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對於伍次友的去留,康熙要明珠抓緊辦,是起了殺心嗎?

青燈問史


康熙對伍次友有沒有動殺心,那要看他經不經得起推敲,為什麼用推敲二字呢?俗話說的好,捉賊拿髒,捉姦捉雙,不能只看床下兩雙鞋就蓋棺定論。

首先我們先解說下《康熙王朝》中伍次友從出現在康熙視野中到離開康熙視野的全鏡頭:

伍次友參加科舉,情不能自已,考卷上痛罵權臣鰲拜,“彈劾”其圈地亂國罪及其危害

伍次友本為布衣學子,為人散漫情懷,放蕩不羈,不喜拘束,但是為人學才確實尤為出眾,年紀輕輕便以《漢賦九問》和《蘭草八章》而出名。(此處為二月河老先生為劇情需要杜撰出來的情節,望讀者莫過於糾結此人此事)

但是不幸的是其祖傳田地被鰲拜管轄的正黃、鑲黃搶去天地,伍次友之父因此抱病而亡。

伍次友得魏承謨指點入京參加科舉,在其奪得官職之後再與鰲拜斗爭,可惜伍次友為人太過耿直,性急,沒能等到入朝為官,把科考的試卷當成了狀紙,寫下了鰲拜圈地亂國的罪證。

伍次友狀告鰲拜後身陷囹圄,康熙將其秘密私藏相會,深入淺出的與伍次友成為良師益友。

康熙與伍次友秘約

康熙對伍次友的論圈地論國一文可以說是振聾發聵,讓康熙瞬間從襁褓的溫室中走進了低溫的冰窖,危機感猶如十面埋伏一般警惕。

在與伍次友座談期間,康熙先聽其講述鰲拜的罪行,後向其討教分析了大清的局勢,以及試探了伍次友的野心和心境,覺得伍次友為人謙和正直,為國為民,如果入朝為官,相信其會廉潔奉公。

康熙伺機剷除鰲拜後公然邀請伍次友表明身份,以示意想招攬其為帝師,且以蘇麻喇姑為誘餌,可惜最終還是功敗垂成。

伍次友謝絕入朝為官

伍次友有諸葛亮之遠見,但是未有納蘭明珠之慧眼,初期不識康熙龍威,待康熙表明身份後,其不知所措,但是他清楚一點,自己喜歡上了蘇麻喇姑,但是卻永遠不和她在一起,因為他認識的這個叫龍兒的男子,既是男人又是皇上,豈能容得下另外一個男人搶走自己的心上人,而且他又深知,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的處境,不適合他這種心機淺薄之人,故而以布衣山人退避三舍。

康熙以高官厚祿和美人計未能動其心,唯有放其迴歸山野,自己另請高賢,培養眼前這個滑入油的明珠了,但是明珠卻想殺伍次友,到底是明珠會錯了意?還是康熙也有借到殺人之嫌?

納蘭明珠會意聖旨?

我們從鰲拜垮臺前後來分析康熙的心裡變化動態:

鰲拜垮臺前

康熙完全沒有殺伍次友之意,如若有,在鰲拜出暗花捉拿伍次友之時,其就不會暗中將其救下秘藏,因為伍次友的以篇宏文不止救下了康熙的命,還改變了大清未來的命運,換句說法,伍次友反而是康熙的救命恩人,所以康熙還沒有狠心到以恩報怨的地步。

鰲拜垮臺後

康熙的身心發生了鉅變,康熙親政雖然年僅14歲,但是卻偶41歲的成熟心裡,其將權臣鰲拜入獄後,接下來就是安順民心,擴軍建營地,廣納人才。

此時的康熙懂得居安思危,其對蘇麻喇姑的情意或許只差一層窗戶紙,但是伍次友先是沒有接受康熙的招納,後又對蘇麻喇姑情深意濃,這些康熙都看在眼中,此時的康熙也是私心強過公心,沒能放蘇麻喇姑和伍次友遠走高飛。

蘇麻喇姑

由此可見,康熙有意讓明珠等人向伍次友學習,卻口誤了話語,還好蘇麻喇姑一語點醒,但是康熙嘴角下翹,所以康熙疑似有讓明珠替自己背鍋之意,但是殺意或許只有10%,持續時間1秒鐘,愛之切才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正史剖析:正史上蘇麻喇姑的年紀和孝莊太后的年紀相差無幾,這段劇情也是影視需要,杜撰出來的。

