粒子就必须是右旋的。按照不确定性原理,A粒子和B粒子的自旋性质是不确定的,只要在观测那一刻才会知道。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况,A粒子确定为左旋,那么B粒子是如何“知道”该右旋的哪?这不就是超距作用,那么如果这个A粒子和B粒子的自旋在分开那一刻就确定了,不确定性原理就被推翻了。

在波尔听说这个思维实验后茶不思饭不想好几天,最后就提出了这两个粒子虽然天各一方,但本质上还是一个粒子它们处于纠缠状态,这就是量子纠缠。如果再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人能够解释这样的机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量子纠缠是高维空间在三维空间的投影,之所以表现出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可能有第四个空间维度在起作用。



假如存在二维空间生物,从A点到B点它需要长途跋涉,那么如果从第三个维度它可以瞬间就到达,这就是多出一个空间维度犹如“神迹”。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也就不在那么鬼魅了。



科学黑洞


大多数人觉得量子纠缠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时感应,很是神秘。殊不知,量子纠缠其实是物质世界最本质的特征。

整个宇宙实际是一个量子的世界,激发态的量子构成电磁波和有型物质;基态的量子布满整个宇宙真空,不停地涨起和落下,形成"狄拉克″之海。

而所有量子都处在错综复杂的纠缠态之中。单独一对量子间的纠缠只是无数纠缠态中的一个特例。

那么鬼魅般的量子纠缠是怎么突破时空的局限,瞬时完成的呢?有科学家称:超时距的量子纠缠只能来自高纬。因为在更高纬度中纠缠着的量子对本身就是同一个粒子,就比如把一张纸上相距的两个点比作三维空间纠缠的一对量子,如果把纸按两点中间对折,那么两个点就合拢变成一个点,而三维空间则可能是高纬影射的一个面。

然而前沿的量子场论和环量子引力理论却在研究中发现,我们生活其中的现实结构"时空″,就是在纷繁的量子纠缠中涌现。这是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在2013的合作研究中最先提出的,主要依据是黑洞纠缠中形成虫洞的时空结构。

时空既然来自于量子纠缠,带来的结果是我们每天看到的世界以及感觉到的时间流逝可能只是一种"量子幻觉″。因为"时空并不是量子纠缠的场所,而是量子纠缠的产物″。



科学的奥秘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宇宙在超光速膨胀,但是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光速是不可超越的,被认为是宇宙第一速度,但是光速真的不可超越吗?

事实上,目前在科学界量子纠缠和宇宙膨胀就被公认为是超越光速的,一个是无边无际的宇宙, 一个是小到不能再小的量子,我们应该更好奇量子纠缠吧!

什么是量子纠缠呢?

量子纠缠是爱因斯坦为了反驳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而提出的一个悖论,是一种量子力学的现象,不发生在经典力学中,纯粹发生在量子系统的现象。“量子纠缠”被誉为量子力学中最古怪的现象,爱因斯坦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纠缠就是指两个光量子发生相互作用后,一个光量子发生变化,另一个也会随之变化,并且两个光量子分开后,还会保持原来的状态。量子纠缠的速度要超过光速的1000倍。

量子力学竟然超越了光速那么多,那是不是就违背了相对论呢?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光速被认为是宇宙极限速度,是不可超越的。通过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质能方程,我们可以发现,凡是静止并且质量不为0的物体,都是无法达到光速的,在宇宙中,光子就是静止质量为0,所以理论上光子可以达到光速,不过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只针对于物质、信息和能量而言。

所以说相对论并不是不允许超光速,只是不允许有能量或信息的传播速度超过光速,而在量子通信中并没有出现信息的超光速传递,

这就是说量子纠缠的超光速是没有违背相对论的。量子力学至今仍是物理学中最精确的理论。

由于量子纠缠的变化是随机性的,不受控制的,所以让人捉摸不透其本质。

距离在量子纠缠中就是一个无关的变量,也正因为量子纠缠与距离无关,所以我们说量子纠缠是超距的,换一个说法就是,量子纠缠可以穿越类空间隔,就是量子纠缠超越了我们人生活的三维时空,不受我们时空的约束,是非局域性的,或许是我们宇宙中的高级智慧文明才能解答的。


