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如何?

尹灵忠


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的经历尤其具有传奇色彩,从一个贫贱的庄稼汉,一跃成为纵横疆场的战神,书写了大唐盛世中令人惊叹的篇章。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年少时贫贱,以种田为生。薛仁贵打算改葬先人,他的妻子柳氏说:“夫君你有非凡的才能,需要遇到合适的机会才能施展。现在天子亲征辽东,渴求猛将,这是百年难遇的机会,夫君何不去建立功名得到显贵?富贵还乡,再改葬祖先也不晚。”薛仁贵觉得有道理,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打算投军。


当时中国辽东地区有一个叫高句丽(新旧唐书编撰时,高句丽故地已经建立了高丽政权,故两书都称其为“高丽”)的国家,不肯臣服中原王朝。隋朝时,隋炀帝曾经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民怨沸腾,以致亡国。唐朝建立后,高句丽依旧不肯臣服,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

薛仁贵来到了安地,遇见郎将刘君邛被敌人围攻,于是骑马飞驰,将刘君邛救出。然后薛仁贵冲入阵中,斩杀敌将,将头颅系在马鞍上,敌人看见后,都恐惧不已。薛仁贵由此知名。

唐军攻打安市城,高句丽莫离支(高句丽一种官职,相当于日本幕府首领,国王是其的傀儡)派将军高延寿等人率兵二十万来战,倚借山势扎营,李世民命令诸将分别攻击他们。

薛仁贵仗着自己武勇强悍,想立奇功,于是身披白袍彰显自己,他手持长戟,腰里别着2副弓箭,骑马大呼狂奔,所向披靡。唐军将士趁机跟着进攻,击溃了高句丽军队。


李世民在远处望见军中有一人白袍翻飞,杀敌如切菜,于是派使者前去问:“先锋中穿白衣的是谁?”有人回答说:“薛仁贵”。

事后,李世民召见薛仁贵,看到他英武不凡,感叹不已,于是重重赏赐,任命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朝军队围攻安市城,高句丽顽强抵抗,战争相持很久。唐军久攻不克,天气逐渐转凉,粮草即将吃完,李世民无奈班师回朝。此次征讨辽东,唐朝取得绝对胜利,虽然没有灭掉高句丽,但狠狠地重创了它,使高句丽一蹶不振。

回来路上,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的旧将都已经老了,朕想提拔骁勇善战的猛将对外作战,其他人都不如你。朕不高兴得到辽东,而高兴得到你。”于是任命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看来,在李世民眼中,辽东千里都不如薛仁贵。

这是薛仁贵的首秀,一登场,便惊艳了战场,让李世民感叹不已。可惜这时李世民年事已高,没几年便逝世了,要不然肯定能传出更多的君臣佳话。


李世民逝世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某日李治驾临万年宫,晚上突然山洪暴发,席卷而至,冲到了玄武门。值班守夜的卫兵都四散逃命,没人管还在寝殿中沉睡的李治。

薛仁贵说:“怎么能因为怕死而不救陛下呢?”于是来到李治寝宫门前大喊大叫,向里面的人告警。于是李治惊醒,出来逃到高地。不一会儿,洪水漫进李治的寝宫,李治感到后怕,对薛仁贵说:“多亏了爱卿,朕才能安然无恙,现在朕才知道还有忠臣啊。”于是赐薛仁贵御马。


古代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部落众多,组成成分很复杂。人数较少的突厥王族阿史那氏统治着人数较多的草原民族铁勒,建立了部落联盟突厥汗国。

早在隋朝时,突厥汗国已经分裂为两个国家,东突厥侵袭中原,西突厥为祸西域。李世民派李靖和徐茂公等人灭了东突厥,接着派苏定方等人灭了西突厥,开疆万里。突厥虽灭,但各部落时常反叛唐朝。

铁勒是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思结、契苾、浑等多个部落的统称,一般称为九姓铁勒。突厥灭亡后,铁勒反叛唐朝。李治任命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总管,作为郑仁泰的副将,攻打铁勒。

大军出征前,李治在宫中设宴为诸将饯行。李治对薛仁贵说:“古代有些擅于射箭的人可以射穿七层铠甲,爱卿射五层铠甲试试。”薛仁贵领命,开弓拉弦,一箭射穿五层铠甲,李治大惊,当即赏赐薛仁贵更坚固的铠甲。

反叛的九姓铁勒有十几万,派出几十个骁勇善战的骑兵来挑战唐军。薛仁连射三箭,射死三人,敌人看见后都胆怯惊慌。薛仁贵趁机冲杀,铁勒大军投降。薛仁贵考虑铁勒反复无常,担心成为后患,于是将他们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去攻打碛北剩余的铁勒叛军,活捉了铁勒首领三兄弟。唐军士兵为此歌颂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由此九姓铁勒衰落下去。


其后唐军主帅郑仁泰赶来,铁勒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恐惧而请求投降,但郑仁泰不接受,掳掠他们的家人赏给军士,铁勒兵只好逃走。郑仁泰率军追击,没有见到敌人,反而损失不少士兵。薛仁贵也将自己俘虏的铁勒部美女纳为小妾,又收受贿赂,被有关部门弹劾,因为他功过相抵,所以没有被追究。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高句丽执政权臣泉男生被弟弟驱逐,派儿子去唐朝求助。李治派薛仁贵等诸将先行,讨伐高句丽,其后任命73岁的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为诸军总指挥。


薛仁贵率领二千人进攻扶余城,以寡击众,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斩杀一万多人。薛仁贵攻破扶余城后,其他40城相继投降,威震辽海。其后薛仁贵奉命率兵二万与名将刘仁轨镇守平壤,被封为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


唐朝和西方吐蕃中间夹着一个国家叫吐谷浑,早前不肯臣服,一度被唐朝名将李靖灭掉,其后归降唐朝,作为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军事缓冲区。吐蕃逐渐发展壮大,国力强盛,侵略吐谷浑。吐谷浑不敌,便向唐朝求援。李治决定帮助吐谷浑复国,抵挡吐蕃入侵。

咸亨元年(670年),李治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攻打吐蕃,以援救吐谷浑。郭待封耻居薛仁贵之下,常常违背命令。

唐军赶到大非川,在此安营,准备进击乌海城。薛仁贵召集诸将商议军事,对郭待封说:“乌海险固难攻,只有迅速行军才能取胜,迟缓就会失败。我们先将辎重放在大非岭,留一万人看守。我迅速出击,攻其不备,就能消灭敌人了。”

薛仁贵先行出击,在河口击败吐蕃兵,来到乌海城,等待后援。郭待封傲慢,没听进薛仁贵的话,带着辎重部队缓慢行走。吐蕃20万大军赶来,阻击郭待封,抢了唐军辎重。

薛仁贵率领的先锋部队得不到援助,只好退到大非川。吐蕃增兵到40万来战,唐军大败。薛仁贵无奈与吐蕃将军求和,才得以班师回国,而吐谷浑由此被吐蕃吞并。薛仁贵得到宽赦,免了死罪,贬为平民。


不久,高句丽叛党作乱,薛仁贵被启用,担任鸡林道总管,前去平叛。接着薛仁贵又获罪被贬到象州,正好赶到天下大赦,得以回来。

李治想到薛仁贵以前的功劳,于是召见他说:“当年万年宫发洪水,如果没有爱卿,朕就成了一条死鱼了。前些年你攻破九姓突厥,高句丽,功劳甚多。有人对朕说,当年你在乌海城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至于失利,这是朕所痛恨而怀疑你的地方。如今辽西不太平,瓜州、沙州的路不通畅,爱卿哪能高枕而眠不为朕打仗呢?”于是李治任命薛仁贵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代理代州都督。


