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企还区分正式员工和合同工吗?

AnitaSong


作为曾经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十分高兴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时下当今,国企已不存在正式工,全部职工都是劳动合同制员工。

一、为有助于理解,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国企原有的用工形式。

国企原有的用工形式,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体用工形式:

1、正式工,也称为固定工,又称全民所有制工人,曾经的“天字第一号”工人。

2、合同工。

(二)其他用工形式:

1、临时工。

用工时长不定,又可分为:

长期临时工,短期临时工,甚而,小时工;

2、计件工。

3、承包工。

4、季节工。

5、附企的集体所有制工人,又可分为:

大集体工人,小集体工人。

集体所有制工人其中还包括:

生产自救工,家属工。

上列其他用工形式,也可釆用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是合同工的一个变种。


二、1992年,企业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一)首先,干部、工人身份不再存在,代之而来视同干部身份的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为工人岗位员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企中延续几十年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二)其次,既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用工形式由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几种形式,转变成全体职工单一的用工形式,全体职工都是劳动合同制员工。

理论上 ,国企上至高级管理人员,中间专业技术人员,下至普通工人,全部都是劳动合同制员工,不再有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之分。

(三)劳务派遣工。

国企还存在另一个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工,可以视为原国企的非正式工,实质上也是属于合同工范畴,只不过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而已。



(四)农民工。

是对农民在国企务工的称谓,国企原临时工、合同工的主体成分,现在实质上也是合同工,不过非城市人口,人员来自农村,农业户口罢了。


z山海


当然区分。就是同一单位,同样正式职工,岗位性质可能都不同,合同工更有差别。

我妻子单位就这样,人员主要三种类型:

十年前入职的是全额补贴,最近几年入职的是差额补贴,前两种都是正式员工,直接跟企业签合同,前者一签五年,后者一签三年。第三种是劳务派遣,也就是纯合同工,合同一年一签。

十年前入职的全额老员工,每月公积金自己和单位合计共缴4300元。而这几年新入职的合计共缴900多元。劳务派遣的合同工合计共缴450元。

三者名曰同工同酬,但我妻子说她们单位只是底薪同工同酬,正式员工每月奖金和各种补贴就有两三千,社保按中档缴纳。而劳务派遣的只有底薪和饭补以及交通补贴,累半死的能拿几百块奖金,社保按最低档缴纳。所以说起来是同工同酬,好像跟正式员工没区别,实际上企业为其支出差距能高达一倍左右,甚至更多。

虽说正式职工也是要签合同的,但只要不犯大错是可以在一家企业待一辈子的,也就是大家所谓的“铁饭碗”,而合同工在合同到期时,无论表现如何,企业都随时可以不续签,因此跟临时工没多大区别,只是挂上了同工同酬的待遇而已。


城市发展报告


本人现在在一家省国资委下属的国有企业任职,我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入职的,签的是合同工,我办公室有很多90年代入职的人员,他们签的是劳务工合同,俗称长合工,也就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办公室人员一般都是合同工跟劳务工,一线工人除了自己企业职工学校培养的工人是劳务工合同,剩下的都是劳务派遣工,我们企业劳务派遣工都是一年一签就是属于临时工,而劳务工,合同工,签合同十年以上的,都会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就是属于俗称的正式工,不过就算是正式工也不能算铁饭碗了,还是要看企业经营效益。


一縷憂藍


时下当今,国企已不存在正式工,全部职工都是劳动合同制员工。

一、为有助于理解,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国企原有的用工形式。

国企原有的用工形式,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体用工形式:

1、正式工,也称为固定工,又称全民所有制工人,曾经的“天字第一号”工人。

2、合同工。

(二)其他用工形式:

1、临时工。

用工时长不定,又可分为:

长期临时工,短期临时工,甚而,小时工;

2、计件工。

3、承包工。

4、季节工。

5、附企的集体所有制工人,又可分为:

大集体工人,小集体工人。

集体所有制工人其中还包括:

生产自救工,家属工。

上列其他用工形式,也可釆用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是合同工的一个变种。

二、1992年,企业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一)首先,干部、工人身份不再存在,代之而来视同干部身份的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为工人岗位员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企中延续几十年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二)其次,既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用工形式由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几种形式,转变成全体职工单一的用工形式,全体职工都是劳动合同制员工。

