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最后是如何处理反贼靖南王耿精忠的?

大侃历史


提到清朝的“靖南王”耿精忠,或许并没有太多人了解,因为在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作为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的同伙而被提及的。清朝初年,他们二人,再加上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共同组成了“三藩”,也就是三位割据南方的汉族藩王。

吴三桂、尚可喜以及耿精忠的父亲耿仲明三位藩王,都是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于是政权稳定后便被分封到南方,一方面表示对功臣的嘉奖,一方面,也可以抵御顽抗的台湾郑家或其它明朝残余势力。那么,身为王的耿精忠为什么最后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清朝建立之初,三位藩王在南方还算安分,吴三桂还曾将南明永历帝抓捕诛杀。不过,到了康熙帝时期,消灭了鳌拜这个朝中的威胁后,年轻的爱新觉罗·玄烨便将矛头对准了南方的这几位藩王。随着他们在南方站稳脚跟,其势力愈发膨胀,能够独立行使的兵权也成为了对中央的极大威胁,于是康熙十二年(1673),皇帝下旨撤藩。

不愿拱手交出领地和兵权的吴三桂很快杀死朝廷派来办理撤藩事宜的官员,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发动了叛乱。第二年,耿精忠也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他杀害福建总督,以“复明”为名头收买人心,招揽军队。此外,他还下令剪去辫子、穿回明代服装以示与清朝的彻底决裂。

随后,耿精忠又与不远处的台湾郑经合作,由耿精忠提供战船,而郑经则率兵攻打沿海地区,以壮声势。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广东的尚可喜无力抵挡叛军,其子尚之信软禁尚可喜,以广东兵马响应叛军,一时间,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尚之信四方势力共同反清,声势浩大。

面对这一棘手局面,康熙帝一面“削精忠爵,声讨”,一面仍不死心地“遣郎中周襄绪偕精忠护卫陈嘉猷赍敕招抚。”不过,已经铁了心造反的耿精忠不予理睬,接连攻占了浙江、安徽的许多地区,并将兵力扩充到了十万余人。

不过,叛军虽然看上去十分强大,但内部矛盾重重,几大势力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嫌隙。光拿耿精忠、郑经两方来说,结盟之初,郑经向耿精忠要求漳州、泉州,以便于他的部队在大陆休整,但耿精忠一方则认为郑经兵力弱小,拒绝了他的要求。

不久,沿海的漳州、泉州、潮州等城市投靠郑经,耿精忠悍然出兵想要夺回城池,但被郑军击败,后来二者虽然和好,但仍是常常发生冲突。康熙十五年(1676)的十月,清军采用各个击破的战略,先是击败了耿精忠,逼其投降,而耿精忠投降后便请求戴罪立功,领兵杀向昔日的盟友。

最终,重新立下战功的耿精忠被保留爵位,驻扎在潮州。不过不久,耿精忠就被部下告发投降后仍然暗中谋划反叛之事,于是被清廷逮捕审理。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臣纳兰明珠上奏道:“精忠负恩谋反,罪浮于之信。”于是反复无常、心怀异志的耿精忠便被康熙帝下诏凌迟处死。


邓海春


清朝建立初,曾封明朝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死后其子移镇福建;史称"三藩"。

一、靖南王的承袭;

耿仲明,耿精忠的爷爷,原来是明朝登州参将,属毛文龙旧部。袁崇焕督师蓟辽,耿仲明和孔有德部出兵抵御后金但军饷迟迟未至愤怒不已,遂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率所部投降后金。

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廷封耿仲明为怀顺王;

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与尚可喜进军广东,卒于途中。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后移镇福建。

