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方面基层学校缺教师,而另一个方面大量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四处求职?

昆仑雪74529905


我国公办中小学校教师编制由政府编制机构审定,中小学教师人数要根据学校规模和教学需要确定,而且受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限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高,教育事业投入就大,教师人数就会多。如果政府财政收不抵支,现有在岗教师都不能保证工资逐月发放,中小学教师怨声载道,政府不可能扩大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并不缺教师,人浮于事是普遍现象。乡镇等基层学校缺少教师,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不当造成的,乡镇学校每年都要按需要招聘教师,每年都有新教师走上讲台,但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入城区学校, 如果政府要求在乡镇学校教学的新入职教师必须工作5年以上,且在乡镇基层学校工作比城区学校工资和补助高,基层教师数量不会缺乏。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正进入人口老年化状况,每个地方需要接受中小学教育的学生人数增加不多,学校教师人数需要并不高,并且政府新办学校每年都是不多的,由此导致每年中小学教师人数总需要与高校师范毕业生数量差距过大,教师招聘粥少僧多。如果师范学校师范专业招生数量不减少,矛盾还会逐年加剧。


429方寸世界


教育既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造成目前这种两难情况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点来看。

第一,是什么。提问中所说的“基层学校”应该是指乡村中小学,因为据我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况,城市里的基层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小学,是基本不缺老师的,想进去当老师还得托人情找关系。乡村中小学为什么会缺老师?因为没人愿意去。为什么没人愿意去?因为乡村中小学老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很低。

我自己就在基层学校当过老师。一般来说,各地“重点学校”的老师还是相当抢手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错,是很多人眼中的好工作,即便退休了,自己找点事干也身价不菲。但是条件很差的乡村中小学,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学生不多,老师更少,经费不足,前途不妙。说直白一点,就是乡村中小学的老师要钱没钱,要名没名,甚至连教师编制都成问题,如果不是实在走投无路,很少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去乡村中小学工作的。因为,理想固然重要,但是面包和面子也很重要,人要活在当下,不能不现实一点。

第二,为什么。这件事情说到底,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为什么会这样,跟制度建设没跟上有很大的关系。

想把一件事做好做到位,规矩是第一位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事实,但是却总是感觉有心无力,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缺少了规矩。什么规矩?国家的相关政策,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建设很滞后。

现在的情况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重点学校不缺老师,但是应聘者络绎不绝,乡村学校很缺老师,但是根本无人问津。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在进一步加剧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可以这么说,如果国家不在教育改革上拿出一些颠覆式的举措,这种局面将很难扭转。我们很敬佩那些立志去大山里教书的人,但是我们也很清楚,他们的精神虽然伟大,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会非常有限。因为没有国家制度的保障与支持,靠个人意愿是改变不了大趋势的。

第三,怎么办。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面对非常之形势,必须采取非常之手段。

治重病就得下猛药,比如建立新制度来确保乡村中小学老师们的工资待遇和上升通道,以此来吸引人才。记得我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老俞作为两会代表,曾数次在两会上提出了“让农村学校老师的工资比城里学校老师的工资高30%”的议案,目的就是想改变这种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只是貌似没有回音。

现在国家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我想这种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一定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地强大,一定离不开教育的强大,而教育要想强大,这种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分配不公,必须要妥善地解决。所以,即使现在看起来问题挺严重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这样的问题不会拖得太久了,也许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出台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来纠正与改善它们了。


陈向东


基层学校确实缺老师,但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的现象倒并不普遍。

二胎政策放开,确实扩大了幼教市场,而从目前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幼儿阶段教育并没有放在突出的位置,所以培养人才和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但总体情况还是供不应求。

中小学教师紧缺的状况没能改变。尤其大城市情况更为突出。

笔者接触过一家全国连锁的培训学校,他们近两年从某城市的师范大学招了几十位年轻老师从事教师岗位。他们的评价是,四个字:“非常好用!”从待遇来看,这家培训学校给的收入不低,要求自然也不低;但重要的是,他们通过用人方面和学生反映以及学生的考试水平上,对这几批师范校毕业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这个案中,我们不难发现,用人单位要求和毕业生心理诉求之间的匹配度非常重要。


如果人才真的是好用的,让用人单位多花点钱多投入一些资本,他们是愿意的。

关键还是看,如何好用和如何用好人。

上文中所说的培训学校,他们有自己的培训理念和经过精密设计的课程体系,他们当然希望招聘来的老师能把这套体系摸索清楚,把课程的优势通过年轻老师的教授体现出来。所以很有自己主见、甚至喜欢不走常规路线的老师,可能就不是这类用人单位的菜了。

