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德州的”九达天衢“牌坊

德州的”九达天衢“牌坊

九达天衢“牌坊

“九达天衢”牌坊是古城德州的标志性建筑,既是德州古城在中国政区中所处交通优势的真实写照,也是古城德州的著名景观。该坊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由德城东关孝子尹纶出资,位于大西门外迤北、“九达天衢桥”南3米处的御路上。光绪末年,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期间(1899-1901)曾组织人员对该牌坊进行了重修,由举人建筑学者家朱启钤具体实施。1952年,因“九达天衢”桥的西半部坍塌,桥口街与米市街联合将摇摇欲坠的该牌坊拆了,用拆下物料九达天衢桥进行了修整。

“九达天衢”坊是一座横跨南北驿道,坐北面南的四柱八扒、三层重檐、三门斗拱式石木结构的牌坊。牌坊的顶部为中间高、两边低,四周檐子均微微上翘,两端四角的檐子为突出上翘的大屋顶式木制结构。顶部覆盖着黄绿相间的琉璃瓦,映衬着朱红色的柱子。牌坊最高点约8米、总宽约10米。其地面与路面持平,全部由南北向的青石铺成,并与约3米处的九达天衢桥连接,4根朱红色主立柱插入基石。每根朱红色的主立柱,均由两根“扒柱”(斜支柱)分南北向支撑着,8根“扒柱”的基石上各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石蛤蟆趴在上面。

德州的”九达天衢“牌坊

德州的”九达天衢“牌坊

(德州老火车站广场上的“九达天衢”牌坊)

古牌坊中门宽约一丈,两边的掖门面宽约5市尺,系人行通道。斗拱重檐之间,是镶嵌着木雕图案的挡板,上有牡丹、芍药、月季、秋菊等花卉,秀丽逼真。中央门楣上镶嵌着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九达天衢”4个正楷大字。匾额最初为谁所书,因无文献记载与口头传说至今未详。但知道嘉靖年间重修时,由时任内阁首辅严嵩所书;清末重修时,由朱启钤书。整座牌坊雕梁画栋、奇巧美观。8只石蛤蟆栩栩如生,有的昂首俯腰,有的目睁口张,有的翘头远望,有的支爪若跳。由于石质不佳,若干年后有一只蛤蟆风化开裂,人们就将那只损坏的石蛤蟆砸掉,留下几道痕迹,并移到不显眼的东北角上。后来人们看到的石蛤蟆就成了7只。

关于少了的那只石蛤蟆,还演绎了一段南蛮子盗宝的民间传说。传说有一年德州来了个手摇串铃的南方游医,这个游医自小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白天能看出各种奇异的宝物,夜间能看透地下3尺。有一天他从九达天衢坊经过,一眼便看出东南角的这只石蛤蟆成了精。于是,他就在离九达天衢坊不远的顺城街王家老店住了下来。晚上客店关门时,游医便离店外出。店伙计李二狗问他何时回来,他说外出配药,回来的时间定不准。可是游医每晚出门,拂晓方回,日子一久,二狗便犯了疑心。一天晚上,游医又出门去了,二狗带好门,悄悄跟在其后面去看个究竟。出了米市街口,二狗忽然发现九达天衢坊东南角的那只石蛤蟆爬到海子边上喝水去了,他心中吃了一惊,于是便躲在墙角处偷看。只见游医一步一步向在海子边的石蛤蟆靠近,离石蛤蟆还有20多步,游医不走了。看着石蛤蟆喝完水回到原位置上,游医便开始往回走,这时已是五更天了。又一天晚上,游医离石蛤蟆还有两步远,二狗看得心急,情不自禁地喊了声“快抓住它”,岂料那只石蛤蟆随着喊声顿时又变成了石头,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了。突然的变故,气得游医把脚一跺说:“眼看到手的宝贝,叫你给冲了”。游医盗宝不成,一气之下离开了德州。从此,那只石蛤蟆就一直趴在海子边上。(据德州市旅游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