康熙十年(1671),耿继茂卒,其子耿精忠袭封靖南王。


二、靖南王耿精忠的结局;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举兵反清,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响应吴三桂。耿精忠叛清后,康熙帝一面派兵进闽,下诏削精忠爵,并收禁其在京兄弟;一面劝谕精耿忠改过自新,剿灭郑经,继续镇闽。耿精忠不予理睬,继续举兵攻陷浙江江山、平阳、金华、义乌、诸暨,深入浙东;陷江西石城,进逼宁都、赣州;一度攻陷安徽徽州、祁门等地,士兵扩大到10多万。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进取江山,破仙霞关,入福建取浦城、建宁,克延平,抵水口。十月,朝廷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遵诏招降耿精忠。耿精忠献出"总统将军印",并杀范承谟以灭口,准备率水师外逃。但其亲信徐文焕已暗投清军,重兵在握,诓住精忠,不让出城。清军至洪塘进福州,耿精忠无奈,袒身露体,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并请仍留靖南王爵,从征剿灭郑经军,以功赎罪,朝廷恩准。耿精忠率兵挫败郑军。接着又进军潮州,打败尚之信军队,康熙帝诏耿精忠驻守潮州。

耿精忠降清仍心存逆谋,后被部下暗中告发。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以耿精忠心存异志,革其王爵,交朝廷司法审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此时"三藩"之乱以彻底平息,大学士明珠上奏说:"耿精忠负恩谋反,罪过大于尚之信。"康熙帝遂下令将耿精忠及其心腹死党白显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迟处死。


萌哥蛋蛋看世界


纵观历史上的反贼亦或者是汉奸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在清朝康熙执政的时代,反贼耿精忠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下面就由我们来一探究竟。

叛将耿精忠

耿精忠(1644年—1682年),辽东盖州卫人(今营口盖州),清朝靖南王,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谋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耿精忠先是在福州杀福建总督范承谟(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余人。并假借修缮于山九仙观的时候,下令改塑像王天君神像,把原先的坐像改为立像,改“耿精忠奴才相”为踞傲不恭的状态,暗指对清廷的不满及反叛的姿态;又在此中间不断的发展自己的藩镇势力,以封官加爵拉拢官兵,派遣心腹接管延平(今南平)、邵武、福宁(今霞浦一带)、建宁、汀洲(今长汀)诸府,以“反清复明”为幌子收买民心;沿途让官民剪辫留发,衣服巾帽悉依明制,自铸“裕民通宝”来效仿明朝的钱币。看时机成熟,分三路出兵:东路攻浙江温、台、处三州;西路攻江西广信、建昌、饶州;中路攻浙江金华、衢州,并请台湾郑经攻广东潮州、惠州,同时邀台湾郑经由海道取沿海郡县为声援,一时兵势甚盛。

康熙运筹帷幄

耿精忠的反叛,康熙帝派兵进驻福建,在此时还下诏书免去耿精忠的爵位,把他在京城的兄弟关押控制起来;不断劝耿精忠能够放弃反叛,帮助一起剿灭吴三桂和尚可喜,承诺让他继续镇守广州。康熙利用软硬兼施的的策略,谁料耿精忠自以为自己兵强马壮,不屑一顾于康熙,谁知他的亲信徐文焕已暗中投靠清军,重兵在握,从中截胡耿精忠,不让其出城。清军乘胜追击至到洪塘,由此进入福州,耿精忠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率文武官员出城迎接清军、接受投降,并请愿继续镇守广东,跟随清军剿灭吴三桂和尚可喜,以赎反叛之罪,朝廷恩准。过度自信的耿精忠还是被康熙打败,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做汉奸是没有好下场的。

精忠惨淡下场

耿精忠投降清后还尚存有谋反的心思,谁知被部下在暗中偷偷去告发了他。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以耿精忠在反叛投降后仍有谋逆之举,宣诏耿精忠入宫面圣为由,定他了个有负皇恩仍存谋反罪免去爵位,交刑部审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大学士明珠上奏说:“耿精忠有负皇恩仍存谋反罪,罪过之大可执行死刑。”于是康熙帝宣诏将耿精忠和他的心腹死党白显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迟处死,让耿精忠杀死的大臣范文程次子范承谟,范文程还分了耿精忠的肉去祭奠自己的儿子。耿精忠被凌迟处死后,他的家属却得到了妥善安置,他的两个弟弟耿昭忠、耿聚忠都是在耿精忠被凌迟处死后四、五年善终的,都被被赐予了谥号。