突厥王族阿史那骨笃禄自称突厥可汗,突厥贵族阿史德元珍投奔了他。阿史德元珍进犯云州,薛仁贵奉命率前去讨伐。


两军阵前,突厥兵问:“唐军的将军是谁?”有人回答:“薛仁贵。”突厥兵不相信地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死了,哪里能复生?”于是薛仁贵脱下头盔上前见他们。突厥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惊失色,一起下马列队作揖行礼,渐渐逃去。薛仁贵趁机攻击,大胜而回,斩首万人,俘虏三万,夺得牛马也是三万。

永淳二年(683),薛仁贵逝世,终年七十岁。在古代,能活七十岁就算是长寿了。李治追赠薛仁贵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史书参考:《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檐雨阶苔


薛仁贵的传奇,来源于他的机遇,但不得不说,薛仁贵也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幸运儿。

【薛仁贵塑像】

在太宗末年,发动了征辽(高句丽)之役,当时的农民薛仁贵拜见了将军张士贵,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征战生涯。

如果薛仁贵只是应募从军,那他可能只是一名普通士卒。然而,在此次伐辽之役的安市城之战前后,却成就了薛仁贵的威名,在某些程度上甚至成为了薛仁贵的“主场”。

郎将刘君邛为高句丽军所围,身陷困境,薛仁贵疾驰救援,“跃马径前,手斩贼将”,震慑敌军,由此崭露头角;在围攻高句丽重镇的安市城战场上,高句丽大将高延寿率主力来援安市城守军。薛仁贵抓住了这个立下奇功的机会,“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为唐军在城下所取得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果然,太宗对这个“奇装异服”的士兵极为好奇,特予召见擢升,甚至在班师后还对他:“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这不单单是一个笼络人心的客套话,更代表了太宗对于薛仁贵的赏识。

【在网上自制的薛仁贵头像中,便还原了安市城之战中的薛仁贵形象】

太宗末年至高宗初年,薛仁贵奉命在宫中宿卫。永徽五年(654年),又一个机会到来了。当时高宗李治正居于万年宫,夜间,突然有洪水冲击玄武门,万年宫虽未遭殃,但洪水抵达只是时间问题。宫中卫士见水势汹涌,纷纷散逃,唯有薛仁贵登门大呼,提醒了高宗等人,使其得以及时登高,免于遭祸。事后,高宗特意遣使向薛仁贵致谢,而这次的“救命之恩”,在后来也对薛仁贵起到了莫大的帮助。

在“救水”事件后,薛仁贵逐渐开始参与军政,并领兵出击,如:苏定方出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时,薛仁贵建议拉拢泥熟部助力;显庆二年,协助程名振执行骚扰高句丽的策略,在贵端城高句丽军;显庆三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在横山大战高丽大将温沙门。在此次战斗中,薛仁贵仍是单骑冲阵,所经之处,射杀诸多敌军,又生擒敌军的神射手,大显神威;显庆三年,与辛文陵在黑山击破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等人,押往洛阳献俘。

薛仁贵屡战屡捷,勇猛过人,愈发受到高宗重用。在破契丹后不久,薛仁贵受命出击九姓铁勒。临行前,以精湛射术令高宗惊服。关于之后发生的事情,史书记载简略,如《旧唐书·薛仁贵传》载: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我个人不是很理解,在中古的唐代为何还有这类对阵决定胜负的事件。当然,士气大丧,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兆头,何况是对于崇尚武力且风俗较淳朴的北方游牧民族。于是乎,薛仁贵的胜利似乎也没有那么的不可思议了。类似的勇将,在唐朝中期也出现过,如李嗣业,如马璘,如白孝德,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在此役中薛仁贵坑杀降虏的行为极其残忍,尽管其考虑“为后患”有一定道理。

总的来说,薛仁贵在破铁勒一役中的表现可谓是名震天下,不论是时人或是后人都为他三箭定天山的神举倾倒。唐人王棨在《三箭定天山赋》(《全唐诗》卷770)中赞道:“弓一弯而天山未定,箭三发而铁勒知归。”便可作为明证。

伐铁勒之役,称得上是薛仁贵的成名之战,而第二次成就他的战役,则是灭高句丽之役。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薛仁贵此前曾作为程名振的副将进攻高句丽,取得小胜。而此举,便是太宗末期、高宗时期对高句丽执行的有效策略。在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死后,其诸子争权,其中被驱逐的长子泉男生便归附唐朝,请求帮助。高宗抓住了这个旗帜,派将军庞同善、高侃等率军迎接泉男生,薛仁贵则作为后援。不久后,老臣李勣正式统军出征高句丽。此后,庞同善在新城被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亲领精兵援救;庞同善等败于金山,薛仁贵再次领军横击,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乘胜攻陷高句丽三城。次年,薛仁贵以三千兵力攻陷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连降扶余川四十余城。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军陷平壤,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以镇之。薛仁贵出任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率兵二万留守平壤。

虽是武将,但薛仁贵“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高句丽士民。以此来看,薛仁贵也可称作文武兼备。

【薛仁贵立像】

在两次大战后,薛仁贵威名远扬。然而在灭高句丽仅两年后的大非川之战中,这位常胜将军却遭遇大败,一时声名尽丧,免官为民。关于大非川之战的是非,历来有争议,但一般来说,认为是唐军前锋郭待封急功独进,从而牵连了薛仁贵所部,遭致大败。

看到这里,薛仁贵应该就终老布衣了?不,高宗并未忘了他。尽管有皇帝的眷顾,但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复出后又一次被贬,在逝世前两年再被起用。这位六十八岁的老将在云州迎击叛乱的突厥军,对阵中,得知了对方主将为薛仁贵,突厥军大惊道:“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薛仁贵脱盔下马,突厥军震惊逃散,被唐军一一击破。这是薛仁贵一生最后的“传奇”。

薛仁贵的一生,由士兵到将军,浮沉往复,可谓坎坷备至。然而,在逆境下,薛氏仍保持了一颗赤诚之心,甚至撰写了《周易新注本义》四卷,为后世文人所惊叹。古人赞其“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确非虚语。


浔阳咸鱼


薛仁贵的名声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薛家将的故事与杨家将的故事一样经过无数的艺术加工,早以深入人心。但是,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真的和小说评书中讲的那样厉害么?

一,为光宗耀祖而参军。

薛仁贵本名薛礼,仁贵是他的字。出生在隋朝末期,祖上一直都是做官的,河东薛氏也算是当时很有名的望族。但薛仁贵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所以家道中落了。小薛同志没享受过祖先的荣华富贵,为了生活,干起了修地球的伟大事业,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夫。转眼就到了三十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而他从军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妻子柳氏的劝告。话说这一年他想迁祖坟,或许是希望改一下风水格局转转运吧。但这遭到了妻子的阻止,柳氏对他说:“如今皇帝正在亲征辽东,你为何不去投军干出一番事业呢?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你再迁祖坟,那祖宗也觉得光荣啊。”薛仁贵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便投奔了正在招募士兵的唐朝名将张士贵的麾下,来到了辽东。历史上的张士贵可是个很厉害的将军,但是到了后世的演义里,就成了陷害薛仁贵的小人和奸臣了。然而在正真的历史上,他并没有刁难薛仁贵,二人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


在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妻子的鼓励下呢,薛仁贵怀揣着改变命运的希望应征入伍,成为征东唐军中普通的一个士兵。而这个三十岁的小兵在征伐辽东的战役中靠着两次战斗彻底的翻身,实现了自己从士兵到将军的梦想。

二,画戟白袍薛仁贵。

在唐军攻打安地城的时候,当时唐军的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的军队围困,没有办法脱身危急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个将领的人头,还把这个人头就悬挂在他的马头之上,这样的操作让高句丽的士兵们看的心惊胆战,敌人士气减弱,在唐军的冲杀下只得撤军,刘君邛也因此获救。一个普通的士兵在战场上吓的敌人退军,还救了军官的性命,这是多么牛的事情啊。通过此战,薛仁贵的名声传遍了大唐的军营。然而这并不能让薛仁贵满足,他要的是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好光宗耀祖。他还在等待更大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实力。

