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七個習慣教你突破人生的天花板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大龍為你讀書

感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七個習慣教你突破人生的天花板

沒日沒夜拼搏換來的升職加薪,自己的職業技能卻滿足不了需求;


想多跟家人交流,結果跟另一半意見不合就吵架,說話孩子也不聽;


以為自己交到了很多朋友,到頭來卻發現連一個可以說說心事的人都沒有了……

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事業有成、家庭美滿、朋友遍天下。


不過,真正能實現這些願景的人,從來都是極少數。


感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七個習慣教你突破人生的天花板


在追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很多人會發現,自身的能力似乎不夠用了。


有人會說,這就是宿命;


也有人說能力本來就有高低之分,不夠用只是因為已經到達了能力的極限。

難道宿命就無法打破?


職業、家庭、成長是否真的有所謂的天花板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出的答案是,當然不是


感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七個習慣教你突破人生的天花板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在6—12分鐘。起初投入工作時效率很高,一個半小時後會達到頂峰,然後開始急劇下降,兩個小時後會跌至低谷。前幾分鐘你在蓄力,90分鐘後你的精力條讀完了,再怎麼努力輸出,效率都約等於0。換句話說,在疲憊狀態下,就算你意志再強大,強迫自己繼續工作,也都是無用的。精力管理最忌諱直線式的工作方式,即一直工作,累到吐血也不停下。拜託,你的精力都已經枯竭了,工作還會有什麼效果?


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專家和領導力大師,曾被《時代週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


他在這本書裡,想要傳達的精髓就是: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就一定要平衡好產出和產能,這就是所謂的高效能。而維持產能的關鍵就是自我提升。

柯維認為,每個人都能突破現狀,重新尋找自己的理想人生,而能否達到這個目標,關鍵則在於是否能養成7個習慣,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人士。

努力做事,插手“關切範圍”之事,可以逐漸擴大“影響範圍”,使得影響範圍愈加接近關切範圍,無能為力之感會逐漸降低。

改變習慣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有了更高的目標才能激發改變,面向未來犧牲當下的意願才能促進改變。

向子女和他人贈與“翅膀”意味著贈與他們自由,讓他們擺脫上一代傳承下來的消極的行為模式,意味著讓他們成為“轉型者”。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會有一種體驗:工作是做不完的。


突然跳出來的事情總是會打亂原來的安排,回郵件、寫文檔、編代碼、學知識、開討論會……各種瑣事讓人們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自己能夠長出三頭六臂。

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有條不紊地工作呢?


緊繃的弦,永遠比鬆弛有度的絃斷的更快。當別人筋疲力盡也在跑的時候,也許你是時候考慮停一停,為接下來的奔跑積蓄力量。


在這本書中,柯維給出了答案:成功人士都是高效能人士,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他們都遵循著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感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七個習慣教你突破人生的天花板


這短短28個經典文字,卻需要堅持踐行。如果將這些習慣應用在工作中,升職加薪不再是夢,說不定還能有更廣闊的空間;


如果應用在生活中,就不再是隻達到家庭美滿,更重要的是體會到發自內心的滿足和幸福。

人生就像航船,七個習慣就是可以繪製出地圖的原則,人類正是因為有了地圖,有了指引,才能更好的探索這世界,才擁有了真正的自由。




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況,作為一個人,永遠擁有選擇的權利。意識到這種權力的天然性,才能真正覺醒,去追求更自由和不設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