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創立“摸金校尉”,堪稱盜墓鼻祖,他就不怕自己死後墓被盜嗎

先說觀點,曹操肯定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盜,但是跟他創立“摸金校尉”甚至“發丘中郎將”這兩個職位進行明目張膽的盜墓活動沒有太多的關係。下面我簡單地說一下理由:

首先說一下曹操在他的《終令》和《遺令》確實都強調喪葬從簡,而且要求陵墓“不封不樹”、“無藏金玉珠寶”。但是他要求的這些並不是由於當初挖了梁孝王的陵墓擔心被報復,而是魏晉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盜墓活動十分猖獗,但凡厚葬的陵墓,都是盜墓者重點關注對象。

魏文帝曹丕就曾說過“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也說過“漢文帝之不發,霸陵無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樹也”。大意是隻有那些過於張揚的陵墓才會被盜掘,低調的陵墓一般都沒有什麼問題。就連文德郭皇后也曾說“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


可見曹魏的統治者對“厚葬”還是比較謹慎的。因此,曹魏的統治者提倡的喪葬從簡,害怕的是盜取錢財的盜墓者,而非針對“盜墓報復”。他們認為只要不放貴重物品,他的陵墓就不會被後人“光顧”。

那麼為什麼說喪葬從簡不是針對“盜墓報復”呢?

第一個原因,他挖的是西漢時期梁孝王的陵墓,雖然東漢繼承的正統性來源於西漢,但梁孝王和西漢皇族之間有過及其不愉快的歷史,所以對東漢統治層來說沒有那麼大觸動,也不至於盜墓報復。

第二個原因,曹操沒有隱瞞自己墓葬位置,而且位置說的很明確,也沒有設置“七十二疑冢”,後世考古者也已經證明所謂“七十二疑冢”是北朝時期的墓葬群,而且也不是七十二座墓,是一百三十四座墓。再者,唐朝時唐太宗還祭奠過曹操的陵墓,說明曹操墓位置並不是什麼秘密。更談不上能防止盜墓報復。

第三個原因,魏晉之前的歷史,盜墓活動十分猖獗。遠了不說,就說秦漢之際,項羽進入咸陽城,對秦國的陵墓大肆搜刮。估計項羽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帶著領軍隊,單純以搜刮財富為目的盜墓人。漢武帝去世後不久,就有人開始盜掘墳墓用以換取財富。兩漢之間,琅琊人樊崇帶領的赤眉軍曾兩次大規模掠奪西漢皇室陵墓。東漢末年,董卓進京後,也曾大肆挖掘皇帝陵墓,比如靈帝的陵墓。

這只是有記錄可查的,還有很多沒有記錄下來的。而曹操的靈感恰恰來自“前人的智慧”。其實不只是曹操如此,幾年後,吳主孫權為了修孫堅廟,因為嚴重缺乏所用的木材,最後就把長沙王吳芮的陵墓挖開了,取出棺槨做了建孫堅廟的木材。就連我們所知的《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也是西晉時期盜墓者發現的。可見,在當時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挖掘陵墓補貼他用的做法是見慣不慣的“常規操作”。估計當時曹操也不會想到被報復的事情。

綜上所述,曹操確實害怕被盜墓,但跟曹操設立摸金校尉挖掘梁孝王陵墓沒有直接關係。即曹操挖掘梁孝王陵墓時,不會擔心因為這事而造成自己陵墓被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