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有個王墳鎮,一位王爺長眠於此

山東青州有個奇怪的地名王墳鎮,是青州市面積最大的鄉鎮。王墳鎮裡有個王墳村,村裡還真有座王墳。

所謂的王墳,是指明藩王衡恭王的陵寢。明朝開國之後,一直保持著分封宗室的傳統。自明成祖朱棣以後,藩王“不農、不工、不士、不商”,只是作為朝廷宗室,享受一定的經濟和政治待遇。明朝藩王是“世襲罔替”。皇帝除皇太子以外的其餘兒子,全部封為親王。親王的世子襲爵,其他兒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長子襲爵,其他兒子要封鎮國將軍。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朝憲宗第七子朱佑楎被封為衡恭王,封地在山東青州。弘治十二年(1499年)朱佑楎就藩青州,嘉靖十七年(1538年)去世。此後,朱佑楎就葬於今青州王墳鎮三陽山前。

青州有個王墳鎮,一位王爺長眠於此


衡王在青州傳六世七王,分別是:恭王朱佑楎、莊王朱厚燆、康王朱載圭、安王朱載封、定王朱翊鑊、憲王朱常庶和朱由棷。第一代衡王諡號為“恭”,所以稱衡恭王,王墳地名中的“王”,指的就是衡恭王朱佑楎。明嘉靖《青州府志》卷十二《藩賢衡恭王傳》,是迄今為止見到的第一代衡王朱佑楎最詳細的傳記,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衡恭王墓背後峰巒如蓮花開敷,對面案山鬱鬱蔥蔥,山腳下溪流逶迤,河水自西婉轉而來,繞村轉一個半月形的彎,自村東再向東婉轉流去,這種半月形的河流拐彎,方圓幾十裡實屬罕見。當時的堪輿大師曾說這裡是“頭頂蓮花山,腳踩月牙河”,屬於難得的風水寶地。

青州有個王墳鎮,一位王爺長眠於此


衡恭墓封土高4米、底徑18米,陵寢外原有三層圍牆,外層最為高大堅固,是厚實的城磚砌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拆毀。第二層城牆據稱用了古老的“黃米灌漿”技術,即用米湯和石灰,乾透了異常堅固。在沒遭破壞前,它高大的圍牆內,在甬路兩邊殿宇重重,金碧輝煌,陵前有被稱作東西宮的兩座大殿,牌坊高大巍峨,石人石馬分列兩邊,整齊威嚴。每有祭祀、修葺、冊封、旌表,都刻碑以記,所以碑碣如林。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些村民扒城牆的石頭蓋房子,從此城牆被拆得七零八落,現在從衛星空照圖上還能看到陵墓圍牆的蹤跡。

衡恭王墓是王墳村的座標。村西頭被稱作西門外,這裡曾是外層城牆的西門;村西北角的一條小街巷,被稱為二門;村子西北角的一片,被稱作“城裡”,也就是城牆以裡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城裡”的住戶大都姓朱,傳說他們就是守墓人的後裔。如今,衡恭王墓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州有個王墳鎮,一位王爺長眠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