理论上 ,国企上至高级管理人员,中间专业技术人员,下至普通工人,全部都是劳动合同制员工,不再有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之分。

(三)劳务派遣工。

国企还存在另一个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工,可以视为原国企的非正式工,实质上也是属于合同工范畴,只不过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而已。

(四)农民工。

是对农民在国企务工的称谓,国企原临时工、合同工的主体成分,现在实质上也是合同工,不过非城市人口,人员来自农村,农业户口罢了。


我是5458


国企员工身份非常重要。而且国企身份有很多种。

简单说,含金量最高的是:与集团或总公司的直接签署的劳动合同。这种合同下的员工都属于这个单位的管理岗位(即便你没只是一名科员也是很牛的),特点是薪资高、福利待遇好、晋升空间大,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各分、子公司间调动,基本都是部门领导。

其次,是与集团或总公司下属各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子公司普遍规模和效益都相对可以,自主权比较大,所以待遇和发展空间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再次,是与各分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薪资待遇有保障,发展空间也挺好的,有跨分公司调动发展的机会。

以上三种虽有差别,但都属于正式员工,工作8年后,顺理成章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受劳动法保护,只要不出现大的原则性问题,不存在辞退情况,无论是自己辞职亦或被开除都会依法得到合理补偿。

最后,是劳务派遣合同,只负责在国有企业内工作,拿着之前约定的工资,福利待遇情况要看所在企业的具体经管模式,但相比上面三种合同还是有差距,犯错误基本都是辞退你没商量,没补偿,因为与企业不存在任何劳务关系,想转成以上三种合同的机会不是没有,但很渺茫,竞争也很激烈。

最最后,还有一种是在国企工作的工勤人员岗位。合同甲方可能是集团、分子公司亦或劳务派遣公司,但岗位都会标明是工勤人员,但通俗讲,这种工勤岗注定你只是个为单位提供后勤保障的服务人员或水暖技工,没有发展空间。

题主可以在签订合同时注意一下合同甲方和合同内自己所从事的岗位类别,根据这两个要件自然知道自己在企业中的所处身份了。


韧道容


现在国企还区分正式员工和合同工吗?

虽然从形式上讲,国企已经取消了正式工和合同工,所有的员工都是劳动合同制工人。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真正取消。其中,管理层是最明显的。特别是经营层、董事会成员等。

从经营层和董事会成员们来看,他们都是行政任命的,也是不需要签订什么劳动合同的。更重要的,他们还可以在公务员之间窜来窜去。想拿年薪了,就脱掉公务员身份到企业工作,担任企业高管。哪一天觉得钱挣够了,不想干企业高管,又想当公务员,当官了,又脱掉企业高管的帽子,跑回公务员队伍。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多得是,名为双向交流,实际上被权力左右。只有员工,永远只能是合同制,且离开以后到其他单位就必须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所以,所谓的打破铁饭碗,最终打的是员工的,企业高管仍然是铁饭碗。


谭浩俊


省级国企,刚成立,才20多人,是筹备处吗?

省级国企,如果是重要领域关键行业,原来都是省政府组建班子,现在是省国资委。

如题主所说,这20多人,一半是董事,铁定的领导,那一半,将来也会是领导,毕竟是元老。

既是社招,签于国企的惯例,题主也是最原始的一班人,前途无量。

要说分别,国企里的用人模式,区别大了去了,花样百出。

前期社招的人员,如果不三心二意,是最容易转正的一批,把握机会。

正式工,就是铁饭碗,虽然现在淡化这个词,但是国企里的确存在。

为社会稳定计,国企一般不会裁人,除非你太不像话,得罪领导没事,大不了不受待见,调岗!

违法乱纪,别当别论,法律找上门来,国企比谁撇的都清,那叫一个速度!

临时工,现在也不这么叫,换名了:协议工。换名不换药,签约时间不一样,见过变态的,仨月一签。

还有另一种,派遣工,在国企里干活,签合同却是第三方劳务公司。

说白了和国企没任务关系,在国企干活,却毫无关系,这事正常的很!

你得佩服发明这词的人,聪明用到极致,细思好像不是人事,但人家确实做的是人事!

待遇肯定不一样,不然,费这劲干嘛,所有的,都是为区分待遇,具体工作区分,较真你就太天真了!

欢迎讨论!



