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姓氏排名第一是哪個姓?你知道有哪些姓氏屬於罕見姓氏?

娛樂630


大家好,我是妖怪的魅力。作為一名文化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名字相當的重要,而名字由姓和名這兩個部分組成。姓代表的就是家族,也代表了一種傳承,因為我們國人對親情看得很重,對家族、家庭也有很強的歸屬感,故而姓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而名則代表了家人對自己的寄託,是家人對自己的祝福。說起了姓,那就不得不提中國的百家姓,這上面提到的就是許多日常生活裡面常見的一些姓氏,這些姓氏都算是大家族存在於世間的見證,是所有共同姓氏者血脈聯繫的見證。

其次那麼我國的這麼多姓氏當中,哪一個姓氏的人口最多?佔據第1位呢?其實公安部門每年都會統計不同姓氏人口數量情況,在2017年時,排名第1位的姓氏應該算是李姓,但到了2018年,王姓已經超越李姓,佔據了榜首的位置。根據統計來看,我國目前有6150個姓氏,而百家姓中提到的姓氏佔所有比例的85%以上。

最後在這麼多姓氏當中,王、李兩姓者佔據人數是最多的,這兩者的競爭也是最激烈,可能今天是李姓排第一,明天就是王姓排第一了。接著往下排,第3位是姓張,張姓在2017年和2018年都排在第3位,在季軍的位置上坐得牢牢的。接著再往下就是劉、陳、楊、黃、趙等姓氏,這些姓氏也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見到的。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文化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妖怪的魅力


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了《二〇一八年全國姓名報告》,對2018年公安機關登記的全國姓氏和新生兒姓名用字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下是統計表格,這個很權威大家看看吧!據統計,全國在用姓氏共計6150個。傳統意義上的“百家姓”,佔全國戶籍人口總量的近85%。其中,王姓和李姓分別名列前茅,戶籍人口數量均超過1億。緊隨其後的是張、劉、陳,如果你行走江湖,我相信大家的好友圈當中絕對有前5個姓氏當中的一個。如果沒有,可能就不是中國人。

  姓氏排名第一大姓是“李”。這個第一隻能用數量來衡量了。根據2017年國家人口普查的統計,最多的姓是”李“,有9530000個人,第二是”王“姓,88900000個人,第三是“張”姓,8480000個人。

  以2018年公安部的官方統計來看,人數排名前五的姓氏依次為:王、李、張、劉、陳。而王姓、李姓這兩大姓氏的戶籍人口數量均超1億人,“王”姓戶籍人口數量為1.015億,“李”姓為1.009億。我所知道的罕見姓氏很少,畢竟多了就不是罕見姓氏了。


兜兜裡有花花


2018年王姓已超過李姓排名第一。現在8萬人口以上的姓氏全國有400個,其中我瞭解的有家譜傳世的罕見姓氏有:

艾、安、敖、卞、別、賓、邴、忒、錦、卜、步、臧、萇、廠、暢、車、諶、成、池、仇、啜、刁、鈄、端木、鄂、法、酆、奉、伏、符、幹、剛、戈、弓、公、宮、古、苟、貢、鞏、鞏、歸、國、過、和、郇、姬、吉、戢、計、家、暨、冀、經、荊、井、景、鞠、闞、雋、匡、來、曠、勞、冷、理、豊、厲、利、酈、溧、練、隆、鹿、茅、昌、蒙、糜、米、秘、明、皮、蒲、亓、綦、潛、強、譙、青、卿、曲、璩、冉、芮、薩、赤、沙、中山、師、侍、是、帥、水、司、宿、歲、索、他塔拉、邰、太、談、屠、危、文、烏雲、鄔、五、郗、鹹、線、相、修、須、鄢、言、羊、陽、仰、葉赫那拉、衣、儀、由、展、戰、湛、真、支、諸、竺、莊、壯、卓、宗。

共144個,歡迎補充。


汪叔華


我是文開石,我有答案。

姓氏排名第一大姓是“李”。

這個第一隻能用數量來衡量了。

根據2017年國家人口普查的統計,最多的姓是”李“,有9530000個人,第二是”王“姓,88900000個人,第三是“張”姓,8480000個人。

看來老話說的“張王李趙遍地劉”也要改改了,“趙”姓只排第七了。

最罕見的姓氏。

“難”姓,“死”姓,“老”姓,“毒”姓,“神”姓,“操”姓

最不罕見的罕見姓。

不罕見說的這個字,罕見是拿它當姓氏。下面這些都有用來當姓。

零、一、二、三、四、伍、陸、柒、仈、九、十、百、千、萬、兆。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