三个月之后,薛仁贵的机会来了。当时高句丽结集了二十五万军队前来与唐军对阵,作为最高统帅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亲自站在高处指挥战斗。薛仁贵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威猛。

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旧唐书~薛仁贵传》

李世民正在高处观战,只见唐军阵中冲出一个造型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他一边冲杀一边大声呼喊,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天兵降世一样,除了造型与众不同外这个小将杀敌也特别生猛,高句丽的士兵们纷纷被他的画戟刺倒在地,敌军一阵混乱。唐军主力立刻跟上大破敌军,高句丽的军队很快就溃散而去。这个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就是薛仁贵,而他的造型和杀敌时的英勇表现,早被李世民看的一清二楚。没想到自己的军队里还有这样厉害的角色,一定要提拔重用。


战斗结束后,他就特意召见了当时还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贵。赏赐了两匹马,40匹绢以及俘虏的十个高句丽人,让他们作为薛仁贵的奴隶。并且当时就升他为游击将军等官职。

后来李世民班师回朝,他对薛仁贵说:“以前辅佐我的人都已经老了,我每次都想提拔一批新人,我今天我终于发现你了啊,辽东能不能打下来这我都不怎么在乎,我特别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李世民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欣赏自己发现的这个猛将。薛仁贵通过自己的才智和英勇,终于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赏识。他总算翻身了,从此他就是天子最信任的将领,再也不用过着农夫的艰苦生活了。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玄武门。虽然这只是一个门卫性质的岗位,但玄武门作为李世民当年发动政变夺权的重要地方能交给薛仁贵驻守,可见对他的信任程度是很高的。薛仁贵于是在玄武门当了十二年的门卫,再次赢来了人生的另一个机遇。

三,新的机遇与传奇。

十二年的光阴过去了,唐太宗也早就死了。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薛仁贵任然驻守在玄武门,平静的当一个门卫大叔。永徽五年五月份的一天,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一下就冲到了玄武门。汹涌的洪水把守门的士兵们全吓跑了,薛仁贵很生气,他怒吼说:“皇帝还在玄武门内的万年宫里呢,你们这些负责守卫的人怎么能自己先跑,撂下皇帝不管?”但是士兵们哪里搭理他,纷纷逃命去了。此时洪水已经很大,淹没了玄武门。薛仁贵登上了玄武门上的横梁,大声呼喊,向宫内告警。唐高宗李治听到了薛仁贵的警报,忙从床上跳起来,爬上高处。



不一会功夫大水就灌进了寝殿,李治因为爬到高处没有被冲走。水退后的统计显示这一次大水造成了皇宫侍卫以及当地居民三千多人死亡,是一次很严重的山洪爆发。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治对薛仁贵十分感激,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忠臣啊,自己要是没薛仁贵的警报的话早就喂鱼了。于是赏赐薛仁贵御马一匹,李治心里也在盘算:对于这样难得的人才该好好重用,守大门太屈才了,该派他做点什么呢?

四,薛仁贵征东。

当时,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仍然是大唐的一个边境威胁。虽然唐太宗曾经御驾亲征,但并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当时呢,在高句丽的南面还有百济和新罗两个小国。新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祖先,他是臣服于唐朝的。公元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

公元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和苏定方率兵攻打高句丽;薛仁贵也作为副将参与东征。唐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斩首无算。

薛仁贵在横山与高句丽军大战。当时敌军中有一个神箭手,一连射杀十多名唐军士兵。薛仁贵大怒,单枪匹马冲进敌阵,把那名神箭手吓得目瞪口呆,最后被生擒。唐军也趁机冲杀,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三千余人。在攻打高句丽的用时,薛仁贵也顺手把当时与高句丽结盟的契丹王给活捉了。

这样的功劳让李治很是开心,自己果然有一员福将阿。等到战事结束后,薛仁贵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公元660年,新罗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而作为征东将领的薛仁贵却被调回,因为另一场战争等着他去指挥。

五,三箭定天山。

公元661年的时候,和大唐关系不错的回纥首领去世了,而新继位的首领开始不把大唐放在眼睛里了。李治就命令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攻打铁勒九姓部落。

临行之前,李智在内殿赐宴。吃饭的时候,他就问薛仁贵说:“古代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让我看一看。”薛仁贵答应后弯弓搭箭,一箭穿透了五层铠甲。李治大吃一惊,当命人取来非常坚硬的一套铠甲赐给薛仁贵。唐代的明光铠是十分坚硬的,能够一箭射穿五层,可以想见薛仁贵的箭术与臂力是多么的惊人!



郑仁泰和薛仁贵率军赴天山之后,九姓铁勒联军集结了十万余人。并挑选骁数十名勇的战士出阵挑战,薛仁贵连射三箭击毙三人,铁勒军队大为惊恐,被薛仁贵的神威所震慑,全都下马来请求投降。

薛仁贵趁着敌军魂飞胆丧之际迅速剿灭残余部众,生擒亲王兄弟三人凯旋回城。薛仁贵收兵之后,军中就传唱出这样的歌曲:“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而三箭定天山的传奇也被天下人所传颂。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薛仁贵也透露出残忍嗜杀的性格,他将投降的九姓铁勒坑杀了二十余万人。并且在战胜后大肆搜刮金银美女,被人上报给唐高宗。由于功过相抵,并未受到处罚。薛仁贵天山一战,成就了自己战神威名,也使得九姓铁勒从此衰败,无力威胁边疆。但唐代人因其坑杀降兵过于残忍,所以没有让薛仁贵进入武庙。

六,平灭高句丽。

解决了不听话的铁勒九姓后,薛仁贵也没闲着,因为东边的高句丽还没有彻底解决呢。

在公元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而大打出手,内乱爆发。被哥哥们夺权的泉男生投靠了唐朝。并且与唐军一起出征高句丽。这真是灭亡高句丽的天赐良机,唐高宗命薛仁贵率部众跟随李世绩攻打高句丽,唐军到一路节节胜利,但到了金山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小挫折,高句丽趁胜进攻,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但他们忘了,唐军里有薛仁贵这样开挂一般的牛人存在。正当他们反扑唐军时,薛仁贵忽然率军杀出,把高句丽军前后截断。一场混战下来,被杀了五万多人。薛仁贵乘胜追击,一举攻下三座城池,与泉男生的军队会师成功。

李治亲自写信给他说:“金山的故事,你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都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一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第二年,薛仁贵带领两千精锐突袭高句丽军事重镇扶余城。有人说他带这么少的兵会不会太冒险,老薛很牛逼的说:“士兵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看会不会运用!”事实证明,薛仁贵确实很牛,他用两千人奇袭,硬是攻破了扶余城。并且杀死和俘虏一万多高句丽军。这真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了,面对这样没战必胜的神人,高句丽有什么办法呢?大小城池一听到薛仁贵来了,纷纷望风归降。

终于,李世绩与薛仁贵最终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下。公元668年九月,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唐军入城后擒拿了夺权的泉男建等人,高句丽灭亡。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故地,并任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同时唐朝还在朝鲜半岛南部设置了熊津都督府管辖百济故地。而向大唐臣服的新罗则被设置为鸡林州都督府,都督由新罗国王担任。经过多年的东征,大唐王朝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也为后来的唐罗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在治理高句丽遗民的时候,薛仁贵能够任用当地的贤能之士,并且以仁爱为治理的基本原则。他帮助高句丽恢复了生产和治安,让高句丽遗民们很是感激。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薛仁贵仁政高句丽”的故事。然而,自从平灭高句丽以后,老薛开始走背运了。不久以后,他离开高句丽,再次被派去征西。

