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照母山节孝牌坊,将为你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说道牌坊时常让我们想起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牌坊》,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暗示和贴切的比喻,来表现作品主人公的清苦单调的生活状态和孤寂凄苦的心态。而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是一句“童年的时候,家乡还有许多牌坊”。把人们拉回来遥远的往事中,而在我们重庆也有很多牌坊,他们大多是封建帝王或者是当地的达官贵人为一些忠孝之人而立的。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照母山节孝牌坊,将为你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而在重庆最古老的牌坊要数照母山上的节孝牌坊,据说这个牌坊最早修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而关于最后这座牌坊的来历,重庆人有两种不同的说话,一是说在上古时代,大禹为了治理水患,驾驭着群龙,翻小龙坎,过九龙坡,穿龙门浩,越朝天门,劈开长江三峡,使长江水得以畅通东海,创下了治水奇功、造福万代的神话。在东归途中,一条小青龙对故乡念念不忘就从东海逆流而上,回到嘉陵江边大竹林,被东海老龙王察觉,将它化成了这条蜿蜒起伏的小山脉。就形成了今天的照母山。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照母山节孝牌坊,将为你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如今的照母山已经成为一座大型的森林公园,山上被人们种植成千上万种植物,植被顺着山脉延绵起伏,像一条绿色的巨龙游走在蓝天之下。顺着绿色的植被往过去,可以听见山间的泉水敲打着岩石的声音,听说这一口山泉是南宋的时候留下来的,叫作孝母泉水,听老人们说,这里的泉水清润甘甜,小的时候经常爬到照母山上来打泉水喝。他们说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照母山的传说。在南宋时,冯时行与岳飞同朝为官的状元郎,因为受到奸臣秦桧陷害,被贬黎州作官。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照母山节孝牌坊,将为你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出行的时候带着母亲和妻子,途经大竹林,看见这座山脉翠绿成荫,正好有遇到自己的母亲染上重病,便与自己的妻子在这座山上定居;等母亲病好之后再行出发。谁知道母亲的病如此严重,竟卧床不起,已达三月无好转,时行焦急万分,而母亲与妻子深知时行王命在身,不能久留,义劝其赴任。时行状元百感交集,既不忍母子离别,更被妻子的深明大义感动,便将结庐而成的山庄取名为照母山庄。其母不久去世,其妻在山庄后院墓地守护三年。公元一一五九年,宋高宗恩准状元郎回乡守孝。就回家守孝三年,日夜照母守孝,兼著书立说,表述他忧国忧民,不忘老母养育深恩照。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照母山节孝牌坊,将为你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这也是照母山与其他山脉的不同之处,孝文化也成为了座山脉的文化底蕴所在。在照母山脚下仍然保留着明清时代的“节孝牌坊”,这座以石头修建而成的牌坊,是仿照木牌楼的结构建成的,整个牌坊有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底座、立柱、额枋及花板、楼组成。因为年代久远,原来的牌坊经不过岁月的腐蚀,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后经过维修,成为了上照母山的必经之路。整个牌坊都是以“孝”为主题,在牌坊的柱基上的“孝”自阴文刻写而成的,盖在牌坊顶上的青瓦上也刻有“孝”字,与下面不同的是,该孝字是用阳文篆刻的小篆。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照母山节孝牌坊,将为你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除了牌坊体现孝文化以外,其他各个地方都以楹联的形式来宣扬 中华文化中“孝”与“ 爱”。他们的心态各异,有的为甲骨文,有的是钟鼎文,还有的是行书或者草书,不仅让人看了之后感叹道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照母山节孝牌坊,将为你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青龙对故土的依恋,还是冯时行对自己母亲的孝顺。在这绿山峻岭之中,不断的回想起母亲和故乡的呼唤,看见那些屹立在石阶上的的节孝牌坊古拙朴实,肃穆庄重,山顶之上的照母山庄依山而建,蜿蜒起伏的山庄院墙,灰瓦白壁圆洞给人古朴亲切的家园之感。而山下的濗布,泉水般终年累月涓涓长流,仿佛慈母的恩泽涌流,让整座山终年青翠欲滴,湖水秀美,堪称城郊的天然氧吧。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照母山节孝牌坊,将为你讲一个凄美的故事

照母山最高处的揽星塔檐下铃铛,风一吹就清铃铃地响。那仿佛是慈母的呼唤,也仿佛是儿女深情的呢喃。这一切人文景观赋予了这座山慈孝人文内涵,而这座山,传播了慈孝文化更显厚重。愿文脉如山脉,慈孝相长,永远相习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