星球上的科学


量子纠缠是物理学中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整体状态现象,指两个有相互关联的粒子,就是其状态处于整体描述不可分創的情况下,不论你把其中一个粒子分开到哪里,分开的敉子都兂视距离的遥远,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改变其中一个粒的状态时,叧一个粒子的状态即刻发生了改变,始终处于一种整体的相互感应纠缠现象,而爱因斯坦把它称之为"超距的幽灵作用,物哩学上把它称之量子纠缠。

在物理学中的微观世界里'发生的这种现象,至今已被科学家所证实,但两个粒子为何会发生这样诡异的纠缠现象,人们始终不得而知,兂法解释原因。

但有科学家提出了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在137亿年前,有一个很小但密度大但充满热量的奇点,由于不知原因的量子效应的作用发生了大爆炸,爆炸释放热量充满了整个空间,过了137亿年后就成了今天的宇宙。

至于发生大爆作的原因科学家推理认为是发生了量子效应作用,也许科学家推理是正确的。当把M理论放进去时,其瞬间散发热量足以把空间维度加到11维,然后发生能量亏损,慢慢降到10、9、8……4、3、2、1维,至4、3谁时由能量转化质量,这就成了我们今天的现实世界。

但是,在形成现实世界中始终存在着量子效应的变化作用,就是有关联的无数不同类型的两个或多个粒子由于相互给对方施加一种力的作用,而且这种力是反向的同时存在不能单独状态,也不受距离遥远阻隔始终纠缠在一起。而且相互作用力的两个粒子运动速度和位置只能单一确定,当一方改变时另一方即刻瞬间感应到发生状态改变。这就前面在物理上量子力学中诡弄的量子纠缠现象。





占星易卜


看了前面的回答,基本没有哪个讲得清、讲得合乎逻辑。

量子纠缠,来源于爱因斯坦的EPR佯谬。

先从宏观物体说起:

一个静止物体动量是0,如果自发分裂成质量相同的两块,如一个向东,另一个必然向西,因为动量是矢量,分裂的两块动量和仍是0。这就叫动量守恒。

进一步,如果向东物体带着左旋,则向西物体就带右旋。动量仍然守恒。

——————

到了微观世界,就出问题了。

量子由于不确定性,其在观测之前状态是不定的,也就是说它是左旋还是右旋是不确定的,直到观测后才确定。

如果一个微观粒子自发分裂成两个,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到底是左旋还是右旋?这可关系到动量是否守恒。

假设两粒子已经分开了一光年,你观测了东粒子是左旋,则西粒子也会像心灵感应一样,瞬间变右旋,从而与东粒子保持动量守恒。

所以,所谓纠缠粒子,就是一对保持动量守恒的粒子。

肯定有人会说,两个粒子其实在分开那一刻就已确定左右旋了,我们只不过看到一个是左旋,瞬间“知道”另一个是右旋啊,没什么稀奇的。这正是爱因斯坦的观点,即EPR佯谬的由来。后来很多实验都证明爱因斯坦这个观点是错的,这里不详述。(我可没说爱因斯坦都是错的,只说这个方面错)。

既实验证明然爱因斯坦这个观点是错的,那也就是说,两个粒子在分开那一刻左右旋是不确定的,直到被观测那一刻,才各自确定左旋或右旋,并且无论相隔多远,它们都呈现相关关系,一个是左则另一个必然是右,似乎有瞬间感应。这就是纠缠效应的由来。如果不这样,动量守恒就不成立了。

————

这里要特别说的是,根据相对论,光速是能量和信息传递的上限。所以量子力学对此的解释是两个量子在被观测前仍然是一个整体,这种感应并没有任何信息传递,并不违反相对论的光速最快的原理。