七,大非川惨败。

公元670年,李治为了争夺吐谷浑而命56岁的薛仁贵领军五万征讨吐蕃,他安排副将郭待封将辎重粮草驻扎在地势险要的青海大非川。自己亲自率领精锐突袭敌人的重镇乌海城,驻守在这里的吐蕃军大败而逃,薛仁贵占领乌海城,并打算下一步就直接突击吐蕃都城逻娑城(今拉萨)。如此一来,可以彻底解决吐蕃给西域带来的威胁。然而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后方却出问题了。

原来这个郭待封也是出身将门,身份尊贵。之前一直与薛仁贵是平级的将领,但此时却作为副将管理辎重粮草,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他不愿意功劳被薛仁贵独占,于是违背了薛仁贵的安排,擅自带领军队离开大非川缓缓前进。结果,离开了有利地形,唐军的粮草辎重部队被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围困,死伤惨重。断了粮草补给的薛仁贵无奈只得从乌海城撤军救援,唐军退回到大非川。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四十万进攻大非川,唐军惨败。战败后薛仁贵与吐蕃鉴定了停战条款而得以回国。



大非川惨败后,朝臣纷纷请求严惩战败将领。薛仁贵对唐高宗做出了自己的辩白:“根据天象显示,不宜西征,出师不利失败,是注定的事。”唐高宗听后大为恼火,直接将薛仁贵贬为庶人,这算是从轻发落了,因为要按照当时造成了严重后果来说,是该直接被处死的。这说明李治给他留了一条后路。

八,再次启用与流放象州。

薛仁贵被贬为庶民的这些年到底干了什么,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后世也不知道。但是就在他被贬谪以后没多久,朝鲜半岛又开始叛乱了。于是唐朝再次启用薛仁贵,这次他被任命为鸡林道总管。关于薛仁贵任鸡林道总管时发生了什么,国内的史书没有记载。只是说老薛这次又因为惹事情被流放到广西象州去了。但是在朝鲜古代的《三国史记》中,到是可以梳理出薛仁贵在鸡林州时发生的事情,原来他又打败仗了。

当时,由于大唐的势力已经囊括了整个朝鲜半岛,这让新罗很不满。他联合一部分反唐的高句丽和百济国的遗民,趁着唐朝与西方的吐蕃用兵时,不断侵蚀唐朝设置的熊津都督府。战争最终爆发,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十一月,薛仁贵率军与新罗军在伎伐浦(熊津江下游入海口处)展开激战,结果是唐军惨败。

由于这次失败,有损国威。所以老薛就被大臣弹劾,再加上自己平时有贪污受贿,喜欢金银珠宝的污点。于是唐高宗很生气,直接把他贬谪到象州去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国内的史书中对于薛仁贵被贬的原因只有一句话:“复坐事,贬象州。”《三国史记》中虽然写了薛仁贵指挥与新罗交战并且大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疑点。所以,老薛为啥被贬的象州,其实还是一个历史悬案。传说薛仁贵被贬谪但象州以后,又帮助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受到了百姓的热爱。所以今天的广西一带也有许多薛仁贵的塑像。这个也不见于史书记载,《唐书》说:“薛仁贵被贬谪象州后不久就遇到了朝廷特赦,又回到了京城。”

九,脱帽退万敌。

公元681年的时候,李治召见见当时已经68岁的薛仁贵对他说:“以前在万年宫,要是没有你,朕就葬身鱼腹了。你曾经上阵消灭过九姓突厥,平定高勾丽,使漠北辽东都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我又怎么会忘记呢?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就能安稳的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呢?”薛仁贵虽然已经年老,但这么多年来,他的威名早就传遍了四方。在那些蛮夷的心中,薛仁贵是个战无不胜的神话。派薛仁贵出征,可以从心理上就压倒敌人。

公元682年69岁的薛仁贵奉命征讨入侵云州的突厥。两军阵前,突厥人就问唐军:“你们这次打仗,将领是谁呀?”唐军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能死而复生呢?”这时候,薛仁贵脱掉头盔。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行礼,向后缓缓撤退。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俘虏上万人,夺取粮草辎重无数,取得了云州大捷。



这是薛仁贵最后的一战,也是接近于神话的一战。第二年,七十岁的薛仁贵在长安病亡。唐高宗很伤心,追封其为左骁尉大将军,幽州都督。并派车马送薛仁贵骨灰回家乡埋葬。

一代战神的人生就此落幕。而他的儿子薛讷也成长为唐代战功赫赫的将军,继续书写着薛家的传奇。小说中说薛仁贵的儿子叫薛丁山,这是子虚乌有的。

总结:

薛仁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十分富于传奇色彩。这就让民间产生了许多关于薛仁贵的传说故事。随着这些故事的不断演化,在宋末元初时出现了《薛仁贵征东事略》的话本小说,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薛仁贵的小说。以后薛仁贵的形象出现于各种杂剧和平话中,艺术形象越发饱满,故事也越来越离奇。到了明清时代,关于薛仁贵及其子孙的故事开始出现。在明代的《唐书志传》和清代的《说唐传》等作品中,薛家的故事被越拉越长,于是就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薛家将的规模。


有趣的是,薛仁贵在文学作品中还衍生出另一个形象“薛平贵”。这个薛平贵是以薛仁贵为蓝本,重新虚构的一个文学人物。这也让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二人的关系,其实他们就是原型人物和虚构人物的关系。

民间文学中的薛仁贵是天神下凡,但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很普通的人,他也贪财,也好色,也有人生的污点。但他却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这辈子所创造的传奇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而正因为这些传奇,所以他也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永远被后世传颂和演绎。


闰土看历史


薛仁贵(614年-683年),名礼,字仁贵,以字行,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祖籍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出自河东薛氏南祖,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 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从贞观十八年(644年)秋开始, 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 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募,被收为部属。

不久,唐太宗亲征高丽,张士贵军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 薛仁贵闻讯后,单骑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馀众,救君印回营。 从此,薛仁贵名闻三军。



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 六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 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

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即穿上异于众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 腰挎两张弓,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 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败。

站在高处观战的唐太宗望见,战后特召见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 并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职守皇宫玄武门(北门)。 及唐征高丽还军,唐太宗还特对薛仁贵说: 「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之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 并加封薛仁贵右领军郎将。 征高丽后到唐高宗时期,薛仁贵一直守卫玄武门。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行幸万年宫(在今陝西麟游县西), 第一天夜里就遇山洪暴发,直冲万年宫北门,卫士们见水势凶猛各自散去。 而薛仁贵登门向宫内呼叫水至,唐高宗听到喊叫,急忙出宫跑到高处。 当唐高宗回头看时,大水已经涌进了他的寝殿。 躲过大难,唐高宗感激薛仁贵,特赐薛仁贵御马一匹。

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 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丽军,斩首三千馀级。 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 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 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 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直取敌将。

那个敌将慑于薛仁贵勇武,来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贵生擒。 不久,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土, 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薛仁贵战绩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 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回纥。 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 「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 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 唐高宗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 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馀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 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



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 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土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边患。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其于泉男生继位, 但为其弟泉男健驱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 唐高宗派庞同善、高品前去慰纳,为泉男健所拒, 于是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军援送庞同善、高品。 行至新城,庞同善为高丽军袭击,薛仁贵得知后,率军及时赶到,击斩敌首数百级,解救了庞同善。 庞同善、高品进至金山,又为高丽军袭击, 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将高丽军截为两断奋击,斩首5000余级, 并乘胜攻佔高丽南苏、木底、苍岩二城,与泉男生相遇。 对此,唐高宗特下诏慰勉薛仁贵。 接著,薛仁贵又率两千人,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 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 薛仁贵说:「兵在善用,不在众。」

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敌万馀人,攻拔扶余城, 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40馀城,纷纷望风降附。 这时,唐又派李绩为大总管由他道乘机进攻高丽。 薛仁贵也沿海继进,与李绩合兵于平壤城,高丽降伏。 之后,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 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

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 他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 褒扬节义之士,高丽士民安居乐业。 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时,吐蕃渐趋强盛,击灭了羌族建立的吐谷浑,又侵略唐西域地区。

