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为什么为满清唱赞歌?

别山居士


满清以前是鞑虏,现在都是中华民族了,汉人和北方游牧民族战斗了几千年,不管打得过打不过,最终的武器就是同化,同化有自愿的有被动的,最后匈奴鲜卑契丹女真都一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算不算伟大呢,?保持自我优秀的文化基因,包容中消灭……创新中前进……不要夜郎自大更不要妄自菲薄……


生于蔼庆堂




著名的作家二月河的成名作,“帝王三部曲”,有的说是歌颂满清皇帝,有的说是比较客观的记载……但是,都是读者朋友见仁见智吧!

为什么呢?

二月河帝王三部曲,他是沿袭了历史中的人物,结合当时情况,在不过于夸大或者是歪曲的框架下,写出来的历史小说。既然是小说,就有虚构的情节,或者是人物。

这样不能当正史去评判,也不能以历史的严肃性去对照。

在“帝王三部曲”中,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确实主写正面的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也是赞扬那种,这也正是二月河写的主旨。



I

其实,每部作品都有他的主题,和目标性。

二月河最初是研究红学专家!(红楼梦)后来,从一个朋友口中听到,目前关于康熙的历史小说市场上少见,几乎是空白,二月河就决定去尝试。

十年磨一剑。二月河为了尽量接近历史真相,查了许许多多的文史资料,耗时三年,终于《康熙大帝》面世,引起了轰动。当时,很多权威性的历史学家,给了二月河充分的肯定,很高的评价!

因为,写得很真实,几乎还原了历史的细节。

当然,小说中有一个片面性:只写了好的一面,也就是有读者说的歌功颂德。

或许是,二月河写作的主旨吧。



二,既然是历史小说,有时为了可读性,适当的运用写作手法去渲染,也正常!

在康熙一生中,确实干了不少大事。轰轰烈烈的!

所以,二月河正是的这样的写作基调,虚构了伍次友,郑春华,何桂柱……让小说中,更具可读性,人物形象更丰满。

由于 《康熙大帝》的成功,二月河又写了《雍正王朝》。因为,在民间雍正皇帝的形象是负面的多,二月河力求真实,所以,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中,雍正的形象更接近正史,也不是全面歌功颂德!

还有《乾隆皇帝》……

正是这样写作前提,二月河的作品主旨就是这样的!



总结:作为读者,把帝王三部曲当历史小说来看,他是非常的成功。如果当正史,当然是另当别论!


阿邦行走在文化长廊


二月河笔下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他自己称为“落霞三部曲”,他为满清唱赞歌,为清朝的这三位皇帝写传记,是因为他从小熟读中外名著,对书中那些赤胆报国,驰骋疆场的将士壮举所感动,喜欢而崇拜,从小他心中就有这种英雄的情结。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王朝,清朝又有着很多的未解之谜,很多人喜欢了解这个王朝,热衷看其中的电影,电视剧的。这三位皇帝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是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而关于他们的传记为数不多的。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他从小喜欢看书,读书的好习惯一直伴随着他,军队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在艰苦中锻炼成长,饥不择食式地博读群书,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引起他的兴趣,他不断的发表文章,他乘着红学的方舟,游弋在清史的长河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1982年10月,已是河南红学会理事的二月河,赴沪参加红学研讨会。会上,有学者叹惜:康熙在位61年,诗文、音乐,样样精通,治国有功,却没有文学作品来表现他。二月河像在部队点名喊立正一样,“腾”地站了起来:“我来写!”。

经过两年多对康熙的反复考证,以及在大量的野史、清人笔记小说中寻幽发微,钩言稽沉,感觉体味风土人情、官场世态和时代风貌,二月河已是成竹在胸。

冬寒夏暑,锲而不舍,每日少则千余字,多则上万字。他靠自己的勤奋和对清史的谙熟,150万字的四卷《康熙大帝》一举成名,有了开始,他又开始了后两部书的创作。

二月河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人们的心中期盼着盛世明主,清朝的这几位皇帝也算得上明君,比起明朝的奇葩皇帝要强得多。

小说嘛,总有演义的成分,这样才能更有吸引力。


sddz以书润心


有个网友说得好!史前巨炮:满清是中国吗?

肯定不是,现在我们用事实说话!

雍正:“ 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

乾隆:“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

慈禧:“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宁与洋人不与家奴!”“ 量中华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

出身满洲贵族的清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的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人。主人可以随意处置奴才的财产。

事实胜于雄辩!!所谓“满清无昏君”其实是胡扯,他们越努力拼命的开历史倒车越是最大的昏庸!例如林则徐在虎门铸炮,还要参考200年前明代的图纸,例如左崇堂在西征时在嘉峪关发现200多年前明军的开花炮弹库还不禁萧然泪下……这一切证明满清是一个所以鞑酋皇帝都在拼命开历史倒车的时代更不用说那些阉割汉民族精神的文字狱啦!一部《官场现形记》说明了了满清无比的腐败!


