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张良、诸葛亮,谁对历史的走向影响更大?

用户4236281566


按照我的看法,商鞅第一,张良次之,诸葛第三,原因如下:

1.商鞅在秦国变法,让秦国变得强大,最终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统货币,设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此后,历朝历代皆效法秦朝,中国几千年历史未曾分裂,中央集权制度沿用至今,可以说商鞅变法影响了几千年的历史,论影响力当属第一。

2.张良辅助刘邦一统天下,才有了后来大汉四百年历史,中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伐匈奴,这两件事的直接影响就是,其一,儒家学说成了中国几千年的核心正统文化,从汉武帝起,建立起了一个持续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核心。

其二,汉匈战争打败了匈奴,以及后面各种空前的对外交往中,汉民族这个族称逐渐取代了华夏族这个名称,同时也建立起了空前的民族自信。

这两者,一是文化,二是民族自信,持续了两千年,直到近代在慈禧手里给败了……

3.诸葛亮改变了历史走向,如果没有他,可能就没有三国这段历史存在,但是诸葛亮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力也仅仅是三国那段历史时期,此后历朝历代虽然都称赞诸葛亮的智谋和忠心,但实际影响力跟前面两个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烟郭说历史



商鞅、张良、诸葛亮三人中,商鞅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万恶之源。

商鞅主张以刑法捍卫君权,奴役臣民。

商鞅主张尚奸,即选拔重用奸恶之人。尚奸必出恶政。恶政包括驭民六术:愚民、弱民、贫民、疲民、辱民、虐民。

商鞅思想一言蔽之——与人民无敌!

商鞅主张,法律代表君主的意志。君主牢牢钳制刑罚。宁枉勿纵,夷族连坐。

法家是法治的头号死敌。

【孔子才是人类法治思想都鼻祖——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

后世统治者常以儒家思想哄天下,以法家思想治天下。以汉武帝和明清为甚。

汉武帝一方面抬高孔子。一方面重用法家酷吏,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和皇族他屠戮殆尽。

《大明王朝1966》开头,周云逸被挺杖打死。周便是死于秦始皇为实行法家愚民政策,而创立的诽谤之法。

统治者以用商鞅思想作恶害人时,为何要披上儒家的外衣?

在《淮南子·泰族》篇中,有对历代统治者的精辟之论——“当今之世,丑必托善以自为解;邪必蒙正以自为辟。”


杨朱学派


说起商鞅、张良和诸葛亮三个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无疑商鞅的影响最大。张良的对历史走向的影响其次,诸葛亮对历史走向影响最小。

诸葛亮充其量只是一个割据政权的丞相,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政治家。但是诸葛亮的影响基本上也就是局限于蜀国,诸葛亮也曾经多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没有伤及魏国的筋骨。而且诸葛亮没有多少创造性的影响,只是沿用前人政策。所以诸葛亮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诸葛亮对历史走向的影响更小。如果非要说诸葛亮对历史走向的影响,那就只能讲《隆中对》对三分天下的影响。不过三分天下只是汉晋之间的一个小插曲,整体来说中国的历史进程还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进。张良最大的功绩是帮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大汉王朝对中国历史进程是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汉朝之后,逐渐出现了汉人、汉族、汉语、汉字等名词。汉朝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影响了后世进程。比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学说。汉朝对历史走向的影响巨大,但是张良并不是大汉建立的最重要功臣。汉朝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巨大,这是汉朝众多帝王将相及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张良只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张良同样没有开创性的政策和措施。三人之中商鞅的影响则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巨大,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

我们一起看一下为什么我个人认为商鞅对中国古代历史走向如此巨大。

商鞅最大的功绩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一些列措施直接使得落后的秦国走向强大,而且秦国以后的历史基本上都是按照商鞅规划好的路线在走。我们来看一下商鞅变法的具体影响。商鞅变法一共分为两次,我们把两次变法放在一起来说。1、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2、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3、奖励耕织、重农抑商;4、改革法律制度;5、改革社会风气,严禁私斗,鼓励勇于公战;6、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度;7、推行县制;8,改革赋税制度;9、统一度量衡;10、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游宦之民;11、社会风气,鼓励组建小家庭,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处一室。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对当时秦国产生重要影响,使得秦国逐渐由一个西部边陲小国,一跃变成一个中原大国。商鞅把秦国有限的土地和人口,有效的组织起来,使得秦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效率特别高。秦国在土地面积、人口不如楚国,经济实力不如齐国,文化不如山东六国的情况下逐渐发展壮大,最终统一了六国。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商鞅变法的不少内容,也随着秦国统一成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主要蓝本。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和思想随着秦朝的统一逐渐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