伍次友又名“無此友”,歷史上沒有這個人。

我是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康熙對伍次友的確起了殺心。

此人雖是一介書生,但目光遠大,雄視古今,可算是一個布衣天子啊。你要多動動腦子。

我認為康熙對伍次友肯定還是動了殺心的,伍次友才華橫溢又很有正義感,在科舉考試中就寫下《圈地亂國論》怒罵權貴,得罪了權貴可是卻也和化名為龍兒的康熙相識,成了康熙的民間老師。但是當伍次友知道康熙的真實身份後,並不願意為官,他要選擇隱退。

自古以來,天無二日,世無二主。

康熙自己都說了伍次友很有才華,想留留不住,放他離開又不開心,明擺著就是要除掉他的意思,明珠也心領神會地回答道:“奴才明白,奴才馬上去辦”。

但是伍次友卻沒有被除掉,

在蘇麻喇姑的追問下,康熙選擇停手。

伍次友不敢帶走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是誰?她是孝莊太后的貼身侍女,被孝莊太后指派去照顧康熙,蘇麻喇姑“賴其訓迪,手教國書”,對康熙非常好,康熙喜歡上了這個姐姐。但是蘇麻喇姑喜歡的卻是伍次友,還給伍次友做新鞋子,康熙選擇成全,問伍次友需要什麼,他都可以給。

伍次友回答道:“謝皇上隆恩,在下一無所求。”伍次友當然是聰明的,先不說滿漢不能通婚,即使能通婚他也不敢和皇帝爭搶女人了,誰知道皇帝是不是試探了?

蘇麻喇姑救下伍次友。

明珠說馬上去辦的時候,康熙最初沒說什麼其實也就是同意了,但是在場的蘇麻喇姑聽出來了,追問康熙:“你要殺伍次友?”

康熙否認了自己要殺伍次友,為何要否認?因為他知道蘇麻喇姑喜歡伍次友,伍次友已經選擇放棄隱退了自己再殺伍次友的話,蘇麻喇姑肯定要動怒,他選擇尊重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是孝莊太后的貼身侍女,地位非比尋常,即使她後來抗婚不願意嫁給康熙,康熙和孝莊太后都沒有為難她,要是換成其他女人,估計早就是招來殺身之禍了。

伍次友是一個淡泊名利的聰明人。

伍次友還是很聰明的,知道伴君如伴虎,知道自己是漢人,所以在輝煌的時候選擇隱退,也不敢接受蘇麻喇姑的愛情,最後的結局還是不錯的。周培公是他的學生,為康熙出謀劃策,耗盡心血最後被貶到冰天雪地的盛京抑鬱而終,證明康熙還是不會隨意相信漢人的。


湘西小木魚


康熙應該是對伍次友起了殺心。

在《康熙王朝》中,伍次友是一個帝師級的人物。可以說,正是他幫助少年康熙渡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奠定了康熙作為帝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日後的歲月裡,伍次友還培養了周培公、李光地等人,間接地影響康熙王朝的走向。

那麼,對於一個有能力影響王朝走向的人,一般來說,皇帝要麼就是把他留在身邊做官,保證他能為己所用;要麼就是殺掉他,保證他不會為他人所用,或是給自己的施政帶來不利的影響。



而當時的康熙雖然年少,但早已經歷了血雨腥風,擒鰲拜一事凸顯了他的膽識、心機和政治經驗。那麼,作為一個經驗老到的政治家,康熙自然明白伍次友的作用,所以當他向伍次友揭開自己身份的時候,首先便是極力挽留。

但當挽留不成時,康熙便起了疑心,開始利用蘇麻喇姑對其進行試探,但是伍次友知道自己不能跟皇帝搶女人,所以也拒絕了,說自己一無所求。

可見,伍次友是鐵了心要離開了。

一個別無所圖、心憂天下又滿腹經綸等書生離開了皇帝的控制,來到民間,他又會做些什麼呢?也許他會在民間著書立說,講學收徒,以他的影響力,有朝一日,他會不會像抨擊鰲拜那樣抨擊康熙,會不會振臂一呼,與朝廷爭奪士子之心,會不會為他人所用,給康熙來個反戈一擊?



