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很多爸妈都特别在意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分享这件事,认为会分享的孩子懂事,有礼貌,有爱心,不自私,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而不会分享的孩子自私,没礼貌,没有同理心,没人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


这样的想法真的害惨了一大票孩子。

下面这几个社交场景你可能会很熟悉

朋友带着孩子来做客,结果3岁多的小主人不愿意把玩具给小客人玩,妈妈苦口婆心地劝:“宝贝,你是小主人,要学会招待客人,玩具给她玩一会吧。”孩子却说:“不行,这是我的。”好尴尬。

有的爸妈为了让孩子学会分享,每次去小区广场玩的时候,都给孩子带点小零食。孩子想吃零食,爸妈建议他分给一起玩的小朋友一起吃。一开始孩子还会分,分到最后却哇哇大哭,说“我的零食没有了。”下一次你再让孩子分享,他死活都不干了。

有的爸妈一着急,就自己拿着孩子的东西分给别的小朋友,还美其名曰给孩子做榜样。有时两个孩子抢一个玩具,爸妈为了表达出自己的修养,会对孩子说:“别这么小气,你让给小朋友,懂得分享才是好孩子”,然后还没等孩子同意,爸妈就把玩具给了别人。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爸妈还会经常对老大说“你是哥哥,妹妹小,你要让着妹妹,把你的玩具给妹妹玩一会。”对着老二说:“你是妹妹,你和哥哥是亲兄妹,什么东西都要跟哥哥一起分享才对。”

上面这些做法,全都是在强迫孩子分享,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自身的感受。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 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困扰?#

1. 孩子被强迫要分享,可能会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一味地牺牲自己,就算很委屈也不会拒绝,这属于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朋友和同事,虽然看起来他们和别人相处得不错,但是过得并不幸福。

2. 因为对“自己的东西要不要分享”没有决定权,孩子失去了掌控感,有可能会抵触分享,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小气鬼”。

3. 随意得到分享物,孩子会失去自我和他人的边界感,别人分享给他,他觉得是应该的,不分享给他,他觉得是别人做错了,对不起他。还会让孩子认为得到东西特别容易,就不好好珍惜。

#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分享意识呢?#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1.先跟孩子确认物品的所有权

首先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来说起,先跟孩子确认物品的所有权。


大概在两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有明显的发展。


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喜欢说“我的”:我的手,我的衣服,我的玩具,我的好吃的等;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对于父母的安排经常说“不”等等。


这个时候,当爸妈要求孩子把玩具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孩子说“不,这是我的”,是在强调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其实孩子更想突出和确认的是“我”,也就是把“我”和“别人”分开,确立边界。


这个时期,爸妈千万别给孩子贴上“自私小气”的标签,要帮助他确立“我”的概念,经常对孩子说:“这个小水杯是宝贝的,这个大水杯是妈妈的”,“这个小老虎牙刷是宝贝的,这个粉色牙刷是妈妈的。”这样不仅让孩子明白哪些是自己的物品,还能知道什么不是自己的,自我意识就逐渐形成,这也是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基础。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2.让孩子拥有对自己物品的控制权

尊重孩子的“财产”,让他对自己玩具或者零食有控制权。


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尊重孩子分享的意见。


爸妈和孩子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对物品的控制权。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也不要强迫他,只表达你期待分享的心情。


很多爸妈之所以强迫孩子分享,是觉得一个玩具、一个零食没什么重要的,分享给别人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孩子眼里,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对他来说就是最重要的,相当于他全部的“财产”。


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财产”,让他对自己玩具或者零食有控制权,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愿意去跟别人分享,并且是主动分享。


比如家里来小客人了,爸妈可以先跟小客人说:“这些都是姐姐的,如果你想玩,可以去问问姐姐,能不能玩,如果姐姐同意了你就可以玩了。”


一般孩子听到这种话,都会产生主人意识,特别大方地跟小客人说:“嗯,这个你可以玩,这个你可以玩,但是这个你不能玩。”这就是孩子开始分享的第一步。


孩子在外面的时候,如果别的小朋友想要玩孩子的东西,爸妈也不可以随便就替孩子答应了,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只有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了,才有可能愿意和别人分享。


如果爸妈总是碍于面子,不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控制权,只会让孩子把玩具护的更紧了,甚至对别的小朋友有敌意,总感觉别人要抢自己东西似的,自己的东西碰都不让别人碰,更别说分享了。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3.交换,帮助孩子感受分享的乐趣

如果总是要求孩子无条件分享,孩子会发现,我的东西给了别人,我就没有了。如果一直这样,谁都不乐意啊。你可以采用折中的方法,就是交换玩玩具或者零食,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内心有一种公平感。


一定要先跟孩子阐明:


交换的原则:要双方都同意才能交换,玩具交换玩过之后还可以换回来,但是要双方都同意,零食交换之后就属于对方了,不能再单方面的要回来。


我女儿小时候,平时带她出去玩,我总是给她多带几样玩具和零食。这样当别人不肯分享给她东西的时候,她不会太失落,因为自己也有,她还可以想办法用自己的东西跟别人交换。同样她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去分享给别人。


大多数孩子们都很享受交换的过程, 一开始可能会执迷于交换各种东西,这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等价等值交换的问题。


在孩子眼里只要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在大人眼里价值对等的东西才是好的。


孩子很有可能用一个很贵的汽车模型交换了一个不值一块钱的破卡片。但是爸妈不必急着告诉孩子什么是等价交换,孩子很难理解的,感兴趣的物品始终是他头号目标。


如果你因为价值的问题阻碍孩子交换,会对孩子的交往和分享意识带来一定的困扰,如果真的很心疼那些贵的玩具,有两个办法,第一不要买,第二不要带出去。其实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发现等价交换的秘密,毕竟好的玩具能玩的时间更久,便宜的玩具很容易坏掉。


通过交换,让孩子建立起分享的安全感和快乐体验,这样孩子就慢慢地愿意主动分享了。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4.自然结果法帮助孩子体验不分享的后果

如果孩子实在不同意分享或者交换玩具,爸妈也不用勉强,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孩子不同意跟其他人分享,过段时间希望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别人很可能也不会分享给他。


当孩子遭到别人的拒绝时,就会明白他当初不愿分享给别人的感受。


这样一来一往,孩子就知道慢慢悟出分享物品交朋友的道理。最容易让孩子们之间建立连接的就是一些玩具和零食,如果孩子期望得到好朋友,就会想办法利用自己的手中玩具和零食,当孩子把好朋友看的比零食和玩具还要重要时,自然会选择分享。

求求你,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今天的内容是让孩子学会分享,我们做一个总结。


强迫孩子分享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意识的成长,失去边界感,严重了还会形成讨好型人格,还有可能把孩子变成真的小气鬼。


正确培养孩子分享意识应该是:


1.遵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跟孩子确认物品的所有权。

2.让孩子拥有对自己物品的控制权,是学会分享的前提。

3.交换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分享的乐趣。

4.自然结果法帮助孩子体验不分享的后果。


下次文章我们将跟大家聊一下如何让孩子看清自己的需求,学会适度拒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