春、夏、秋、冬。

上、下、左、右。

年、月、日、時、分、秒。

油、鹽、醬、醋、茶。

更想都想不到的罕見姓:

“饕餮”

在《南史》中記載:”梁武王因東陵王太貪兇,於是就賜姓他姓饕餮。

成功

據說大禹治水成功,他的後代改成這個姓氏,

“屠門”

《漢書·王莽傳》記載中,有杜陵郡人屠門少

“無終/毋終”

《姓考》”無終,是上古的諸侯國,周景王之孫徙封於此,後因地名為姓。“

罕見姓排名第一萌:

“虎”姓

看著霸氣別讀,它的讀音是(māo)。

現在這種姓氏大多出自回族,出自唐朝時期回族虎巍將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


文開石


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了《二〇一八年全國姓名報告》,對2018年公安機關登記的全國姓氏和新生兒姓名用字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下是統計表格,這個很權威大家看看吧!據統計,全國在用姓氏共計6150個。傳統意義上的“百家姓”,佔全國戶籍人口總量的近85%。其中,王姓和李姓分別名列前茅,戶籍人口數量均超過1億。緊隨其後的是張、劉、陳,如果你行走江湖,我相信大家的好友圈當中絕對有前5個姓氏當中的一個。如果沒有,可能就不是中國人。


我仔細看了看我自己的姓氏,排名21,不知道小夥伴們你能否在排行榜當中找到自己的姓氏。要說罕見的姓氏,絕對是複姓,在排行榜當中類似還沒有看到複姓。像令狐、公羊、公孫這些姓氏絕對是罕見的姓氏,總之我是沒見過複姓的人。我到見過姓拖的,大家都叫他“拖把”。

最後,說說你見過身邊那些罕見的姓氏,可以在評論區評論。讓大家看看,哪些罕見的姓氏我們沒有見過?


謀士說


2018年王姓已超過李姓排名第一。現在8萬人口以上的姓氏全國有400個,其中我瞭解的有家譜傳世的罕見姓氏有:

艾、安、敖、卞、巴、別、賓、邴、忒、錦、卜、步、藏、萇、廠、暢、車、諶、成、池、仇、啜、刁、鈄、端木、鄂、法、酆、奉、肥、伏、符、幹、剛、戈、弓、公、宮、古、苟、貢、鞏、鞏、歸、國、過、虎{mao}、和、郇、敬、姬、吉、戢、計、朋、茆、家、暨、欽、冀、經、荊、井、景、鞠、闞、雋、匡、來、曠、勞、冷、理、豊、厲、利、酈、溧、練、隆、鹿、茅、昌、蒙、糜、米、秘、妙、明、皮、蒲、亓、綦、潛、強、譙、青、卿、曲、璩、冉、芮、薩、赤、神、沙、中山、師、侍、是、帥、水、司、宿、歲、索、他塔拉、邰、太、談、屠、危、文、烏雲、鄔、五、郗、鹹、線、相、修、須、鄢、言、羊、陽、仰、葉赫那拉、雍、衣、儀、由、展、戰、湛、真、支、諸、竺、莊、壯、卓、祝、宗。


靈玉一休


根據最新人口普查數據統計,到2019年1月止,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為全國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已經達到了1.015億人 之多 。所以,就最新的數據統計來看,王姓已經超越了李姓成為了第一大姓。

對於一些罕見的姓氏,我這裡說下十大最罕見的,一生中能碰到這種姓氏的人都不容易

1、“別”姓

2、“虎”(māo)姓

沒錯,這麼霸氣的虎姓,不讀"hu\

以圖觀史


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近日發佈了《二〇一九年全國姓名報告》,報告指出,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王”“李”“張”“劉”“陳”依舊佔據頭五把“交椅”。全國31個省(區、市)的姓氏人口分佈不盡相同,“王”姓是全國第一大姓氏。“張王李趙遍地劉”的說法仍然靠譜。

