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中国自主内核的“红芯”被指抄袭谷歌 最新回应来了

【综合报道】中国“国产”浏览器红芯原创性遭质疑。红芯15日宣布完成2.5亿元(人民币,下同)C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大型上市公司、政府客户,以及晨兴资本、达晨创投和IDG资本等。

不过,宣称打破美国垄断、自主研发出国产浏览器内核的红芯浏览器,却被质疑使用的是谷歌Chrome内核。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16日回应称,本来就是基于开源的Chrome架构,但红芯有其他方面的创新。

号称中国自主内核的“红芯”被指抄袭谷歌 最新回应来了

红芯官网截图。

创始人曾入选千人计划

北京财新网报道,“红芯全力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世界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打破美国垄断。”红芯在当日融资新闻稿中称。

同日,网民发现,通过将红芯浏览器的安装文件多次解压缩后,出现了大量与谷歌Chrome浏览器中一致的同名文件,安装目录高度一致,甚至含有谷歌浏览器的图标文件,以及Chrome的版本号(49.1)。红芯浏览器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也显示着:原始文件名为chrome.exe。相关内容在微博的转发次数已超万次。

下载红芯浏览器测试后,验证确有其事。当尝试用文件比较工具Beyond Compare,逐字节对照了红芯浏览器内的文件与谷歌浏览器所含的文件,发现数个文件完全一致。在红芯浏览器的使用页面中,也发现有Chrome字样。

号称中国自主内核的“红芯”被指抄袭谷歌 最新回应来了

解压过程。(图片来源:腾讯新闻一线)

目前,红芯官网已撤下浏览器的下载链接。

红芯在官网上对其浏览器内核的描述较为模糊,一方面表示红芯内核打破美国垄断,是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但同时称红芯内核是基于通用内核架构,结合创新专利技术研发而成。

谷歌Chrome是如今全球最流行的桌面浏览器。据流量分析工具StatCounter数据,至2018年7月,Chrome已占据全球约67.6%的桌面浏览器份额,第二名火狐(Firefox)占11.2%,第三名为微软旗下的IE浏览器,占7%。

为照顾兼容性,国内互联网公司多基于国外浏览器的开放内核来打造新产品。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等都基于谷歌浏览器的Chromium内核开发。

红芯称,浏览器作为通向云应用的入口,是软件的“核心”,但中国却无自主可控的浏览器内核技术,谷歌Chrome、微软IE、苹果Safari和火狐等世界四大浏览器的内核技术皆为国外所有。“红芯凭借独一无二的浏览器核心技术再次突出重围,获得资本的青睐。这是一直以来致力于自主创新,努力研发国产浏览器内核技术的红芯的一次巨大成功!”

红芯官方称其业务收入已连续两年同比近三倍增长,覆盖高端制造、能源、交通基建、金融、政府军工等多行业,红芯浏览器已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中远海运、国家电网、比亚迪、海信、中粮可口可乐、深圳能源等政企机构的企业工作平台标配。

红芯公司于2012年9月成立,创始人陈本峰曾就职于微软,从事IE浏览器开发,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除浏览器外,公司产品还包括红芯移动办公平台、移动管控平台等。

针对质疑,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16日对中新网回应称,网上文章断章取义,安装包里之所以有Chrome文件,因为本来就是基于开源的Chrome架构。但红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国产内核,因为有智能感知渲染等其他方面的创新。至于安装包下线,是因为技术部启动应急预案,开始自查。

光明网:红芯浏览器被曝伪创新,岂止是胆大

对此,北京光明网刊发评论称,如果曝光被坐实,这将是汉芯事件后又一起以剽窃知识产权为手段,假冒自主创新成果的丑闻。

文章摘编如下:

红芯这样一款自述其用户上至国务院,下至金融界的标榜“国产自主安全可控的新一代安全浏览器”,被曝源自谷歌浏览器Chrome,这虽使那些基于对出资人负责而本应把投资对象及其产品调查个“底儿掉”的投资人尴尬,却也并不令公众吃惊。在自主创新领域,剽窃、抄袭、伪造等丑闻时被曝出,所不同者,就是越是后来的伪创新者,其胆量反而相对也越大。当然,这也和汉芯伪创新者没有得到应得处分、整个造假事件不了了之有关。

红芯被曝伪创新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高科技领域进行自主创新,虽不是高不可攀、永难企及,但也必须摈弃动辄就想跨越式、抄近道的浮躁心理,更要对那些为了拿项目、“钓”融资而不惜伪造技术、剽窃产品的伪创新行为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打击。以往对科技领域的伪自主创新事件进行处理时,除了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心理以外,也更有出于伪创新者所谓“争光”动机而多行宽宥。事实已经再三证明,对那些打着什么“争光”幌子实际进行坑钱骗名的伪创新者及其机构,必须绳之以法,才能以儆效尤。

庆幸的是,此次红芯事件,还在其C轮融资的次日便被曝出。退而言之,即使红芯的C轮融资已经提前到位且已有所花销,这笔融资毕竟来自投资机构而非国家财政。这是与汉芯事件的重大不同之处。但是,“打破美国垄断”“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等等光环将为红芯带来什么样的国家级荣誉及其实利,则不可度之。汉芯的伪创新者,不就是打着“民族自主创新”的旗号,拿到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么?

红芯事件,让人想起十几年前的“汉芯1号”骗局

此前中兴风波时,中国“无芯”的焦虑被重新唤起。有人回忆起曾经的“汉芯”,那是中国芯片攻关史上的伤疤。

北京 《京华时报》报道,2003年2月,美国“海归”陈进在上海交通大学负责的团队推出“汉芯一号”,被鉴定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集成电路”,是“中国芯片技术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

陈进从此风光无限。随着“汉芯”二号、三号、四号相继问世,“汉芯”项目成为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有关部门下拨大量课题经费,陈进本人不但当上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而且还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一系列称号。

号称中国自主内核的“红芯”被指抄袭谷歌 最新回应来了

陈进及其团队声称自主发明的“汉芯一号”(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经济部微信公众号“公司进化论”)

2005年底,匿名举报信开始在网络流传。举报人指责陈进弄虚作假,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字样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陈进藉此骗取了大笔科研基金。

2006年,中国科技部调查组查实,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陈进随后受到一系列处罚:

中国科技部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

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

国家发改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上海交大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经研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陈进没有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

据北京《新京报》经济部微信公众号“公司进化论”查询,种种迹象表明,汉芯事件平息后,陈进并没有离开芯片行业,甚至与“上海交大”这个名字仍然保持一定关联。

公司进化论搜索天眼查工商信息注意到,曾经因陈进“汉芯”造假而卷入风波的“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现名为“上海领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领微)。天眼查信息显示,陈进仍然为上海领微的唯一一名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为10.5%。此外,上海紫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各持股15%。

公司进化论注意到,陈进持股的几家企业有着共同的特点:法人都不是陈进,但是陈进的占股比例很大甚至直接控股;其次,这些企业大多的主营业务仍与芯片技术研究相关。(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