康熙越想越怕,疑心慢慢就變成了殺心。

於是,他在無意間對伍次友評價道:

朕要留下伍次友吧,他不開心,現在他走了真不開心。此人雖是一介書生,但目光遠大,雄視古今,可算是一個布衣天子啊。

接著對明珠說:“明珠,你要多動動腦子。”

在這裡,我個人覺得,倒真不一定是康熙真的暗示明珠除掉伍次友,如果康熙真有此意,應該不會當著蘇麻喇姑的面,大張旗鼓地去暗示明珠,而是應該以密詔的形式指示明珠,或是在一個更隱秘的場所來下令。

所以,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康熙的殺心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來,被敏感的明珠捕捉到了。

怎麼來印證這個猜測呢?就是後來明珠剛要離開,結果被蘇麻喇姑攔住,蘇麻問康熙是不是要殺伍次友,康熙稱沒這回事,叫住明珠,告訴他,讓他抓緊去辦的是三藩、漕運、河工這三件事,不是殺伍次友。



大家可以想想,這三件事哪一件不得辦個十年二十年的,怎麼能說是抓緊辦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康熙見自己的殺心被蘇麻喇姑拆穿,故意找個藉口,甩鍋給明珠,說他聰明過頭,會錯了聖意,這件事才勉強遮掩了過去。

至於後來,康熙應該是採取了措施,派人秘密監視了伍次友,直到伍次友去世。而伍次友去世的消息,康熙當即就知道了,卻一直封鎖消息,瞞著包括蘇麻喇姑在內的所有人。直到其去世八年之後,才由李光地在無意間透露給了蘇麻喇姑。

可見,康熙對伍次友是有多介意。


達摩說


伍次友雖稱帝師,實則是民間相識,並沒真正拜師。所以,康熙與伍次友是亦師亦友。康熙非常瞭解伍次友的為人,他雖滿腹經倫,可惜心無大志,並不會對朝廷構成威協,所以當然不會殺伍次友了。

當時康熙對明珠說,“朕想留他為官,但他不願為朝廷出力,但若放他走吧,朕又不開心,他會一介書生,但目光遠大,雄視古今,可算是布衣天子,明珠你多動腦子”。明珠說“奴才明白,奴才馬上去辦”。



其實當時還有一個人在場,就是蘇麻喇姑。康熙與明珠的對話就是說給地聽的,所以當蘇麻喇姑驚叫“皇上要殺伍次友?",康熙馬上叫回明珠。因為康熙當時初掌政權,根基末穩,完全依靠孝莊太皇太后撐腰,蘇麻喇姑是考莊最信任的人,也是康熙與考莊的溝通橋樑。而蘇麻喇姑對伍次友動了真心,伍次友對她亦有意,康熙怕萬一伍次友真們向他提親,於師於友不好推託,到時就會失去蘇麻喇姑這個幫手。於是在她面前對明珠說含有處決伍次友意思的話。明珠心水極清,便說馬上去辦。康熙料定蘇麻會求情,則順水推舟,放過伍次友。



當伍次友向康熙說不願當官時,康熙問伍次友想要什麼,要人要物都會答應。伍次友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沒向康熙提出要娶蘇麻喇姑。因為伍次友也察覺,蘇麻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所謂君子不奪人所愛,而且是當今天子的所愛。


無花與尚娜


《康熙王朝》中伍次友是一個及其有智慧有才幹之人,伍次友雖被稱為帝師,實則他們在民間相識,並沒有正式拜師,剛開始伍次友並不知道康熙的身份,所以能敞開心扉無所顧忌與其談古說今,討論當今形式與興國安邦。可以說伍次友的才能是康熙十分欣賞的,準備重用伍次友。

再得知康熙的真正身份之後,伍次友開始變得拘束起來,不再像以前那樣與康熙無話不談,康熙想讓伍次友留下幫助康熙,可伍次友也不願意,這使得康熙很不高興,於是叫來明珠說了這樣一段話:朕想留他為官,但他不願為朝廷出力,但若放他走吧,朕又不開心,他會一介書生,但目光遠大,雄視古今,可算是布衣天子,明珠你多動腦子”。明珠說“奴才明白,奴才馬上去辦”明珠是個多聰明的人物,康熙一個動作他就知道什麼意思。



康熙是喜歡蘇麻喇姑的,而蘇麻喇姑對康熙卻只是朋友之情,她喜歡伍次友,再蘇麻喇姑問康熙為何要殺伍次友時,康熙不想讓蘇麻喇姑為難便說沒有讓明珠殺他,所以可以說是蘇麻喇姑救了伍次友。


所以我認為康熙是要殺伍次友的,第一:自古以來想要得到人才,能得到就得到得不到就要毀掉,這是帝王之術,第二他和皇帝喜歡上同一個女人,而這個女孩還喜歡上他,這不是更加激起康熙的要殺他之心嗎?


