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進階知道》第一章分享稿


大家好,我是與你在一起,做價投的翻石頭小秘書。

現在,我們將一起共讀《股市進階之道》第一章:有關股市的事實。

在第一章中,李傑先提醒大家,炒股賺錢不容易,需要具備三大能力,然後又安慰大家,其實股市也沒有那麼可怕,長期來看,安全性相當高,最後告訴我們炒股賠錢的人什麼樣,讓我們千萬不要走這些人的老路。

小秘書重新歸納並補充了一下第一章的內容,我們可以將第一章總體概括為“有關股市”的四大問題:

1、為什麼要買股票?

2、買股票賺錢難不難?

3、賠錢的人什麼樣?

4、賺錢的人什麼樣?

下面聽小秘書來分別講講這四個問題:


為什麼要買股票?

李傑在“虛假的安全感”一節,以充足的歷史數據,從正反兩方面,回答了“為什麼要買股票”這個問題。

我們先從“反面”來看,這個理由比較簡單,就是:不持有股票,其他資產都很難長期跑贏通脹。也就是說,對於普通家庭而言,長期持有債券、國庫券、黃金類資產,頂多能滿足保值或微微增值的需求,而長期持有現金和儲蓄更是對資產的自殺。所以建議每個個人和家庭都持有股票類資產。

再從“正面”來看,長期持有股票收益高,風險低。

書中舉的例子包括:

(1)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112年的週期內,各國股市扣除通貨膨脹之後的平均複利回報率為5%;

(2)持有股票資產30年,其投資回報率的波動範圍是2.6%-10.6%,基本不會虧錢。

(3)如果在1802年投資1美元到股市,那麼到2006年可增值為755,163美元,如果投資到債券,增值為1083美元,如果投資到國庫券,增值為301美元,投資到黃金增值為1.95美元,而如果持有現金,則僅剩餘0.06美元。

(4)越是富裕家庭,股票資產所佔比重越高。

大家會不會覺得這樣的例子有點扯?

首先,這些數據的投資週期都太長啦,動輒上百年,這和我還有什麼關係!

其次,就算長期投資股市的平均風險很低,那主要是因為這些數據是藉助歷史上最牛的企業,最好的業績,把那些暴雷的公司,爛透的業績給抹平啦。如果我剛好買了平均水平以下的爛公司,或者暴雷的公司,那我不還是會虧得傾家蕩產嗎?所以說,平均水平風險低,不代表我的風險低啊,外一被我趕上,我賠錢的概率還不是百分之百?!

如果大家能提出這樣的疑問,就是真正在思考啦!的確,這些數據只是平均值,只是在向大家證明,就平均水平而言,長期持有股票還是相當安全的,但對個人而言,的確仍然存在虧損,甚至是大額虧損的可能性。

那麼,小秘書就在李傑的基礎上,再講講我們為什麼認為普通家庭應該持有股票類資產,以及普通個人和家庭在不想系統學習股票投資的前提下,如何提升股市投資的安全性。

我們建議普通家庭持有股票的第一個理由是:股票,且只有股票能夠為個人和家庭提供分享一切時代紅利的機會。

這點真不是蓋的!遠的不說,我們就說近幾十年最大的一輪紅利:房地產。很多八零後都感覺自己是悲催的一代,既沒趕上70後的房地產紅利,也沒趕上90後互聯網原住民的紅利。實際上,無論是所謂“悲催”的80後,還是眼看著房價飛上天,自己手中沒錢買房,無法貸款的“窮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拿出幾萬塊,甚至幾千塊,到股市去買房地產的龍頭企業“萬科A”,同樣能享受到房價上漲的紅利。

