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大雷教育杂谈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笨老师。”这句话在上师范时就经常听到,走上工作岗位,这句话更是如雷贯耳。领导讲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希望老师不放弃一个学生。如今我已经从教三十二年,对这句话有了不同的理解。班级内,确实有很难教会的学生。我们要想办法转化学困生,让他们尽力赶上其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与大家分享我的文章——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心平气和,淡泊流年。”意思是说要顺其自然,以一种淡泊的心态过好每一天,静静地心平气和地努力工作、愉快生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新课标指出,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可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老师们还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甚至有些老师,把学生分数的高低当作评判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   分数高的学生,就一定优秀吗?非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名牌大学生走出高校后,却无法适应社会。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栋梁之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了沉沦。在某城市的一座桥下,一名“高材生”蜗居在那里整整十年。白天,去闹市区乞讨,晚上,就在桥下躺着。当被救助时,他才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亮出了骄人的“文凭”。这样的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一是没有什么口才,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不被社会所认可。二是爱面子,只求高薪体面的工作,而不愿从事所谓“丢人”的职业。三是不肯吃苦耐劳。因此,选择了乞讨,这个虽然没有尊严,却可以让自己填饱肚子的“职业”。这虽然是个例,却也折射出极少数高分低能大学生的生活现状。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把育人的标准定位在“高分、高能、全才”。把老师眼中的“学困生”彻底转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才能转化学困生呢? 一、把爱洒向学困生的心间。   从教三十年,我从来没有对一个学困生说过:“你这个笨蛋!你笨得像猪!”而是常常鼓励他们:“孩子,你不比别人笨,只是基础差些,只要努力,肯定会有进步!”在我的鼓励下,这些学困生成绩会慢慢提高。每当他们取得一点儿进步时,都会翘起大拇指说:“孩子,你真棒!” 二、多种方式激励,给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并不是天生愚笨,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留下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新学期,我接任了一个新的班级----二1班,共48名学生,来自四个不同的班级。教学一周后,就发现了八、九名学困生。其中,有三名学习成绩特别差,第一单元考试,竟然只考了十几分。有三、四名学生写的字十分潦草,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字。还有二、三名学生做题非常慢,一节课,别人把试卷上的题全部做完,而这几个学生,竟然只做了一面。说真的,看到这些试卷,我真的为难了,这该怎么办?   我苦苦思索后,想出了几种激励学生的方法。一是把全班学生的姓名打印在彩纸上,剪成小花的形式,贴在墙壁上,设置成班级文化的一个板块。在单元测试时,奖励90分以上的学生一朵小红花,贴在自己的名字后面。二是,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凡是作业认真的同学,就在作业本上贴一个笑脸。三是,让学生把看图写话按作文格式抄写在作文本上。凡是能把看图写话内容复述下来,并录制视频,发送到班级群分享给大家的学生,奖励一只用彩纸剪成的小鸟。 孩子们的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每次看图写话,孩子们都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现在,我们二1班,已经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爱上了看图说话、写话。在说话课上,踊跃发言。就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每当我翘起大拇指夸奖他们时,孩子的脸上就会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心平气和,淡泊流年。”让我们微笑着登上讲台,把灿烂的阳光洒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脸上定会洋溢着同样灿烂的微笑。   

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


高级教师徐老师


这句话如果是从老师的口中说出,那么可视为自我激励或教师间互相激励。
但如果是从外行口中说出,而且振振有词地说出,那么可以视为暴露智商。

我们用归谬法来推导一下。

如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立,那么教练也是老师的一种,“没有练不好的运动员,只有不会练的教练员”的说法也应该成立。等哪天我不想教书想打职业篮球了,我请的任何一个教练都应该把我培养成姚明的级别,否则就是教练员不会教,跟我的身高无关。等哪天我不想教书想要当演员了,我请的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把我培养成影帝,否则就是老师不会教,跟我的颜值无关。

可见,如果撇开语境单看这句话,那它就是一句政治上无比正确却枉顾个体差异和教学规律、毫无逻辑的话。

这句话有三处严重错误:

1、没有给出“好”的标准。

究竟是把孩子教到北大的水平为好,还是教到及格的水平为好?

究竟是把孩子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为好,还是培养成家长需要的人为好,还是培养成孩子自己希望的样子为好?

究竟是全科优秀的全才为好,还是单科突出的专才为好?

究竟是成绩优秀为好,还是品德优秀为好,还是体育优秀为好,还是艺术优秀为好?

国家、家长、老师、孩子自己,心中都会一个“好”的标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标准是模糊的,是不统一的,是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讨论前提,那么这个讨论就永远是空中楼阁。

2、枉顾个体差异。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潜台词就是“所有人能学好所有东西”。

我们能接受人的手指天生有长短,能接受人的身高天生有长短,但为何不能接受人的大脑天生有差异呢?


一个人擅长逻辑思维,还是擅长形象思维;擅长分析,还是擅长想象;擅长语言,还是擅长运动,既和后天环境有关,也和先天发育有关。

在大量科学结论面前,我们为何还要强迫一个人在他不擅长的领域也学好呢?