不管怎样康熙对耿精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没有因此牵连他的家人,诛他的九族已是不错了,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小柘侃史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这三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亲密战友,“破产兄弟”。三人一同造反,最后都落了一个悲惨下场。那么这三人中的耿精忠最后是被怎么处理了的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耿精忠之反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谋反后,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马上接上。

他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先后分三路出兵:东路一线攻浙江温、台、处三州;西路一线攻江西广信、建昌、饶州;中路一线攻浙江金华、衢州,并请台湾郑经攻广东潮州、惠州,郑经由海道取沿海郡县为声援,一时兵势甚盛,天下震动。

二、康熙的应对

面对耿精忠之反,康熙一方面调集重兵进攻耿精忠,然后下令削掉耿精忠的靖南王的爵位,并且把他在京城留为人质的兄弟兄弟收监。

康熙采用了边打边谈的策略,同时还劝说耿精忠投降,但是耿精忠没有同意。耿精忠曾经势力一度达到10万人,兵力极盛。

然而耿精忠最后还是打不过康熙,被其各个击败,本来耿精忠想要跑到海外,但是因为树下谋反,因此失败,最终只得投降清军。

三、耿精忠的结局

耿精忠先是袒身露体,向清军下跪请罪,要求将功赎罪,获得允许后,耿精忠率军先后打败了郑经和尚之信的军队,也因此获得了活命的机会。

反骨仔到底是反骨仔,耿精忠二次投降后依然有反心,这一次他被部下告发了。被告发后的耿精忠被召见进京,剥削王爵,最后被判凌迟。

被耿精忠杀死的大臣范承谟之子范时崇还分了耿精忠的肉去祭奠自己的父亲。

这人造反啊,要不然轰轰烈烈,要不然就不要造反,像耿精忠一样还是要不得。最后耿精忠被评价为:“精忠负恩谋反,罪浮于之信。”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靖南王耿精忠于康熙十五年冬投降后,本来得到了康熙帝既往不咎、恢复王爵的旨意,因此他主动要求承担清剿进入大陆的台湾郑氏的军队,也接连收复了泉州、漳州,次年,为表忠心,更是把自己儿子耿显祚送入京师,以作“人质”。

但是到了康熙十七年春,形势有了大的变化,叛军首领吴三桂病逝,吴军上下离心,近乎崩溃,可以说三藩之乱被平定已是大势所趋。这时候,康熙帝在一班朝臣们的建议下,决定要对曾经谋逆又投降的众人,开始“秋后算账”了。

首当其冲的正是耿精忠,当年十一月,因參领徐鸿弼、佐领刘延庆等人联名参奏,以及耿精忠弟弟昭忠为划清界限的揭发,清廷已秘密地给耿精忠定出了诸多大罪,就等着请君入瓮了。

为了避免耿精忠纠集所部再起波澜,康熙帝授意在福建督师的康亲王杰书,让他暗示耿精忠主动提出进京谒见。。。。此时的内外形势已迫使耿精忠无力反抗,他只得于康熙十九年三月上疏,请求入京觐见,皇帝立准,命马九玉为福建将军,接管耿精忠原有部队。

而进京后的耿精忠已如“笼中之虎”,任人宰割了,很快被交由法司审问,尽管其再三申辩,强调“归顺后,绝无叛志”。然而,从康熙帝到朝廷重臣们必欲严惩之心已定,审判不过走形式而已。到了康熙二十一年正月二十日,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做出判决:

革去耿精忠王爵,凌迟处死;其子耿显祚处斩。部属徐文耀、王世瑜、白显中、江元勋、曾养性、刘进忠等均凌迟处死。。。。

客观来说,康熙帝对耿精忠、尚之信及其部将们,前赦而后治,言而无信,背信弃义,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谋杀。他们在反正归降后,帮助清军平叛,功勋不小,最后罗织的诸般罪名,也大多是捕风逐影、似是而非,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史海悠游闾春晖


明朝两百多年积累的体制弊病。内忧外患难以为继,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吴三桂为首的叛臣清王朝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为了保全自己的实力投降清王朝。清王朝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册封吴三桂平西王,尚之喜镇南王,耿仲明靖南王爵位。

