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墓?

用戶93588680787


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墓?這是因為孫殿英都不知道和珅的墓在什麼地方,雖然和珅在乾隆時期富可敵國,但是在嘉慶帝登基不久之後,就將和珅下獄處理了。而和珅的萬貫家財也都被充公了,所以去世後的和珅也只是被葬在家族選好的地方,而下葬也沒有所謂的金銀珠寶、白銀首飾。

孫殿英是民國時期的軍閥,雖然他手握軍隊,但是和當時那些大的軍閥還是不是相比的,自身的實力比較弱,而且雖然當時的孫殿英並屬於國民黨軍隊,但是隻是附屬軍,加上剛開始時屬於地方的雜牌軍,所以時長別拖欠軍費,好多時候只能自己想辦法,甚至有時候吃不飽穿不暖。

所以飢寒交迫的孫殿英只能自己想辦法,恰好當時孫殿英的軍隊所在地就是慈禧、乾隆陵墓所在的清東陵,那如果挖了慈禧的;墓,不僅可以解決孫殿英目前的困境,而且還能讓孫殿英大賺一筆,這種只賺不賠的買賣,孫殿英肯定幹了。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孫殿英為了自己的軍隊生存,也為了滿足自己發財的夢,所以撬開了慈禧的墓,從中盜走了數以億計的財寶。但是為什麼不盜和珅的墓呢,因為一是找不到和珅的墓所在地,二是知道和珅後期是被嘉慶下獄治罪,萬貫家財被收繳,所以和珅死後也不會有多少陪葬品。


丫丫說史


和珅是鉅貪不假。孫殿英是東陵大盜這也不假。那既然和珅財富傾國,他的墓又離清東陵不遠,那為何孫殿英卻對他的墓不動手呢?

先看看孫殿英盜清東陵的動機是什麼?

孫殿英這個人在抗日的時候還是做出了一些貢獻的,但這是後話。

1928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奉命駐紮在薊縣馬伸橋,這個地方離滿清的皇陵——“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


他這個軍長當的也不容易。雖然它屬於國軍編制,但卻不是校長的嫡系部隊,只是個雜牌軍。所以剋扣軍餉物資那是常事,要知道那時候的雜牌軍裡很多人就是奔著軍餉來的,孫殿英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他這個軍長也坐不穩當,甚至會引起兵變。

孫殿英被錢逼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他該怎麼辦?一山之隔就是清東陵,這是一塊大肥肉。孫殿英便打起了它的主意。

隨後他以演習的名義,將部隊開進了清東陵。一頓炸藥開路,炸開了清東陵。拉走了20車的寶貝,其中包括乾隆皇帝的九龍寶劍和慈禧太后的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從前因後果可以看出他盜墓的動機就是為了錢。


再來看看和珅的墓。

和珅是乾隆朝的大富豪,富可敵國。他擁有8~10億兩的白銀,是大清15年的財政收入。

而且乾隆皇帝對他委以重任,權傾朝野,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乾隆當了太上皇以後,民間就把和珅稱為二皇帝。

他也確實耗巨資在薊縣為自己修建了陵墓,被稱為“和陵”。

大家也都知道,他花半輩子積攢的財富,瞬間就化為泡影。嘉慶上臺以後,不給和珅任何喘息的機會,就把他給殺了。查抄了所有家產。他的和陵壓根兒無福消享,他死後都沒人敢給他收屍。


關於和珅在北京的墓懷疑有兩個地方最有可能,一個是在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橋鎮的上萬村,一個是北京市昌平區南流村,也就是說和珅死後,葬在哪裡還不確定。

現在明白東陵大盜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的墓了嗎?

