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正確認知並接受人性之惡,才是符合“道心”的智慧

道德經:正確認知並接受人性之惡,才是符合“道心”的智慧。

道德經:正確認知並接受人性之惡,才是符合“道心”的智慧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人與人相處之間,總是在緊要關頭或是人生低谷的時候,才能看清一些人的真正面目,而人性也會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顯露無疑。

平時的時候相處歡愉,彼此溫和,而在你低谷的時候,那些真實的嘴臉便顯現在你的面前。

很多人在這種時候就抱怨著自己遇人不淑,抱怨人心冷漠,但是殊不知這是人性存在的正常狀態,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即便是自己,在別人遇到低谷的時候,也很難做到待之如前。

我們首先要明白人性之中存在的這一種特性,人在高峰時蜂擁而至,人在低谷時萬人唾棄,才能更好的去應對人性冷漠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道德經:正確認知並接受人性之惡,才是符合“道心”的智慧

宋朝是一個文人綻放的朝代,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父子三人、司馬光等等這些大文人,均出自於宋朝,而這些本來可以相敬如賓,共同把酒言歡的一群文人,卻因為政見的不同而站在不同的立場,王安石主張實行新法,主張變革,而蘇軾、歐陽修等人則主張保守,於是就產生了不同的立場。

雖然政見不合,但是他們非常欣賞王安石的才華和人品,而王安石則因為重視變法,為了變法成功而任用了一些小人,其中有一人叫做呂惠卿。

當時司馬光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寫信給王安石說:“忠信的人在您當權的時候說話難聽,覺得可恨,但是以後會得到他們的幫助,而諂媚的人服從於你,但是當您失去權勢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有人為了私利而出賣你。”

果然,後來王安石被罷免宰相之位後,呂惠卿當上了宰相,他首先做的就是和王安石劃清界限,並且還踩上一腳,猶如一條瘋狗一般,養成氣候之後反咬了主人一口。

道德經:正確認知並接受人性之惡,才是符合“道心”的智慧

在這一個歷史事件當中,其實王安石也是一個受害者本身,傷害於他的除了呂惠卿本人之外,更是人性的另一面。

古人云:勢相軋,害相刑。

所有交集之中產生的相愛相殺,都不足為奇,這都是人性之中的正常現象。

一切你所看到的人性之惡,從表面來區分,或許是君子與小人之分,但是從背後來看,都是人之本性的另一狀態顯現,認知並接受這一個狀態,而且更好的去應對這個狀態,才是真正的智慧。

當你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看待人性的粗陋之面,就會有一種釋然,也能更好的去看待這個問題。

正所謂說:讒夫毀士,如寸雲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風侵肌,不覺其損。

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對於有德行的君子,無論是汙衊還是誹謗,只不過是薄雲遮日,一樣不會有太長久的時間就會重見光明;而那些喜歡阿諛奉承巴結別人的人,卻如同門縫中吹進的風侵襲肌膚一樣,感覺不到受到了損害。

道德經:正確認知並接受人性之惡,才是符合“道心”的智慧

小人所有的言行攻擊,其實對於自身來說,都如同薄雲蔽日,不會產生太久的傷害,而對於我們來說,能夠以不爭而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別人的搬弄是非,對待小人之心的惡行,則會有另一番意味。

《道德經》中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這句話是針對於世俗之人對於道的一種理解與奉行。

道能包容天下,則會大公無私,大公無私則會成為天下君王,這就合乎了天理法則,合乎了道,便能長久,沒有危險。

而我們世俗之人對於人性鄙陋之面也應該有一種理解和包容,這也是符合道的一種行為,可以長久,終身沒有危險的。

道德經:正確認知並接受人性之惡,才是符合“道心”的智慧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