張土豪


伍次友,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他是一個很有智慧之人,在沒有得知康熙的真實身份時,他和康熙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誼。也就是他不知道康熙的真實身份,他可以毫無顧忌、毫無保留的和康熙討論時政。康熙在他身上也學到不少東西。在康熙心裡,伍次友也可以說是他的師父。


伍次友憂國憂民,才思敏捷,然而他卻沒有猜到康熙的身份,這一點是和明珠不同,明珠卻猜到了康熙身份,從而明珠得以迎合康熙皇帝的心思,當然康熙皇帝也知道明珠有心仕途上的發展。

到伍次友知道康熙的身份後,他開始變的不像以前那樣,在康熙面前不在毫無顧忌的討論時政,或許是因為他感到自己沒能參透康熙的身份而汗顏,或許是因為他覺得康熙的睿智和皇帝的威嚴,也或許是因為他和蘇麻喇姑的原因,所以他決定離開。

其實康熙皇帝要留下伍次友的,無奈伍次友堅決要離去,面對伍次友的去留,康熙皇帝讓明珠去抓緊辦這件事。


那康熙皇帝此時是對伍次友動了殺心了嗎?

以康熙皇帝的睿智和威嚴,以明珠的聰明,他是知道康熙皇帝的心思的。明珠於是去辦,這時多虧蘇麻喇姑,康熙皇帝才叫住明珠,並且說為什麼要殺伍次友,明珠說是康熙皇帝的意思。康熙皇帝說他沒有。

明珠善於參悟、迎合康熙皇帝的心思,以明珠的聰明,他是不太可能會錯意的。而康熙面對蘇麻喇姑時,又不能說要殺了伍次友。

而其實康熙心裡多少動過要殺伍次友的想法的。因為康熙以皇帝的身份和想法,伍次友是有才能,既然不能為他所用,也就不能輕易的留下他,這也是多數君王的想法。


同時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對蘇麻喇姑是有情誼的,然而蘇麻喇姑卻對康熙只是姐弟的情誼,而對伍次友則是動了真情,這讓康熙很不痛快。敢和皇帝搶人,皇帝又怎麼會輕易放過他。

不過當時既然蘇麻喇姑問康熙為什麼要殺伍次友時,康熙不願讓蘇麻喇姑難過,也不願讓蘇麻喇姑覺得他是一個狠心之人,而降低他在蘇麻喇姑心中的地位。所以就送個順水人情,說他沒有要殺伍次友。

退一步說,當時康熙皇帝曾答應讓伍次友提出一個請求,並且都會答應,蘇麻喇姑是希望伍次友提出要求的。然而伍次友知道他當時的處境,伍次友也知道康熙皇帝和蘇麻喇姑的關係情誼。若伍次友真的提出來了,或者蘇麻喇姑真的隨伍次友而去,結果可想而知,那時康熙皇帝可能會加重對伍次友的猜疑之心。
好在伍次友知道當時的局勢,他沒有向康熙皇帝提出那個要求,蘇麻喇姑也沒有追隨他而去。又有蘇麻喇姑的原因,最終伍次友得以全身安然離去。


中孚鑑


康熙王朝中,
康熙並沒有下旨要殺伍次友,而是明珠太過於聰明誤會康熙的意思。

總有人會問是康熙真的想殺伍次友,還是明珠會錯意,以為康熙想殺伍次友,如果不是蘇麻的一句話,那明珠不就真的把伍次友殺了?

