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前言:“他連你別走,別這樣,我不想離婚,這種話都沒有說過,好像我們十四年來的生活什麼都不算似的。”當女人說出這樣的話,多半心已經死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電影是來自伊朗的《一次別離》,這是我第一次看伊朗電影,看完後便被深深震撼到,原來在這個神秘遙遠的國度裡竟隱藏著如此高水準的電影,恍若發現寶藏一般,忍不住想同大家分享。

這部影片它獲獎無數,它囊獲了第61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最佳女演員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這也是伊朗第一部斬獲柏林電影節三大獎項的電影。除此之外,電影還提名了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以伊朗中產階級裡一對夫妻向法官申請離婚的橋段開場,身為教師的妻子西敏為了讓女兒特梅擁有更好的教育而提議同丈夫納德移民國外,但納德卻堅決不同意,因為他不忍心拋棄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兩人一直僵持不下,於是西敏獨自一人收拾行李搬回了孃家。

妻子的離開徹底打亂了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節奏,納德不得已請來了信奉《古蘭經》且懷有身孕的護工瑞茨,但有次納德回家卻父親被捆綁在床邊,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視父如命的納德看到後徹底抓狂了,他一怒之下將瑞茨推出了門外,誰知過後就收到了瑞茨流產的消息。於是瑞茨的丈夫霍賈特將納德告上了法庭。

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眼看丈夫深陷官司的泥淖之中,西敏二話不說一直不遺餘力去幫助他,先是將父親接回了自己的孃家,接著更是要將孃家的房子拿去抵押為丈夫交保釋金,甚至到最後她還準備妥協迴歸家庭。可是納德卻一直冷眼相對,一直拒絕,直到最後兩人離婚收場。

縱觀影片,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被伊朗人民對信仰的執著所震撼,甚至會認為這是影片的主線,但從我自身的觀影角度,我覺得導演其實是在這個宏觀的背景下講述一個全世界共同的話題,那就是婚姻。它存在於任何一個國度中,許許多多的人被此所羈絆,而這部電影里納德與西敏兩人間反映的正是很多夫妻所面臨的婚姻問題。

今天我就從人物性格,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個方面去切入分析為何納德與西敏兩人最後還是以離婚的結局收場,在最後一點,我會結合電影裡的情節給予人們一些關於如何經營好婚姻的建議。

一、人物性格:西敏她是一位獨立又理性的新時代妻子,而納德卻是位安於現狀而又感性的傳統男人。

在影片的開場,夫妻兩人的對話所折射出的思想差異已讓我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在如何面對年事已高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親時,西敏說,他已經連自己兒子和周圍的人都不認得。言外之意就是,那你照顧得再周到也是徒勞無功。如果人生是一條賽道,父親早已抵達終點,而女兒的起點才剛剛開始,女兒的成長遠比養老送終來得重要。

而納德立馬反擊,“我父親,我不能拋棄他。”在他心中,父親認不認得他毫無所謂,他只希望自己能在父親還健在的時候為他盡忠盡孝,賭上女兒的前途也無妨。父親永遠排在女兒前面。

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在親情的考量面前,妻子是冷酷的,丈夫卻是赤誠的,妻子想邁出一步做壞人,而丈夫只想一心一意做個孝子。可是再冷酷的人在面對女兒時,心還是柔軟了下來。當反覆規勸女兒跟自己走無果後,西敏選擇尊重女兒的選擇,獨自一人收拾包裹回到了孃家。

思想上的偏差導致兩人的溝通不暢,句句針鋒相對,每一句都在捍衛自己的立場,這是他們彼此間分離的開始。

二、家庭因素:納德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出行轎車代步,牆上掛滿藝術品,而瑞茨卻是需要擠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去做護工的底層勞動者。

