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常说的“人穷莫看娘家门”,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卖柚子的小伙子


古人经过了几千年的岁月蹉跎,人事沧桑,总结出了非常有智慧的文化俗语。

比如说这一句:人穷莫看娘家门,就是很经典的一句话。

“人穷莫看娘家门”的意思就是说:女人出嫁之后,如果说日子过得不好,不要再指望娘家人能帮忙。

看到这里,很多人最初觉得有一些冷漠,人穷为什么不能回娘家呢?难道娘家不是自己的归宿吗?娘家不应该帮着自己的女人吗?其实当经历过人生之后,才会明白,有一些事情并非表面想的那么简单。

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女人过得不好,不要指望娘家?

一:会增加娘家的负担

现在有很多所谓的“扶弟魔”,就是所说的女人嫁出去之后,还不断帮扶着自己的弟弟,让夫妻间的感情产生了隔阂,很多人对于这种状态都是嗤之以鼻。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当一个女人出嫁之后,自己过得不好,不要指望娘家能帮忙,因为这会加重娘家的经济负担。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面,其实并不是多么富裕,都是紧衣缩食、解决温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有一些事情如果说出现了,那就需要去面对,但是这就需要经济方面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娘家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娘家也是有心无力。

而且娘家如果有哥哥弟弟之类的,还会增加他们彼此的感情隔阂。

二:要学会靠自己

有一些人似乎养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个性,一些女人即便是嫁出去之后,总是习惯性的去依靠娘家。

无论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又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想请求娘家帮忙。当养成习惯之后很难改正,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提醒一点,就是凡事要学会靠自己,不要总想着依靠他人。

更何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已经不是这一家的人了,就应该有独立自主的一个风气。

三:要为自己争气

第3个原因比较扎心了,这牵扯到这个人性的冷漠一面。

很多人觉得亲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人穷莫看娘家门”,这就显得太过于冷漠,不符合常理,其实这正是人性中的常态。

在人际关系中,别说是娘家人了,就是你自己的亲爸亲妈亲兄弟,在你没有钱落魄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看不起你嘲笑你。

这个时候就要学会为自己争一口气,不要回娘家,要想着靠自己,这才是正确的一个态度。


墨书国学


农村老人常说的“人穷莫看娘家门”,这句话不止只说嫁出去的闺女,就连亲戚也是如此。现在的亲情没有金钱的维护能走得下去么?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

昨天还没下班,就接到好友晴的电话,说约吃饭。我很诧异地说,你不是才刚回老家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啦?她在电话那端悠悠地说,见面再聊吧。

吃饭的时候,听她红着眼睛跟我讲她回家办港澳证的事情。原来,她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俩哥哥和嫂子们在家。她提前跟父母打了电话,父母说工作忙没空回老家。俩哥哥很冷淡地说反正回家有地方住。下了火车都是下午了,冬天寒风刺骨。赶到汽车站,竟然没有去他们村里的汽车了。打个的士,谁知道车半道坏了让她下了车。

给家里大哥打电话,他说没空接她。二哥说忙,要接也得等忙完。就这样,她在路边也拦不到车,只好在路边小吃车上买了俩煎饼。摆摊的大妈本来要收摊的,天都黑了怕她害怕,就说再陪她一会儿。我在路边整整冻了四个多小时,二哥忙完开着三轮车去路边接了已经冻僵的她。

俩人到了集上,我又下车去超市给两个哥哥家各备了一份礼物。车开到了大哥家,原来他不是没空接我,是大嫂说让他在家看孩子。我把东西卸下来一份留在了大哥家,另外一份让二哥拉走了。他们家正在吃饭,显然没有做我的份。没办法,我用剩下的菜汤沾着馒头吃,又喝了已经凉了的半碗稀饭。

吃完饭,又给了大哥的孩子一人两百块钱,说是给孩子买点衣服穿。晚上去了二嫂家住,又给了她两百块钱。第二天一早,二哥家管得饭也是稀饭咸菜。中午要去办证,大哥说要给别人家帮忙,没空陪她去。只能又麻烦二哥,他说忙完就去。