其實康熙與明珠的對話聽著有那麼點意思要殺伍次友,任何人聽了都會往那方面想,個人認為康熙是為了在蘇嘛面前彰顯一下皇威,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喜歡蘇嘛的,康熙也知道蘇嘛對伍次友也有曖昧之心,康熙用這種辦法讓別人誤解的含義就是提醒蘇嘛不要讓蘇嘛跟伍次友跑了。


娛樂到到到


這是一段一度令人費解的話。

康熙:明珠呀,朕要是留下伍次友呢,他不開心,現有他走了,朕不開心,此人雖是一介書生,但目光遠大,雄視古今,可算是一個布衣天子呀,你要多動動腦子。
明珠:皇上,奴才明白,奴才這就去辦。康熙:要辦,要抓緊辦。
蘇麻:皇上,你要殺伍次友? 康熙:誰要殺伍次友?
明珠,回來,你為何要殺伍次友?
明珠:皇上,這不是奴才的心思,是皇上的旨意呀。
康熙:朕什麼時候說過要殺他呀?
明珠:皇上,你剛才說伍次友為布衣天子。皇上,至古以來,天無二日,世無二主,您剛才讓我抓緊辦啦。
康熙:明珠呀,你聰明過頭了,朕的意思是讓你這個翰林學士多學學那位落榜的年兄多動動腦子,替朕多出些主意辦好這幾項國策。
明珠:奴才糊塗,奴才罪該萬死。

是明珠真的沒有弄清楚康熙的意思,還是康熙真的要殺掉伍次友?如果不是蘇麻喇姑一句話提醒了康熙,伍次友是不是就成了康熙的刀下之鬼?

伍次友雖為帝師,但是卻有雄才大略,這一點,康熙是知道的。這樣的人不為康熙所用的話,是十分危險的,要是哪一日伍次友被他人利用,只需一篇文章,就可盡收天下讀書人的心,堪比一支筆就是一支軍隊啊。

這樣的人,在康熙眼裡,又還不能為己所用,那麼起殺心是不是很正常?康熙和明珠都是何等聰明之人,明珠會會錯意?如果像明珠這樣的萬花筒都能會錯康熙的意,那他就白瞎了他萬花筒的稱號了。

但是蘇麻拉姑也不是個孬角色,立刻會意了康熙的意思,趕緊點破康熙。為什麼康熙就賣了蘇麻喇姑一賬呢?

蘇麻是康熙的救命恩人,還是康熙心中的小情人,對於蘇麻,康熙心裡還是心存感激和愛意的。雖然蘇麻有意於伍次友,但是作為皇帝,總要擺出一副心存大度的氣度,賣給蘇麻這個人情,也有利於康熙作為一個男人,在女人面前擺弄自己的胸懷,讓蘇麻更好的為自己服務。說得更直白點,康熙就是要讓蘇麻知道,他是皇帝,是天子,有生殺大權,我老康得不到(蘇麻),他伍次友也別想。

蘇麻既然提醒了康熙,康熙就不得不賣給蘇麻這個人情,蘇麻得到這個人情,也就意味著她眾生將拒絕所有的男人,這就是浩浩皇威所在。所以,無論康熙怎麼講,怎麼圓,對於伍次友的去留,康熙的意思真的就是要殺了伍次友,而絕對不是明珠會錯了意。

那有人會說,康熙一個帝王,怎麼會為了一個女子不顧江山,輕易放過這個被稱為布衣天子的伍次友。不錯,他絕對不對因此輕易放過伍次友。

這就要看他採取什麼手段了,可以肯定的是,之後的伍次友,被康熙長期監視起來了。

有什麼證據證明呢。很簡單,當蘇麻帶髮修行後,李光地前往西北前告訴蘇麻恩師伍次友已於八年前去世了,蘇麻問:那皇上也知道?李光地說:皇上知道。蘇麻留下了眼淚,其中的楚痛只有蘇麻一人知道。

康熙皇帝為什麼知道,當然是長期監視伍次友的人告訴他的唄。


青燈問史


是明株聰明過頭了,伍次友是蘇麻拉姑的意中人她自然也想多了些,畢竟皇帝也喜歡她,伍次友也喜歡他的,以為皇上要殺死伍次友斷她的念,這兩個都想多了,康熙要殺伍次友可以瞞著蘇麻拉姑明言下令去暗殺的,伍次友布衣一個皇帝想要他命那還不容易。伍次友有治國的才能卻不能為朝庭效力是康熙的遺憾,可伍次友若留下又不敢娶蘇麻拉姑,娶蘇麻拉姑就是和皇帝搶心愛的女人的,


踏青暮歸


伍次友,死於康熙之手。周培公佐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