下面筆者收集整理了一部分罕見的姓氏,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複姓

實話說自己真的不認識一個複姓的人,倒是在小說和影視劇中常常看到:《小李飛刀》中的上官金虹、《陸小鳳傳奇》裡的西門吹雪、《劍俠奇緣》中的皇甫少華等等。無不給人一種飄逸、唯美的感覺,有沒有,你看皇甫少華之於張少華、假如東方不敗姓李、或者說獨孤求敗叫個王求敗,是不大煞風景。哈哈,開個玩笑,小說中的名字當然有藝術加工成分,但是複姓還是讓人覺得很不一般。筆者收集整理了一部分複姓,以饗讀者,分別是:

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万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于、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穀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幹、百里、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里、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吳銘。

複姓的來源較多,簡單來說有這麼幾大類:從官名來的,如太史、巫馬、樂正、司馬、司徒、司空等;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段乾等;有些以居住地而來的,如東郭、南郭和閭丘等;有些由職業而來,如漆雕等;以先祖名字而來的如公良、公羊和顓孫等;由爵系、族系而來的公孫、仲孫,叔孫等;有些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如拓拔姓和尉遲、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稱而來的穀梁姓,甚至有如赫連這樣自創的姓氏。

二、數字姓氏

可以說數字為姓,“伍”和”萬“可能是最見怪不怪的了。其實“零、一、二(貳)、三、四、六(陸)、七(柒)、八、九、十、百、千。”都是中華民族的姓氏之一。怎麼樣,罕見吧,除了伍和萬,我仍然是一個也不認識,甚至都沒有聽說過。

不過,在中華民族的一萬一千九百三十九個姓氏中。有二十個源頭,其中數字姓氏是其中之一。

補充一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這也是八個姓氏。

在陳厲公時,陳國發生了爭奪君位的內亂,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出齊國避難,為避禍而改為田姓,陳完是田姓的始祖。陳完在齊國受到禮遇,任工正,而陳完的後代田氏家族在齊國逐漸發展,後掌握齊國國政。隨著“田代齊姜”事件發生之後,田氏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到了劉邦稱帝之後,由於田氏勢力過於壯大,成了劉邦的主要打擊目標。為了削弱田族的勢力,劉邦將田氏貴族分為八部,分別遷往西安一帶,並要他們改姓“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

三、動物名稱為姓氏

馬、牛、熊還好了,畢竟筆者也認識好多。但是豬、狗、雞、蛇您可聽過?

雞姓:雞姓為佛山四大“土著”姓氏(田、布、老)之一。臺灣省也有雞姓,著名的人物為雞啟賢,據其介紹從軍的祖父雞廷昌隨國民黨到臺灣,原住在新竹市眷村,後來搬到中部,他聽長輩提及姓氏由來,因祖先得罪朝廷,南遷隱姓避禍,見樹下雞群引發靈感而得。另一說法是雞與並列廣東省佛山的土著四大姓氏,三國時代越族走海路到佛山墾荒,因環境惡劣,姓雞以許願過豐足生活。還有一個來源是,春官之屬有雞人之官,掌供雞牲,辦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警起百官,其後以為氏。

狗姓:這個不是常見的苟姓,就是動物的狗來做姓氏。

豬姓:最早起源於三國時期,但因為種種原因,到現在還真正保留“豬”姓的人在全國來說也算十分少見。與常見的朱不是一回事。

蛇姓:一個來源是,蛇姓出自姜姓,為齊公族蛇丘氏之後。二是蛇姓原是張姓的分支,野史中說當年洪秀全在南京安慶保衛戰中失利,蕪湖縣的張姓大量外逃。一支張姓人逃到南陵和青陽交界處的山裡,飢餓難耐時,人群中有一個老人發現一條大蛇,年輕人要抓來吃,老人先是不許,但看一群人就要餓死了,只好對大家說,我們吃了蛇,是它救了我們,就跟它姓吧。於是眾人吃了大蛇獲救,後來這支張姓人改為姓蛇。(僅供參考)

挺難為這幾個姓氏的,想必歷史上他們的先人有什麼難言之隱。希望大家通過閱讀我的文章,假如日後遇到這幾個姓氏的人,不要過分驚奇,也不要拿來開玩笑,謝謝。

其他少見姓氏:

羋(mi三聲)姓:這個隨著《羋月傳》已經廣為所知了。羋是楚王族的通姓,其後裔(例如屈原、白公勝、子蘭等等)皆以羋為姓

操姓:這個有點尷尬,但確實存在。

操氏源自古地名北蒙,又稱殷(古皖國,今安徽潛山),其祖先在其地做樂禮之官,主操琴瑟,亦稱“殷操”。

操,後多指樂禮操掌之官,類比樂正,其後裔子孫中很早即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操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遠早於東漢末期魏王曹操後裔所改之操氏。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操姓居民12萬餘人,安徽省蕪湖和安慶是操姓分佈較集中的地區。