谁知道不帮忙的大哥把孩子送来非得让她跟着去城里,孩子一看到我,就说让我给买新衣服。她说钱已经给你妈妈了,让她带你去集上买。又偷塞给她两百块钱,好不容易把她哄回去了,又被我大哥送回来。只能带着孩子去了办证大厅,来来回回照相、整一些资料。忙得不可开交。孩子就在车上闹,要买衣服,又饿。只能带孩子去吃东西,吃完东西又闹……本来办证就很繁琐,大哥不帮忙还把孩子塞过来,实在让她无奈。她给父母打电话,他们只是笑笑,压根不管她证办得怎么样。

她哭了,这个家还有谁疼我?那天办完证,她提着行李跟俩哥告别,直接去了市里的宾馆住了一夜,第二天就坐火车回来了。说到这里,她已泪流满面,擦干眼泪说每次回家,根本体会不到亲情的温暖,心累。


麻爪工学院首席瞌睡家


农村老人常说的“人穷莫看娘家门”,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也回到农村老家了,而回来之后,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在农夫的家乡这边,一般在年底的时候,外甥是要去舅舅家里走亲戚的。这是因为舅舅是众多的亲戚中是最大的,老话常说“天上雷公,地上舅公”,而且在结婚等喜事的时候,舅舅也是要坐首席的。不过,现在有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也就没有了舅舅一说。但是娘家还是有的,而关于回娘家,过去农村里流传着“人穷莫看娘家门”的俗语,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有没有道理?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姑娘嫁出去以后,如果自己日子过得不好,尤其是家中经济条件不如意,那就尽量不要指望娘家来帮忙,也不要频繁回娘家去。娘家是自己最亲的人了,不仅有自己的父母,还有兄弟,为什么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回娘家门呢?

这是因为在过去,一直有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古人认为女儿一旦嫁人了,那就不在是家人了,从此就变成了亲人。而婆家就是自己的家了,娘家只能是亲戚了。古人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再加上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儿是不能传宗接代的,女儿嫁出去了还得送上嫁妆,所以也就有了“女儿是赔钱货”的说法。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出嫁的女儿如果家中条件好,那回到娘家以后,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娘家所有的人都会高高兴兴的,不仅出嫁女会很有面子,娘家人也会有面子,这样是为娘家争光了。而如果过得不好了,还频繁回娘家,这样就会给多方带来麻烦。婆家人会认为你把家里的钱拿去救济娘家了,从而有可能会引起婆媳关系不和。而娘家人有的可能会想,你这是不是想要巴结娘家。有的父母甚至会认为这样很丢人,因为女儿嫁的丈夫没出息,还指望娘家人来救济,这样在亲朋好友面前就会没面子。

所以,古人这话虽然难听,但是在过去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有道理的,话糙理不糙。不过,在今天,因为时代进步了,思想也发生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比较少见了。如今在农村里,有不少的家庭还更喜欢生女儿了。


农夫也疯狂


“人穷莫看娘家门”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意思就是自己日子过得穷了,会被人看不起,就连自己娘家人也会看不起,人穷了最好少回娘家,以免被人瞧不起。



这个现象越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越明显,究其根源,都是一个“穷”字闹的。经济条件不好,阻隔了亲情。这样心酸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笑贫不笑娼,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贫穷的难处和落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上“势利眼”是最毒的眼,不管什么原因,贫穷带来的往往是被人瞧不起。现在农村有很多装门面现象,比如明明自己条件达不到,还要买好车,盖高楼,借钱贷款也要高消费,都是害怕自己被人瞧不起,为了面子才不惜打肿脸充胖子。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对于出嫁了的闺女,父母在,兄弟姊妹还是一家人,父母去了,兄弟姊妹就成了亲戚。一门穷亲戚,父母在世时候,情况可能会好一点儿,一旦父母不在了,穷姊妹更是会被兄弟看不起,兄弟姐妹也会躲着你。

与此相反的是,衣锦还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很荣耀的事情。《红楼梦》中,迎接探春回娘家排场场面,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衣锦还乡就是光宗耀祖,自古被人们推崇备至。

中国社会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象“人穷莫看娘家门”这种现象,很难一下子消失,这就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共同努力逐步克服掉这种不好的风气。


学文说话


农村老人常说的“人穷莫看娘家门”,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在农村广为流传的俗语之中,有着不少的说法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都是比较怪异,无法相信的,但是在以前人们的眼中,却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就像今天咱们要说的“人穷莫看娘家门”这种说法,咱们来看看是什么意思?在现在的社会中是否还有一定的道理?