3、夸大教育的作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另一种潜台词就是“教育是万能的”。

我也很希望教育是万能的,但只要当过老师或者做过父母的人都应该明白,教育不仅不是万能的, 反而在很多时候是无力的。

人类的教育史和人类存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解决学习障碍、行为偏差、游戏成瘾等等问题。

如果教育是万能的,那么何必还要警察和心理医生。

如果教育是万能的, 那么何必要监狱呢?


教师行业里败类也不少,但出败类的比例绝对是各行业中最低的之一。我敢说,中国绝大多数老师只要在岗位一天,就会尽全力对国家负责, 对家长负责,对孩子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我们已经不指望外行尊敬我们,也不需要所有人理解我们,我们只希望不被污名化,而已。


如果您认同本文,请“点赞”、“评论”或“分享”,以让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谢谢。


非著名语文教师王振宁


这是一句胡说八道的话,谁说就让谁来教教学生,再看看他能说出来不了吧!看他还能不能理直气壮了。

站着说话,当然不会腰疼了。

当年我初登讲台,我还真是被领导说的这句话鞭策了好多年。感觉学生学不好,都是我没有做到位,都是我的错。“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于是更加拼命地努力,教学当然不必说了,教学之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一丝不落地、身体力行地去做,真的以为只要我做到了无微不至,学生就会懂得,就会改变,就会被“我教好”!



20多年过去了,才发现这其实是一句谎言,天大的谎言。

前段时间那个拿起砖头在几秒之内敲击班主任老师头部9下的学生,谁能教的好?谁还敢教呢?一个连好坏都不分,轻重都不分的学生,连基本的品行都没有的学生,你如何能教好他?即使是面对一个智商非常高的学生,他如果自己不主动学习,老师怎么能教导好他?好像一个人,如果他不张嘴,你怎么能把饭喂进他的嘴里呢?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假如以后我还有机会在体制内上课的话,如果有领导这样说话,我立刻就会给他怼回去:既然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我很无能,对不起,把我教不好的学生给你吧,领导,你来教!我相信你是那种可以把任何学生教好的老师!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就知道了嘛!

面对学生和家长,我还是想当一名挺直腰杆的老师,如果你对我的教学不满意,请另请高明,我不会占着这个位置,影响你们的发展的。

面对领导,我觉得我是一个独立的人,如果基本教学我做到了,请你不要随意信口开河地无理要求我,如果我做的,无法达到你的标准了,我可以把这个位置让开,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教好你的学生吧!但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高调,我实在无法认同,哪怕让我承认我是一个无能的老师也行。



Julia平常心


我认为不完全正确,这能是相对而言。我的学生年代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跟我坐在一起的同学,尽管为他耐心辅道,对他有必答,尽到了当教师的职责,可是,每次考试还是不尽人意。这与天资也有关系,学生成绩差,不能一味地去责怪老师。


五代忠臣


这话我不认同,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很烂,但我不觉得是老师的问题,相反,我很清楚是我自己的问题,除了个别老师,是直接让我对他这个老师的师德产生怀疑,英语不好,是因为我自己不喜欢英语,也学不好英语,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有一些人英语很好,有一些人英语不好,其中除了天赋问题,更多的是自己努不努力的问题,学不好,怨自己,而不是怨老师。


何以解忧唯有ni


如果优质老师一对一教,根据我的经验,90%的学生我可以用各种方法教好(但是不可能100%)。如果一个老师带几十人的班,能把每个学生教好纯属扯他妈的蛋。本人以前是新东方资深教师,下面是我今年教的一对一高三学生。











功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相当不付合现实.不知此人读了几年书.。我不是老师.不是为老师讲话.我是讲客观存在而事实的说话.现在我简单举一例.我读书时.全班学生是统一上课的.老师是统一授课的.为什么有的学生很优秀.有的学生很差很差呢?


用户76377356742


我记得湖南卫视有一个少年说的节目,其中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那孩子成绩特别差,每天混迹网吧,后来换了一个老师,老师拿孩子当自己孩子一样,后来孩子居然考上重点高中,那孩子叫老师妈妈,还说,要拿着高考成绩单去见老师,这种情况你说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


可爱的宇1


这是一个伪命题。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是老师的责任,学是学生的任务。教有水平的高低,学也有水平的高低。有的老师教的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天生不擅长某个方面的学习。所以老师很会教但学生不善于学习。这样效果就不会好。老师和学生也有个匹配的过程。孔子那样的教育家三千学生里面有成就的,学的非常好的也就十几个。何况咱们平常的老师以及普通的学生了。所以咱们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个人的特长进行教学。这样可能好一些。人成才快一点。发挥各自的特长。好好的教,好好的学。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个伪命题。


GUOKE123


大道理就不讲了,说说我的理解。

如果说只有不会看病的医生,没有治不好的病,这话你赞同吗?

所以,这句话本身就是极不讲理的一句话,违背了最基本的教育规矩,是典型的“道德绑架”。

但是,作为教师也应该自我加压,尽心尽责的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不能把这句话当成教育不好学生的借口。

所以,我相信,只要教师努力,家长配合,学生会有一定的进步的,但是能不能达到你说的那个“好”,就看你如何定义“好”的概念了,例如,让所有的学生都考上清华大学才算是你说的那个“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