原因很簡單。首先孫殿英找不到和珅的墓確卻在哪裡?其次就算能找到,也是一座空墓而已,財產都被朝廷查抄了。他的和陵也沒派上用場,裡面什麼都沒有。


說史聽濤


孫殿英在歷史上那是出了名的“東陵大盜”,現在一旦有人提起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盜墓賊”這三個字。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他曾經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做了一件別人不敢做的事,那就是洗劫“清東陵”。

就在1928年的夏天,身為國民革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奉蔣介石之命卻駐守馬伸橋,馬伸橋距離滿清帝國的皇陵非常的近,中間只隔了一座山。而當時的孫殿英,雖然說是一個軍長,但是國民黨對他卻並不是很重視,因此他們十二軍的軍餉物資總是得不到資助。

基本上,想要有錢花和有飯吃,都只能依靠孫殿英自己去努力爭取,而這個爭取很顯然並不是向國民黨政府要,因為即便要了他們也不會給,只是徒勞無功。孫殿英的這個努力爭取,說白了就是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去耍一些小手段,掙些外快。

有一天,孫殿英突然把軍中的一些精英召集起來,告訴它們說,由於現在軍中已經非常缺錢,再不去弄點錢大家都得餓死。這些精英聽後也大為贊同,因為他們這幾天根本就沒給手下發軍餉,搞的現在都有點軍心不穩了,所以他們早就想著跟孫殿英一起出去撈點外快了。

孫殿英後來又告訴它們了一個盜墓的事情,說清東陵裡面有大量的財富,只要他們肯去盜墓,那就可以享有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孫殿英的一番說辭可以說是很吸引人,只是還是有少部分人不同意,他們認為盜墓是一件很不齒的事情,更何況他們還是國民黨軍,只怕事成之後會受到處分。

孫殿英沒有理會這些,即便是那些不願意去的也被強行拉過去了,雖然蔣介石確實早早就立下了一個“國民黨軍不得損害皇陵”的明確規定,但是面對這麼一大塊肥肉,再加上孫殿英的貪婪性格,要說放棄那是不可能的。據說,孫殿英之所以會這麼急於盜墓,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發現其他人也早有這個念頭對清東陵垂涎三尺,所以他才會選擇先下手為強。

不過,這件事明目張膽的幹是不行的,孫殿英帶著大部隊的人馬以清剿土匪馬福田的名義,開進了清東陵。然後又偷偷的派遣幾個最信得過刺客部隊,帶著炸藥,秘密的炸開了慈禧、乾隆以及康熙帝的皇陵。

果不其然,孫殿英在這三個陵墓裡面發現了大量的財富,他帶著手底下的隊伍將這些都洗劫一空了,其中還包括一些古代妃子的墓也被他盜掘。後來,他還不滿足於這些,他覺得自己的機會只有一次,下次想再進入就難如登天了,所以,他連一些很小的墓都盜了一遍,哪怕裡面的財富並不多。

這件事事發之後,就有人問他,說孫殿英你為什麼不去盜和珅墓?和珅是一個大貪官,且還是大清帝國的第一首富,盜他的墓也不用背那麼多的風險啊?當時孫殿英就笑了,他說:“和珅墓裡雖然有寶貝,但是這能跟慈禧太后和乾隆的墓比麼?”原來,孫殿英雖然說是文化程度很低,不瞭解一些歷史,但最基本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那就是臣子生前不管有多富有,它們的陵墓都是不會比皇帝的墓規格更大些的,更何況慈禧去世才20年不到,和珅都過世多久了?而且一旦是自己盜了和珅的墓,那麼下次想再盜清東陵就難了,蔣介石絕不會將這麼一個盜墓賊安排在距離清東陵這麼近的一個地方。

當然了,還有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和珅生前所選的墓,地處水庫中心,現在早就已經被河水給淹沒了,只有每年河水比較少的時候,才能在遠處看到墓室的頂尖。而且和珅後來的家產都被乾隆的兒子拿走了,他死後自然是沒有那麼多的陪葬品,所以,比起和珅墓來說,還是盜清東陵更為穩妥一點。


貓眼觀史


大貪官和紳的財富,富可敵國。孫殿英為什麼不去盜他的墓呢?