据笔者了解,他们招了这批老师非常肯吃苦,对教材的认可度也很高,所以两方的满意度都很高,相应的雇佣关系就比较稳固。换做挑剔的老板和激进的老师,估计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90年代以后甚至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他们和70、80后的区别很大,主张个性,向往自由。即使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总体环境在那里,所以基本属性也在那里。

而对于基层学校用人单位来说,他们的待遇不高,招聘体系不变,体制比较传统,从一定意义上容易造成用人和求职者之间的匹配度降低。对此,很多城市的教育局管人事的负责人纷纷改进了用人制度,加大了招聘教师时的选择余地,一方面解决了教师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师范院校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许多师范毕业生当时报考专业出于其他考虑,但真到工作时并未打算入行当老师。所以看似每年教师资格证书获得人数与日俱增,但并不表示实际潜在教师的数量。大家都知道多屯个证书没坏处的道理。师资储备,是国家的教育大计。提供教师队伍更好的发展方向,更明确更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更多优秀教师,让更多的人想当老师,挤破头想做老师,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Synthia

从业15年的外语教育工作者,热爱音乐,有个可爱男宝。相信“教育让我们越走越近”。


苏珊职场进化论


我也是一名教师。

一 考教师编制,虽然竞争力比不上公务员,但是也是有竞争力的。而且我考的还是小学农村教师。所以可想而知考初高中城市里的编制是有难度的。

二 农村第三个年头,本科毕业,二级教师。每个月打卡工资2239。每年两次绩效考核,加起来8000到9000。你可以算算多少钱。有人说五险一金,五险看不到,保险。一金是900左右,单位和个人交的在一起900左右。朋友是公务员,我的公积金是她的零头。朋友是卫生院,我的公积金也是她的零头。有人会说你是年轻,老教师工资多高多高,一个同事工作二十年了才三千。

三 看到很多人在骂补课收礼。那请你去骂那些人,不要骂我们这些教师。尤其是那些默默耕耘几十年的老教师。他们从来没有补课收礼。

四教师到底是怎么样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有点迷惑了。


带着小猪去旅行


因在学校门卫干保安,时常有基层学校的校长和主任在保安室坐坐,等待自己要找的我校领导和负责人,期间,从闲谈中不难听出,只要是公办的所有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学校普遍都缺少任课老师,但是,确实存在其实又不存在。

每所公办学校的师资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按该校在校生人数和多少班级等情况,调配在编教师和其他物资和经费。现在学校对自己的教师定岗定人,实行聘用制,一个和尚顶一个西瓜皮。

学校在正常运转中又难免遇到老师产假病假事假等,还有年纪偏大和年老体弱不能胜任教书的,这类人一天未退休,身上就带有编制。学校要正常教学,只能借用和顧用代课教师……



老伙计61322


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


以我为例,华师毕业,工作十一年,中二,每月打卡工资不超过4000.如果是农村小学,工资会更低。换成你,你会去吗?

调查显示,95%的农村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下,近75%的在2500元以下,近一半的在2001—2500元之间,甚至还有27.7%的教师月均工资在2000元及以下。有教师表示近5年自己的工资有小幅度变化,但接近90%的农村教师仍对自己的总体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有教师戏称:“现在的教师还不如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工,临时工的工资每天都在200元以上。”至于有专业技能的民工,一天500起步。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专任教师中,有74.57%分布在镇区和乡村,近1/4在艰苦地区工作,而乡村教师的工资普遍低于城镇教师人均水平。低收入使得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乡村教师寻求调入城市或者跳槽,现在依然坚守在农村的,有44%年龄在46岁以上,而他们正在慢慢老去。

城市与乡村教师收入差距过大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收入问题不解决,农村教育质量只会越来越差,城乡差距会越来越悬殊,因为没有好老师。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现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以考上一本了。有的中学,甚至出现了零一本现象。

所以,不是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是教师待遇过低他们不去农村而四处求职。毕竟,光靠戴高帽子和讲奉献,已经无法打动新时代的年轻人。

给老师涨点工资吧,为了农村的孩子。


文先生说


一个问题应该从根源来分析。根源何在?那就生大量师范生的来源

我国的师范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也可说三个等级。

第一类 六所部属院校。

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指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直属管理的一批高等学校,是