當瑞茨的丈夫得知妻子流產前被納德推到後,他立即將納德告上了法庭。因納德推倒瑞茨是實,所以他心裡畏懼,如果他坐牢,父親將無人照顧,也會因此失去陪伴女兒的成長,這時候的他急需抓住一根稻草,來挽救自己。他看準了瑞茨的弱勢,她看似堅強可手無寸鐵,她有信仰卻沒有話語權,在語言關方面,納德覺得自己有完美的優勢。所以他抓住了底層勞動人民的手無縛雞之力,就將撒謊的矛頭指向了瑞茨一家,也是他洗脫罪名的武器。

於是,納德一直不斷地謊稱自己在推到瑞茨之前並不知道她有身孕,可是明明在此之前,瑞茨跟家庭教師談及自己懷孕時,他明明在場。而他卻對法官解釋說當時的他在忙其他事,根本沒有聽到他們的對話。如此的“睜眼說實話”逼得霍賈特在法官面前悲憤地說道,“我的難題就是我不能像他這樣振振有詞。”

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而這一切也被妻子看在了眼裡,原本想用孃家的房產去解救於正陷入困境中的納德,漸漸察覺丈夫一直在撒謊,她也當面質問過納德,可是納德得知自己的謊言都被妻子看在眼裡後,他還是無動於衷,反而是繼續將矛頭冷冰冰地指向妻子,抱怨是她的離開導致了這場鬧劇,一概否定掉了妻子不計前嫌為他所做的一切。因為那時候為自己洗脫罪名才是關鍵,所以謊言正在編織,容不得剪斷。

試問,那麼獨立自信的瑞茨在聽完丈夫的呵斥後,怎會不心寒?

還記得在兩人鬧離婚的開場,她曾很真誠地對法官說到,“丈夫是個好人。”然而她現在所聽到的是丈夫不由分明地將一個懷有身孕的瑞茨狠狠推向門外,這還不夠,還看見他為自私地不斷用謊言去為自己開脫,將弱勢的瑞茨夫婦步步急逼。丈夫似乎漸漸成了個惡人,原本丈夫正直善良的形象開始在她心中崩塌。

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丈夫撒謊的模樣像極了社會上的不流之輩,此時的他已然不再是西敏心中那正直善良的丈夫。如果說兩人因性格而對女兒的教育方向所造成的分歧是她提出離婚的源頭,那這一樁案件使西敏看到納德所暴露出來的自私本性則是引爆點。

三、社會因素:瑞茨把信仰看得高於一切,而納德卻將自己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

當最後在西敏的協調下,雙方擠在瑞茨擁擠的家裡,準備用錢贖罪私了這一樁亂糟糟的案件時,納德的一句話打破了原本皆大歡喜的結局,他讓瑞茨對著她最信奉的《古蘭經》發誓,她的流產是他造成的。

那一刻,瑞茨躲進自家狹小的廚房裡無所適從,因為她的信仰遭到了從未有過的打擊,信仰在她心裡就像是自己黑暗生活裡的一盞明燈,引領著自己前進,而如今卻有人逼迫她親手將它吹滅。

其實看到她那無比痛苦的模樣我絲毫不意外,因為早在電影的前半段就早已窺見她對信仰的崇高敬重。當看到納德的父親因為失禁而尿褲子時,她掙扎了許久決定為他換洗衣物時,還要打個電話去確認自己是否違背了信仰。

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在伊朗,《古蘭經》裡對婦女的著裝要求是有嚴格限制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將披巾從頭包裹至脖子,不得露出飾物,除非是對著自己的丈夫或者父輩等。

所以可見,瑞茨從為納德的父親換洗衣物後就覺得自己違背了信仰,而納德卻還要再次挑戰自己的信仰,抹去自己的底線,無論如何她是做不到的,因為她怕受到良心的譴責,甚至怕因為信仰殃及無辜的孩子。

但是反觀中產階級裡的納德呢,他在案件面前,不斷地打破自己的是信仰,不斷用各種謊言掩蓋自己早已得知瑞茨懷孕的真相,在他被保釋離開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他不是回到自己家中,而是先到鄰居樓上請對方在面對警官調查時說出對自己有利的證詞,讓家庭老師甚至讓女兒也為在法官面前為自己辯護,他就是以此為武器,然後不斷地去“進攻”瑞茨。