耿仲明因部下受牵连在江西自杀,儿子耿继茂继承爵位。继位后,耿继茂开始稳定巩固自己的势力。到了耿精忠时代,势力已经扩张的很大,人称福建小皇帝,也成了清王朝的一大心病。康熙皇帝下定决心撤出三藩,吴三桂起先造反,后耿精忠在福建响应。尚之喜之子尚之信在广东响应。他们虽然共同造反,但各怀鬼胎。康熙帝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先稳定靖南王和镇南王,将手中长剑对准了与吴三桂为首的反军。随着吴三桂病死,三藩之乱就此平息。耿精忠应反贼之名入狱,康熙二十年,朝廷因耿精忠心存异志,负恩谋反罪,凌迟处死。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


悦悦读书屋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以耿精忠心存异志,诏耿精忠入觐,以负恩谋反罪革去王爵,交司法审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大学士明珠上奏说:“耿精忠负恩谋反,罪过大于尚之信。”于是康熙帝下诏将耿精忠及其心腹死党白显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迟处死,范承谟子范时崇分割其肉祭墓。 本来撤藩以后,康熙会善待他们的,唯独就是军权没有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作死。最后弄了凌迟处死的结果。



德州小哥寻缘


说到耿精忠就得谈谈他的家族史。

耿精忠是清初三大汉族藩王之一,与吴三桂、尚之信先后发动了历时长达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这场清初规模最大的叛乱虽以吴三桂为首,但耿精忠的行为却比吴三桂更为可恶,最终也导致了康熙将其凌迟处死。 那么耿精忠究竟做了什么让康熙无法无忍的事情呢? 三藩反叛 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原是明末镇守皮岛的左都督毛文龙手下的参将,袁崇焕矫诏斩杀毛文龙后,其旧部大都投靠了后金。1633年(明崇祯六年)2月,耿仲明、孔有德投靠后金,受到后金大汗皇太极的盛情接待。 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耿仲明被封为怀顺王,1649年(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镇守福建。 耿仲明死后,由耿继茂承袭王爵,1671年


(康熙十年)耿继茂卒,由长子耿精忠承袭王爵。 1673年,康熙帝下诏撤藩,平西王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率先发动叛乱。 1674年,耿精忠杀福建总督范承谟,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兵分三路进攻浙江温州、金华、江西广信等地,并邀台湾郑经攻打沿海郡县,一时间兵势强盛。 战败投降 耿精忠起兵响应叛乱的消息震惊朝野,康熙派康亲王杰书统兵平叛。杰书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在收复浙江失地后进军福建。 与此同时,三藩之乱的矛盾开始显露,郑经出兵占据了福建漳州、泉州、兴化、汀州等地,耿精忠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1676年(康熙十五年)10月,杰书统领大军破仙霞关,克建宁、延平等府,兵锋直逼大本营福州。 杰书奉朝廷之命传檄耿精忠令其率部投降,走投无路的“总统兵马大将军”只好献上印章,坦身露体向清军请降。 再蓄反志 耿精忠投降后,请求从征台湾郑经,以功赎罪,获朝廷恩准。随后,耿精忠联合清军击败郑经,将其赶回台湾,又进军潮州,击败尚之信,奉朝廷之命镇守潮州。 1680年(康熙十九年),投降后的耿精忠再蓄反志,被部下告发。康亲王杰书上表奏请逮捕耿精忠,康熙诏令其入京觐见,以“负恩谋反”的罪名革去王爵,交由法司审理。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大学士明珠奏称“耿精忠负恩谋反,其罪过大于尚之信。”康熙接受建议,下诏将耿精忠及其心腹党羽数人一并凌迟处死。 耿精忠死后,范承谟之子范时崇分割其肉,以祭奠父亲的在天之灵。


鬄㒺


耿精忠是清初三大汉族藩王之一,与吴三桂、尚之信先后发动了历时长达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这场清初规模最大的叛乱虽以吴三桂为首,但耿精忠的行为却比吴三桂更为可恶,最终也导致了康熙将其凌迟处死。

那么耿精忠究竟做了什么让康熙无法无忍的事情呢?