“人穷莫看娘家门”

这种说法大多都是以前的人说给外嫁的女儿听的,以前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既然嫁了出去,那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婆家才是家人,而娘家却变成了亲戚,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得指望着婆家,娘家人很难起到重要的帮助。

这种观点在现在的社会看来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明明是生养自己父母,为什么自己出嫁后反而变成了“莫看”的亲戚呢?

这其实和以前社会的重男轻女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前父母的家产大多都是传给家中的儿子的,女儿基本上拿不到。更何况女儿外嫁之后已经成了外姓人,父母还要资助帮忙的话,不说自己的儿子会不会不满,但大多数儿媳肯定会不同意,这样的话就会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所以与其这样,不如不帮助女儿,让婆家的人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改变,这种观点已经在慢慢的消失,大多数的确已经没有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人穷莫看娘家门”也在慢慢改变。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农村老人常说的“人穷莫看娘家门”,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在农村乡下经常能听到老一辈人在用一些俗语在聊天,而且这些俗语在字眼上就能看出它想表达的意思,给人一种通俗易懂的感觉,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如这句“人穷莫看娘家门”他是属于一句人情世故的俗语,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



“人穷莫看娘家门”这句俗语指的是已经出嫁的姑娘,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是日子过的特别不如意,但也不要轻易回娘家诉苦,尤其是那种自由恋爱的姑娘,嫁的不好,原本家里人还有反对意见的,如果经常回娘家诉苦,不但得不到关心,反而还会遭到谩骂。


出嫁了的姑娘经常回娘家,时间长了左邻右舍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被人说闲话,如果有钱常回娘家看看人家会说你很孝顺,如果嫁出去了日子过的并不好,而且经常空手来娘家,回去的时候就大包小包的带着走,家中要是有哥哥弟弟的也会有意见,尤其是大嫂或者弟媳,时间久了容易产生矛盾。

所以这句俗语只是告诫那些出嫁的姑娘,生活过的在不如意都尽量少往娘家跑,靠别人永远是死路一条,只有靠自己靠夫妻俩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过年过节回去孝敬父母还是要的哈。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网友把你的想法分享在评论区,把你对“人穷莫看娘家门”这句俗语,的其他意见分享一下。

鲜果农阿军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另外一句,叫人穷莫上亲戚门,两句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如果你实在是太穷了,没事就不要到亲戚家串门了。如果是嫁出去的女儿太穷了,没事也不要常常回娘家了。

乍一听,这不是嫌贫爱富么,但是仔细一想,话糙理不糙。其实何止是在农村,就是城市不也是一样的吗?那么穷人,或者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哪里会有亲戚愿意上门哟。既然没有亲戚愿意上门,那么他们自己也就不要找不自在了,呆在自己的家里就好了。

过去农村是你穷我穷大家都穷,既然人人都穷得叮当响,也就没有什么好忌讳的。走到你家,吃的也是没有肉的菜,走到他家,吃的也是一样的素。关于穷,有无数的话题可以聊。

反正都是一样的生活,谁也不能笑话谁,可是后来不一样了,农村变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一靠党的好政策,二靠自己的勤劳双手,三靠天时地利人和,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这个时候,农村的差距就出来了,有人一年赚百万,有人贫困没摘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好的经济基础,在别人面前都矮一头。逢年过节,到亲戚家拜年,别人是开着汽车,大包小包提着礼物去的。你是骑着自行车,拿着两包干果去的,这在农村,一旦到了亲戚家,你马上底气就没了。而那些发达了的富亲戚说话都要大着嗓门,久而久之,经济条件差的人就再也不愿意上亲戚家拜年了。

更为让他难堪的是,尽管他不去,也没有人催他,好像世界都把他给遗忘了。嫁出去的女儿也一样,要是婆家太穷的话,女儿是没有脸面回娘家的。要是几个女儿同时回家,那个最穷的都要羞死了。

不要说农村人势利,这其实是人的本性使然,另外,一个常常跑回娘家的出嫁女会被别人看不起的。这明摆是赚婆家穷么,这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当初知道婆家穷,为什么还要嫁到这家呢?

