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这8种具有吉祥、福瑞寓意象征的器、物的单独纹样所组成的,表达一个总的中心主题及观念的图案组和——“八吉祥”,最初多用于寺院供佛,后来才流传于民间。

关于八吉祥中的这8种器物,在《雍和宫法物说明册》中是这样解释的:

“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谓;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谓;

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白盖,佛说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谓;

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谓;

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之谓;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

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根据考古资料和传世实物来看,完整的八吉祥最早出现在元代龙泉窑的瓷器纹饰上,如在龙泉窑址发掘出印有“八吉祥纹”的元瓷片经整理后,据推断,此饰有八吉祥纹的瓷器制作在元统三年左右,属于元中晚期的产品。从复原图中可以看出,在元中后期八吉祥已经形成,总的格局已经定型。

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元代青花 八吉祥纹莲菊纹大盘

但在早期的八吉祥纹样中,有用“火珠”代替“瓶纹”的作法,元代卵白釉印花太禧铭瓷盘。

也有用“纹”代替“轮纹”的作法,如元代的铁可墓铜镜,但也仅限于此件:镜背由外向内作三层环套图案装饰,最外围作十枚金刚杵纹绕镜一周:金刚杵边饰向内,为一朵硕大饱满、绽放如日的十瓣宝莲,其中的八个莲瓣中各置一吉祥纹样,被残留于三钮中的”穿“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盖、冏、伞(幢)、结;下部依次为:瓶、花、螺、鱼。除此之外,没有发现其他类型的组合。后世明、清也只是在纹样排列顺序、主、辅图案造型、装饰风格及构图渐趋繁缛的变化而已,并未脱离此八个纹样组合的这一固定格局。

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那么作为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八吉祥”图案纹样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探究八吉祥图案的起源之前。我们要先整清楚八吉祥的定义。

一、关于“八吉祥”的定义

在民间,“八吉祥”还被称为“佛八宝”,其实它们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含义的图案。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看,“吉祥”指喜庆、祥瑞,是寓意美好的预兆。关于此在《庄子.人世间》有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成玄英的注释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徽。”

而“宝”,泛指一切珍贵的物品,是玉器的总称。这在《国语.鲁语上》也有说:“以其宝来奔。”

韦昭:“宝,玉也。”

而八吉祥图案中的螺、轮、伞、盖、花、瓶、鱼、盘长均是嘉庆吉祥的象征性器物,并不是珍宝之物,只有珠、铜、钱、盘、如意、方胜、犀角、书、画、艾叶、珊瑚、鼎、灵芝、金锭、元宝等诸多杂宝中的任意八物才能被称为“八宝纹样”。

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其次,从文献记载来看,两者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如在《江西大志》(明嘉靖三十五年刻本)中明确指出了“八吉祥”与“八宝”是两种不同的图案:“青花白地转枝莲托八宝、八吉祥、一秤金、娃娃花谭、二百四十。”

对照出土与传世实物,其所谓“转枝莲托八宝”也就是缠枝莲上托

珊瑚、犀角、银锭、元钱、方胜、方金、蕉叶、珠、如意等杂宝中的八宝。而转枝莲托八吉祥“则是缠枝莲上托螺、轮、伞、盖、花、瓶、鱼、结。可见,在明代中晚期”八吉祥“纹样与八宝纹样还是有着严格区分的。

因此,“八吉祥”纹样是不能称作“八宝”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八吉祥图案的起源问题。

二、关于“八吉祥”纹样的起源

关于八吉祥纹样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八吉祥纹样根源于佛教思想。持有这种观点者占大多数,并且成为了普遍看法。如日本人尾崎洵盛在《明代的陶器》中指出:“法论、法螺、宝伞、宝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是佛教教义上的图案。”

另一种观点则正好相反,认为“八吉祥”图案不是来源于佛教。

如日本人中野澈在《明瓷的纹样》中指出:“盘长、金鱼图案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已出现,因此八吉祥纹不是从佛教教义来的。”但持有此观点的人数很少。那么哪一种观点是对的呢?