我是三少,為你答疑解惑。

東陵大盜孫殿英,身份多樣

孫殿英,今河南人,外號"孫大麻子"。自小性格豪放,與市井無賴為伍。長大以後行走江湖,1925年加入國民革命軍。

再後來,孫殿英多次與馮玉祥一起,參與反蔣行動。一次對日作戰中,孫殿英被俘,他又配合日軍多次和我軍作戰。

1928年,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花了 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清皇家陵園而惡名昭彰,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陵大盜”!

看得出,這個賣鴉片出生的小混混,並不是專業的盜墓者!

他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身份。即使洗竊了慈禧乾隆等清陵,他依然能為自己找幾條堂而皇之的理由,為自己辯護。

當時的孫殿英,統領民國革命軍十二軍,沒有什麼軍餉,養不活手下的兄弟們。就理所當然地,打起了與駐地只有一山之隔的清朝清東陵的主意。

孫殿英是這麼說的:

滿清殺了他祖宗三代,他要報仇。滿清入關,統治國家三百年,搜刮的財產數不計其數,他孫殿英盜墓拿走,是天經地義!

而且滿清入關後,大興文字獄,開棺戮屍一些文人志士。他盜墓,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好像,盜亦有道!

大貪官和紳,陪葬的財富有多少?

要說盜大貪官和珅的墓,孫殿英肯定有想過。盜掘和珅的陵墓,也有很多的好處。

首先,盜和坤的墓,似乎不用受到世人的譴責!因為和珅是個貪官,是歷史的罪人;二來,和珅的墓也沒有皇陵結實,挖掘起來,不用鬧那麼大動靜。

那他為什麼最終沒有下手呢?

孫殿英這個人從小混跡市井,人非常機靈,會見風使舵。他盜了清朝皇家陵園之後,還送了很多金銀珠寶給這個那個。

所以,他如果要盜和珅的墓,必然要做一番功課。這麼墓值不值得盜?怎麼盜?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一個大貪官,還是大清帝國的第一首富。在和珅被抄家的時候,他的家產估值大約8到11億兩白銀。

這個數字,相當於當時清政府15年的稅收總和!身為鉅貪,和珅,一點兒都不冤枉!

重點的是:

乾隆去世,嘉慶皇帝掌權。他抄了和珅的家,賜死了和珅。

和珅的死,對於朝廷內外無疑是一個警告。儘管和珅生前權力熏天,巴結他的人多了去,死後敢為他收屍的人,一個都沒有!

那麼這個生前富可敵國的罪人和珅,被抄家治罪後,陪葬品能有多少呢?

和珅墓的地理位置不好,挖掘困難

地理位置,是孫殿英放棄和坤墓重要的因素。

和珅有權有勢,生前早就在河北薊州(今薊縣)為自己選定了一塊風水寶地,花了巨資修建了一個豪華墓地,民間稱為“和陵”。

和陵如今在薊縣的橋水庫中心,大多數的時候都被河水給淹沒了。只有每年河水比較少的時候,才能站在水庫的岸邊,遠遠望見墓室頂尖。

這個水中央的墓,無論是找墓,還是挖墓,都大費周折!何況這個和珅的墓,不一定有錢。

面對著這樣一個“破敗不堪”的小墳墓,孫殿英還會動心嗎?

和坤的墓,到底在哪裡?眾說紛紜

距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房山區青龍橋鎮上萬村,在一處山包前,有5個不起眼的墳包。7棵古松環繞在墳包周圍,顯示出此墓的主人,身份並不一般。

相傳,富可敵國的和珅,在河北薊州為自己準備了百年之後的風水寶地,卻是無福消受。

嘉慶四年正月十三,嘉慶帝宣佈了和珅二十條大罪,其中就有一條:

“薊州墳塋,居然設立享殿,開置隧道,附近居民稱和陵”!