死姓:這個有點忌諱哈。“死”姓,源於鮮卑族,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拓跋部氏就是死氏。由北魏時期鮮卑族的四字複姓發展而來。而且一定切記,這個字當姓來讀的話,讀四聲sì,千萬不可讀作三聲。

難姓:只有陝西幾個村莊才有,而且是最近幾年姓氏普查時才發現的。

其實無論姓字名誰,都是炎黃子孫,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千秋偉業,中華夢想,靠的是大家。


源兒source1980


據多方資料顯示,全國在用姓氏共計六千多個。傳統意義上的“百家姓”,佔全國戶籍人口總量的近85%。有很多人還持“百家姓”中的趙錢孫李……這樣的一個排序,其實不是這樣的。截至目前來說,正式的情況十,王姓和李姓分別名列前茅,戶籍人口數量均超過1億。緊隨其後的是張、劉、陳……我相信大家的好友圈當中絕對有前5個姓氏當中的一個,如果沒有,可能就不是中國人。至於罕見姓氏其實並不多,畢竟多了就不是罕見姓氏了。


博聞通覽


中國的第一大姓現在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在中國王姓人口有9468萬,王姓人口為什麼這麼多呢?

王姓其實是天子後代的姓氏,夏周商天子的兒子往往都會取王姓。所以,他的來源很複雜,有姬姓之王、媯姓之王、子姓之王、夷姓之王。像比干的後代,就是子姓之王,北海東留一些人,自稱是舜的後代,而虞舜曾經居媯汭,所以以媯為氏,這些人後來改姓王,就屬於媯姓之王。還有齊國的田氏,原本是陳國的公族媯完逃到齊國,齊桓公讓他管理田地,所以氏田,到了後面,田齊一脈奪取了政權,成為田齊。而到了秦滅六國,這些田齊害怕受到逼害,但又不想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誰,就改姓王,這也稱為媯姓之王。

可以說,上古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很多王族的後代都改姓了王,這麼說,王姓還真的是王族後代。

來源廣,是王姓多的原因之一。

王姓皇帝中,最有名的大概是王莽。王莽當皇帝的時候,還賜過不少人姓王,也算為王氏人口做出了貢獻。

除了王莽,在五代十國時期,王氏一下爆發了,十國裡有 姓王的,一是前蜀的王建,這位是販驢出身。

另一個是王審知,貧農出身,是閩國的皇帝。也是福建王姓的始祖,臺灣王姓也是源於王審知。

十國裡,兩個姓王的皇帝,這個比例也是相當高了。

當然,比起當皇帝,王姓更有名的是當大臣。

王姓之所以成為中國第一大姓,第二個原因就是王姓成為了門閥。

周靈王有個兒子叫太子晉,因為直諫被廢,後代就姓王,到了戰國末年,秦國有個王翦,就是太子晉的後代。王翦有個孫子王離,也是秦朝大將,在鉅鹿敗給了項羽後不知所終,但他的兩個兒子王元王威分別遷到了山東琅琊、山西太原。發展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這一脈老王是最牛的,晉朝的王馬共天下的王就是琅琊王氏。所以,太子晉的這一脈通常被認為是正宗王氏,但其實除了這兩大郡望,王氏有名的郡望有一百多個,這些郡望的繁衍能力是相當強的,自然導致王氏後代越來越多。

這就是王姓成為第一的原因。而李姓是中國第二大姓,有時候還是第一,跟王氏相差無幾,但論到世界範圍,那李姓就是當之無愧是第一。

為什麼呢?