三藩反叛

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原是明末镇守皮岛的左都督毛文龙手下的参将,袁崇焕矫诏斩杀毛文龙后,其旧部大都投靠了后金。1633年(明崇祯六年)2月,耿仲明、孔有德投靠后金,受到后金大汗皇太极的盛情接待。

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耿仲明被封为怀顺王,1649年(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镇守福建。耿仲明死后,由耿继茂承袭王爵,1671年(康熙十年)耿继茂卒,由长子耿精忠承袭王爵。

1673年,康熙帝下诏撤藩,平西王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率先发动叛乱。​1674年,耿精忠杀福建总督范承谟,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兵分三路进攻浙江温州、金华、江西广信等地,并邀台湾郑经攻打沿海郡县,一时间兵势强盛。

战败投降

耿精忠起兵响应叛乱的消息震惊朝野,康熙派康亲王杰书统兵平叛。杰书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在收复浙江失地后进军福建。

与此同时,三藩之乱的矛盾开始显露,郑经出兵占据了福建漳州、泉州、兴化、汀州等地,耿精忠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1676年(康熙十五年)10月,杰书统领大军破仙霞关,克建宁、延平等府,兵锋直逼大本营福州。

杰书奉朝廷之命传檄耿精忠令其率部投降,走投无路的“总统兵马大将军”只好献上印章,坦身露体向清军请降。

再蓄反志

耿精忠投降后,请求从征台湾郑经,以功赎罪,获朝廷恩准。随后,耿精忠联合清军击败郑经,将其赶回台湾,又进军潮州,击败尚之信,奉朝廷之命镇守潮州。1680年(康熙十九年),投降后的耿精忠再蓄反志,被部下告发。康亲王杰书上表奏请逮捕耿精忠,康熙诏令其入京觐见,以“负恩谋反”的罪名革去王爵,交由法司审理。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大学士明珠奏称“耿精忠负恩谋反,其罪过大于尚之信。”康熙接受建议,下诏将耿精忠及其心腹党羽数人一并凌迟处死。

耿精忠死后,范承谟之子范时崇分割其肉,以祭奠父亲的在天之灵。

耿精忠受朝廷深恩,袭封靖南王爵,却联合吴三桂起兵谋反,是三藩之乱中第二位兴兵作乱的藩王。在被康亲王杰书击败后,朝廷不计前嫌接受其投降,可他却没有丝毫感恩之心,竟敢再蓄异志,最终身受酷刑而死。这一切纯属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小吃一吃货


耿精忠和耿仲明都是清朝的三藩之一,而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孙子,耿继茂的儿子,耿仲明在早期投降与清王朝,并且在顺治年间多次与孔有德两人出征,后来因为手下有人私自带人逃走,而自己被顺治皇帝询问,虽然耿仲明被顺治皇帝免死,但可惜的是耿仲明并没有得到这个消息,在他到达江西的时候就自杀了 ; 在军事方面耿仲明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

而耿仲明在死后,有耿仲明的儿子耿继茂继承了靖南王的爵位,耿继茂在继承了靖南王的爵位后就开始稳定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在福建扩大自己的住宅,又建起了耿王府,此王府非常的大,为了加大王府的面积,耿继茂还不惜用钱将当地住所的老百姓赶走,其府上的装横也是非常的奢侈 ; 耿继茂死后就由耿精忠继承了爵位。

耿精忠即位后不久,清王朝开始下令撤除三藩,这时吴三桂开始造反,而耿精忠也在福建响应吴三桂,这也成了历史上的三藩之乱,耿精忠为了响应吴三桂的叛乱,于是在福建杀总督,该神像来表示自己已经叛变清王朝,不仅如此,耿精忠还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自称总兵统。

不过在后来的三藩中又有了内乱,势力被消弱的耿精忠没办法只好投降,而且还请求留住靖南王的爵位,并且想要以功赎罪,但是最后战败。耿精忠在投降于清王府后心里还是计划着叛变被自己的手下告发后,彻底走入了人生的低谷,最后在康熙年间,耿精忠被判为逆贼而被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