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之瑰寶《千里江山圖》,我們也能離你如此之近

“丹青 是誰年少壯闊落筆,山水青綠歲月只鐫刻傳奇,史冊留名落款處他卻未提筆”。18歲易烊千璽以一曲《丹青千年》,與千年前一位18歲少年隔空對話,令世人穿越千年去領略那幅《千里江山圖》絕世之美。

國畫之瑰寶《千里江山圖》,我們也能離你如此之近


《千里江山圖》出自北宋末年,一位18歲少年王希孟之手,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曾在《國家寶藏》節目,作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第一件鎮館之寶展出。

《千里江山圖》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堪稱古代青山綠水畫之最。可其初始只是沒有作者款印的無名之作,直至乾隆初賞此畫,被畫中煙波浩渺的江水、層巒疊嶂的山峰,動靜相宜的江南風光所吸引,遂為其賜名《千里江山圖》。

國畫之瑰寶《千里江山圖》,我們也能離你如此之近


不過《千里江山圖》絕對當得起如此美名,其全卷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與舉世聞名的《清明上河圖》相較,無論長寬皆是《清明上河圖》兩倍有餘。此畫可分六段主題,既可獨立成圖,又用橋樑或山巒巧妙連接在一起,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大寫意中,又透出栩栩如生人物刻畫的工筆之美。

時人贊其“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樑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

詩有詩心,畫亦有畫魂,只有作者靈魂之感噴湧而出的扛鼎之作,才能傳世久遠,每一幅畫背後都有訴不盡的傳奇故事。

北宋末年金國來犯,國事風雨飄搖。徽宗不諳政事,不知該如何抗金禦敵,只有將心中千里江山訴諸筆端。於是他在自己創辦的國畫院中,擇一少年王希孟親自調教,命他半年之內完成千裡江山畫卷。

王希孟當年只有18歲,正是朝氣蓬勃有闖勁而不自知的年齡。他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融於筆端,用天然寶石孔雀石、藍銅礦等染料,第一遍先用水墨圖打底;第二遍用赭石色渲染,為後續冷暖色調做好鋪墊;第三遍用石綠色點綴,一片綠意躍然紙上;第四遍依然使用綠色勾畫,虛實之間更加虛幻;第五遍再用青色點綴,一幅青山綠水畫青出於藍勝於藍。

國畫之瑰寶《千里江山圖》,我們也能離你如此之近


王希孟不但繼承了隋唐時期青山綠水畫風理念,更用自己笨笨的一遍遍精工細雕,詮釋了何為工匠精神。也許少一遍打磨,少一道工序都不可能出現層次感呼之欲出的虛幻之美。

王希孟獻畫後,宋徽宗觀之驚為神來之筆,遂命有大宋第一書法家之稱的蔡京為此畫題跋,然後將此畫贈予蔡京。

十三年後,靖康之難北宋淪陷,徽宗被擄至金國屈辱而死,蔡京被貶悽慘而終。《千里江山圖》自此流落民間,元朝偶有現世,直到清代才被乾隆收入宮廷。

王希孟獻畫後不知所蹤,可其卻將靈魂賦予《千里江山圖》,使其踏踏實實做事的工匠精神傳承至今。

國畫之瑰寶《千里江山圖》,我們也能離你如此之近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張藝謀用現代科技,將《千里江山圖》展現在世人面前,令世人為之迷醉。

201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首次將《千里江山圖》全部展出,熱情似火的畫迷為一睹其芳容,排隊至深夜仍興致盎然。

《千里江山圖》不僅以其長幅鉅製震驚畫迷,更因其歷經九百多年風雨仍不褪色之青翠豔麗驚豔世人。只可惜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更好保護《千里江山圖》不受損,不能長期將此畫對外開放展示。

隨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為滿足公眾觀賞需求,發行了《千里江山圖》特種郵票通景版票一套9枚。

國畫之瑰寶《千里江山圖》,我們也能離你如此之近


如今更多奇思妙想靈感之作應運而生,《國家寶藏》你好歷史官方旗艦店,不僅有千里江山圖案的絲巾,更有千里江山琉璃香插 與檀香線香筆架筆山鎮紙套裝。

琉璃五顏六色,曾被古人稱為“五色石”,視其為比玉石還珍貴之物。試想書畫愛好者案頭,如果能有一套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的琉璃質地筆架山鎮紙,既能體現品味,又能提醒潑墨揮毫時,莫忘踏實做事,大拙勝大巧的工匠精神豈不妙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