嘉慶帝下旨抄家,又賞了和珅一條白綾。所以和珅被賜死後,自然是低調下葬。他在薊州的豪華和陵,因為僭越禮制,被嘉慶帝命令砸毀。

於是,和珅的家人只能在北京城附近,草草將他下葬。這個下葬的地方,就是距北京西北四十公里的上萬村。

後來,和珅的後人悄悄地在墳包四周栽了7顆松樹,陪伴著逝去的祖先。當地人也不知道根據什麼,一直管這處墓地叫做和家墳。

不過,房山區文物保護所的工作人員說:

由於沒有文獻資料,尚無法完全認定,這個就是真正的和珅墓地,但卻一直作為一般級保護的古墓。

也就說,和坤的墓址沒有完全確定。和坤在河北薊州的墓,也許只是空墓。

結束語:

這些不確定的因素,都是孫殿英放棄盜和坤墓的原因。

1947年,解放軍生擒了孫殿英。

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最後病逝於收留所。


三少yun


和珅雖為清朝最大的貪官,也是清有史以來最富有的貪官,據野史記載和珅貪汙的錢財等於大清國二十年的賦稅,約為20億7000萬兩。

可以說若是和珅正常逝世,他墓穴中的財富絕對不遜色於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帝王的陵寢。可是眾所周知,和珅並非是正常逝世的,他是被嘉慶賜死的,他的家也被嘉慶抄了。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真正掌控了偌大的大清帝國。於是嘉慶四年正月,嘉慶決定對和珅動手,最終和珅被勒令自盡,其家產被全部抄沒。

而據《清史稿.和珅傳》所載,嘉慶共抄沒珍珠手串二百餘,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以上原屬和珅的家產都被嘉慶所抄。



也就是說和珅死後,他是沒有多少金銀財寶再去陪葬的,即使他當年的財富較之皇帝的私庫都要多,是“多於大內數倍”,甚至比清朝國庫的財富都要多,到和珅臨死後也都歸嘉慶所有,所以既然都沒有了富可敵國的財富,和珅拿什麼去陪葬呢?而且和珅可是被皇帝賜死的,他又有什麼資格去風光大葬呢?



所以就是這樣的一個“毫無油水”的和珅墓,孫殿英哪會這樣興師動眾的去盜掘呢?根本沒必要,也是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的。

再者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很大程度源於“便利”,因為他當時的駐地就在清東陵的附近,所以這就給了孫殿英很大的便利,也就是如此,本來就膽大包天的孫殿英,加上位置的優越性,孫殿英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東陵大盜”。



而和珅墓卻並不在清東陵的範圍內,它卻是在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昌平西南二十一公里的地位(當然尚未完全核實),這裡距清東陵可是相差了十萬八千里。而且和珅墓不像清東陵周圍是人跡罕見之處,它的周圍可是有村莊的,在這個地方孫殿英可不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挖。

當然和珅墓之所以沒被盜,其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天下人都知道和珅的財產都被嘉慶收刮的乾乾淨淨,和珅墓已無多少油水可撈,而這點孫殿英自然也知道,所以他才不會做出如此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或許換一種想法來看,和珅被抄家未嘗不是好事。試想,如果當初和珅未被抄家,也未被賜死,以和珅“遠播中外”的財富,他的安眠之所恐怕早就被打開了,早就會被那些虎視眈眈的盜墓賊給破壞的是面目全非了。

遙想他的主子乾隆,生前何等的榮耀,九五之尊,天下臣民生殺予奪皆有他決定,可是他死後的遭遇卻讓多少人唏噓,屍體被拉出棺木,爆屍數日,一根孤零零的辮子橫亙在墓穴之中,頭顱與屍體分開,這就是曾經的一代帝王身後的遭遇。



所以,和珅的結局對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然以他的財富,他死後恐怕很難得到安生,結局恐與乾隆一般無二。


澳古說歷史


孫殿英、和珅我想著兩人不用我在做詳細介紹了,一個因為盜墓出名的“東陵大盜”、一個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貪官”所貪汙之銀兩相當於大清王朝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那麼做為“東陵大盜”的孫殿英又為何不去盜掘和珅的墓葬呢?