我們都知道,北上廣深的房價領漲全國,就以北京的房價為例,根據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給出的數據:北京房價近10年上漲3.9倍。也就是說,80後30歲買房到今天,房產增值了3.9倍。那麼如果80後在30歲買入萬科A呢,我們採用前復權的數據,股價從6.77元漲到今天的29.59元,資產增值4.3倍。那我們至少可以說,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買股票不比買房子差,但相比而言,買股票的資金門檻低得多,只是持有門檻非常高,能拿住10年的人太少了!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對於普通人而言,“房價上漲”的紅利還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只要有錢,不需要股市,大家也可以買房,也可以享受到這種紅利。而隨著“房住不炒”時代的來臨,當前越來越多的社會發展紅利向“資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領域聚集,生物製藥產業大發展的紅利、人工智能產業大發展的紅利、新能源產業大發展的紅利、零售藥房連鎖化紅利、民營醫院、民營院校普及的紅利等等,都是普通個人和家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難以參與或分享的紅利。只有通過股市,我們才有可能在這些時代最強音中分一杯羹。

對於普通個人和家庭而言,僅依靠個人努力奮鬥與人生際遇來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實現財富升級,難度比較大,概率比較小。也正因如此,隨著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物價上漲越來越快,普通打工族感覺壓力越來越大,人生越來越累。如果我們能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為個人和家庭財富插上時代紅利的翅膀,其積累速度就會快得多,實現躍遷的幾率也會大得多。

我們認為普通家庭應該持有股票的第二個理由是:如果你不從自己這一代開始持有股票,你們家族的下一代人接觸股票,學習投資的幾率會大幅降低,時間會大大推遲,他們所接受的財商教育大概率會落後於持有股票的家庭。

就目前的國內教育體系而言,學校基本不提供財商教育,孩子在大學畢業前接觸財商教育最大的機會來自家庭和父母。家族的財富是需要積累和傳承的,晚一年啟動,對於整個家族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文稿中給大家提供的家族財富百年傳承計劃圖:

《股市進階知道》第一章分享稿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張圖的含義就是:一個普通家庭,從1萬元起家,只要每年新存入1萬元本金用於長期投資,而投資標的能夠保持15%的增長率,100年後,這個家族便能擁有900億元的資產。

每年持續投入1萬元不難,年均15%的收益率也並非難以企及,但能夠確保家族的三代人始終達到年均15%的收益率,則需要家族在財商教育上有所傳承。

以上就是我們推薦普通家庭持有股票的兩個理由。

那麼,如果你說,我對股票實在沒興趣學習或研究,如何實現股票的安全投資呢?

我們給出的建議是:定投“高分紅”+“不會死”的股票。具體解釋一下:

高分紅”是指:企業年分紅能達到3%以上的企業。買入此類股票就意味著,無論股市如何波動,你至少能獲得一份保底的理財收入。

不會死”是指:除非地球毀滅或我們國家土崩瓦解,否則這家企業基本不太可能倒閉,比如:四大銀行、國家兜底的保險公司、一些基礎設施、已經流傳上百年的老字號等等。

定投”是指:無需擇時,定期購買。

如果能找到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企業,你就可以放心長期定投並持有,因為這樣的企業首先不會暴雷,讓你虧到傾家蕩產,同時能提供不錯的分紅,至少說明企業還是賺錢的,業績不會差到哪裡去。這樣的企業應當都是李傑那些數據中平均水平以上的企業。

那有的人說了,這些企業的股價都常年不動,像溫吞水一樣,拿了很久也不賺錢,光那3%的分紅,我還不如買理財呢,幹嘛還要冒風險買股票。

那這裡就解釋下,長期買3%的理財和長期持有分紅3%的股票,差別在哪裡。

如果你長期購買3%的理財,而現在通脹率達到6-7%,這就意味著長期下來,你的理財收益跑不贏通脹,你的資產是在貶值的。

如果你長期持有分紅3%的股票,意味著這些企業的業績也是在長期增長的,比如同仁堂和工商銀行近五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均能達到10%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業績增長的累積必然帶動股價的上漲。雖然股價與企業業績不一定完全同步,有時甚至相差甚遠,但股價迴歸企業價值是必然規律,所以隨著業績的累積,股票持有者必然能同時賺取到3%的分紅+企業業績增長帶來的股價提升,最終大概率跑贏通脹。

