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魏冉將相和,力征諸侯,滅敵百萬,秦王卻逐魏冉殺白起

先秦時代,列國征戰頻繁,因此文武分家,武將主征伐,文臣管內政,君主做決斷,一個國家由君、相、將三駕馬車拉著,奔馳向前。雖有不少先賢前哲出將入相,但這樣的人萬中無一,戰國時代也就吳起、商鞅、樂毅三人而已。

秦昭襄王時代,國政由宣太后主持,丞相魏冉是宣太后的親弟弟,上將軍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起來的。宣太后羋八子乃楚國王室庶出公主,魏冉是入秦出仕的楚國人,白起祖上乃楚平王孫白公勝,有了楚國這層關係,三人的合作才親密無間。

白起、魏冉將相和,力征諸侯,滅敵百萬,秦王卻逐魏冉殺白起

宣太后家族

但是白起家族在秦國居住十餘代了,因此白起實為地地道道的秦國人,這為秦昭襄王奪權時,白起沒有幫助魏冉有極大關係。白起以秦國利益為重,他不效忠魏冉,也不效忠秦昭襄王本人,他只效忠秦國,這為後來秦王賜死白起埋下了伏筆。

提到將相和,世人皆知藺相如與廉頗的故事,卻不知真正的將相和實為白起與魏冉。秦武王死後,秦國內部爆發了權力之爭:羋八子、魏冉、樗裡疾、甘茂一黨,欲立羋八子的兒子為秦王,他們屬於楚黨;惠文後、武王后、贏壯一黨,他們欲立贏壯為秦王,他們屬於魏黨。

秦國內亂,楚黨跟魏黨相鬥三年有餘,最終趙武靈王強勢介入,他擁立羋八子的小兒子嬴稷為秦王,羋八子跟趙武靈王妥協了,這樣嬴稷成為了秦王。為了避免趙武靈王脅迫秦王,羋八子親自聽政,大小事務皆決於她。而秦惠文王對羋八子的教導,讓羋八子有了治國之能,其作風跟秦惠文王相似。

羋八子就是後來的宣太后,她任用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為丞相,主管內政;魏冉又舉薦軍事能力極強的白起為上將軍,主管軍事。秦國的國事就由宣太后、魏冉、秦昭襄王、白起四人決斷與執行。宣太后是一位政治家,她雖重用楚人,但是以秦國利益為上,故她能把持秦政四十年之久。

白起、魏冉將相和,力征諸侯,滅敵百萬,秦王卻逐魏冉殺白起

武安君白起

公元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戰而勝之,其軍事才能初露。左庶長為秦國第十級爵位,衛鞅入秦變法之初就當的是左庶長。

公元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秦國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白起上任後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魏冉對白起的支持不僅僅是提拔舉薦,而是全方位的支持。將軍在前線作戰,最怕的事情就是朝堂上的牽制,或缺糧草,或被彈劾,或情報被出賣,文臣的一個小動作,前線就會死傷無數軍士。因此人們常說,內耗之威遠大於外敵之強。魏冉坐鎮朝堂,白起就無後顧之憂!

公元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大良造是秦國第十六級爵位,屬於高爵重職,白起用了2年時間,連升六級,除了他戰功赫赫外,另不開魏冉的支持和宣太后的首肯。

白起、魏冉將相和,力征諸侯,滅敵百萬,秦王卻逐魏冉殺白起

白起

秦楚丹陽、藍田之戰後,楚國國勢走向衰微,秦國一家獨大局面形成。公元前282年,楚頃襄王派使臣前往各諸侯國,進行合縱伐秦的活動,秦國聽聞後決定予以楚國更大的打擊。公元前281年至278年,白起發動鄢郢之戰,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

白起破楚有大功,拓地千里,殺敵數十萬,威震天下,秦國封白起為武安君。武安君的含義是: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鄢郢之戰之戰後,天下諸將聞白起之名而膽寒,莫敢與之相抗者。封君爵位相當於秦國第二十級徹侯爵位,屬於秦國最高爵位!商鞅以變法強秦、營建咸陽、收復河西之功得以封君,白起則純以戰功得以封君。