姚生42


在古代社会只有衣冠文化之别而没有民族一说,民族主义是近代西方产生,由日本引进来的,因此古代得民心者就可得天下,入主中原者只要打出天命轮回,吊民伐罪的檄文就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号令天下。

清兵入关打的旗号就是“灭流寇而安天下” ,明朝的旧臣们见势趋之若鹫,纷纷投降归附满清并成为新朝干部的中坚力量,否则无法解释满清入关连军队带家属就二十万人马,居然把人口比它大几百倍的国家征服下来,这与原来大明的干部献策献计,肝脑涂地充当开国先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站在汉族底层臣民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朱氏明朝统治还是爱新觉罗家统治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朱家的廷杖绝不会比爱新觉罗家的皮鞭更温柔,二月河并非是在为满清唱赞歌,无非是顺应历史潮流据实而说而已。

何况比起明朝从朱元璋开国起暴君昏君迭出,治国无术,薄情寡恩,清朝十二个皇帝勤政爱民,中规中矩,担得起史学家对他们的赞誉,清朝是输在农耕文明的衰落而非帝国的没落,因此才有把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交到民国手里的壮举。


土豆到底去哪里挖


对于封建王朝我们应有个正确客观公正的认识。应该说在清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基本上没有昏君,只有几个庸君,你不得不承认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比较少的。在汉人统治的宋、明两朝昏庸之辈比比皆是。二月河写的是小说而不是通史,为了剧情需要,加点盐添点醋在所难免,不应苛求。汉人能统治滿人,满人为何就不能统治汉人?能者进,庸者退实属常理。你看看清朝皇帝教育子女方式你不得不嘆服,即便如今百姓之家,未必捨得对孩子那么严励!康熙帝的子女基本上沒有无能之辈,这和他要求子女特严有关,事关国家存亡!一部小说基本属实便可,你硬要扯到为满清唱赞歌上去,实属不学无术!连雍正在几百年前都认为滿汉实一家,大量提拔使用汉臣,到如今怎连他的思维都不如?!


老朽20


二月河的价值观透露着浓浓的裹脚布的臭味儿。二月河的书千万不要读;否则,有些读者会满脑子君臣跪拜、臣服忠君;或不自觉地幻想自己称帝、或期盼帝王下凡、或给帝王做王侯将相,中华民族何时才能走出愚昧的轮回?

和二月河类似的有阎崇年。10年前,阎崇年屁颠屁颠跑去扬州签名售书,宣传满清的“伟绩”,结果被安徽青年黄海清连扇两个大耳光。可知道在清初,扬州遭遇屠城10日,有80万人死于清军屠刀下!从此,阎崇年几乎不再露面。

二月河为什么为满清唱赞歌?究其原因,主要是想剑走偏锋捞名利。他发现从满清掏出好的一些东西来大书特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一种“眼前一亮”的东西——因为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满清封建腐朽,而二月河呈现给读者看的是大清之辉,大家会认为这很新奇,甚至质疑是不是之前误解满清了,于是就被二月河的“新题材”吸引了,看他的书,令他的书畅销,而他也出名了。

所以说,像二月河这样在名利面前,不尊重史实、不客观性引导读者理解时代进步、扭曲脊梁骨的人,真的是文人里的老鼠屎。



郁浓


这个问题带有预设立场,似乎是清朝不堪,二月河在有意美化清王朝。实际上要判定二月河是否美化清王朝,就要从他写作的目的,小说的内容,涉及到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以及史实等进行综合分析。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21岁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在部队的时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几乎把自己所在的图书馆的藏书都给读完了。后来他专业后又研究起了《红楼梦》,并且成为全国红学会的会员。

1982年,在一次“红学”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在谈论《红楼梦》的时候,无可避免地就谈到了曹雪芹,接着又联系到了其祖父曹寅,又从曹寅谈起了康熙帝,感叹康熙帝位61年,不仅治国有功,而且诗文、音乐等样样精通,然而有关于他的文学作品,在国内仍旧是空白。

当时二月河就在场,立刻站起来说道:“我来写!”于是就有了“落霞三部曲”的第一部《康熙大帝》,并且大获成功。接着,二月河又乘胜追击,写了《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可见,二月河当初创作这三部作品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给清王朝的三位皇帝歌功颂德,而是有关于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当时处于空白状态,他才萌生了创作的想法。