为此,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官, 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军十余万人,征讨吐蕃。 薛仁贵奉命西行,军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今青海湖西布哈河), 将趋乌海(今青海光海县西南苦海),薛仁贵对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说: 「乌海地险而瘴,吾人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 今大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吾倍道掩贼不整,灭之矣。」

郭待封自愿留守,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薛仁贵安排好后,率部前往乌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军数万人, 薛仁贵率军一阵冲杀,斩获殆尽。 薛仁贵收其牛羊万馀头,鼓行而西,直逼乌海城,然后派千余骑兵回大非川接运辎重, 但这时郭待封已被吐蕃击败。

薛仁贵因无辎重接济,退军大非川。 至此,吐蕃调集40万大军前来进攻,唐军抵敌不住,大败。 但吐善并不穷逼,以唐军不深入为条件与唐议和,薛仁贵不得已应允,然后率败军东归。 战后,他因败绩被免为庶人。

不久,高丽地区相率叛唐。唐高宗起用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辽东。 任内,薛仁贵因事违法,贬象州,后遇赦免而还。

薛仁贵晚年,吐蕃势力向北发展,阻断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沙(治今甘肃敦煌), 同时,突厥也不断侵扰唐北境。 这时,唐高宗念及薛仁贵功劳而召见他, 之后任用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兼代州都督,率军前往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击突厥。 突厥闻薛仁贵複起为将,都非常害怕,不敢当其锋,一时奔散。 薛仁贵乘势进击,大破突厥,斩首万馀级,俘获两万人,及牛马羊三万余头。

薛仁贵于永淳二年(683年)去世,终年70岁。 死后,朝廷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还特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 薛仁贵为唐朝名将,勇于力战,长于用兵,深于谋略, 建立了赫赫战功,从而为唐前期的强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过他在战争中有时治军不严,纵兵掳掠,收受赂贿,又往往斩杀过多,失之残酷。 薛仁贵还忠于职守,从他任安东都护时的情况看,也有一定的理政才能。

薛仁贵与王宝钏

薛平贵: 王宝钏是唐懿宗时期朝中宰相王允的第三女儿, 王允没有儿子,那时王宝钏的大姐、二姐都有个好丈夫, 王允非常的着急,希望把三女儿嫁出去。 美丽的三女儿现在已经长得美如天仙,许多有钱的公子都来提亲。 可是王宝钏的品味很高,想要个谦虚、高尚、有格调的好公子, 在她坚强的意志里,没找到那样的公子,决不结婚阿。 



  有一天,王宝钏带着自己的丫头到长安城南一带踏青,突然遇上一位风流的公子纠缠, 她非常的讨厌那位公子,可是公子决不放手,两人纠缠不清, 这时一位正直的的书生跳了出来道:「放开那位小姐,竟然光天化日下调戏良家小姐。」 结果两人一言不合的打了起来,左一拳,右一脚,书生打赢了,风流公子狼狈的逃走了。 这时的王宝钏爱上了这位书生,原来这位书生名叫薛平贵, 他们相处的非常的融洽,两人的爱情有了开始。



三小姐回家后,知道自己的父母不会让她跟薛平贵结婚(因为薛平贵穷), 所以想了一个好主意她跟自己的父母提出了抛绣球的活动,王宝钏的父母答应了。 在抛绣球的当天,丢绣球的方向因为受到王宝钏意志力的影响,绣球坚定的落在了薛平贵的手裡。 虽然她的父母不承认这个女婿,但王宝钏的意志力实在太强了, 王允夫妇只好跟她断绝关系,不使自己的名誉扫地。 两人搬进了武家坡上的一处旧窑洞,夫妻俩男樵女织过着清苦的日子, 虽然过着苦日子,但非常的幸福。

薛平贵为了大唐江山,参加了沙陀的部队,离开了旧窑洞, 王宝钏则在旧窑洞等著薛平贵回来(一等就是十八年), 薛平贵凭著自己出色的武艺和才学,渐渐受到重视了。 有一次,春花公主的马失蹄,眼看就要跌下悬崖了, 可是在这时薛平贵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她救起来了。 春花公主看到救她的人是如此的勇猛,对他一见钟情了。

薛平贵为了把握这次的机会,虽然想到了王宝钏,却怕公主不高兴,而被砍头, 不管三七二十一了,跟春花公主产生了一段的感情了。 当然这时的王宝钏还不知情阿! 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薛平贵随军来到长安,固沙陀军战功辉煌, 沙陀队长李克用成了唐室功臣,薛平贵也水涨船高,被朝廷委以重职。 功成名就的薛平贵步行来到了武家坡上旧窑洞,跟王宝钏重逢了。

戏剧中的王宝钏


薛平贵当时也带回来了春花公主,王宝钏和春花公主都是薛平贵的妻子, 两人平起平座,一起服侍薛平贵, 王宝钏苦等了十八年,是中国妇女的榜样。 西安武家坡王宝钏寒窑,作为一个古迹,已在多年前修复并对外开放, 其中还塑有薛平贵、王宝钏像及江鬃烈马。 这一古迹的产生,实际上只是出于一种传说, 它是由旧剧《武家坡》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而来的。 但是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历史上并无其人其事, 那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说法倒有多种。



  薛、王故事的出现,最早约在唐、宋之际, 因此较多的看法认为它是薛仁贵与迎春故事的演变, 因为演薛、王故事的《武家坡》,与演薛、柳故事的《汾河湾》情节十分相似。 过去持这一观点的较普遍,今天也仍大有人在。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薛平贵即是后晋石敬塘,见于近人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其说云:薛平贵、王宝钏故事,计由花园赠金、䌽楼配、三击掌、探寒窑、平贵别窑、 赶三关、武家坡、银空册、算粮大登殿为止。 石为后唐李氏婿,又为契丹所立,国号晋,即戏中由西凉归来即皇帝位; 其岳父丞相王允,实指长乐老冯道,故薛平贵实乃石敬塘之化名。 但考证,石敬唐实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而这裡既称他是李氏婿,不知为何又拉到冯道身上。



所以,其事虽略有相符,看来却穿凿附会之嫌。 所以在历史上并无薛平贵其人,而只有薛仁贵为真实人物。 我国民间传说的薛平贵故事来源甚古,过去人都以为是由薛仁贵故事转变出来的; 实则以薛仁贵为中心的旧剧《汾河湾》, 绝不如以薛平贵为中心的旧剧《武家坡》在民间传说裡占有势力, 恐怕《汾河湾》反倒是根据《武家坡》改编的。



薛平贵故事显是人民喜爱的古代传说; 王家三位姑娘,金川、银川、宝川的命名,以及剧中若干穿插都带有民间的朴实的风味, 虽然薛平贵故事不见于元曲,然而可能在元代以前就存在而隻流传在西北一带。 京剧《武家坡》本是由秦腔借来的,其事既不出正史而偏偏附会到唐代, 且提到西凉,所以故事可能是唐宋间西北边疆的产物。


子非魚


唐朝的武将薛仁贵在民间是一个传奇人物。在民间传说里,他幼时师从李靖,习得一身本领,后从军征讨高句丽,却被奸臣张士贵一再抢功陷害,历经磨难,终成名将,而最终却死于儿子薛丁山箭下。那么,正史上的薛仁贵一生是怎样的?他真的死于儿子之手吗?