(所以,顺带说一下,所谓量子通信,并不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直接传递信息,量子通信实际上是用量子纠缠产生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通过传统手段如光纤、无线电等发送出去,本质仍然是传统通信的一种,因为仍然用到了光纤无线电等传统方式,其全称是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纠缠只起到获取密钥作用。所以有些人说可以通过量子纠缠效应,跨越海水障碍通和潜艇通信、且无法监听破解(甚至还说某大国在量子对潜艇通信这方面领先),看完了上面这些,你应该知道这根本都是瞎扯谈。想用量子纠缠效应超光速无介质传递信息,先推翻量子力学再说)。

————

总结一下,不是任意两个量子就可以纠缠,就好比,大街上不是任意两个男女就是夫妻。

纠缠量子,就是一对状态不确定,但又必须满足同一个物理量守恒的两个量子,比如上面所说的角动量守恒。一旦它们之一被观测,就因为那个物理量的原因,另一个也瞬间确定并且状态相反(比如为了保持角动量守恒)。

这也就是两个量子无论分隔多远,为什么要同时发生变化、状态正好相反的根本原因,它们之间并没有神秘信息传递,完全是因为物理学上的原因。它们是为了满足同一个物理量守恒而“纠缠”在一起。所以这个过程并没有信息传递,既不违反相对论,也不可能直接用于通信。

————

如果想了解,其实可以多读几次曹天元写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一遍不懂多读几遍。

后面陆续有网友回复,比如什么三维在四维空间投影都出来了。

我点评一下:

一是不要试图用宏观物体的行为去猜测、解释量子力学。一切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

二是,任何解释,最好基于现有成熟理论,因为现有理论是经过实验、合逻辑、经得起考验的。如果要突破现有理论也不是不可以,你的新理论如果能做实验最好,不能实验,起码要在逻辑上能自洽。否则一看就像是民科式的臆想,经不起推敲。


tank72


所谓的量子纠缠,其实就是高维空间中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上的投影,在高维空间中,他们是连在一起的同一个物体。

打个比方说,一张桌子放在地上,假设地上的蚂蚁是二维的,他看到的这张桌子就是4个独立的脚,他们是分开的,是4个不同的物体。

当三维中的人移动这张桌子时,蚂蚁看到的是桌子的4个脚在同时移动,他们之间当然是没有时间差的,是超光速的。这时,一个聪明的蚂蚁说:瞧,这4个脚是纠缠的。


江边烟弥


首先,什么是量子纠缠?

当几个微观粒子彼此作用后,每个粒子拥有的特性综合成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单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性质,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并不是假设。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真正的内在机制到底是什么?

很抱歉,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非常有说服力的答案,即使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波尔也不能,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与波尔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的辩论中的中心思想之一,量子纠缠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爱因斯坦并不是反对量子世界的诡异现象,并不反对量子纠缠(他也没理由反对,毕竟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他反对的是波尔等人对量子纠缠的诠释,不确定性。爱因斯坦认为量子纠缠等诡异现象意味着必定存在着更深奥的内在机制,他反对哥本哈根派的“不确定性”!

以波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派对于量子纠缠的诠释并不难理解,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我们只能通过观测(并不一定用眼看)才能使微观粒子从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而一旦我们观测纠缠中的其中一个粒子,这个粒子的状态就确定了,纠缠状态便瞬间消失,其他粒子的状态也自然确定了,这就是所谓的“瞬间感应”!

