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是某某的朋友嗎?他欠了信用卡,現在聯繫不上”,是不是許多人都接過這種電話?

悠遊HM


這個問題有毒啊,我剛接到過。

說的是多年前的一個同事,很有有能力的一個大客戶經理,專門負責生政府採購中心訂單,工作能力和銷售經驗毋庸置疑。後來我們各自離職,聽說到另一家公司負責銷售部,感覺混的還不錯吧。

幾年時間沒見,直到前兩天。2020年,有個感覺像是騷擾電話打過來。

“請問您是**朋友嗎?”,感覺很客氣但是語氣比較冷的中年女聲。

“是的。”,摸不著頭腦,先應著。

“你最近聯繫過他嗎?”還是很客氣,但是冷的感覺很強烈。

“沒有,很久麼見。”我有些煩了,方言普通話冒了一下。

“請問你有他的聯繫方式嗎?”

到這裡,我已經準備掛斷電話了。因為感覺很不受尊重,其實我在想:為什麼要和你說那麼長時間話。看在還客氣的份上,就沒有發作。

“你有啥事,直說就行,而且,你認識我嗎?我為什麼要回答你的問題。”

“抱歉,你的朋友在我銀行信用卡還款已經逾期,請轉告他及時還款。”

然後就掛斷了。

我心裡一萬頭馬在奔騰,然後不假思索打通朋友的電話,劈頭蓋臉的問:

“你欠銀行的錢沒有還?怎麼電話打到我這?”

突然間,明白了,人家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你不還錢,就發動你的親戚朋友圈,全方位逼迫你。

通過聊天,終於明白,原來他真的利用信用卡套現,並在十幾張卡間互相倒錢,直到現在還不上。真不敢相信,一個那麼優秀的人能走到現在這個地步。

其實,題主的問題我看了好多遍,也看了看其他人的回答,心理莫名的悲傷。

這個現象的普遍,是背後一個個逼不得已不得不賴賬的年輕人。看著這個問題,彷彿看著一張張絕望的面龐。我不相信他們都是懶惰或者愛慕虛榮導致無限制消費造成的。

背後的社會原因,我不願意去分析,也分析不了,光是想想就覺得渾身發顫。但是,我認為最起碼有兩點和大家分享,也期望共勉:

一、我們其實並沒有達到信用社會基本要求-信任,到處在跨越式發展,反而少了量力而行的自我認知積累。形而上的哲學觀其實對於社會共識的塑造,相信比想象中的更大。

明朝王陽明開創了“心學”,並對儒家思想進行升級改造,雖然沒有替代程朱理學的正統地位,但是在明中後期,自發的形成了一個組織-東林黨,對明末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且不說這個影響的好壞,單從哲學對人思想的塑造上,強大無匹。

在我的想象中,年輕人不應該成為金融系統的韭菜,一茬一茬的割,東歐的金融改革悲劇不應該在我們國家再次出現。(希望在回覆中不要用社會達爾文類似的思想diss我)。

親愛的朋友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千萬記得--量力而行。

二、學會理財,控制風險。

要相信二八定律在我們對待生活工作時的強作用力。萬事留力兩成,以對不測;再艱難,收入兩成用於儲蓄;個人與家庭中,重要性佔比二八,重視家庭才能心中有根。

現地現物,拒絕槓桿,我認為是個人理財最重要的原則,也是控制風險最有效的手段。

比如你看上新款的手機,需要上萬元,錢不夠,分期購是唯一選擇,計算下來月供將會超過月收入的兩成。想一想壓力蠻大的,用信用卡套現,多付一些首付,買下了。

這就是最簡單的用槓桿撬動消費,當然,槓桿在投資股票領域有另一層含義,這裡只是取相似的意思。

槓桿消費真的是害人害己,應乾脆的予以拒絕。

最後,希望“你是某某的朋友嗎”這類電話少一些。過日子,還是踏實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