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河南科技報特約記者 郝立新 趙德生/文 全媒體記者 楊洋/圖

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2017年,全省科普大篷車共計開展活動963次,行駛總里程達到了5.6萬公里,受益總人數超過了103 萬,在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日前,中國科協對2017年度科普大篷車運行管理工作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河南等全國6省獎勵科普大篷車車載展品15套,其中我省獲獎3套,每套展品價值10萬元,包括無人機一架、機器人等展品共計27件,這是我省連續第4年獲得獎勵,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科協對我省所開創的“三加強、三注重、三突出”即“三三三”科普大篷車工作管理模式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

新時期的科普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

科學普及是科協的看家本領,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是科協的使命擔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普工作也隨之面臨新的諸多難題。2016年,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中指出,“目前我省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還低於6.2%的全國平均水平,公民科學素質工作發展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面向農民、城鎮新居民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仍然薄弱,青少年科技教育有待加強;科普均衡化、精準化服務能力亟待提升。” 在這一現實背景下,科普工作又該如何適應新局面,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為創新型河南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新的更有力的支撐? 對此,河南省科協進行了積極有效的嘗試。省科協黨組書記曹奎表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科協要有擔當!新時期的科普工作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要認真調研分析科普工作的難點,找到解決問題的著力點,做到科普知識真正進萬家,從而有效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近年來,省科協致力發揮科普大篷車流動科普平臺作用,堅持深入開展科普大篷車“五進”(進鄉村、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活動,不僅為有效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找準了切入點,也為創新型河南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力支撐點。

科普大篷車是針對基層科技場館建設落後和科普基礎設施相對短缺,研製、配發和創新推出的一個科普宣傳載體。因科普大篷車具備機動靈活的特點,被稱為“科普輕騎兵”,並以其豐富多彩的展示內容,多媒體的教育方法,機動靈活的活動方式,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廣大公眾的喜愛。2001年以來,河南共計配發了69輛大篷車。除去已報廢車輛,現能正常開展工作的58輛,縣(市、區)車輛覆蓋率已到達31%。

根據新的形勢和發展需要,為便於管理和更好發揮科普大篷車作用,河南省科協重點做好頂層設計,開創了“三加強、三注重、三突出”即“三三三”的工作模式,並迅速在全省推廣實施。

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三個加強:運行管理保通暢

重視制度化建設,引導和保障科普大篷車項目可持續發展。點面結合,在圍繞中央和地方中心任務有重點配發車輛的同時,不斷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加強對全省科普大篷車工作的領導。

加強了大篷車的配發管理。為使每年為數不多的車輛能真正配發到有迫切需要的地方,最大程度發揮科普大篷車的作用,省科協除要求所有申請配車的單位,必須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說明車輛申請原因,經費來源(須財政專項經費保障),人員配備(司機、講解員、維護人員)情況和提交大篷車年度工作開展計劃外,還專門設計了《科普大篷車配發單位綜合得分情況表》,對各申報單位從是否為貧困縣,轄區人口總數、地方有無科普場館、科普工作是否先進、地方領導重視程度、資金到位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分,並按照得分高低優先選擇安排配發。

加強了車輛運行管理和工作績效考核。車輛配屬到位後,要求大大篷車管理單位必須成立相應大篷車運行管理部門,並做好組織、協調及日常運行工作,嚴格按照申請車輛時所列年度工作計劃組織實施,並建立相應考核機制,將大篷車工作列入目標考核體系之中。各大篷車運行單位須每月向省科協彙報大篷車活動開展情況。對無故未按大篷車年度工作計劃開展工作的單位,省科協點名批評,並要求車輛運行管理單位限期整改。

如汝州市科協專門成立了由主管科普宣傳工作的副主席為組長的科普大篷車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全年巡展活動,制訂巡展工作方案、大篷車管理辦法,成立了大篷車工作隊,指定了2名專職工作人員和數名兼職工作人員,負責大篷車日常活動,做到巡展活動有計劃、有措施、有保障。

2017年,省科協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全省科普大篷車運行管理,不斷提高我省科普大篷車運行效果,有效提升科普大篷車服務能力,我們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制定了《河南省科普大篷車項目考核管理辦法(試行)》,並於年底對所有科普大篷車管理單位進行了考核,確定了一批科普大篷車工作優秀組織單位和科普大篷車優秀工作者。