像素以為這要從兩點去分析,分別為孫殿英為何盜墓、和珅墓是否值得孫殿英去盜掘。


孫殿英盜清東陵實屬無奈之舉,真相也並不一定非黑即白。

孫殿英雖歸屬於蔣介石的南京政權,但其並不屬於中央軍序列編制,而是屬於實力底下的“雜牌軍”,加之蔣介石採取的對“非中央軍”的“雜牌軍”一直採取打壓政策,所以孫殿英的軍隊可以說是時常被“拖欠軍費”。

可不要小看這個拖欠軍費,說白了那個時候,一群烏合之眾聚集在一起,若不能按時發放軍餉的話,很有可能會引發士兵們的譁變,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將槍口對準自己的主帥—也就是孫殿英。


那怎麼辦呢?孫殿英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軍費短缺”的問題,這個時候腦瓜子一轉,前清的慈禧太后與乾隆等諸多清朝統治者的陵墓就在孫殿英的防區之內,裡面的金銀財寶剛好可以解決孫殿英的燃眉之急。

於是乎便有了,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的事件,當然這件事若要追究責任,蔣介石所領導的南京政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前面說到了,孫殿英為何盜清東陵的主要原因,下面我們來說為何孫殿英不盜和珅墓。

前文已經說到孫殿英盜掘慈禧太后、乾隆皇帝的陵墓,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南京政權拖欠軍費,不得已為了穩定軍心的緣故才去盜的墓地。

也就是說孫殿英盜墓是為了“求財”。

眾所周知,和珅雖身家達清朝十五年財政收入總和,但其在嘉慶四年被嘉慶所殺,並抄沒所有家產。

也就是說和珅已然被抄家,且以罪臣身份被嘉慶所誅殺,他的陵墓裡能有什麼值錢的東西?能有什麼值得讓孫殿英興師動眾的去盜掘?

而且,就算和珅陵墓裡就算真的有金銀財寶,但比起慈禧太后與乾隆皇帝的陵墓,孰多孰少傻子都能明白的道理,孫殿英會不明白?

其次,和珅生前所選的陵墓處於水庫中心,早已被水所淹沒,並且和珅也並未葬入自己所選的陵墓,在其被嘉慶皇帝誅殺後,只是在北京附近隨便找個地方草草就下葬了,據說連個棺木都沒有。

所以孫殿英又為何要去盜和珅的陵墓?畢竟去了也是做無用功,再者孫殿英又與和珅沒仇,所以就更沒必要了。


像素說


孫殿英為什麼要盜墓?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錢!

民國軍閥一大堆,一切靠拳頭,誰的兵多,誰的槍多,誰就當老大!

而這些都要錢!

於是乎,軍閥們為軍餉,不擇手段;有跟洋人合作賣礦賣權益的,有種鴉片搞副業創收的,最多的就是搜刮民脂民膏的。

而孫殿英,小軍閥一個,人少地也少,洋人更看不上他。

雖然哪已經是再北伐之後,投靠了國民黨的孫殿英有了相應的番號編制,但他畢竟是個雜牌,拿不到多少軍餉。為了養著手底下這群人,於是,他選擇最不要臉一種方式,當盜墓賊。

當時正好奉匪馬福田想盜東陵,孫殿英藉著剿匪的機會把部隊拉到了清東陵,趕走了馬福田之後。其便東陵封鎖起來,藉機挖了東陵。

東陵可是皇家墓地啊,這裡葬著乾隆慈禧等清朝歷代帝后,裡面不知有多少陪葬品。經此一盜,孫殿英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僅僅拿出來孝敬各方大佬的財物,都價值數百萬大洋,其中僅閻錫山一處就拿了孫殿英50萬元的黃金。

可想而知,孫殿英當年多有錢。

至於和珅墓,顯然給不了他這麼大的收穫。

和珅曾經是有錢沒錯,富可敵國,被譽為歷史上最有錢的男人。其家產可抵清朝全國15年財稅收入,俗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但是這都是生前的風光啊,和珅跌倒後,其家產被盡數充公,全進了嘉慶的腰包。

也就是說他沒錢了啊!