魏冉雖然有功於秦國,但是他私心也重,自己的封地不斷擴張,且嚴禁六國名士入秦,自己緊緊抓著相權不放手。魏冉的封地越來越大,積聚的財富不可計數,人們都說丞相魏冉的財富超過秦國,且受封為穰侯,可謂位高權重,金銀如山。

白起、魏冉將相和,力征諸侯,滅敵百萬,秦王卻逐魏冉殺白起

魏冉

公元前284年,秦、韓、趙、魏、燕五國,合縱破齊,魏冉借秦國的武力專注於攻齊,奪取陶邑,為自己加封,擴大自己的勢力。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免掉魏冉的丞相職務,責令涇陽君等人都一律遷出國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魏冉走出國都關卡時,載物坐人的車子有一千多輛。最終魏冉“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死於陶邑。

魏冉失勢後,白起也遭到秦昭襄王猜忌,秦昭王開始培養自己的將軍,比如邯鄲之戰時的主將王陵、王齕都是秦昭王的親信大將。白起作為威震天下的大將,從公元前274年的華陽之戰後,到公元265年的陘城之戰,九年之中沒有白起出戰的記錄。

公元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韓國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公元前263年,白起攻佔韓國野王,上黨通往韓國都城的道路被絕斷。

公元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然後攻趙。注意到白起在公元前263年佔韓國野王,兩年後秦國才派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這說明白起跟丞相範睢不和,依白起的作風,必然可以一戰定韓國野王、上黨兩城,然後以雷霆之勢伐趙。

長平之戰前期,秦國主將是王齕,趙國主將是廉頗,很明顯王齕不是廉頗對手,最終秦國秘密換將,派白起率領秦軍作戰。白起採用反間計,成功讓趙括代替了廉頗,趙括揮兵主動進攻,最終陷入白起包括圈,45萬趙軍死於長平之戰。

白起、魏冉將相和,力征諸侯,滅敵百萬,秦王卻逐魏冉殺白起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後,白起打算一鼓作氣攻滅趙國,但秦昭襄王信任丞相範睢,接受趙國以六城請和的要求,令白起退兵。趙國得到踹息之機後,將六城降給齊國,獲得齊國支持後,又四處奔走,呼籲六國合縱抗秦。

秦昭襄王大怒,命白起率兵滅趙,白起認為滅趙時機已過,拒不領兵出征。秦王派親信大將王陵領兵二十萬伐趙,結果損失五萬人;秦王又增兵十萬繼續伐趙,一年不能破邯鄲城。秦王又請白起出徵,白起拒不出徵,還請秦王班師回國,認為增兵伐趙必敗。秦王大怒,派親信大將王齕領兵十萬繼續伐趙,雙方僵持不下。秦王派鄭安平率五萬秦軍增援,結果鄭安平迷路後被楚魏聯軍合圍,鄭安平率軍投降。

趙國力抗秦軍兩年有餘,魏、楚各出銳師十萬援趙,且由軍事家魏無忌統率。很快趙、魏、楚聯軍擊潰秦軍,燕國、韓國也加入合縱伐秦聯軍。五國聯軍橫掃秦國河東郡,秦國黃河以東領土盡失,戰死士卒三十餘萬。

白起、魏冉將相和,力征諸侯,滅敵百萬,秦王卻逐魏冉殺白起

秦昭襄王

事後秦昭襄王遷怒於白起,認為白起為了保持自己常勝不敗之名聲,拒不受王命出征。秦王認為白起始終跟魏冉一條心,跟他秦昭襄王不同心,最終下令賜死白起。可憐一代戰神,最終無辜死於君王之手,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反觀丞相範睢,他因幫助秦昭襄親政,因此備受秦王信任。邯鄲之戰在戰略上的失誤皆因範睢而起,但是秦昭襄王沒責備他。範睢舉薦的鄭安平賣國投敵,舉薦的河東郡守王稽也賣國通敵,但是範睢並沒有因為這兩件事受到牽連。最終範睢將丞相之位舉薦給計然名士蔡澤,他自己告老還鄉安渡晚年了。

白起、魏冉將相和,力征諸侯,滅敵百萬,秦王卻逐魏冉殺白起

範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