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7000亿!又一行业巨头跌落,仅次于华为,国内民企排第二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海航之路,一代传奇终落幕?

近日,一则海航被“接管”的传言刷屏微博热搜,一时间众说纷纭。29日,海航集团官宣改组董事会,并由省政府牵头成立了工作组。

负债7000亿!又一行业巨头跌落,仅次于华为,国内民企排第二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爸爸,我不行了,快来帮我处置风险吧。

一时间,市场一片“接管”之声,海航系上市公司股价应声大涨。恐怕谁也没想到,疫情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此次重量级工作组进驻,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已介入其中,有关海航集团未来走向的猜测,即将画上句号。

负债7000亿!又一行业巨头跌落,仅次于华为,国内民企排第二

曾经,在中国企业中,海航就如同神一样的存在!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海航的阵脚。

因此,对于已经深陷债务危机多时的海航来说,疫情则让公司走到了生死路口。

一、从辉煌到衰败

海航,即海南航空,自1993年创立至今已有27年。始于海南,仅次于华为,是我国第二大民营企业。

无论从名字上,还是创立的初衷,始终都定位于一家地方性航空公司。

因此,海航自设立之初,就依靠融资便利和省政府的金字招牌,以融资模式向社会公开发股,成为了当时全国第一家股份制航空企业。

负债7000亿!又一行业巨头跌落,仅次于华为,国内民企排第二

此后,海航通过在国内外控股、参股、并购等方式,开始从单一的地方民企,逐步壮大为覆盖航空、酒店、旅游、地产、等多业态的巨无霸,中国22大行业,海航凭一己之力涉足12个,涉及了44个细分行业。

凭借至诚服务精神和快速扩张理念,成就了海航连续9年获SKYTRAX——全球航空公司奖(航空业的奥斯卡)五星航空公司称号。

2019年,海航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里,以6000多亿元的营收仅次于华为,位列第二。

换句话说,海航从创立之初,走的就是高杠杆、高融资的道路。海航的资本运作,从上市融资到全球的“买买买”模式。2015年-2017年顶峰时期,还将希尔顿酒店、德意志银行皆收入囊中,让其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境外资产买家。

事实上早在2018年,海航就早已是四面楚歌,公司疯狂扩张,资金周转不开,欠银行账款太多,最终导致不得不都缩减开支,变卖资产。

危机一触即发,海航债务问题彼时变得异常尖锐,为了弥补财务漏洞,海航集团只能“东墙补西墙。截至2018年底,海航集团的总负债超过了7500亿元。

曾经的成绩和经历,俱往矣。

负债7000亿!又一行业巨头跌落,仅次于华为,国内民企排第二

如今,海航深陷危机,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曾经的安邦集团。但与其不同的,海航始于国企,发达时由私营接手,衰败了再由国企接盘,且掌门人安然无恙。

海航集团如今的如履薄冰,也并不让人意外。恍惚之间,就像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一眨眼醒来的却是寒风刺骨。

二、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业界对海航的评价,无非就是两个字——贪婪。

马克思曾在180多年前就已深刻指出:“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细数海航在当年爆发流动性危机时,还于2017年疯狂买入的产业,包括:

以22.1亿美元收购曼哈顿公园大道245号大楼;持续增持德意志银行股份,在5月份持股比例升至9.92%,成为德银最大股东;拟以20亿美元收购香港惠理集团;以7.75亿美元收购嘉能可石油存储和物流业务51%的股权;拟以13.99亿新加坡元(68.7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举债扩展的并购风,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此后,海航的疯狂扩张被喊停,巨额举债扩张版图的海航集团,最终不得不出售手中并购来的资产,用来偿还债务。

负债7000亿!又一行业巨头跌落,仅次于华为,国内民企排第二

紧接着,2018年银行断水,海航深陷流动性危机,25年的高速扩张戛然而止。同年,前董事长王健的突然离世,再次打乱海航脚步,退休许久的陈峰只能复出,再次担任董事长一职。

回归之后的陈峰,完成了3000亿元规模的资产出售,清理了300多家公司,力图让海航重新回归航空主业。醒后的海航集团,也认识到举债扩展带来的危害。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回归航空主业的海航集团,还是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再次陷入危机。人们出行需求急转直下,航空业成为了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

历史又重演,这无疑让海航刚刚开始得以转好的现金流,再次遭遇更大的困境。

三、海航危机,大而不能倒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杠杆”二字于金融市场来说,是一种技巧和手段,但是过多的技巧和手段难免弄巧成拙。

对于民营企业的“接管”,主要依据则是《破产法》,破产程序启动,由法院指定工作组接管企业资料,决定公司内部管理事务。

负债7000亿!又一行业巨头跌落,仅次于华为,国内民企排第二

金融机构的接管,大多都会走向原有机构的清算;而实业企业的破产,最终往往以重整告终。但此次海航集团的工作组进场,不同以往的“接管”,权力分野,耐人寻味。

2018年,海航集团年度营业收入为6182.93亿元,而整个海南省当年的GDP为4832亿元,在全国排名并不高,而海航凭一己之力,营收跑过了个一个省份。

因此,对于海南省而言,海航必须要救。

以海南航空为代表的航空运输业务,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代表的机场服务业务,关系着地方民生,从保住核心资产的角度出发,肯定不希望海航集团破产。

回望17年前非典一疫,全年行业亏损28亿元,五分之一的飞机停场,2020年的新冠疫情则让中国民航业再度冰封,客流量不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当时的海航,同样危在旦夕,好在有海南政府出手增资,并在其后一路高歌猛进,直冲巅峰。无奈今非昔比,神通不敌业力,众人各安因果。

尾语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该来的早晚会来,大风暴来了,船上的人,无一幸免。

海航的风云三十年,或许就此落幕,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融资为王”的时代已经完全成为了过去时。

负债7000亿!又一行业巨头跌落,仅次于华为,国内民企排第二

同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海航如果能像华为一样不疯狂扩展,不去搞房地产,是不是会有更大作为?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规律就是理性,就是常识。战略上缺乏理性,容易冲动,认为在一个行业或一地成功,在另一个也能成功,而这一切,终将是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

喧哗热闹的背后,终究是悲凉一地,跌落从一开始便已注定。

2020年之后,海航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寻瑕记、华商韬略、锐公司、老九论财经、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