河东薛氏是我国汉唐时的名门望族,薛仁贵就出身于此豪门。他的高祖薛安都是刘宋、北魏朝的名将。薛仁贵的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分别在北魏、北周身居高官,薛荣曾任太守、都督,授澄城县公;薛衍曾官至北周御伯中大夫。到了薛仁贵的父亲薛轨这一辈,家世也还不错,薛轨曾任隋朝襄城郡的赞治,也就是襄城行政长官的助理。不过,薛轨年纪轻轻就早逝了,薛家从此家道中落,薛仁贵以耕田聊以糊口。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贤明智慧的女子。薛仁贵从身居寒窑穷困潦倒的农汉到叱咤沙场的一代战神,也多亏了他的妻子柳氏背后的鼓励和鞭策。薛仁贵穷得都三餐难继,成天想迁移祖坟占个好风水,以图时来运转。这时柳氏就鼓励他要自强,不如去参军,在战场建功立业,以求光宗耀祖。在妻子柳氏的鼓动下,薛仁贵应征投奔到将军张士贵麾下。

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大头兵薛仁贵崭露头角。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辽东安地,唐军陷于高句丽军的重重包围。身陷重围的薛仁贵临危不惧,持枪策马直取高句丽一将领的人头,挂在战马上。此壮举大大激发了唐军的斗志,也令高句丽军望而生畏,士气大减,遂仓惶撤军。唐军遂解围,差一点丢了命的唐军郎将刘君邛也得救了,薛仁贵因此战在军中声名大振。



在安市城之战中,白袍小兵薛仁贵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当时渊盖苏文任高句丽的莫离支(官职名,实权超出宰相),他派出高延寿、高惠真两将率25万大军在安市城东南依山布阵。薛仁贵在此战中,身披白色战袍,在敌阵中冲锋陷阵,骁勇善战,这名英勇小将引起了亲自督战的李世民的瞩目。战后,李世民亲自召见了这名普通小兵,并给予他大量赏赐,又提拔他为游击将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薛仁贵凭借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从一名普通士兵跃升为从五品的武官。

由于唐军久攻安市城不克,只得班师回撤。撤军途中,李世民又对薛仁贵寄予厚望。他告诉薛仁贵,跟随他的开国武将们都已英雄迟暮,未来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比起得到辽东,我更高兴得到你啊!李世民的这一番言谈,欣逢薛仁贵这一良将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回到长安后,薛仁贵被委以重任,升为右领军中郎将,驻守玄武门,玄武门可是个非同小可的要地,想当年李世民就是在此扳倒了李建成,夺取了太子之位。李世民把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了薛仁贵,可见对薛仁贵非常之信任。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薛仁贵因玄武门水灾事件再获李治信任。永徽五年(654年)五月,玄武门发生水灾,守卫将士争相逃命。唯有薛仁贵愤怒疾呼要坚守本职,同时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门框向皇宫大声疾呼示警,李治等才得以逃过这场水灾。事后,李治对薛仁贵的忠心耿耿大加褒扬,并赏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薛仁贵智勇双全,不仅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在战术上也善用智谋。显庆二年(657年)的时候,李治遣苏定方征讨阿史那贺鲁。由于泥孰部被贺鲁部击溃,泥孰部首领的家眷也被贺鲁部俘虏。唐军在贺鲁部的败军中发现了泥孰部的家眷。这时薛仁贵建议将家眷送还泥孰部,以争取泥孰部的人心。这招果然奏效,泥孰部对唐军非常感激,并跟随唐军一同攻打贺鲁部。

此后,薛仁贵又分别随程名振、梁建方等两度征讨高句丽,屡建军功,拜左武卫将军。


龙朔元年(661年)的时候,薛仁贵为副将随主将郑仁泰赴天山征讨九姓铁勒部落。薛仁贵著名的“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征战中。九姓铁勒以十万之众对抗唐军,并挑选了十名骑士单挑唐军。薛仁贵再发神威,连发三箭,敌骑士连毙三人。其余骑士被薛仁贵的神箭吓得慌忙下马求饶,唐军趁势痛击九姓铁勒,追击铁勒军队,并活捉了叶护兄弟三人。从此,铁勒败落,天山边患平定,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美名在民间流传。

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薛仁贵随李勣再度征讨高句丽,并在一年之后,占领平壤。薛仁贵因军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军旅生涯达到鼎盛。

但在二年之后,常胜将军薛仁贵却兵败大非川,遭遇人生滑铁卢。

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奉命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副总管郭待封不甘于居薛仁贵之下,时常违抗薛仁贵的军令。唐军行至大非川后,薛仁贵命郭待封把全部军资留在大非川,由郭率一万名将士护卫,而薛仁贵亲率一路军队先行。薛部至河口时,大败遭遇的吐蕃军,随后驻扎乌海,命郭待封率部会合。



自负的郭待封不听薛仁贵节制,带领全部辎重缓慢行军。在部队就要至乌海时,被吐蕃军队击溃,全部辎重落于敌手。薛仁贵只得退守大非川,在大非川唐军又败于吐蕃军,薛仁贵只好与吐蕃议和。此次征战,薛仁贵以惨败而告终。因为这次败北,56岁的薛仁贵被开除公职,成了一个平头百姓。此后,薛仁贵仕途就极为不顺,虽然不久被起复为鸡林道总管,但不久又获罪,被发配至象州,后来因为赦免才得以回家。

在薛仁贵67岁的时候,唐高宗李治又想起了这位救命老将。当年薛仁贵在镇守玄武门时,要不是他忠于职守,在洪水来临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拼命向皇宫示警,李治恐怕也早喂鱼了。于是,薛仁贵再次被李治派上战场,奉命征讨突厥。突厥人一听是薛仁贵亲临战场,不战自逃。唐军趁机追击,痛歼敌人万余人,俘敌数万人,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年),一代名将薛仁贵辞世,终年70岁。高宗李治册赠这位老将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后人将他的故事不断演绎为小说、戏剧等,这其中也添加了许多虚构的情节。比如民间传说张士贵陷害薛仁贵,这一点和正史截然相反。薛仁贵从投军至镇守玄武门,一直在张士贵麾下,不断受到张士贵的器重。张士贵致仕后,由张举荐,薛仁贵这才接替张士贵的职务,执掌玄武门。另外,薛仁贵共有五子,分别为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可见薛丁山这个儿子也是虚构的。事实上薛仁贵也是正常死亡,并不是被儿子一箭致死,只是民间将薛仁贵演绎地更加传奇。


岁月是一条河流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出身河东薛氏,是关西的名门望族,但至薛礼这一辈已家道中落。薛礼幼年丧父,家贫,但他仍刻苦读书,勤练武艺。他天生臂力惊人,渴望出人头地。贞观末年,太宗想要亲征辽东。薛仁贵抓住机遇,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是金子总会发光。贞观十九年三月,在战场的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昂被高句丽围困,情况危急。薛仁贵前往解救,驾马冲出,手刃敌将首级,悬挂于马鞍上,震慑敌军,使其投降。这场战役便是薛仁贵驰骋战场的起点。

薛仁贵在战场上总是异常勇猛。大军攻安地城的时候,高句丽军队有二十五万,依靠山川扎寨,占据有力地理位置,形势严峻。太宗准备兵分四路攻击。初露头角的薛仁贵,自恃骁勇,想要立下奇功。一人人穿着醒目的白色衣服,带着戟和弓箭,直冲敌营,一时间敌人都被他的气势所震,很快就败退而逃,唐朝的大军就趁机大败高句丽。薛仁贵也自此进入了太宗的眼中,从之前一个声名初显的小兵,成为了皇帝御赐的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完美完成了多级跳。等到大军回师的时候,太宗甚至对薛仁贵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可见,太宗得到良将的喜悦之情。不就,薛仁贵就被提拔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薛仁贵受宠,不单单是因为他是个军事天才,更因为他简在帝心。永徽五年,发大雨,山洪暴发,冲到玄武门,其他将士都私自逃走。只有薛仁贵去宫中大呼警示,救了皇帝李治一命。