咱退一步講,就算像傳說中的那般,和珅早早的就給自己修建了豪華的陵墓,並埋藏了大量的財物。

但和珅陵墓他孫殿英找不到啊!

其由於是獲罪之身,死後並沒有風光大葬,而是家裡人悄悄的將其屍體從天牢里拉出來,然後匆匆下葬。

沒多少人知道和珅葬再哪裡!

當然了,和珅生前是修過一座豪華陵墓,河北薊州,只不過後來和珅倒臺,就沒能用上,然後被廢棄。

目前傳言的房山區青龍橋鎮那裡的和家墳就是和珅墓,並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誰也不知道那裡到底是不是,一切都還有待考證。

孫殿英可沒時間去花功夫找一個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有收穫的和珅陵墓,現成的皇家陵園才更有把握。

畢竟當時清東陵就其駐地邊上,算是他的勢力範圍,他去盜陵墓比較有把握。這個是最重要的!

畢竟你不可能跑到人家地盤上去挖東西吧?


白話歷史君


很高興回答你問題,我覺得這個要從和珅的墓穴來解釋:

和珅在乾隆皇帝底下真的可以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被人稱為“二皇帝”,既然有權有勢,那肯定要給自己選個風水寶地,於是在河北薊州(今薊縣)修建了一個豪華墓地。

和珅雖然富可敵國,為自己準備了百年之後的風水寶地,卻是無福消受,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帝命和珅總理喪事,正月十三,嘉慶帝就對和珅動手,宣佈了和珅二十條大罪,其中就有一條:“薊州墳塋,居然設立享殿,開置隧道,附近居民稱和陵”,並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正月十八嘉慶帝賞了和珅一條白綾,讓他自盡。和珅被賜死後自然不可能風光大葬,而他在薊州的豪華墓地因為僭越禮制,被嘉慶帝命令砸毀,和珅只是在北京城附近草草下葬。

所以,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的墓其實很簡單:

第一、和珅的墓雖然離清東陵沒多遠,但那個是空墓,和珅沒有葬在裡面,自然沒有什麼可盜的,孫殿英盜墓是為了錢,又不是真的革滿清死人的命。

第二、和珅被賜死後葬在哪裡現在還沒法說清楚,關於和珅在北京的墓懷疑有兩個地方最有可能,一個是在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橋鎮的上萬村,一個是北京市昌平區南流村,也就是說和珅死後,葬在哪裡還不確定,孫殿英自然也不可能盜挖。

第三、就算知道和珅葬在哪裡,不過和珅是被賜死的,家產已經都被抄沒,就算是他的長子豐紳殷德給和珅下葬的時候弄點陪葬品,也不可能有多少,孫殿英自然是沒啥興趣盜和珅的墓。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加收藏,記得關注哦,和你分享更多歷史故事。


大王喵歷史


軍閥孫殿英是為了解決軍餉問題,才冒險去盜墓的,也就是為了財寶。所以狡猾的孫殿英也是猜測盜掘和珅之墓肯定難以……

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墓?