商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是商鞅变法的种种措施,都在践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推行县制,实行封建法治,其实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体现。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明确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秦朝以后,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蓝本。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以各种方式竭力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比如通过三省六部制削弱宰相的权力,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汉武帝推行州、郡、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都是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体现。其中推行县制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更加巨大。商鞅推行县制以后,后世在县制的基础上又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一直影响了中国地方政治制度两千多年。在一定程度上说县制影响历史走向一点都不为过。但是,后来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僵化,限制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成为清朝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商鞅把统一的思想逐渐融入了中国人心中。商鞅在秦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政令等政策,后来在秦国统一中国之后把商鞅在秦国的统一推向整个中国。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重量单位和重量单位等由各式各样走向统一。各方面统一为中国古代日后经济、政治等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鞅在秦国大力推行封建法治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思想。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大力推行法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虽然儒家思想成为主导思想,但是汉武帝一直推行是法家一套思想,只不过在法家思想上披上儒家的外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儒表法里”。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采用法治和儒家思想并用的方式。

商鞅重农抑商思想也影响了后世封建王朝。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除了极个别王朝以外,基本上都是严格遵行重农抑商思想。重农抑商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立国的重要思想。重农抑商思想一方面稳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了封建王朝的强盛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思想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土地集中,农民大量破产,造成了严重的阶级矛盾。明清以后,重农抑商思想逐渐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思想根源。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改革赋税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等改革措施,其实就是废除奴隶制度,大力发展封建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是古代奴隶社会向古代封建制度转变的重要时期。商鞅变法适应了这一历史趋势,同时也大大加速了这一历史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没有像秦国这样彻底废除废除奴隶制度,推行封建制度。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完成了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封建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商鞅变法在多方面影响了秦国和当时的时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又随着秦国统一六国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中国古代历史有可能沿着其他方向走。


依稀说史


商鞅,张良,诸葛孔明,哪位大神对历史的影响更大?所谓对历史的影响,得从两个角度来看,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

第一个角度,历史的走向!商鞅、张良和诸葛孔明对历史的影响力都十分的巨大,没有他们的存在,历史必然会以另一个版本呈现于世。但是,同样在改变历史走向的角度上,他们起到的作用也有微妙的区别。

首先是影响程度不一样。三位里面,历史影响最大的当属商鞅!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法治改革,推行耕战一体的军民二元体制,让偏居一隅的弱秦摇身一变,成为实力成碾压之势的西方超级强国。其后的历代秦国君主均奉商演之秦法为治国之本,六代不改初心,最终实现华夏一统。其作用之巨大,不言而喻。历史影响第二大的应该是诸葛亮。诸葛亮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未出茅庐就拟订天下大战略,真正的战略规划师。不仅规划,而且还亲自参与,身体力行,赤壁鏖战,西川奇谋,平定南中,七出岐山,每一件都浸透了孔明先生的心血,历史的轨迹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相较于前面两位,张良于其说是历史的改写者不如说是历史的推动者和见证者。秦末乱世再起,张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一力扶助刘邦成就楚汉传奇,成为大汉王朝开国的肱骨之臣。

另外是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不一样。商鞅变法之于秦国崛起乃至秦灭六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商鞅,秦国变法也可能成功,但绝对没有这么立竿见影的效果,更难保证能达到一统天下的至高目标。在这个进程中,商鞅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诸葛亮之于三分天下,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者,甚至可以说是主导者之一。没有诸葛亮,三分天下可能会以另一个形态出现,但基本方向不会改变。张良之于楚汉之争,汉王朝崛起有不小的功劳,但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协调者,起到推动历史前进的润滑剂的作用,对历史发展轨迹的影响不及前面两位。

第二个角度,文化的影响!三者中,要说文化的影响力,当属诸葛亮最高!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容诸葛亮的名句还有很多。诸葛亮几乎就是中国历史上集智者、忠臣、敬业等多方位美德于一身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英雄符号,甚至是一种民族性格的图腾。很难想象,没有诸葛亮的三国历史,乃至古代历史会是一个什么样。诸葛亮的文化影响力十分巨大,不可取代,璀璨异常!商鞅的文化影响主要集中在对法治精神的虔诚,对诚信精神秉持上。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实现法治,他不仅付出勤奋和智慧,付出了毕生精力,甚至为了法治的传承,他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以身殉国,以身殉法,商鞅当为古今第一人。刚直不阿,意志坚定,为理想奉献终身的精神品质更是为人称道,是撑起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张良功成身退,居大功而不傲,洞悉人性,知进退,可谓有大智慧的人。古人有评,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刘邦封张良为“留侯”,但是张良却辞官归隐,修仙访道去了,从那以后世人再也没见过张良。张良自我明志“我只愿抛开人间俗事,愿随赤松子神游而已。”嫣然有道家的风骨,对我国传统哲学中道法自然、逍遥、超脱的思想有一定推动。他的后代张道陵,在巴蜀创立了“五斗米道”,即“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也。





周周说古今


这个我觉得从后世评价就应该得出!就拿武庙十哲来说,张良是辅祭,诸葛亮也是榜上有名,商鞅却没有!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之首,刘邦称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帮助高祖刘邦开汉室四百年基业,自己又有著作流传于世!


