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过去一周的股市可能又会让人生出诸多感慨,月末的大跌呼应月初的大跌虽然显得跌始跌终,但是这种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循环大抵会让不少人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准奔溃状态。

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八百里加急提前推出一个新的讲固收类债基的系列,以慰藉小伙伴们老是被股市所伤的脆弱心灵。因为我所选的债基往往都能凭借中长期稳健优秀的投资业绩获评全市场评级机构(银河证券、晨星、上海证券)的多维度(三年期,五年期等)的“五星之选”,所以我把这个系列命名为五星债基明星经理系列

今天是第一期,要讲的这位明星基金经理是鹏华基金的祝松

照例先来看些综合自网络的基金经理公开信息。

从账面实力来看,祝松经济学硕士毕业之后,曾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招商银行总行从事债券投资和理财产品组合的投资管理。2014年1月加盟鹏华基金,同年2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累计有14年以上的固收从业经验和6年以上的债券基金投资和管理经验。现任鹏华基金公募债券投资部副总经理,以及鹏华产业债、鹏华丰泽债、鹏华永泰定开债等基金的基金经理。

从投资风格来看,祝松以基本面和政策面分析为基础的价值投资风格,在投资过程中,会把债券价值作为投资决策首要的考量因素。比如利率、利差水平与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匹配度等。祝松的投资根植于鹏华固收“理性投资、控制风险、主动操作、稳健增值”的投资理念体系,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不激进,不过度追求短期业绩,但长期下来能在户在可承担有限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长期稳定回报

。对这个基金经理有了些许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下他管理的基金的情况。

与股票型或者偏股混合型基金不同,偏债型基金特别是纯债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般都会同时管理多只产品,限于篇幅,今天的文章就以他管理的基金中最具代表性的鹏华产业债(206018)为例来说明。

先上一个鹏华产业债的收益回撤图: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从上图中大家应该能感受到债基的魅力,那就是走势异常平稳,并且回撤真的很小,就是图中绿色所示的部分。

事实上为了让大家能看得清楚一些,我特意把回撤部分放大了,如果按照我以往给权益类基金画的收益回撤图的标准的话,应该长成这样: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综合来看,这个基金在祝松管理期间(从2014年3月14日至今的2020年2月25日,下同),总收益率为64.13%(折合年化收益率为8.67%),历史最大回撤为-4.75%。

更具体一点来看,这个基金的历史最大回撤-4.75%发生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中的那段时间(这段时间债市也去杠杆);2017年下半年至今(2020年2月25日,下同)的最大回撤则仅为-1.45%,特别是在大多数人印象比较深刻的股市几乎全年下跌的2018年其全年当中的最大回撤仅为-0.89%。

为了更进一步的体现出债基与股基的区别,我们继续来看个图: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这个图是鹏华产业债和沪深300指数的同时段对比图,时间跨度为祝松开始管理这个基金的2014年3月14日至今,起点选择为2014年3月13日。

从图中大致可以看出沪深300指数在这段时期内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2014年3月到2015年中的大涨行情,2015年中到2016年初的大跌行情,2016年初到2018年初的震荡上行行情,2018年初到2019年初的震荡下跌行情,2019年初至今的震荡上行行情。

对照来看,鹏华产业债在指数上涨行情中都是跑输指数的,不过也都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涨幅;而在指数下跌行情中则是其大显身手的时候:第二阶段沪深300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大跌45.81%的时候,鹏华产业债涨了4.57%;第四阶段沪深300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大跌32.46%的时候,鹏华产业债涨了7.37%。

总而言之就是你大涨来我小涨,你震荡来我小涨,你大跌来我还是小涨。

如果一定要概括一下股基和债基的关系的话,那就是没关系。这种“没关系”也叫相关性比较弱,在资产配置的时候会非常有用。

既然没关系,那么拿沪深300和鹏华产业债作比较就不是那么合适了,所以我们再来看个图: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上图在沪深300指数的基础上引入了中证全债指数,在图中归一化净值的比较中,鹏华产业债最终并没有能跑赢此起彼伏的沪深300指数,但是显然很轻松地跑赢了真正应该要去比较的中证全债指数。

当然更确切一点来讲,鹏华产业债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中债总指数,所以我们再来看个比较图: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这个图想要表达的意思是鹏华产业债不仅长期能跑赢基准,更是一只连续六年取得正收益的基金。这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债市大幅调整的2017年,在业绩基准中债总指数收益率全年下跌1.19%情况下,鹏华产业债依然顽强地获得2.98%的年度收益。