二月河三部小说涉及到的三位帝王,他们的历史功绩都是有史实记载的。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先是在少年时代除掉了权臣鳌拜,夺回了朝政大权,然后又灭掉三藩;消灭割据在台湾的明郑政权,毁灭掉他们的“台独”阴谋;击退沙俄在东北的侵略活动,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领土不受侵犯;三次亲征噶尔丹,这些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他又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凋敝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笼络汉族士人,施行“满汉一体”的国策,则缓和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雍正虽然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是其作用不可忽视。针对康熙晚年的各种弊端,雍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施行摊丁入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施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以及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在财政上增加了国家收入;用雷霆手段整顿吏治,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康熙晚年以来的腐败问题;废除贱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权的进步;在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改善了秘密立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皇子争夺皇位而互相倾轧的现象;创立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加强了封建帝王专制。

乾隆皇帝在位时,清朝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乾隆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平定了准葛尔的叛乱,并正式将新疆纳入到中国版图当中,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版图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个时期清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乾隆非常重视社会稳定,多次减免钱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护了农业生产,让国库得以充实起来。

所以说,虽然清朝属于少数民族统治,康雍乾三位皇帝都不是汉人皇帝,

但他们在位期间都施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推动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对于这些,我们无法忽视,二月河用小说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何不可?

而且在二月河的笔下,这三位帝王并不是一味的光明伟正,没有缺点,也写出了他们作为封建帝王黑暗的一面。比如《康熙大帝》中的康熙皇帝,并不是事事都是英明神武,许多时候会失策,甚至身上人性的弱点也不少。

在第三卷《玉宇呈祥》中,黄河泛滥,靳辅被任命为河道总督。靳辅把善于治水的陈潢纳入门下,帮助自己治河。在这之前,治理黄河一直用的是古法,加宽河道,堵塞决口,结果黄河水常常泛滥。而靳辅和陈潢则采用的是“束堤冲沙”的新办法。

“筑堤束水,以水冲沙。”陈潢仰身说道:“这不是我的自创,前明潘季驯已有论著,河堤加固加高,河道窄了,水势一定增强,流速加快,不但新沙不至沉落,旧沙也能卷带入海。河床必然越来越深,河道也一定愈来愈低,就不会有决堤之患……放着这样高明的治河术不用,去学四千年前的大禹王,那还不是缘木求鱼?”

关于这个陈潢,在《康熙大帝》的原著小说里,还和宝日龙梅、康熙有一段三角恋。宝日龙梅是喀尔喀蒙古首领土谢图汗的独生女儿,汉名叫阿秀。喀尔喀蒙古被准格尔蒙古占领后,阿秀逃到了中原,却被准格尔的使臣格隆认出来,想要把她给抓住。

康熙作为他们的皇帝,按理来说应该给宝日龙梅主持公道,但是当时云南战事未毕,康熙和清廷无力管蒙古的事情,不想和葛尓丹翻脸,便见死不救,没怎么管这件事情。阿秀没有办法,只好扮成乞丐到处流浪,后来被陈潢给救下了。阿秀也就此爱上了陈潢,陈潢虽然也喜欢阿秀,但他觉得治河更重要,便忍痛拒绝了阿秀。

彻底灭掉三藩后,康熙在微服出巡的时候碰到了阿秀,一下子就被她的美貌给吸引住了。阿秀因为自己和陈潢的爱情没有结果,加上自己也想要借助康熙的力量灭掉葛尓丹,给喀尔喀和父亲家族报仇,也就接受了康熙,成了康熙的妃子。后来,阿秀还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胤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三爷。

再回来说治河,靳辅和陈潢的办法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其中就包括大清官于成龙(清朝康熙年间有两个于成龙,一个大于成龙,一个小于成龙,这里的于成龙是小于成龙)。在靳辅治河的过程中,黄河又决堤了,康熙也不再相信靳辅。而靳辅和明珠走得比较近,明珠倒台的时候,也把他给牵连进去了,于是靳辅就丢官罢职。

与此同时,有人又在康熙跟前告了一个黑状,把阿秀和陈潢以前的事情捅了出来。康熙心生嫉妒,直接把陈潢给逮到大狱里去。

可是,他哪里知道,不知是什么人,在康熙面前告了他和阿秀的黑状。说阿秀在进宫之前,与陈潢如何要好,进宫之后,又怎样向外官打听陈潢的消息。这一下,康熙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打心里喜欢阿秀,而且阿秀正怀着孕,所以不忍心处分她,但他对陈潢,却恨之入骨,便把一腔的怒火,全都撒在陈潢身上了。这才使陈潢落到这样无法解救的境地。

后来事实证明,靳辅和陈潢的办法是对的。康熙想挽回,可是靳辅已经病故,陈潢在牢里也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刚被抬到康熙面前就死了,留下了一本《河防述要》。