既然嫁到这家了,那就得踏踏实实的做人家的媳妇,不要动不动就往娘家跑。当然,对于出嫁女来说,偶而回去看看父母是可以的,但是在农村人的观念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回娘家的次数太频繁了,也就惹人非议了。

说到底,“人穷莫看娘家门”这句俗语还是告诉所有人,过去穷,还有道理可说,因为大环境都是一样的。现在再穷,那就是你个人的事情了,国家有好政策,好条件,你为什么不去努力呢?说得再直白一点,现在穷,你活该。

不仅本家人看不起,村子里的人看不起,连娘家人可能都看不起。大家都在努力的往前跑,唯独你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这就不应该了。出嫁女不建议老回娘家,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娘家人总是会疑心,是不是女儿回来有什么抢遗产的图谋呀,这是不建议出嫁女老回娘家的原因之一。


小小嬴政


这句“人穷莫看娘家门”是说,嫁出去的女儿,生活得不如意的时候,不要有指望娘家父母、兄弟帮忙的想法,而是要自己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有书君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一、自己不努力时不看。

一个人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就要多想办法,努力工作,为自己和家庭负责,与伴侣同心协力,通过两人的拼搏换来幸福的生活。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努力争取才是硬道理。如果自己得过且过,看娘家父母、兄弟生活红红火火,就产生让他们帮扶一把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二、娘家过得也不是很好时不看。

正所谓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当娘家人也过得不是很好的时候,虽然娘家有心帮忙,但也会有心无力。

这个时候,嫁出去的女儿,就不要增加娘家人的负担了,他们也不容易,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会增加娘家人矛盾时不看。

娘家有自己的父母,还有兄弟,此外还有娶进门的嫂子。有时候,父母想多帮一些,但是会引起兄弟嫂子们有意见的时候,就不要老找娘家帮忙了。

因为自己也不希望娘家家庭不和睦。

四、紧急危难时要看。

有时候有急事、遇到很大困难时,第一时间,肯定要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对很多人来说,娘家人始终是最可信赖的依靠。

正所谓血脉相连,亲人始终是亲人,这个是改变不了的。特别是放在今天,有很多父母对女儿和儿子都几乎做到一视同仁。

总之,这句老话是告诉我们,自己要努力争气,每个人最大的依靠是自己。

女生结婚后,要和丈夫同心协力,通过努力,生活得幸福。

自己生活好了,在娘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可以伸出援手,亲人之间互相帮助,始终是我们生活中对抗苦难的重要力量。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你好,作为文化领域的原创作者,很高兴为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见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入穷莫看娘家门, 意思就是一般闺女出嫁以后,都会被当成外人来看待,更别说季婷娘家的家庭财产了,多半都会留给儿子,因为闺女在出家之后,一般会在特定的节日才会回娘家,这样算是尽自己的孝心

那些家庭比较充裕的出价女,是不是会提倡一些礼品?这也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外嫁女的生活并不特别好,尽量还是别回娘家了,因为女儿毕竟是母亲的心头肉,看到姑娘这样生活,内心也会十分伤心,总想着接济闺女一家,这时候儿,媳妇儿就会出现埋怨,以至于婆媳关系变得不好,所以也就有了穷闺女别回娘家的说法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的俗语依然有着很多的意义,说到底,社会虽然变了,但人心却一直都没有改变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全部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谢谢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


我们很多农村的俗语都是经历过一代代生活,经历过血与泪的教训留下来的,这些可以成为我为人处事的方向。

“人穷莫看娘家门”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早已经跟娘家不是一家人了。如果是在古代的话,没有经过婆婆的允许,是不可能随便回娘家的,即使回,也不会超过太多时间,其实这里面有很多问题。

第一,会影响婆媳关系。如果娘家富裕些,你经常回娘家,婆婆会觉得你是嫌弃婆家。经常回家诉苦,这样的话婆家会很不舒服的。抑或是家里穷,你还经常回娘家,不想着照顾家里,这样不是越来越困难吗?

第二,会影响姑嫂关系。我的外公家在当时算是富裕家庭,但是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所以舅妈就很怕这些女儿门上门,因为当时都穷,就怕这些女儿从家里带走点什么东西。所以,只要看着女儿们偷偷地会去,就会非常生气。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穷亲戚去哪都是非常招人烦的。这一点在小时候就深有体会。这种习惯性的看法,一直到现在还延续着。现在过年走亲戚,亲人无论大人小孩,他们的注意力仍然是在有钱人家身上,尽管你现在已经脱离贫困,但是下意识的东西无法改变。

这就是农村的现实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