可當最後他妻子想了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去解救他時,他看似領情,但最後他的那致命一問卻徹徹底底地打碎了妻子的心。因為如果他不開口,也許故事的結局會有個完美的句號。納德能正常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而瑞茨一家也可以因此還掉丈夫的負債,改善生活環境。說不定,西敏還會迴歸家庭,可是這都被他親手打破了。

西敏再次見識到了納德狂妄自私的一面,也許會有觀眾認為,如果當初妻子不曾離開,這事情就不會發生。但從兩人的婚姻上,我想西敏會慶幸自己的離開,讓她看清了眼前的這個丈夫。

電影最後將結局拉回了法官視角,納德與西敏離婚的結局已設定,而這一次不僅僅只是女兒教育問題,更是多了一份西敏離開納德的理由。

法官問了兩遍女兒特梅決定好了嗎?特梅也淚眼婆娑地回答了兩遍,“決定了”。那一刻我好心疼她,因為這對她來說是一道拿刀刮心窩子的選擇題。

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她跟父母處得跟朋友一樣,父親會細心地糾正她的發音,母親會在她窺見父親的偽善後給予擁抱,可是要選擇跟母親攜手走向新的未來,還是跟父親一起堅守陣地,這抉擇留給了她自己,也留給了觀眾。

四、此時的我卻忍不住想,如果他的父母更好地對待婚姻,是否他們就能給特梅創造出一個美滿的家庭。也正因如此,我想結合電影給出三點關於如何經營好婚姻的方法。

01、先穩住情緒,再進行溝通。在西敏和納德的數次爭吵中,我們可以看到納德永遠是說不到兩三句就開始過激。就算是西敏已經先示好,但納德還是咄咄逼人。

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這種場景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情侶之間常有的事。爭吵過程中雙方的情緒都容易達到臨界點,這個時候就需要雙方冷靜下來,再做溝通。比如給雙方倒一杯溫水,或者先放一段輕音樂,諸如此類的方式都可以給對方緩衝的時間,就是在雙方的情緒即將爆炸的時候,及時地澆滅它。

02、適時服軟,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如果說電影的開頭西敏的那句拋下他父親而離開的話給觀眾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可隨著電影的推進,我們其實可以用看出平日裡西敏其實一直在盡責地照料父親的,比如當她決定從家裡離開時,父親一直拉著她的手不讓她走,而後來當納德被帶到警察局,她更是二話不說地將父親接到自己的孃家。

也正是這般稱職的妻子在載父親回孃家的車上,也會哭著對著無言的父親說到,“他連你別走,別這樣,我不想離婚,這種話都沒有說過,”原來她並不是決意要真的離開,只是在等丈夫能夠釋放善意,可是一直沒有。

豆瓣8.7分《一次別離》:從三個角度解讀伊朗視角里的婚姻

所以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雙方在爭吵的時候,納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了,不與西敏那麼針鋒相對,而是用一個擁抱去代替所有言語,輕輕在她耳邊說一句,“親愛的,我希望你回到我身邊。”我想至少雙方的爭吵會少了很多,甚至冰消融化。

03、贍養老人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夫妻共同的責任。電影裡有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情節,就是出事後納德在浴室裡給父親搓背,搓著搓著他卻靠在父親身後哭了,那一場哭泣,實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情感。除了因自己的疏忽而導致父親顛倒的愧疚感外,也夾雜著妻子不在的那段時間裡,他的無助。他忙裡忙外,而如果在此之間,妻子在陪伴,妻子回來一趟幫個忙,結局一定會有所不一樣。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縱使納德在處理官司的問題上十分自私,但不可否認他對父親的孝敬之心,這是他身上的閃光點,而如果有妻子的扶持,則會更加閃耀。

結語:再神秘的國度也有你我都能看得懂的情感,感謝導演用不一樣的視角讓我們得已看見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原來普世皆為情感所羈絆。不過縱使我們看遍婚姻百態,也請你要繼續相信愛情曾美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