打个比方(仅仅是比方而已),就像是一副手套,在观测之前,你不知道那只是左手套或者右手套,一旦你观察其中一只确定是左手套(或者右手套),另外一只手套的状态自然就确定了,这个确定的过程是瞬间完成的,不需要时间。


宇宙探索


量子纠缠,爱因斯坦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这事情发生在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后,狭义相对论要求,一切物质包括信息,其传递速度最快只能是光速,超光速是不可能的。但是,量子纠缠这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让爱因斯坦很反感,于是联合罗森、波多尔斯基发表了题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的论文,在论文中,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一个思想实验,即EPR佯谬,试图反驳当时的量子力学,他们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

正是这一论文的发表,第一次直观地将量子纠缠展现在大家的面前。那什么是量子纠缠呢?能否通俗地说明一下呢?

打个比方,你有一副手套,注意,这里可不是经典的手套,而是量子手套,为什么说它是量子手套呢,因为它每一只手套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是不确定的,都有50%的几率。此时将这两只手套分开,一只放在上海,一只放在南京,南京的朋友测量了放在他们这里的量子手套,发现是左手的,那么上海的朋友就不需要测量了,因为当南京的朋友测量知道了结果以后,位于上海的那只量子手套不再是50%几率是左是右的叠加态了,而是立刻变化为南京那只手套的对立面,变成了右手手套。记住了哦,这是瞬间变化的,不需要时间。

如果不这么形象地表述的话,就是这样了:现在我们制备一对处在纠缠态的电子A与B,它们的总自旋为0,在制备完成之后,将它们分别放在上海与南京,当南京的观测者测量电子A时,发现A的自旋向上,那么位于上海的电子B自旋一定是向下的,而且是在南京的观测者测量之后,电子B立即变化成自旋向下的,而在此之前呢,电子B处于向上或向下的叠加态。

量子纠缠确实非常神秘,神秘之处在于这种纠缠确实是超距的,爱因斯坦失望了,结果并没能如他所愿。如果你要问量子纠缠背后的物理机制是怎样的,抱歉,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人能够解答,如果有人可以科学解释的话,毫无疑问,下一位世界级物理大师就是你了。

好吧,你还在等什么呢?


科学船坞


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超光速”有两个,一是宇宙空间膨胀速度超光速,二是量子纠缠的“反应”速度超光速


这两个超光速现象虽然一个是大到不能再大的宇宙,一个是小到不能再小的量子,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传递信息,因而也就不违反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但相比宇宙的可理解性,量子纠缠现象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想不通的迷。

刘慈欣为了将科幻小说《三体》剧情推动下去,专门将“量子纠缠”变成了可以传递信息的超光速通讯手段,利用这个手段三体文明得以实时监控地球并干扰地球上的加速器,但实际上现实中“量子纠缠通讯”还没看到实现的可能,我国的量子纠缠应用也只是“量子纠缠加密”罢了。

用一个粗浅的比喻,量子纠缠过程中的两个量子就像是鞋厂做出的一双正常鞋,如果我们某天发现了其中的一只左脚鞋,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另一只鞋一定是右脚鞋,那怕那只右脚鞋远在254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

目前有量子物理学家认为,处于纠缠状态却天各一方的两个粒子表面上虽然没有联系,但可能有某些尚未发现的量子规律在维持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有甚者甚至认为量子纠缠“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来源于更高纬度的空间。

总得来说量子力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发展空间,对于“量子”这种微观粒子的统称而言人类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宇宙观察记录


这种类似瞬间移动的事件,在古典小说中,在经典中,大量存在……小说的例子是《济公传》。经典的例子是《三丰全集》

其中叙述斗姆爷见三丰祖师将成大道,于是运心三界,于一时辰内降至祖师面前,讲述三世因缘。

可见,量子纠缠与主观意识,与唯心论有关……可以打个比喻。一个人心有多大,那么他的器量就有多大。所谓的纠缠,只不过是在他器量内,把他的意识,在某一点实体化而已。量子即是意识体。斗姆爷提到了运心三界……这个运心即是感应的意思。当然,普通人是无法做到的。只有成道的人,才能将自己量子化,达到聚则成形,散则为气的境界。

道家有一套修真理论。其实就是将自身量子化的理论……曾经让钱学森也极力推荐。因为科学的尽头,确实类似神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