河口观世界


以前国企的正式工与合同工各方面差别很大,大到工资,小到过节礼品,都有很大区别,后来国企改制,基本没有正式工一说,题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试用期过后签合同,这本身就是违法的,正常情况下国企是不会这么做的。国企的员工有三种类型:

一、正式编制员工

这个就是大家俗称的“铁饭碗,”以前国企的正式员工是不签合同的,除非公司倒闭或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不必担心突然被辞退。这个有点像现在教师的这种事业编制,区别于合同工,在以前合同工可是很有危机感的,公司如果要裁员,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

二、与国企签订合同的正式员工

现在国企采用的都是这种形式的用工,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进入,只要大家看清楚,所签订的合同是和国企本单位签订的,就都是国企大家庭的正式一员啦!

三、劳务派遣用工

这个也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用工形式,通过第三方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是和国企产生的,法律上来说是和第三方公司存续,这样一方面可以规避劳动风险,发生劳动纠纷由第三方公司解决,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用人成本,一般而言,劳务派遣的员工和正式的职工待遇差别较大。

四、试用期不签合同是违法行为

题主被国企录用,一方面要观察一下合同上的公司名称是否和任职的公司名称一致,另一方面试用期不签合同,这不像是正常国企的行为,国企一般都很注重劳动风险的把控,是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去违反劳动法,我猜想题主很有可能是被派遣了,赶紧与面试人员沟通一下,了解清楚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入职。

大家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判断准确了再去入职哦!

我是一名HR,有职场困惑可以关注我哦!


HRGOGOGO


现在国企还区分正式员工和合同工吗?

现在不分正式工和合同工,现在只要是和公司直签的劳动合同,就是合同工也就是正式员工,这两种叫法现在都是属于企业的正式员工,企业还有一种用工方式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派遣制用工,这种用工方式员工与第三方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与派遣工之间没有任何劳动关系,这种用工就是现在所说的劳务工。

目前比较成熟的国企根本不对外招聘合同工

现在由于国企自身优势,很多国企根本不可能对外招聘合同制员工,基本都是招聘的临时工,通过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真如题主所说是新成立国企,急缺人才,不用笔试就可入职,那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了,如果想在国企长期发展的话真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现在合同制员工一般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一般为三、四年,签至十年后可签订终身合同,这种企业员工稳定性好,职工福利有保障,是比较好的工作选择。

派遣制这种奇葩的用工方式没有稳定性可言

不少国企及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就将一部分脏活累活分包出去,直接给派遣公司,再通过派遣公司招聘劳动者为其工作,这种方式的用工对劳动者没有丝毫保障,随时有辞退的可能。工作强度大,工作福利差,作息时间不规律,没有权益保障等。不建议采取这种用工方式工作,但是目前社会上很多劳务派遣公司,因为这种方式用工确实也消化掉了很多没有技术却想要进入事业单位或国企工作的劳动者,总之派遣制用工有利有弊,但是弊大于利,需慎重考虑。

结合目前主流的用工方式主要为以上两种,希望题主在选择工作方面要认真、谨慎,但是据我所知目前国企、事业单位进行社招时比较正规,一般都是采取面试+笔试的招聘方式,如果真没有笔试环节的话也需要慎重考虑,因为很多的国企并不是真正的控股公司,很有可能是国企参股,这种国企参股的国企相对来说就很难去分辨好坏了,所以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公司还要多做背景调查,查清楚公司背后真正的股份及股比,对自己选择工作会有决定性的帮助,感谢阅读。


绝望的八零后


不邀自来,现在国企还是分的,主要有合同制用工;市场化用工;劳务用工这三种,临时工基本在慢慢取消,也有的国企还保留。



合同制用工

一般是指以前接班(已取消)和地方政府包分配的,这样的就是我们俗称的正式工。主要人群是子女接班,城镇户口的退役军人等。个人与单位直接签订合同。



市场化用工

一般指的是,企业通过社会进行招聘的用工。主要有国企单位的没有工作的子女,大学应届毕业生等。个人与单位直接签订合同。



劳务用工

一般是指,企业通过劳务公司获得的劳工。主要是指应届大学生,各地方普通用工。这类用工是劳务公司与企业签订合同,个人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

临时工

是指企业临时性的用工模式,一般是从当地招募。是个人与企业签订合同。



总的来说,国企现在基本的用工模式为合同制用工、市场化用工和劳务用工,其实企业更加偏爱劳务用工,因为责任主体是劳务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