薛仁贵“战神”之旅并没有止步于此。显庆二年,李治再次征讨高句丽,命薛仁贵为副将。薛仁贵不负所望,破高丽于贵端城,获三千首级。第二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箭无虚发,扬名敌营。后又生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战功赫赫的他被封为河东县男。其后,他领兵与突厥作战,突厥命数十位骁勇善战者阵前挑战,薛仁贵发三箭,射死三个人,其他人一时害怕投降。军中自此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薛仁贵一生,灭高句丽,破突厥,为稳定唐朝北方的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受到了唐朝将士百姓的称颂,敌军也被他的勇猛果敢所折服。他从一穷二白到官至郡公,从默默无闻到世人称赞,他的传奇人生是他自己厚积薄发,抓住机遇,不怕死,拼搏出来的成果。


国家人文历史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唐朝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隋炀帝大业10年(公元614年)农历十月十八日生,唐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卒,享年70岁。他一生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官至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他的征战事迹,《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 据史料考证,历史上并无薛平贵。但他和王宝钏因何现身于舞台?并且自古以来,多个戏剧剧种都出现了“两薛并演”的现象呢? 有两种说法。 某年某月已无从考证。山西一富户为母祝寿请戏班子唱《汾河湾》等戏。该戏反映的是薛仁贵和柳英环的事。宾客散后,富户之母问戏班子薛仁贵和柳英环最后的结局,戏班班主说,据师祖相传,薛仁贵因军务在身不敢久留,数日后又别妻回到军中。柳英环常年来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又加之思夫心切,便病逝寒窑。富母听后悒悒于怀,恹恹成病。富子到处求医,百药无效。最后一当地名医探问后得知根由,便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于是,富子悬巨赏征求薛仁贵团圆的剧本。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戏曲情节大同小异,只是为迎合富母心态,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的王位,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夫贵妻荣。该戏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也不治而愈,自此,戏曲舞台上便出现了“两薛并存”的局面。 另一种说法是,薛仁贵后来被封为平辽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部分薛家人也都随薛仁贵从龙门(河津)迁到京城(今西安市)。后来,山西人以当地出了一个薛仁贵为荣,又是唱戏,又是修建寒窑。陕西人历来爱与山西争个高低,认为薛仁贵家人后来一直生活在陕西,却让山西人出尽了风头。他们便也编了一出戏,由于不敢违背历史,于是将薛仁贵变成了薛平贵,柳英环变成王宝钏,一个虚构杜撰之戏便出炉了。 两个寒窑一处真实 在河津市修村的白虎岗上有薛仁贵寒窑,而在西安市大雁塔东南方不远,王宝钏寒窑也每天游人如织。两个寒窑又是怎么回事呢? 薛仁贵寒窑位于河津市修仁村,村东有一土岗,状似卧虎,又加之传说薛仁贵是白虎星转世,故曰白虎岗,寒窑便处于白虎岗上,相传明清时期土炕灶迹尚存。窑南有白袍窑一孔,内塑有薛仁贵夫妻泥像两尊,战马一匹。村南有白虎塔一座,又名射雁塔。薛仁贵寒窑也称薛仁贵故里。目前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河津市斥资一亿元开发薛仁贵故里的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近年来,王宝钏寒窑从规模及开发的程度上来看比薛仁贵寒窑要大,也有规模,笔者3月上旬前往参观,它位于西安市南效曲江池东南鸿固塬上的鸿沟坡岸,又称曲江寒窑。在寒窑景区内,笔者没有看到任何有关史料对薛平贵及王宝钏的记载。寒窑简介上称,实据戏曲《五典坡》所载而建,内有王宝钏祠堂,清朝后期修建,民国二十三年,杨虎城之母孙一莲捐资又对其进行了修葺。1984年6月,当地乡政府又出资修建,1985年2月2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景区内有“飘彩楼”、“王宝钏祠”、“贞烈殿”、大雄宝殿、寒窑遗址等等建筑及景点。据寒窑负责人刘林介绍,寒窑景区总投资300多万元,平均每年有近10万名游客。 既然薛平贵是由于种种原因根据薛仁贵的传奇人生演绎而来,历史并无此人,那么,两个寒窑也只能是一处真实了





小双说事


薛仁贵也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还记住他的名字,甚至他的传奇经历都被拍成了几个其他故事,尤其是他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是在省里人那一幕,薛仁贵从一个小小的士兵慢慢的成为了一字并肩王,而他的妻子等他几十年,只有他们两个终于在一起了,这才是令人感动。


虽然这很多电视剧是被改变的,但是他的人物路线还是很不错,修理贵刚开始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士兵,也没有什么强大背景,但是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武功以及是对战争的领导力,最终是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赞同,最后成为了一方大将,尤其是在唐太宗末年,高句丽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武力开始对唐朝实行进攻,唐太宗宣布清真在薛仁贵的帮助下最终是打败了高句丽。

薛仁贵乃千古名将之一,他这位神的光辉经历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的

唐太宗末年的时候,在北方的高句丽是越来越强大了,而这个高句丽刻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国家,而是占领着我国现在的东北以及朝鲜大部分地区,而形成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当年隋朝就是因为攻打他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最终还是没有消灭他,反而是隋朝衰落下来,最终是隋朝被消灭了。


而唐太宗曾经攻打过几次,最终是让他妥协了下来,但是在唐太宗末年的时候,这个国家又开始强盛,反而是对国家有强大威胁,为了消灭这个国家让他臣服,他还中自己率领着几十万大军去攻打,可是唐太宗自己已经很老了,没有当年的锐气,反而是没有成功。这个时候薛仁贵成长了,最终是打败了这个国家,让他再次的臣服下来。

可是到了薛仁贵晚年的时候,新人会被这个国家又打败了,在大非川之战之中,被搞得要死,然后皇帝对他不信任了,最后已经是很老了,没有战死在沙场,也没有再没有从前那么光辉了。


汪公说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跟武则天算半个老乡,从小家里很穷,靠种地为生。小薛看看发不了财,于是动了歪心思,请了一个风水大师给看了块地,准备把祖宗们改葬了,顺顺风水,结果被老婆柳氏拦住了。老婆说,看你个怂色,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你却在死人身上下功夫,丢人不丢人。现在国家正征兵呢,你赶紧去,混出个人模狗样的回来捣腾死人不迟。薛仁贵于是入伍参军了。临走老婆给他缝了一件白战袍。

薛仁贵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薛仁贵老婆为啥这么牛逼,因为人家就是名门望族出身,河东柳氏,杠杠的门阀,可是家道衰落,加了个农民,心里本身很不爽,再加上薛仁贵不争气,怒了。柳氏为啥不信风水,因为柳家的风水好的不能再好,依然穷困潦倒,所以风水这回事也就是说说而已。孔子说,是人弘道,非道弘人。是你要努力给家族争光争气,不要梦想家族给你带来贵气。

薛贵人初出茅庐第一功就是单枪匹马救了一个名叫刘君邛的将领。刘将军正被围困,小薛上去把贼头砍了,挂在马前耀武扬威,一下子声名大振。李世民帅军攻打安市城,自己带一支队伍固守,另一支主力分兵给徐懋公。没想到战斗刚开始,高丽的友军靺鞨人蜂拥而上,好几次差点冲到李世民阵前,众军失色。当此危急关头,薛仁贵身穿白袍手持长戟腰鞬两弓呼啸而来所向披靡,众人跟着一起鼓噪,方才给李世民解了围。此战李世民被流箭射中,攻下安市之后把俘虏的七千靺鞨人全杀了。这是李世民生平第一次杀降,可见此战的确凶险。

功高不过救主,评书薛仁贵征东里面就有薛仁贵单骑救唐王的生动描述,虽然情节离奇,却非空穴来风。薛仁贵问了名字,赏赐了金钱战马,还给了个将军当,让他担任玄武门禁军统领。还说,我的老战友们全老了,以后打打杀杀的事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来干。我这次东征别无所获,最高兴得到一员悍将。

李世民死后,李治即位,有一年半夜突然发大水,玄武门眼看被淹,禁军们一窝蜂全跑了,只有薛仁贵说,皇帝现在正在危险之中,咱们怎么能撒丫子呢,谁的命值钱拎不清吗。于是爬到玄武门城楼上大声呼喊,万年宫内的侍卫们听见,赶紧带着李治一行往高处跑。不大一会儿洪水冲进万年宫,把李治的寝宫淹了。李治说,要是没有你,我这八百十斤可就撂这儿了。我今天才知道啥叫忠臣。赏了一匹马。