卧龙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隆中对出,联吴抗曹三分天下,屡次北伐意图匡扶汉室,可以说当时没有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曹操基本可以一统天下,历史就会改变!

商鞅是个幸运的人物也更是个悲剧人物,得遇明师,虽不见与本国却得遇秦穆公,依法治国,使秦朝国力空前提升,但也侵犯了贵族权益,最终旧王逝新王登,落得个五马分尸!

有人会说商鞅影响最大,我只能说商鞅确实为后期的秦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但过秦论也有提秦朝一统是奉六世之余烈,可以说几代人的结果,商鞅只是其中一段影响最大的,而张良则是一统天下的大力助手,诸葛亮虽只三分天下,但道理是人家弄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历史影响力排名:张良>诸葛亮>商鞅!


倒骑毛驴走天涯


当然是商鞅。商鞅可以称为中国从古到今最厉害的鬼才。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秦国,而且还影响到了我们现在。




重农抑商

你们可以翻开你们的户口本,上面关于户籍哪一项只有两种:农和非农。没错,这就是商鞅思想的影响,在商鞅的思想里,从事的行业在全国只需要农业,全国只需要两种人,一种是农民、另一种是士兵。他这种重农抑商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农业国,直到现在我们中国任然还处于农业国家。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也是商鞅发明制定的,当时为了方便统治者管理民众。有了户籍制度后,每个居民都有了一个身份,他们不可以随意走动,去哪里都要检查户籍和需要相关的通行证。我们现在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就是这户籍制度的延伸。

禁锢思想

禁锢思想这个也是商鞅最厉害的改革之一。焚烧百家书籍,禁儒家思想。老百姓不需要有别的思想,他们只需要服从,如同木偶一般。没有思想,也就没有了欲望,他们接触的、学到的、想到的,都是统治者们对他们的设定,他们一直在统治者们画的思维圈里活动,所以一切都在统治者的掌握之中。这一招,后世屡试不爽,各朝各代都会用这个套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书、禁书。这个的延伸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以法治国

商鞅影响最深的一点其实还是他的以法治国。不管做什么都要以法来约束自己,这其实是维护社会秩序、取得社会发展最好的方法。当汉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离法制的轨道就越来越远。汉武帝为何能成就千古一帝,其实他表面是独尊儒术,实际上还是以法治国,包括汉宣帝也是一样,所以当汉宣帝知道将要继承他皇位的儿子刘奭柔仁好儒时,他当时就非常感叹: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儒家可以治世,但不可以治国。孙中山先生当年提出的三民主义,本来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萌芽,这其实是一套非常好的治国法制,只是他连建国都做不到。新中国以后,中国走上的是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但是真正要实现以法治国,还是任重而道远呀!


博古论今天


五,孙膑。想必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孙子兵法》,而听过《孙膑兵法》的人并不多。孙膑就是孙子(孙武)的后代。由于他同门好友庞涓嫉妒他。挖去他的膝盖骨,打入牢中。后来他装疯卖傻,用计逃出,成为齐国的军师。

四,诸葛亮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他很熟悉。他是多少年都难以遇到的人才。刘备带着张飞,关羽,去他的草庐三次才请到他。在三个国家相对峙的局面中中为蜀国出谋划策。刘备逝世后,依然诚诚恳恳为后主办事。不但代表着智慧,更代表着忠诚。直到现在,全国还有许多庙宇,来纪念诸葛亮。

三,刘伯温。他是朱元璋的谋士,协助朱元璋平定内乱,攘外安内,成功的帮助朱元璋建立王朝。他和诸葛亮并列被称为成就很高的谋士。

二,张良。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张良屡次遭到一个老人侮辱,但是他依然对老人毕恭毕敬的故事。这个老人便是黄石公,他给张良传授了《太公兵法》。后来投奔刘邦,为刘邦提出来诸多建设性的建议。刘邦对张良的评价非常高,而张良对刘邦的贡献也非常大。鸿门宴上令刘邦全身而退,在和项羽的斗争中也非常机智。

一,姜子牙。他在七十岁之前都是没什么作为 ,直到七十二岁遇到周文王,他的才华才的得到释放。他推行一些政策,让官员的选拔更为合理。被称为“百家宗师”、“千古武圣”、“军事鼻祖”。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带兵打仗,最重要的是他对治国的理解。有了他,周文王才能除去残暴的商纣王,有了他,西周在后代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说他是历史第一军师,丝毫不为过。











