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将领,打仗毫无章法可寻,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汉史趣闻


打仗的最高境界就是毫无章法可寻,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因为只有这样,敌人才猜不透你用什么战略战术来击败他们。就如同兵仙韩信一样,每一次打仗取得胜利,都是用不同的战略战术取得的。

可以说这有这样的将领,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名将。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粟裕将军,也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将军。

我们都知道粟裕的一生打了太多的胜仗了,他历经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指挥了车桥打仗,摧毁了日军在南方的碉堡,还有巩固江南一带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日军对粟裕这个人记忆犹深,他们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研究粟裕的作战方法,想要以此来击败粟裕。

但是,直到我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他们也没有研究出一个最终的方案出来。没办法粟裕用兵太灵活了,敌人想要总结出来他用兵的规律简直是无从下手。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面对粟裕将军的时候,他们也是十分的头痛的。毕竟粟裕打仗没有章法可寻。

比如说苏中七战七捷的时候,他利用集中我军优势兵力的战略战术,或者长途跋涉,或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现在国民党想不到的地方,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各个歼灭,让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吃了败仗的。

还有在孟良崮之战的时候,他率领的大兵团,采用快速歼灭敌军的方式,来打败了张灵甫带领的七十四师,并且能够在歼灭张灵甫的七十四师的情况下全身而退,这些都是国民党预料之外的事情。

莱芜战役的时候,粟裕带领的华野军从临沂采用远途奔袭的方式,打了国民党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莱芜战役的胜利。

还有淮海战役的时候,粟裕先是带领华野军打败了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然后又在和杜聿明对阵的时候,俘虏了杜聿明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当然了粟裕打的胜仗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粟裕就是一个最为顶尖的,打仗没有章法可寻,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伟大的将领。

历史上这样的优秀将领还有很多,比如说刘伯承、林彪、徐向前......。


史学达人


打仗能够做到毫无章法,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将领,都是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伟大将领。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判断,使用不同的战略战术,然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取得最终革命的成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这样的优秀的将领还是有很多的。我们说几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这种伟大的将领吧。

相信大家对彭德怀元帅是不陌生的,他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他就是打仗十分灵活的一个将领。

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他都能够根据敌我之间的力量对比,来采用不同的战略战术,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就是最为典型的让日军想不到的一次伟大的战役。

那时候日本入侵中国,他们在大规模作战上基本上都能够赢得胜利,毕竟他们的武器装备比较先进,尤其是飞机、大炮、坦克对我军造成的威胁十分的大。

可是,占尽如此大优势的日军,他们还是没有想到彭德怀将军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组织一百多个团,并且在日军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给日军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此次战役共计歼灭日伪军四万余人,大大的消耗来日军的有生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这一次战役的胜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时期,这也是中国对日开战以来,第一次取得大规模作战的胜利。

彭德怀将军还打过极其有名的一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抗美援朝战役。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战役我们对阵的美帝国主义更加的强大。

但是,彭德怀带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取得了胜利,最为主要的就是,他找到了敌人的弱点,然后采用白天休息,夜晚打仗的方式,彻底打的美帝国主义不得不坐下来向中国求和的。

因为夜晚的时候,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和坦克发挥不了作用。这样就加重了他们的伤亡,让他们吃尽了苦,导致了他们最终吃了败仗。

你看彭德怀元帅打仗就是这样的机动灵活,毫无章法可寻,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当然了彭德怀将军打的这样的战役,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汉史趣闻


我们说几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这样的将军吧,可以说当年中国最为动乱的时候,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给我们打败了国内外反动派,才有了我们如今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

我们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刘伯承将军,大家都知道刘伯承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可以说他打仗就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著称。

每一次大战的时候,他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让敌人寻找不到他打仗的规律,从而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战役,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他两次在七亘村伏击日军,并且两次都把日军打了一个大败。

日军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两次失败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是所谓的打仗毫无章法可循,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可以说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就是名将经常用的战略战术。还有神头岭伏击战中,刘伯承采用了诱敌深入,然后对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的方式,取得了最终战役的胜利,也是让敌人摸不着头脑的。

这都是刘伯承擅长各种战术的外在表现。

当然了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带领的一二九师取得伟大战役的胜利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我们再说一个刘伯承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打的最为经典的战役吧。这个战役就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战役刘邓大军如同一把尖刀一般,刺入到了敌人的心脏当中。

这一次战役,之所以能够对日军造成如此大的打击,就是因为此次战役,刘邓大军是在千里奔袭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

当时,人民解放军一直都是在黄河以北和国民党战斗。黄河以南的地方,全部都是在国民党的掌控当中。

正是在如此的情况下,为了拉长和国民党作战的战线,刘伯承带领的刘邓大军,开始躲过敌人的眼线,奔袭到了长江沿岸,在那里他们给国民党以沉重的打击,并且取得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胜利。