接下来的故事也就没啥说的了,将军百战身名裂,博得封妻荫子归。永淳二年薛仁贵病死,享年七十岁。官府给弄了口棺材,送回老家埋在祖坟里。也没用风水先生再给看地改葬了。可见还是老婆说的对,是你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祖上的风水,而不是单靠祖上的风水成就你。


唐风宋月


对于薛仁贵这位唐朝的绝世名将,大家更多是通过各种演义和电视剧了解到的,因为演义和电视剧经常过于戏剧夸张化,所以很多人就对薛仁贵在演义中的种种事迹以及能力产生了质疑,觉得现实历史中的薛仁贵是没有那么强悍、传奇的。

而虽然在某些事情上戏剧和历史有着不小的出入,但是从薛仁贵个人的传奇经历来说,历史中的他还是非常传奇的。


薛仁贵的出身与崛起

薛仁贵的出身非常不同反响,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等人都曾在南北朝或者隋朝时期担任过重要官职,可谓是豪门大家出身,不过他这份出身却并没能给他的前半生带来太多的好处。

因为他父亲去世过早的原因,所以薛仁贵从很小时候开始,生活就非常的穷苦。

他后来之所以能获得那么高的成就,完全是靠他自身的能力一步步打拼而来的。

而要说薛仁贵人生的崛起,他的妻子是不得不提的,正是因为有着他妻子的劝说,他在后来才产生了从军的想法、才有了后来的人生崛起。


薛仁贵从军之后,他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和其他的士兵相比没有太高的起点。

与演义传说中所说的差不多,薛仁贵有着很强悍的战斗能力,在他还只是一名士兵的时候就凭借着在战阵中冲杀无敌的战绩,而获得了自己上头的赞赏。

并在最终,得到了整个唐帝国权力最巅峰者的唐太宗赞赏。

薛仁贵在高句丽战争中的光芒闪耀

在隋唐时期,我们的东北存在着一个非常强悍的地方政权,这个地方政权就是高句丽。

而在说到高句丽的时候,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高句丽并不是属于韩国人或者朝鲜人的历史政权。

高句丽最早发源于我们的东北地区,他们是在实力壮大起来才逐步控制了韩朝部分地区的,因此自然称不上是韩朝历史中的政权。


在高句丽存在的时候,其曾经给隋朝和唐朝带来了最大的威胁,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隋朝之所以灭亡就跟其有着莫大的关系。

要不是隋炀帝为了讨伐高句丽耗费了太多的国力,从而引发了农民起义,隋朝可能并不会只持续那么短的时间。

在唐太宗李世民执掌了大权之后,作为如此一名拥有着雄心壮志的人物,他自然是不能容忍高句丽这等小国在自己的东北边猖狂的,于是就重踏起了隋炀帝的步伐,对高句丽展开了战争。


在高句丽的战争中,已经小有官职的薛仁贵穿着一身闪亮的白袍,跟随着军中的其他将士杀入了高句丽的敌阵中。

在这一场大战里,薛仁贵表现得非常勇猛,携带着万夫莫开之势,只杀得周身的高句丽士兵片甲不留。

这一幕正好被当时正在前线压阵的李世民给看到了,因此在此战结束后,李世民才会带着极为欣赏的心情给他授予了游击将军的职位,这是薛仁贵人生中的第一次闪亮发光。

薛仁贵人生的巅峰

后来随着薛仁贵又屡创战绩以及李世民对薛仁贵的欣赏越发加重,李世民就再度找到了这名年轻人,跟他进行了一番深刻的交流。

在二人的交流中,李世民甚至说出了薛仁贵将可以替代老去的开国将领之类的话语,这对于当时还只是一个小人物的薛仁贵来说,简直就是一件荣耀无比的事情。

战争结束后,薛仁贵再度被李世民提拔了军中郎将、安排在了自己的皇城中,让其率军镇守起了有着重中之重意义的玄武门。


正因为这一次的委任,才有了薛仁贵人生的第二度发光。

在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成为皇帝后,薛仁贵凭借着在洪水冲击时临危不惧地救了李治一命,从而获得了李治的高度欣赏。

正是因为这一份欣赏,薛仁贵后来才得以离开了玄武门,参与到了狼烟渐起的战场中,去施展起了他的军事才华。

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薛仁贵先后参与了对突厥、对高句丽、对九姓铁勒等重要的作战中,最终他凭借着巨大无比的功劳被授予了公爵爵位,被封为了右威卫大将军。

薛仁贵人生的起起伏伏

要不是后来受到一个小人的连累,可能薛仁贵的人生将会是非常辉煌的。

在征讨吐蕃时,军中的副手因为非常看不起薛仁贵,所以就在战争中从中作梗了起来。

原本这个副手如果按照薛仁贵的命令带领着军中粮食前进的话,那将会是什么事情都没有的,但是因为他故意拖延时间从而导致这些粮草被敌军给抢夺了过去。

在失去了最为重要的粮草之后,原本已经取得对吐蕃军非常巨大胜利的薛仁贵就遭遇到了巨大危机,最终不仅没有获得想象中的胜利,反而在吐蕃军的逼迫下节节败退,最终只能败军而归。


这次的失败是薛仁贵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不过我觉得我们只能说是这次失败是一次非战之败,跟薛仁贵的能力没关系,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那名猪队友身上。

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失败,导致薛仁贵被撤掉了所有官职,被李治流放到了广西,直到他已经垂垂老矣的时候,这才因为军中实在无人而重新任用起了他。

薛仁贵复出之后的第一仗是打突厥,虽然薛仁贵出战的时候沉寂已久,但是薛仁贵在早些年的时候显然给突厥人留下了太过于恐怖的回忆,所以在突厥人听闻倒是薛仁贵挂帅的时候,他们当即被吓得慌乱不已,赶紧撤兵想避开薛仁贵的锋芒。

而就在这个时候,薛仁贵乘胜追击连斩了许多突厥人,最终取得了大胜。

这些事情说起来或许有点像演义编撰出来的情节,但这些事情在历史中都是真实发生的。

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薛仁贵在现实历史中有多么威猛无比了。

薛仁贵后代的辉煌

以上就是薛仁贵的大概人生,而在说到薛仁贵的时候,他的子孙后代们是不得不提的。

薛仁贵一共有5个儿子,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大儿子薛讷,在薛仁贵死后,薛讷先后被提拔为了幽州太守以及羽林大将军,权势一度煊赫无比。

除了大儿子薛讷之外,薛仁贵的儿子中只有二儿子踏入官场,只不过他的成就不高,只是一介小小的司礼主簿。

不过要说到薛仁贵子孙后代中最为辉煌的人物,还得说到他的孙子薛嵩。

薛嵩是薛讷的儿子,在安史之乱刚开始爆发的时候,曾经被卷入乱军之中成为了一名叛军。


后来在他拥有了一定的权势之后,他就带着重兵投靠回了唐王朝,凭借着巨大无匹的实力得到了唐王朝的看重,在安史之乱之后成为了唐王朝的节度使、被封予了郡王爵位。

所谓的节度使,在唐王朝后期其实就等同于军阀,藩镇里的所有事务全由他们自主掌握,虽然在名义上归属于唐王朝,但实际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独立成了一个小王国。

而也就在薛嵩死后,薛仁贵的另一位孙子薛平继承了薛嵩的节度使位置,同样拥有了很大的权势。

所以说这就是唐朝一代名将薛仁贵的一生,从薛仁贵的一生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家族世代是人才济济的,从他高祖父一代开始祖上世代为官到他铸就一世之威名,最终再到他孙子的辉煌,就可以知道他的家族是是多么的辉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