最後想強調的一點是:在股市中真正能夠落袋為安賺到的每一分錢,一定是通過

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換來的,如果您在股票投資的學習上淺嘗擱置,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那麼,能夠抵制通脹應該是一個足以自慰的成績。

反之,如果你一直在用心學習股票投資,甚至還長期參加“翻石頭讀書答疑會”這樣的學習組織,股票收益還僅僅能跑贏通脹,那就太對不起自己的投入啦!對於我們這些熱愛學習,持續學習的人,對於投資回報的預期自然應該更高一些。

以上就是我們對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買股票”的回答。


買股票賺錢難不難?

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買股票賺錢難不難?

首先,與價值投資科普書常常宣揚的“價值投資很簡單”論調不同,李傑上來就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告訴大家:投資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投資的學習沒有止境。我想,只有上來先告訴我們,投資是件不簡單的事,這才是投資分享者務實的理念與態度。

書中提到巴菲特被誤解的名言:“投資很簡單,但不容易。”我們對此的解讀是:“交易很簡答,學會投資不容易。”

李傑為我們總結了投資的三大難點在哪裡:

1、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

2、市場定價的複雜性

3、被放大的人性弱點

這三點幾乎為我們指明瞭未來不斷學習和提升的大方向,可以說,我們學習的所有內容主要就是為了提升這三大能力,所以現在我們暫時先不展開談這三點,留著以後慢慢細說。

這裡要圍繞三大能力做兩項特別說明:

第一:這三種能力的提升空間都是無窮無盡的,這也正是投資的樂趣所在;

第二:這三種能力實際上是存在遞進關係的。我們入門首先需要提升的就是自己的“商業判斷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上來第一週,先鼓勵大家共同探討所持企業的“商業模式”好不好。所謂“商業判斷力”,主要就是判斷一門生意是否符合巴菲特所說的“好行業”,具體含義有兩個:

1、行業是否有前景

2、利潤是否豐厚

有的行業“前景遠大”,但“利潤不佳”,比如:環保行業,各地政府都需要,

但工程完工後卻總是遲遲從政府收不到錢。還有的行業“利潤豐厚”,但“前景黯淡”,比如:煤炭、鋼鐵。

選對了好行業,好生意是第一位的,在這個大前提下,你哪怕不研究企業,不研究價格,只打聽清楚這門生意中誰是龍頭,買她就對啦!你也許會買貴,但只要生意好,有前景,長期持續定投,也能獲得不錯的回報。

所以在我們看來,選生意是第一位的!

第二步“提升對市場定價機制的認識”就涉及到企業估值,行業輪動等高階課題。不斷提升第二種能力可以幫助我們買到更好的價格,創造更大的獲利空間。

而到第三步“克服人性弱點”,則更是我們做人與投資都需要的終身修煉課題。

前兩項能力雖然涉及面也很廣泛,但畢竟還是主要限定在商業領域。第三種能力的提升則不存在任何邊界,是為人處世全方位素養的提升,境界的昇華,因而更加廣博無邊。

綜上所述,關於第二個問題“買股票賺錢難不難”,我們給出的答案是:股票投資是一場無止境的修煉,入門並不難,只需懷揣對市場的敬畏之心,掌握價值投資的基本原理並切實做到,即可告別韭菜身份,而要進入高階水準很難,需要終其一生的學習和積累。只不過,一旦踏上初階的人,往往就會忍不住繼續往下走,因為這個過程本身就很美,樂趣無窮。


賠錢的人什麼樣?

