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区:五举措为“飞地经济”突瓶颈 精准施策强功能

为解决制度体系短板、基础设施薄弱、招商能力不强、项目质量不高、政务服务不足问题,辽中区对标先进,强化交流,自加压力,主动作为,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革运营机制,创新招商模式,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近日,辽中区出台五项措施,力争实现“飞地经济”跨越式发展。

举措一:完善制度体系,谋定产业支持政策。

为全面推动辽中区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大力引进跨区域“飞地经济”项目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辽中行政区外的项目“飞入”辽中,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举措二:加强园区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省发改委将辽中区省级“飞地经济”园区调整为7.37平方公里,进一步优化整合了要素资源,提升了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拓展了“飞地经济”发展空间。2020年,辽中区计划投资1亿元,用于建设“飞地经济”汽车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的道路排水、电力、供水、供暖、通讯等基础设施工程;投资2.4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

辽中区:五举措为“飞地经济”突瓶颈 精准施策强功能

辽中区“飞地经济”近海经济区-工业新城园区 规划面积6.17平方公里


辽中区:五举措为“飞地经济”突瓶颈 精准施策强功能

辽中区“飞地经济”近海经济区-环保A园园区 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


辽中区:五举措为“飞地经济”突瓶颈 精准施策强功能

辽中区“飞地经济”满都户食品加工园区 规划面积0.45平方公里


举措三:拓宽合作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组建招商集团,创新招商模式,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差异化薪酬和企业化运营机制;编制“飞地经济”招商手册,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支持优势,重点从基础优势、规划远景、投资指引、招商地图、支持政策等几个方面,展现辽中发展前景及招商方向。二是探索“北京-辽中”共建产业园区,重点谋划推进“北京-辽中”园区的委托管理,有序推进产业转移。三是瞄准辽宁沿海经济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制定2020年“飞地经济”招商引资指标任务分解和招商引资计划(策划高层会商活动9项、招商引资系列专题活动22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38项),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飞地经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四是定期组织召开由铁西、大东、浑南、沈北等各区政府参加的“飞地经济”工作交流会,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到辽中进行成果转化,加快相关产业及配套项目链状转移的步伐。

辽中区:五举措为“飞地经济”突瓶颈 精准施策强功能

沈阳市辽中区“飞地经济”招商手册


举措四:加大服务力度,强化项目落地开工

一是聚焦办事难、办证难等问题,深化“一事一网一窗一次”改革,完成“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网办率和“最多跑一次”清单含金量,加强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打造良好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二是围绕项目建设主体、方案、条件、要素、工期、审批6个关键环节,开通项目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跨区域“飞地经济”项目(重庆中钢)的开工建设。三是深化实施“项目管家”制度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及时跟进解决项目在土地保障、手续办理、公共设施配套等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加强“飞地经济”项目落地的要素保障,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举措五:确保承诺兑现,打造建设诚信政府。

强化有关部门责任,建立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记录。完善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格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避免过度优惠、违法优惠。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企业、对项目“飞出地”及时足额给予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