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造反密謀10年的寧王,為何43天就被王陽明招的臨時軍隊給平定了?

tiger-liu0816


造反不是人人都可以,燕王行,寧王就不行,第一代寧王朱權寄希望於入股朱棣,把自己的精銳都借給了朱棣,傻傻地希望將來朱棣承諾自己平分天下。他的第五代孫朱宸濠為了實現歷代寧王向朱棣和其子孫討要股權的夙願,積蓄十年力量一朝反叛,朱家王朝換我坐莊。



從來不曾聽到過戰鼓雷鳴不曾見過旌旗烈烈,不學無術又養尊處優,沒有戰略頭腦還熱衷於紙上談兵,這就是明武宗時期江西寧王朱宸濠的人生寫照。他偏偏不巧風雲際會遇到了千古“完人”王陽明,王完人沒有向朝廷討錢討人,隨手拉上江西境內的預備役部隊三下五去二地解決了朱宸濠,讓整個叛亂事件看上去更像出鬧劇。

為了讓朱宸濠不北上威脅京城,同時也讓自己有一個緩衝準備時間,王陽明略施小計,將一道假聖旨讓人攜帶並故意被朱宸濠俘虜,假聖旨命令湖廣和江西周邊軍事力量於要害地區埋伏,等待朱宸濠出擊後一舉殲滅。這道假情報讓朱宸濠信以為真,遲遲不敢發兵出江西,給王陽明排兵佈陣,通知朝廷和周邊各地做好準備有了充足的時間。


等朱宸濠反應過來順江而下直取南京,這一招屬於黑虎掏心,如果真成功就能和北京鼎足而立,則造反成功一半。但朱宸濠計較小節,偏偏路過安慶時和它過不去,大軍糾結在安慶城下還久攻不下。那邊王陽明可動手了,他利用大戰前的間隙集結好了兵力,力排眾議直撲朱宸濠的老巢南昌,沒費多大功夫就擊敗了寧王留下的弱旅。

所以說朱宸濠志大才疏,他造反前應該好好學習學習,當年朱棣南下時,他的北京老巢是怎麼在南軍猛攻下守住的。自己老窩一丟,所有將士的家眷都成了朝廷的俘虜,他們還有心思再跟寧王造反打仗麼。王陽明又做好安撫工作,追究主犯脅從不問,官軍後方得到穩定,叛軍失去了所有支持者,他們在前線成了孤軍。


如果這時候朱宸濠孤注一擲,放棄安慶並置南昌不顧直趨南京,他還有一線生機,說不定還能和明武宗叫一下板。但朱宸濠這時就表現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的毛病,他的潛意識裡是情願造反不成,也不能丟了老巢南昌,奪回南昌他認為自己還能固守,如攻擊其它地方萬一不成功將一無所有。問題是造反不成,他小命都不保,南昌更守不住,現在只有一鼓作氣順流東下取南京才有資本講其它事情。

不過朱宸濠的智商只能選擇回軍“救援”南昌,他的“救援”其實是自投羅網,王陽明用的是圍點打援,專門等著朱宸濠回來消滅你。王陽明從開始的防禦轉入全線進攻,按他說法,寧王的軍隊貌似強大人數眾多,但是靠搶掠老百姓起家,都是屬於窩裡橫的主,到時候和正規部隊真正打硬仗一觸即潰。


事實果真如此,雙方在九江、南康和樵舍進行了幾次主力對決,叛軍被打地大敗,寧王被活捉,寧王造反總共43天就被王陽明徹底平定了。


看遍山川


一次成功的造反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人才謀劃、軍隊戰力和後勤支持,顯然,寧王都不具備這些條件!

一、人才的謀劃

寧王的謀士僅有兩個!一個是退休幹部李士實,在中央待過,最高當過刑部侍郎,和寧王是親家,常自比姜子牙和諸葛孔明。另一個是劉養正,是個舉人,多次參加科舉都不中,也是個自比周瑜和諸葛的主,大概明朝的文人都比較臭美吧?感覺全天下就他最能似的!從這可看出,寧王真的沒什麼能人能替他出謀劃策,連唐伯虎一聽寧王要造反都去裝瘋賣傻逃走了。

二、軍隊戰力

朱棣當上皇帝后害怕別的藩王學他一樣造反,所以定下了藩王軍隊不得超過三衛的規定。寧王的軍隊主力是他理論應擁有的三衛,但是這三衛也是組了拆,拆了又組!當然,三衛的數量太少了,寧王畢竟有十萬大軍,但是這十萬大軍卻多是烏合之眾,土匪、海盜和壯丁都有,欺負一下老百姓還可以,遇上正規部隊就只有被虐的份!後來十萬大軍在安慶就被擋住了,過都過不去,和王陽明四處忽悠來的烏合之眾打都打不過。可見,寧王的軍隊戰鬥力差得沒法看!

三、後勤支持

寧王在封地江西南昌是不得人心的,人員補充和錢糧支持都是很缺乏。為了籌集造反和賄賂朝臣的錢糧,瘋狂壓榨地方百姓!即使公開造反後,軍隊靠拉壯丁,錢糧則靠搶!導致王守仁打南昌時不費一兵一卒就輕鬆進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