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收藏家杜维善先生,3月7日去世了

【杜月笙最小的儿子,著名收藏家杜维善先生,前天(3月7日)去世了,高龄,88岁。】


杜维善活着的时候回忆说,父亲给他的临终遗言是两句话:第一句,永远不要踏入黑道;第二句,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因哮喘病发作病危。杜维善在他的口述历史中说,临终前,父亲第一件事情就是叫来大女儿杜美如,让她专程到香港汇丰银行取回一包东西。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借据,借款人很多都是国民党军政核心人物。这些借据总价值超过1亿美元。父亲一张一张地看过,然后一张一张撕掉、焚毁,最后说,我杜月笙这辈子只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更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四处要账。
杜月笙死后,只有11万美元遗产可以分配,每个太太一万,每个儿子一万,没出嫁的女儿六千,出嫁的女儿四千。
因为落魄香港,杜月笙死后没有理想的墓地,最后几位太太权衡再三,决定由姚玉兰(杜维善的生母)出面,通过宋霭龄向宋美龄求助。杜维善回忆说,宋美龄还算义气,当即让姚玉兰带着孩子扶灵去台湾,但帮助也仅限于此,因此杜家人到台湾后生活相当拮据,经常不得不举债度日。
杜维善回忆说,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无依无靠的母亲为了能有个靠山,每周都要去蒋家住的“士林官邸”陪宋美龄到教堂做礼拜,她还牵头组织唱诗班,不时应约在官邸内举办小型堂会。母亲跟上流社会的人打交道,特别是要做演出行头,需要找知名度高的老裁缝专门手工制作,非常贵重,花费不小,实在没办法了,就只能将部分首饰变卖掉。但跟那些人打交道又不能没有首饰,母亲只好买假的戴······

杜维善在台北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后,考入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学习地质学。为了节省费用,他一直坚持勤工俭学,到银矿当过矿工,钻过矿井,勘察过地质,画过图纸,甚至帮人贩运过牛羊、到屠宰场打过短工。
后来,杜维善发现澳大利亚的牛羊肉无论品质还是价格,在台湾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于是,他果断从石油公司辞职,当起了牛羊肉商贩。赚了一些钱之后,杜维善买下澳大利亚一个银矿,后来又做起了石油生意,加上父亲杜月笙生前一些故交的帮助,很快富了起来,成了亿万富豪。
上世纪六十年代,杜维善开始专门收藏古钱币。收藏初期,为了花两千万台币买下一位天津人收藏的两枚萨珊金币,杜维善抵押了刚刚买的新房。杜维善对妻子说,如果我不出手,这些金币就可能流落海外,而且它一定能增值,我保证以后慢慢能把房子赎回来,你要看远点!
据说,杜维善收藏的古钱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估值就达到了十八亿人民币以上。
1991年年初的一天,定居在加拿大的杜维善回国探亲,在上海市政协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回到父亲杜月笙亲手创建的上海河南南路16号中汇银行大楼,当时这里已经成为上海市博物馆。

博物馆马馆长陪着杜维善参观,走到钱币馆时,他指着一枚明显有些残破的金币说:“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古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币。听说杜先生也爱收藏,你见过吗?”
杜维善笑着说:“就这枚金币也算镇馆之宝?不瞒你说,我有很多,改天我送你们两三百枚!”
馆长认为这位杜家公子在说大话。
一个月后,杜维善再次来到上海,兑现承诺,首次就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萨珊王朝的各种金银币多达367枚。后经鉴定,这批金银币在当时就至少价值3.5亿元人民币。
马馆长激动得说:“杜先生,上博是你们杜家的老宅子,第一次见到你时,我们还担心你是来收房租的呢!没想到你不仅没收房租,还把这么多宝贝捐给了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感谢啊!”
杜维善说:“我在海外搞收藏比较早,实不相瞒,各种珍稀古币多着呢!我需要慢慢整理,然后全部捐给祖国。因为这些文物只有回到祖国,才算是真正回了家。”
就这样,从1991年开始,杜维善先后7次,共向上海博物馆捐出古钱币2128枚,其中除了萨珊王朝金银币,还有秦代半两钱、五铢钱、金银块等珍贵文物,包括一枚古波斯安息帝国时期弗拉特斯五世与穆萨女皇钱币,这些是杜月笙之子,一生的心血!

做这些,他一定有为父之心!


著名收藏家杜维善先生,3月7日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