加強了人員交流培訓。在認真總結大篷車運行管理工作的基礎上,省科協科普部每年定期舉辦河南省科普大篷車信息化技術培訓班,要求全省科普大篷車管理單位項目負責人參加培訓。培訓以指導全省已配發科普大篷車單位正確開展工作為目的,以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全面信息化為導向,通過對基層單位網上註冊、車輛申請、數據填報、活動申報以及北斗動態管理系統操作等有針對性的綜合培訓,造就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面向基層、面向大眾的科普大篷車管理人才隊伍。同時,為了便於省科協和各基層單位直接的溝通聯絡以及各基層單位之間先進工作經驗的交流,省科協科普部專門組建了河南省大篷車工作信息交流微信群,使大篷車管理和使用的日常業務流程更加優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快速反應和快速服務。

三個注重:工作方式接地氣

積極整合地區資源,拓展科普大篷車的科普功能,開展多種多樣的聯合行動和精品特色活動,讓老百姓對科普大篷車真正喜聞樂見。

注重聯合。科普大篷車活動還要充分發揮各關聯單位職能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科普工作的大科普格局。通過聯合如科技、教育、醫療、環保等有關單位,密切配合,精心組織,進行資源整合,形成合力,為科普大篷車開展各項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積極爭取專業人員參與聯合行動,通過聘請科技教師經常性輪流參加科普大篷車活動,提升活動的專業性和知識性,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活動內涵。聯合媒體進行報道宣傳,通過經常性地邀請當地新聞媒體採訪報道科普大篷車的系列活動,來更多地吸引大眾,增強大篷車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如安陽市科協在組織科普大篷車活動中,堅持開門辦活動、開放辦活動,積極開展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與防範辦、食藥衛生教育、團委、婦聯等部門密切配合,建立了協作機制,廣泛開展社會化科普。2017年,安陽全市科普大篷車累計協調配合有關單位舉辦活動20餘場。進一步拓展了科普大篷車的服務範圍,也不斷提升了科普大篷車活動的社會影響力。

注重貼近實際。科普大篷車除了車載展品展示外,各地適時增加開展了能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其他宣傳活動。如舞鋼市科協在科普大篷車校園行活動中,除展示科普大篷車上配載的科普展品和三維生物科普展板外,還進行了流動圖書交接和科普圖書贈送活動,展出了舞鋼市一小學生們的360篇環保作文、科幻畫作品等。將一些青少年自己的作品融入到科普大篷車活動中,對學生們的科普作品進行了實踐檢驗和宣傳,起到了很好地增加活動吸引力的作用。

注重區域交流。為進一步擴大科普大篷車活動成果和影響力,更有效發揮大篷車的展教功能,有車的單位積極主動配合周邊地區無車單位的大篷車巡展需要。既給了當地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科普宣傳氛圍,也為提高周邊區域群眾科學文化素質作出了積極貢獻。正是由於體驗和認識到了科普大篷車“科普輕騎兵”獨特作用,2013年,濮陽市財政專門拿出數百萬資金全額採購了8輛科普大篷車用於流動科普設施平臺建設,全面激發了基層科協的科普工作活力和廣大群眾活動參與熱情。

三個突出:活動開展求實效

科普大篷車活動開展務求實效是根本要求,各級大篷車管理部門的活動規劃要安排合理和突出重點。

突出重大科普活動。重大科普活動如“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由於人流量大、群眾參與熱情高,活動開展覆蓋人群廣、影響大、效果好。活動開展力求形式多樣,其中包括:以科普大篷車為載體,活動現場開展展品展示,舉辦科普文藝演出,現場播放科技光碟,發放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手冊、各類技術實用手冊,以及現場外科普大篷車帶著農業、林業、畜牧等科技專家和科普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發放科普宣傳資料、科普圖書、開展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等。