此次战役的胜利,为中国解放战争拉开了大反攻的序幕。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说到打仗毫无章法可循的,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战役,我就想到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


不才讲史


你这个问题,很奇怪。

打仗没有章法,说明是’土包子’出生,不知道章法。如果是精通章法,不按套路出牌,那是顶级军事家,如刘伯承元帅。

不论干什么事,只有精通章法,才能成功。再精通上创新,成为绝世佳作。

如诸葛亮的空城计、韩信的背水列阵、刘伯承元帅在埋伏袭击敌人后,又再原地埋伏…这些都是精通章法者,不按常规套路出牌。这个不按套路,只能是一次,不可复制。

而章法是可以复制,列入教科书。

兵凶战危,没有人可以行云流水。如果是行云流水,那是实力碾压。


亮羽飞云99


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很强的,美国西点军校还开设了毛泽东军事理论课。中国很多的大战都是毛泽东掐挥的。他的打日帝的论持久战,我军首先军队人少武器设备差,提出游击战,不硬拼。最后取得革命胜刹。


李大夫5343


李云龙少将,打仗没有章法,解放后,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军事,教官是在战斗中被李云龙活捉的国民党大官。李云龙不学,手下败将,还当老师,不学。作战还有什么章法,能打胜仗就行。

刘伯承元帅亲自出马,才降服了李云龙认真学习军事。


一帆风顺永远开心


王阳明!

战法万变,存乎一心!

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充分运用到作战指挥的实践中,知行合一。

心学的精髓是“致良知”。良知即为天理,也是人性,人心。战法再精妙,计谋再高深,都是心战博弈的艺术!而王阳明正是读懂人心、看透人性的高手。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任敌千变万化,真真假假,都逃不过良知的观照。王阳明指挥作战没有固定的章法,完全根据战场形势和敌人的反应制定战术,无章法可寻,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学懂心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大有助益!


即佛即道


广为人知的那些将领和事迹大家已经回答过了,薛仁贵的事迹想必大家也略知一二。再补充几个大家不怎么熟悉的打仗毫无章法、行云流水的牛逼将领:刘裕、后唐庄宗、周世宗柴荣(第一次打仗)。感兴趣的可自行百度了解。


秦殇攻略2018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开篇的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用兵是国家的大事,必须要谨慎。在《孙子兵法》开篇的计篇就提到过,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一段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兵法的总论,观后世用兵者无非是把这些章法细化,而无出其右者,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打仗毫无章法可寻,只有把章法加以巧妙的变化与改进之人,绝无毫无章法之人。

被人们称之为“兵仙”的韩信,或许有人会说他打仗全凭天分,无章法可寻,可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何去非说过这样一段话: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失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这一段话中表达了两个意思一个是韩信、曹操虽然没有兵书流传后世,但用兵却可以说是天下无双;那他们如何能用兵如神呢,其实还是基于《孙子兵法》的理论基础上。

当然,韩信作为兵仙,他虽然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用兵,但却能有自己的用兵之道。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信的用兵之法,虽然战场指挥行云流水,可以出敌军不易,不过依然是符合《孙子兵法势篇》中的以正合,以奇胜。

被后世人所尊敬的抗金名将岳飞一向以善谋略而著称,乾隆皇帝曾这样称赞岳飞“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在《宋史》中岳飞所获得的评价是这样的: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一个来源于本朝,一个来源于后世足可见岳飞之文韬武略。

我们来一同回味一下岳飞开始他辉煌人生的第一仗,也是他同宗泽相识的第一仗,《宋史》中记载:康王至相,飞因刘浩见,命招贼吉倩,倩以众三百八十人降。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这里面所用到的也是兵法中常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虽然说岳飞的勇猛促进了战争的胜利,但胜利的前提也是知晓兵法。岳飞作为兵法大家,自己所说的就是,兵法要巧妙的运用,在战场的临场发挥,其意思其实很明确,巧妙的运用,但也无法离开兵法的基础做指导。

如果说历史上,真的有哪一位打仗毫无章法可寻的话我觉得只有一个人,但他是一个失败者,就是元末明初的陈友谅,明史学家髙岱对陈友谅有这样一段评价:友谅之勇略,虽或未及项羽,而剽性狡悍,出没飘忽,大困而不馁,屡踬而复振。这里面的出没飘忽就是说的他打仗毫无章法可寻,正因为没有章法可寻所以他成功的也快,失败的也快。历代名将,行云流水者有之,但毫无章法可寻者是没有的。虽然没有人会欣赏纸上谈兵的赵括与马谡,但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理论与实践无论哪一点,都是成为一个名将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真的想打仗做到行云流水,那他一定会有兵法可寻,只不过就像岳飞所说的“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在有章法可寻的前提之下,能够做到在战场上灵活运用,才可以成为百战名将。


再言春秋


大汉霍去病,民国孙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