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五节

第五节 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1.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性原则

1.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是指德育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系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四)知行统一原则

1.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是指德育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1.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2.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阻止,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八)因材施教原则

1.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贯彻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

(1)引导学生关系,热爱集体,重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教育学生个人影响集体

(3)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个性在集体中的得到发展,并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顺口溜

向导知尊,正因积致

二,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互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二)中学德育的方法

1.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2.常见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情感陶冶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评价法

(6)道德修养法

3.德育方法顺口溜

说实情,评世道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五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