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

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范围共有6所高校。其中,师范类有: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原西南师范大学)。

第二类 省属师范类院校。

这一级别的师范类院校多冠以某省或省会的名字,如,吉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等。

第三类 师范类学院。

这一级别的师范类学校规模不大,多冠以某市的名字,如,大庆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最近几年也有更名为大学的或者转型的,转型的比如绥化学院,黑河学院。这类学校学生数量不多,但是在某一地区的学校数量多。

拿黑龙江省为例,有一所哈尔滨师范大学,但是却有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也招收师范生的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绥化学院,哈尔滨学院,黑河学院。其实这类学院因为数量众多,所以才是师范类毕业生的主要来源。

那么这些学校的学生又都来自哪里呢?

多数来自农村,答主就是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班级37人,三分之二来自农村。


这些寒窗苦读16年的农村孩子当然不想再回基层就业,上大学不就是为了脱离农村吗?再回基层就业就等于大学白上了,当然不肯回去。

而一类和二类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基层是捞不着的,都被城市的学校招走了,所以很多三类院校的毕业生城市留不下,基层不肯去,就导致了学校缺老师,学生缺工作的局面。

有什么办法能让基层吸引人才,留住老师呢?


纳兰东北


一个县教师的总数是根据师生比测算出来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城市小学的师生比是1∶19

县城小学的师生比是1∶21

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

各个县区教师总数肯定满编,甚至超编。但为什么基层缺教师呢?由于这几年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小学普遍萎缩,农村小学六个年级完小总学生数大部分不满百人。有的班级只要2-3人,按照农村学校师生比这类学校最多能有4-5名教师。实际上不可能,现在课程都开齐开足,至少9-10名教师。极端情况的小学只有两三名学生,也要配两名教师。大家不要说什么浪费等,要知道这是进步,是关怀!这样一来即使在满编超编的情况下,还是缺教师!


另外计划生育的影响,造成初,高中学生数高峰回落,初中,高中大量向城区合并造成老师严重超编,在现行体制下,不可能分流到小学(据了解好多地方已经先行分流),这类学校离岗,脱岗的现象严重,占据了农村学校的编制。

至于有人认为是待遇低造成老师少是不全面的,教师招聘报名人数远大于录取人数可说明问题。待遇低只是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


明物明理


首先,反问题主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医院缺医生,而大量医学生找不到工作?

2 为什么人民缺房子,而大量房子没人住?

其次,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我们城里有附近村小改为城里某小,结果几年学校学生就多的放不下了。临时教师每月600元工资也牛的很。因为城里老师权力大,家长非常捧敬支持。而村里的正式老师,即使家长进了校园也不看一眼。更不用说打招呼了。村里人觉得你来村里就是为他们服务的,而且他们认为你不能到城里教书就说明你没能耐。

2 我们这边农村教师比县城的每月多一千多块(指同级数的),已经多了将近30%的薪酬,乡镇中小学建设得相当漂亮,采用现代伙教学,交通生活也很便利,但是也无法阻止年轻老师向县城流动。城乡差距并不是单指教育设备,师资,更多是社会环境,周边设施,人际交往等等。

3 特岗教师在农村连对象都不好找,这可是终身大事,这个问题将直接吓跑以后想考特岗的大学生;

4 我们村的希望小学建得真的很漂亮。记现在杂草丛生,成了村民的避雨所和猪,牛棚。

5 动不动就骂老师黑老师,还想让人们去当老师。

6 现在教师都是招考的,进来的是两种极端,一种是家境好,不怎么在乎收入的,一种家境差,当老师摆脱了以前的状况,比以前有改善就行;

结束语:他们嫌老师工资高,假期多,所以不来!


游戏大咖王


基层学校缺老师,而大量的师范学生无学可教的现象确实存在。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学校都想用一些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刚毕业的学生,教学经验少,学校不放心。一般刚毕业的新老师,家长也会担心,这样学校的压力会很大。

第二、师范毕业生都想去找个好点的学校,一般学校待遇低的,他们看不上眼。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以前,他们考虑的问题更现实。

第三、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嫌弃工资低,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其实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第四、很多人不愿意去基层学校教学,感觉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对比,基层学校真的就没什么发展。

第五、集中办学以后,基层学校的学生数量都少了很多。老师去这样的学校教学,感觉没有成就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教育,相信以后这样的情况会好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