孫殿英雖然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第12軍軍長,並奉命駐守距離清東陵不遠的馬伸橋。但是國民政府對他並不很重視,所以軍餉常常得不到保障,這麼一來,孫殿英只好打其他的歪主意——盜墓。而他的部下,也因為發不下軍餉,大都贊同他的想法。

1928年,孫殿英以剿匪和軍演為由,炸開了慈禧之墓,把裡面的財寶洗劫一空。事後有人問他,為何不盜掘清朝最有錢的和珅之墓。孫殿英說:和珅歸根結底是臣子,他的陵墓級別哪能比得了最有權的慈禧太后之墓?況且據聞,和珅生前的全部財產已被嘉慶皇帝全部抄沒了。盜墓之事事關重大,非常冒險,不是隨便說盜就可以去盜的。另外,和珅的陵墓在那個水庫裡,已被河水給淹沒了,即使是在乾旱季節,也只能是看到墓室的頂尖。去盜掘和珅之陵墓,代價更加大,所以索性要盜就盜慈禧太后的,這樣更牢靠一些。



總之,盜掘和珅之墓雖然要比盜掘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之墓,所揹負的罵名要輕,但是盜掘和珅之墓未必能達到目的,所以,盜掘和珅之墓反而更不划算。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誰造就了東陵大盜孫殿英?

提起孫殿英,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東陵大盜”這個稱號:民國十七年(西曆1928年),國民黨軍閥孫殿英盜挖了清朝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並由此而得名。

孫殿英選擇盜墓,在當時,具備一定程度的無奈性。從民國元年(西曆1912年)開始,到民國三十八年(西曆1949年)為止,中國始終處於軍閥割據的戰亂狀態,不論是起初的北洋軍閥政府還是後來的國民黨政府,都無力對全國的軍政,進行有效的管理。也由此,導致了最高執政者對不同的勢力採取不同的態度。


孫殿英雖然歸附於南京國民黨政府,但是並不屬於國民黨的中央軍序列,而是屬於實力較弱的雜牌軍。南京政府歷來對雜牌軍採取打壓態度,軍費方面時常拖欠。

而孫殿英能聚集一群烏合之眾,歸根結底在於能依靠軍餉來維持軍士對自己的追隨,倘若不能按時發軍餉,孫殿英的部隊很可能發生譁變,將槍口對準自己。

為此,孫殿英需要自謀生路,自己想辦法解決軍費問題。而恰好,慈禧太后、乾隆皇帝等前清統治者的陵墓就在自己的防區裡,那裡的金銀財寶,可足夠維持軍隊好一陣子。

於是有了孫殿英盜墓這一事件的發生——因此對於孫殿英盜墓這一行為,論責任,南京政府也難辭其咎。


而令人費解的是,清代乾隆朝時期的寵臣和珅的陵墓,也在孫殿英的防區內,但是,孫殿英並沒有選擇盜挖和珅的陵墓,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孫殿英選擇對和陵網開一面?

貪汙之王和珅

在中國歷史上,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有著貪汙之王的稱號。一般人印象裡,和珅僅僅是一個善於貪汙、弄權的奸臣。

但實際上,和珅本身是一個才華橫溢之人:論文化,和珅寫得出令人稱讚的詩歌,同時會講滿語、漢語、蒙古語和藏語;論武力,和珅是侍衛出身。也正因為和珅的才華驚人,才能得到乾隆帝的信任和青睞,並取得大權。

在為官之外,和珅還善於經商——比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就和和珅有著一定的聯繫。


和珅的精明加上眼界、學識,以及手中掌握著大權,這些要素歸納在一起,為和珅聚斂了富可敵國的財富——嘉慶四年(西曆1799)年,嘉慶皇帝誅殺和珅,並命人查抄和珅的家產,赫然發現,和珅的家產數量總和,相當於大清帝國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可以說,和珅的財富,要比嘉慶帝還富有。

和珅被嘉慶帝賜死後不久,其子豐紳殷德也在幾年後莫名其妙死了,和珅家族很快落敗。

孫殿英的清醒

前文說過,孫殿英盜挖乾隆帝和慈禧太后陵墓,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南京政府拖欠軍餉,自己需要維持軍心穩定的緣故。既然孫殿英盜墓是為了求財,可想而知,作為家產被嘉慶帝抄沒、以罪臣身份死掉的和珅,陵墓裡能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值得孫殿英興師動眾去盜挖?


所以,孫殿英何苦去做那個無用功?畢竟孫殿英和和珅沒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