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实际上,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能完全予以肯定或者否定,因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够完整,都有偏颇之处。

就第一种观点而言,完整的“八吉祥图案”它所要表达的确实是佛教的思想内容和佛教的教义。但并不能因此就下结论说它根源于佛教。至于,日本人说这八个图案是佛教教义上的图案,也不够全面和严密。

因为,就中国的情况来看,伞、盖、莲花、瓶(指瓶中插花)、金鱼、盘长结这些,在佛教传来之前,就已经作为图案或器物造型大量地出现了,并作为吉祥之物被当时的中国人所喜爱。而在印度也是同样的情况,至少轮、螺、莲、鱼作为宗教性的图案或图腾物,在佛教产生之前就已被广泛使用,佛教只不过是把它们拿来之后,再赋予自己的一些教义内容而把它们变成了佛教的图案。

所以说,它们的根本来源,并非是直接产生于某一种宗教教义,而是源于在中国和印度流传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经过长期、广泛的应用,互相借鉴并不断的注入新的文化与宗教内容,这些器物、植物、动物的象征意义与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复杂。如果这八个吉祥物放在一起共同出现在某一器物或画面上,毫无疑问,它是作为佛教纹样出现的,表达的是佛教的教义。但如果它们单个散见的出现(除了佛教标志的法轮外),则不一定具有宗教意义,更不能说是源于宗教教义的。

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清乾隆 斗彩八吉祥纹盘

因此,正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佛教“八吉祥”图案是佛教徒从民间信仰、神话传说中及婆罗门教中吸收、借鉴,并加入了佛教教义、思想和内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而组合在一起,作为表达佛教的教义、思想和佛陀的象征的一组图案,是中国、印度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

至于第二种说法,日本人中野澈的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尽管他的前半部分并没有疑问,但他的错误在于他没有将“八吉祥”这个名称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来审视,如果要深究八吉祥中的八个图案的话,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渊源于佛教的。

但就整体而言,八吉祥图案的命名,则是基于八个吉祥物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图案,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宗教内涵的。而将其组合在一起并完整化,的确是由佛教来完成的,所表达的宗教内涵,也只是佛教的教义而非其他宗教的教义。

因而,不能因一些图案在佛教入中国以前就已经出现,就否定其作为佛教八吉祥中的图案与佛教教义的关系,更不能由此而否定八吉祥这个完整的宗教性图案是产生于佛教教义的。比如“轮回业报”之说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若究其根源,它并不是佛教自创的,而是源自婆罗门教的理论及部分重要教义。佛教在继承了这一理论后,加以改造发挥,注入佛教的教义理论,发展成新的“佛教的轮回说”。它已与“婆罗门教的轮回说”有了很大的差别,完全是两个系统。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这种新的“轮回说”产生于佛教教义之中,那么八吉祥图案也是同样的道理。

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八吉祥水晶 八供碗供佛 水杯描金雕刻 圣水八宝碗佛教用品

众所周知,在中国佛教这个大的体系中,又分作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两大体系。

然而大量出现在藏传佛教寺院及艺术品中,几乎成为藏传佛教标志性图案的八吉祥图案,在内地的汉传寺院里却很少见到,因此有人认为,八吉祥图案产生于藏传佛教,内地八吉祥的出现是由于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是需要商榷的。

因为完整化的八吉祥图案并不是在西藏形成的,也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原汉地。

而且八吉祥中八个图案的宗教与文化渊源也并不在西藏,是在印度与中国内地的汉文化区。也就是说藏传佛教在八吉祥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一味“催化剂”的作用。

应该说八吉祥图案是中、印文化所孕育出来的,但是在西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最后成熟并完整地形成则是在中原内地。

八吉祥图案根源于佛教?其实它是中、印文化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纹双螭耳抱月瓶

三、总结

总之,八吉祥图案并非是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哪一门宗教所独创的,也并非是谁抄袭谁、简单的临摹。而是历史上中、印两国不同民族以佛教为基础,在文化、宗教、民间信仰等意识形态领域中,经长期的交往与融合,所共同缔造的佛教艺术精华。

八吉祥图案不仅是中、印多民族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更是是中、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