在这段故事中,康熙表现得并没有多好,反而由于自己的错误判断,冤枉了真正的治河能臣,让靳辅和陈潢含冤而逝。这一段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二月河也如实地把它给写出来了,并没有给康熙做遮掩。

而关于阿秀,则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实际上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是参领海宽之女,章佳氏,并不是什么土谢图汗的独生女,所以历史更不存在康熙和陈潢争风吃醋的事情了。然而在这段故事中,康熙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反而更像是二月河在“抹黑”康熙。

除此之外,二月河在写道康熙晚年的腐败,雍正的冷酷、残暴,晚年嗜好炼丹等时,也是丝毫不避讳的。所以在他的笔下,这三位帝王都是有缺点的人物,而不是美化成的。所以,二月河并没有为清朝唱赞歌,而是用小说演义的方式,来给大家讲述清朝这一段的历史故事。


蝴蝶沧海


对每一个朝代的评价,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能更客观一些。即有可取的一部分,又有糟粕的一部分。没有绝对的优秀,也没有绝对的错误。

历史已经远去。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们积极评价所存在的优点,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继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当然也不能忘记不足,以汲取教训,避免发展中重蹈覆辙、避免历史后退。

总体来说,肯定清朝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其最根本的贡献就是维护并扩展了中国疆域,使得当今中国维持拥有基本的领土。当然,闭关锁国、封建专制,民族歧视,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形成的。就像皇权一样,没有奴才哪有皇帝?皇帝与奴才是封建社会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都觉醒了、振奋了、意识提高了,哪有专制。

关于文学作品的态度。为丰富文化生活,在基本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适当艺术化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有利于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行。


刘俊利


讨厌二月河,公开媚清。

满清给洋人当狗,“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签订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以维持统治与废物集团八旗子弟享乐。

前期惨绝人寰大屠杀。政治上狭隘民族政策,经济上重农轻商,遏制资本主义萌芽,科技上逐渐落伍。文化上大肆销毁古籍,篡改历史,知识分子敢怒不敢言......“康乾盛世”是自封的。乾隆自评“十全老人”。“ 康熙康熙,吃糠拉稀”,就是当时民谣。雍正自夸勤政,他强行发行一本书《大义觉迷录》,说“尧舜不过如此”!

清人封康熙明君,但政治建树比不上秦始皇;汉武帝开疆辟土势不可挡,康熙对俄罗斯退让,割国土签《尼布楚条约》;唐太宗胸襟开阔、民族关系开明友善,“王者视四海如一家”,被尊“天可汗”;康熙口说“满汉一家”,实际“首崇满洲”,维护满人利益。

他专制、恐怖,愚弄百姓、奴役思想,把原始、落后、野蛮的习气,从东北森林带到中原。他跪拜孔子,钦定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排斥“异端学说”。他“喜欢”科学,仅个人爱好,始终把科学限制在宫廷之内、隔离于人民之外。雅克萨之战缴获俄军扳机击发式火绳枪,清军把样品给他。他以不得中断前人弓箭、长矛为由,仅留下二支自己玩,禁止清军使用新式火枪。有人给他《阿尔热巴法》代数新法,他不喜欢,不准颁行。

同期,沙皇彼得装成学生,到欧洲学习,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改革军事,建立正规陆海军。

康熙十九年,名医朱方旦发现“脑”才是思想中枢,而不是“心”,引起极大震撼。康熙以“妖言惑众”罪处斩他,焚烧所有著作。

康熙开启愚民政策和毁灭文化的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制造庄廷铣案、胡中藻案、戴名世案。

他禁书,“造卖印刷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买者杖一百,徒三年;看者杖一百。”

晚期更保守,发布禁海令,闭关锁国。沙皇彼得为出海口,不断发动战争,建立新首都彼得堡,面向西方,实行西式制度。

乾隆更自大、更保守,“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关闭对外交流大门,让中国与工业文明彻底隔绝。

康熙是东西方转折点。明朝前,中国是世界经济、科学最发达国家。世界重要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成就约300项,中国约175项。康熙后一百多年,欧洲走向工业文明,中国彻底落伍。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中国走向世界,蒸蒸日上震撼世界,大秦、汉人、唐人,丝绸之路带着中华文明走向全球,民族扬眉吐气。

康雍乾不过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吏治疏松、国库空虚、民众贫困,“盛世”是自吹的。

满清闭关锁国,隔开世界先进潮流,错过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文字狱,扼杀民族创新力和活力,清代在科技方面没任何亮点;重农抑商,窒息明末江南稀疏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错过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退到小农经济;民族压迫和愚民政策,导致国民愚昧和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