突出重點地區。山區和農村本身科普資源匱乏,也始終都是影響素質提升的關鍵地區。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農民都是科普大篷車重點科普對象。我們要求科普大篷車管理單位要廣泛開展科普大篷車進山區進農村活動。一是通過大篷車把科技展品送入偏遠山區,使偏遠山區的農民在操作和探究展品原理的過程中學習到了科學知識,也領略到了科技的神奇和魅力。二是組織農、林、水、畜牧、衛生、環保等部門的專家組成科技專家服務團深入山區,積極開展了科技培訓、義寫科技春聯、科技春雨潤萬家、農家課堂等科普活動。極大豐富了山區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山區群眾通過學習科技知識改善生活環境的意識。著力通過開展“科普大篷車送科技下鄉”等主題科普活動,圍繞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科學生產、增效增收,組織科普大篷車深入農村貧困區集中開展科普宣傳,使農民群眾通過參觀和動手操作了解科普展品,增強科技意識;通過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和現場指導,幫助農民群眾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提高農民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

如湯陰縣科協利用科普大篷車工作平臺,建立了科普專家庫,對全縣150個科普專業技術人才進行信息錄入登記,每月根據季節作物、宣傳地點、宣傳對象、宣傳主題不同,組織合適的科普專家,隨著科普大篷車一起,深入校園、基地、協會、農村等基層,開展田間技術指導、法制送校園、科技下鄉、技術推廣活動。2018年上半年,湯陰縣科協組織專家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100餘項,免費進行法律諮詢200人次,建立幫扶對子36對,解決農民種植養殖技術難題300多個。

如今,湯陰縣的百姓找到了科技“主心骨”,親切的稱呼科普大篷車是“專家車”,無論生產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見到來了“專家車”,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專家們就像經常走動的老朋友一樣,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

突出重點人群。通過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著重突出對青少年學生的科普宣傳。全省各地大篷車配套開展了“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傳播行動、機器人表演、3D展板巡展、七巧板等特色科技活動。大大激發和提高了青少年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激發培養了青少年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為培育創新型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深受在校師生的歡迎,除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傳外,還使得反邪教警示教育在學生群體中迅速紮根,讓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廣大青少年受到“崇尚科學 反對邪教”的生動教育,通過一個個學生,影響一個個家庭,進而輻射整個社會,努力在校園營造“崇尚科學 反對邪教”的良好氛圍。

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如泌陽縣科協為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培養學生勤動手、善動腦、愛科學、樂創造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2017年全年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達到16場。活動中,科普大篷車現場展示涵蓋“電磁現象”、“運動與力”、“機械傳動”、“視覺體驗”、“數學思維”、“材料科學”等20多件科技展品,播放科普劇、應急避險宣傳片,發放科普知識手冊、日常生活常識等科普宣傳資料共計30000多冊。學校的老師們紛紛表示,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為中小學生學習、體驗、感悟、探索科學奧秘提供了平臺,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培養了學生細緻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科技的興趣和創新的熱情,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質。

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十三五”以來,全省60餘輛在運行科普大篷車已累計開展各項活動2601次,行駛總里程達到了15.7萬公里,受益總人數超過了300萬。科普大篷車已成為河南省科普戰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也為河南省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學素質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自2015年以來,我省已連續4年作為中部地區唯一先進單位,受到中國科協表彰。其中,2015年獲獎大篷車車載展品6套和科普資源包14套;2016年獲獎3套Ⅳ型車車載展品;2017年獲獎3套Ⅳ型和1套II型車車載展品。截至目前,已累計獲獎科普資源包13套,各型車載展品16套。

“作為一名黨員,能為黨,為人民做一點自己份內的事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責任”,多次跟著科普大篷車下鄉指導農業生產的湯陰縣九安油料產業協會專家張海希動情的說著。他的話也道出了基層科技工作者的心聲,作為科技工作者,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堅持自己的理想,保守共產黨員的初心,滿懷熱情,奉獻真情,深入一線,揮灑汗水,默默地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和責任!科普大篷車作為科普一線的排頭兵,承載了各級黨委政府解決基層科普難題的期望,也承載著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更承載著科協組織的職責擔當。

目前,河南省科協正在圍繞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彙總調研資料,研究部署進一步深化科普大篷車活動的政策、制度、辦法與措施等,爭取經過持續推動,把科普大篷車“五進”活動持續打造成廣受群眾歡迎、各級黨委政府滿意、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的品牌載體和有效抓手。為合力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給科普裝上輪子—看河南省科協如何化解“科普最後一公里”難題

(省科協科普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