因為李姓有外援,這個外援就是韓國。

韓國的李姓排名第二,有近六百萬,而王姓極為稀少。

中國的李姓加上韓國的李姓,那自然就成為世界第一大姓了。

而這個原因是一個韓國人決定的。原本韓國會是王姓的第一外援,因為他,韓國變成了李姓的外援,這個人就是李成桂。

李成桂是朝鮮王國的建立者,原本是高麗王國的大將。明初,高麗王不作不會死,派他領兵去跟明朝搶遼東。李成桂算一下成功率,乾脆回馬一槍,把高麗王趕下臺,自己當了皇帝。

這樣,朝鮮王族就成了李。

而朝鮮的平民原本是沒有姓的,到了近代才開始取姓,而他們取姓的方式很簡單,取貴族姓。李做為國姓,當然成為很多朝鮮人的第一選擇。

其實,如果李成桂沒有造反,那朝鮮人很可能會取王姓。

為什麼呢?因為他推翻的高麗王朝就是姓王的。

高麗王朝的開國國君叫王建,跟五代十國前蜀皇帝王建同名,而且很巧,前蜀王建死的那年,朝鮮王建就當了國王。

高麗王建更像宋朝的趙匡胤,原本是後高句麗人大將,後奪了王位,又統一了朝鮮半島,算起來,是中國最給力的隔壁老王了。只是後代不爭氣,把江山送給了姓李的。不然,王姓就不但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了。

再說一下冷門姓,有的冷門姓可是很牛的。比如有一個姓就是如此,它的人口相當少,大概只有數十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萬分之三,可能很多人從來都沒有碰到過這種姓的人。但這個姓卻是中國的第一大姓,號稱萬姓之祖。中國的文化跟這個姓也有莫大的關係,可以說,就是這個姓塑造了中國的精神世界。

這個姓就是姬姓。

姬姓是什麼姓呢?姬姓的一代目就特別牛啦,黃帝就是姬姓。

黃帝出生於姬水,所以就姓姬。黃帝對中國的影響當然更多的是圖騰意義上的。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還沒有實際的考證,但在中國人的心中,我們中國人就是炎黃子孫。這個圖騰把億萬中國人凝聚在了一起。

姬姓再一次統治這片黃色土地是周朝。周朝滅了商朝,周朝就是姓姬的,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發。這兩位是改朝換代的,但對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構建最有影響的卻是周公姬旦。

漢朝賈誼就說: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可以說,中國的世界觀有三個人影響最大,黃帝、孔子以及周公。

黃帝我們講了,是圖騰王。而周公幹了什麼呢?他主要是制定了禮樂,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把家族跟國家聯合在一起。中國的很多制度就是由周公制定並傳下來的。我們說的周禮講的就是周公制定的這一套東西。

而姬姓在周公時代達到了頂峰。因為分封制,姬姓的子弟大多被分封為諸侯王。像魯國、晉國、衛國、曹國都是大國,當然啦,分封的多了,難免有比較爭氣的子孫,也有不爭氣的,像魯國還是可以的,主要文化抓得好,而且它就是周公的分封地。魯國也是周禮這個非物質文化的保留地,其禮儀就是周王室也比不上。

還有衛國,在春秋一開始時也是比較厲害的。當然,最牛的是晉國。晉國當過中國霸主國。不過呢,這些姬姓國家後面都被滅了。魯國被楚國滅了。衛國後面被戎人滅過一次,雖然復國了,但從此落下病根成為小國。晉國這麼牛,但晉國被自己的家丁們給分了。

到了後面,反而是一些非姬姓國稱雄,比如楚國、秦國、趙國。

但文化上,大家還是比較尊重周禮的。

那麼我們再介紹一下孔子。

孔子也是中國文化思想的祖師爺,中國二千多年,絕大部分就是按他的思想去生活的。但是孔子老師的思想絕大多數都是從周公來的,他的理想就是恢復周公的禮樂,他最大的痛苦就是禮崩樂壞。他最大的偶像就是周公。晚年他生病,哀嘆的是自己夢不到周公了。他是感覺自己離周公那樣的禮樂之治越來越遠了。

所以,周公才是儒家的祖師爺。

姬姓的周公對中國的思想做出瞭如此大的貢獻,姬姓又曾經是統治中國的一個姓。說姬姓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就不為過了。

但為什麼姬姓人這麼少呢?

其實姬姓不是少,而是換了馬甲。姬姓國原本有很多,被滅了之後,他們就不姓姬了,而是改姓了國名,比如鄭姓。鄭國是一個姬姓國,它被滅後,國人很多就改姓鄭。還有周姓、魯姓、魏姓、蔣姓、衛姓等等。其實在春秋時期,姬姓就開始分化了,《左傳》裡就說:凡、蔣、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

可以說,姬姓變成了很多姓。

據現在統計,姬姓雖然只有五十萬人口,在百家姓排名297位,但他一共衍生出數百個姓,人口數排名靠前的四百個姓中,就有一百二十個大多源自姬姓,比如老王,老張,老楊等等。

所以,姬姓是為中國萬姓之祖,最牛之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