李傑在“遠離大多數人”這一節為我們描繪了許多“大多數人”的畫像,一幅幅看下來,實在惟妙惟肖,不得不欽佩李傑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緻觀察。如果再要我補充一些畫像的話,我想補充以下三種人:

  • 大多數人一邊羨慕一個個造富神話,一位位別人家的富二代,自己卻不願做自己家族的財富奠基人,儘早為家族創立一個長期穩健的財富積累賬戶。
  • 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是股神直接告訴他買哪支股票會漲,結果真遇到股神告訴他哪支股票會漲後,他不是在下跌時割肉,就是在漲了20%後自行賣出,然後評價股神說:這人也就那麼回事兒!
  • 大多數人最喜歡追隨的就是各種排行榜,今天選支爆款基金,明天選支漲幅榜冠軍的股票,於是,在高位被套牢的總是他們。

有關“大多數人”的畫像你還能補充更多嗎?大家在遇到典型場景時也不妨留心記錄下來,不僅有趣,經常看看,的確是對自己極好的提醒。

賺錢的人什麼樣?

李傑說,他很難用一句話講清楚在股市中怎樣才能成功,所以他沒有為大家描繪出“賺錢的人什麼樣”。小秘書也不敢說,能把“賺錢的人什麼樣”描繪全面,

但就我近十年所見,與大家分享一些在股市中持續賺錢的人有哪些共性吧!

  • 長期賺錢的人,都不指望在股市中一夜暴富,他們總是抱著年均15-20%的收益目標,踏踏實實投資好企業。最終,股市給予他們的回報遠超預期。
  • 二五38忘圈長期賺錢的人,主要時間花在讀書上,其中很多人喜歡閱讀歷史和哲學,探究那些人性不變的東西。
  • 長期賺錢的人,在信守價值投資大原則的前提下,還能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與專長,堅守住自己的投資理念與能力圈。
  • 長期賺錢的人,大盤或自己的持股即便出現深跌也不會過度慌亂,因為對行業前景的理性預判,以及對企業質地的紮實研究足以支撐長期持有的信心。
  • 長期賺錢的人,善於獨立思考,內心強大,不在意外界的一時褒貶,堅持自我。
  • 長期賺錢的人,往往立足全局,眼界寬廣,喜歡關注大勢和結點,頭腦中擁有一張大網,牽一髮而動全身。

先列這些吧,歡迎大家補充完善!

以上就是我對第一章中四個問題的總結。在本章分享的最後,小秘書還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淨空法師是當代淨土宗的知名老法師。他從27歲開始追隨哲學大師方東美學哲

學,之後跟著藏傳高僧章嘉大師學佛法,32歲出家後開始講學,出家兩年後受戒。這時他已經學佛六七年,在佛學院講經說法兩年時間了。有一次,他回到臺中慈光圖書館看望他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還站在門外沒有進門,李炳南就指著淨空法師說:“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很大聲地說了好幾遍,一下子把淨空說傻了。

淨空心想,我不信佛,我怎麼會出家,怎麼會受戒呢,現在怎麼還說讓我信佛啊。但他還是進了門,向老師行禮。後來兩人落座後,李炳南才對他說:“很多老和尚臨到命終都不信佛,因為佛讓他們做的他們沒有做到啊!”淨空這時才明白,原來信佛是指要做到,做到才叫真信。

今天與大家分享這個故事的原因在於,《股市進階之道》的第一部分“正視投資”,包括我們未來還要一起閱讀的很多圖書,都會涉及到對價值投資基本理念的講解。這種內容往往最易引起大家的忽視,我們總是覺得:價值投資的道理不就是那些嘛,翻來覆去地說,也沒什麼新東西。大家往往認為,只有今天學了一個公式,明天學了一種報表解讀方法,那才叫學到了乾貨。

小秘書只想對大家也對自己說:這些理念啊,原則啊,我們要真正做到啊!那才叫真正學會了,只要我們還有沒做到的地方,還有猶疑的時刻,我們就要反覆講,直至這些理念深入骨髓,成為我們日常投資決策中的自然流露為止!

以上就是小秘書對“第一章”的閱讀分享,值得我們反覆研讀的金句為大家摘錄在文案中,感謝大家的收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