事实上,既然我都专门撰文了显然鹏华产业债不会是一只普通的债基,请看: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来自Wind的数据,鹏华产业债在所有的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近3年的回报排名第二,但是因为排名第一的鹏华丰融是一只定开债基,所以从这个维度来看鹏华产业债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债基No.1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投资鹏华产业债的盈利概率情况。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上图的红色曲线展示了投资鹏华产业债一年之后的收益率情况:其收益率平均值为7.66%,收益率中位数为7.40%,收益率最大值为23.18%,收益率最小值为-1.69%;其正收益的概率为87.07%。

上图的浅蓝色曲线展示了投资鹏华产业债半年之后的收益率情况,其收益率平均值为4.21%,收益率中位数为3.91%,收益率最大值为15.14%,收益率最小值为-4.49%;其正收益的概率为90.35%。

再来看下更苛刻条件下的一个图: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上图的橙色曲线展示了投资鹏华产业债三个月之后的收益率情况:其收益率平均值为2.07%,收益率中位数为1.84%,收益率最大值为9.94%,收益率最小值为-3.63%;其正收益的概率为88.20%。

上图的浅绿色曲线展示了投资鹏华产业债一个月之后的收益率情况,其收益率平均值为0.71%,收益率中位数为0.54%,收益率最大值为6.05%,收益率最小值为-3.97%;其正收益的概率为80.45%。

这里有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不管在何种细分的时间段下(一年,半年到一季甚至一月),投资这个债基获得正收益率的概率都非常的高,不是八成就是九成,简称八九不离十。

不仅如此,即便在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极端情况下,其最大回撤也都是可防可控的,这就为这类自带“绝对收益”光环的品种去代替或者部分代替银行理财产品提供了可能。

讲到这里可能还需要解决一个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投资债基?

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诸多涉及债基的文章中也多多少少提到过,这里我就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再来说明下。

第一个例子,假设有两个选择让你选,第一个是有50%的可能性得到100万,第二个是有100%的可能性得到10万,请问你选哪一个?

我相信很多人会选第二个,但是实际上我们应该选第一个,因为第一个选择的期望是100*50%=50万,远远大于第二个选择的期望10*100%=10万。这个结果和人性有关,一个正常人天生有安全的需求,本能的厌恶风险,确定的10万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好过不确定的100万。

我再举个例子,假设又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先给你10万,然后让你还5万,再然后又给你2万,最后再让你还3万;第二个是每次都给你5千,连续给四次,请问你选哪一个?

同样的,我相信很多人又会选第二个,尽管第二个最终只能拿到2万,而第一个最终能拿到5万。这个结果还是和人性有关,一个正常人就天生不喜欢波动,而且到了手之后的钱再还回去的感觉是非常难受的。

以上两个例子其实就在类比股基和债基的投资。

比如我们都知道长期而言,投资权益类(的股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依然会选择确定性最高但是收益率极低的银行存款?无非就是投资权益类的确定性让一个正常(感性)人不一定接受的了,而同属于固收类的债基在牺牲一小部分确定性的情况下是可以获得一个比银行存款高好几倍的收益率的。

这就是第一个例子要说明的我们投资债基的第一个理由——追求确定性收益。

再比如从波动性的角度,我想大家在过去这一个月一定被A股的大涨大跌折腾地死去活来,月初一个超级大跌挖了个大坑,之后连续上涨不仅填完了坑还让人获利不菲,结果月末又是一个大跌。而债基很多就是那么稳稳地涨着,可能每天涨得也不多也就涨0.07%或者0.09%这样,一个月涨他个1%+(鹏华产业债2月份涨1.4%),不亦乐乎?

而这就是第二个例子要说明的我们投资债基的第二个理由——追求小波动的收益(或者也叫稳定的收益)。

债基的作用显然不止与此。比如我们在基于债基固收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提升一部分的波动性来换取更高的收益率。

简单看个图:

地表最强开放债基是如何炼成的?

上图中的金色线就是用8成鹏华产业债和2成沪深300指数做成的组合曲线,通过提升个人所能承受的一部分波动性,我们最终可以获得一个更高的投资收益率,这就是一种最简版的

资产配置

而债基这种和权益类相关性很弱的品种,正是资产配置中极其重要的一大类投资标的。

写到这里,今天的文章就差不多了。

最后我用一段祝松讲过的话作为结尾:“作为固收领域投资人员,稳健投资非常重要。‘极致’的投资选择可能带来突出的投资业绩,但也可能给组合带来较大的损失。固定收益产品更应该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在实际投资中注意节制,在久期、转债仓位、信用资质等方面不过于激进,不过度追求短期业绩。”

人生如投资,投资如人生,生活的常态就是平平淡淡,无波无折,不会大起大落(可能也不想大起大落)。面对如此人生,那些稳稳的小确幸反而显得弥足珍贵,不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