大嘴影视圈


仔细看了一下题目,对历史的走向影响最大,原本认为是商鞅,但觉得张良更符合题目

商鞅强秦,军功授爵,增强秦军战斗力,同时给予下层民众机会获得爵位,这是划时代的。所以一开始觉得是商鞅。但是商鞅对于历史走向来说,他只是助力秦国,而并没有帮助秦国完成最终一统,虽然商鞅功不可没,但是商鞅只是在那个时期帮助一个国家进行改革,其实是不是秦国都可以。

而张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没有他,刘邦在鸿门宴就完了。没有张良,很多事情刘邦都办不好,尤其是后期韩信做大,没有张良真未必能稳住刘邦。从影响走向来说,张良的帮助使得一个王朝建立,当然离不开其他人的努力,但是商鞅的改革就没能直接做到。秦国后来经过那么多代明君,不断兼并,尤其是白起重创六国才使得秦国有了统一的基础。虽说这都是商鞅的功劳,但是后期若是秦国决策失误,或者没有白起,王剪那样的名将,也未必能一统天下,就说长平之战,若是赵国赢了,那结局就该写了。其他国家并不是没有实力统一。

张良完成了一个新的王朝的建立。何况,刘邦的军队若论战斗力,和秦军当年其实是比不了的。若是选项里有韩信,我会选韩信。而诸葛亮虽然后人敬仰,但是论影响历史走向,还是不行。


未济


商鞅、张良、诸葛亮三人当然是属商鞅对历史走向影响最为厉害。

商鞅写了一本书叫做《商君书》;张良辅佐了刘邦建立大汉;诸葛亮辅佐刘备使三国鼎立。

但张良与诸葛亮二人的所作所为对于后世的影响与商鞅比起来可是大巫见小巫,鲁班门前耍大斧。

商鞅是谁?商鞅是卫国人,本姓公孙,叫做公孙鞅,后来,公孙鞅跑到秦国帮助秦国打败了魏国,秦国的一把手就把当时一个叫做商的地方赐给了公孙鞅,所以公孙鞅又叫商鞅。

商鞅可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一部《商君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就是商鞅提出来的。《商君书》中提出了驱民五术:

第一壹民,统一老百姓的思想,一切以君主的思想为主,或者说是让老百姓没有思想,以君主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

第二弱民,“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弱则尊官”。让老百姓手无寸铁,软弱无能。想想看,假如面对一条恶犬,你赤手空拳时会怎样?手里有棍棒会怎样?手里有刀枪会怎样?那么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是赤手空拳的百姓好管理还是拿着刀枪棍棒的百姓好管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是聚天下之兵铸成十二金人。

第三疲民,让老百姓天天疲劳不堪。你想想,你干了一天的活,累的要死,还会有心情胡思乱想吗?人闲是非生,无事才生非呢。

第四辱民,“辱则贵爵。”让老百姓活在屈辱之中,活的没有自尊心,没有尊严。没有尊严就会尊重有爵位官职的人。连尊严都没了,还不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哪里还会有反抗之心?

第五贫民,“贫则重赏”。“重”是看重。老百姓贫穷就看重赏赐。让老百姓穷困潦倒,每天净想着怎么弄两口饭吃,怎么活下去。谁那里有饭吃?国君的手里有饭吃,只有听国君的话,国君才会赏你口饭吃,所以怎么敢去反抗君主。何况打仗是要花钱的,没钱打个屁的仗。

从《商君书》里可以看出,愚民是法家思想,“民愚则易治”,“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故民愚,则知可以胜之。”愚忠也是法家思想。《商君书》里明确指出,不能让老百姓学习。人人都有知识学问,必然各有各的思想,不听号令,那还了得。而儒家是提倡学习的。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商君书》还提出不准穿奇装异服,不准四处走动,不准随便说话散布言论等等,这些都是与儒家思想相背。

《商君书》中说“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这一点也与儒家思想相反。

《商君书》书中有“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这恰恰是儒家所提倡的。

商鞅还提出要轻赏重罚,要用酷刑,使人民害怕,人民害怕了就会听话,叫干啥就干啥,更不会造反。儒家强调“使民以义”。让老百姓干活要符合道义。

总之,商鞅的思想就是国君为核心。国君的思想就是天下所有人的思想,国民必须遵从,不尊国君号令,酷刑伺候。想想看,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还有比这更令人爽心的事吗?如此思想怎能不深得秦王之心?怎能不深得历朝历代帝王的欢心?当领导的有哪个不喜欢?

于是在以后的各个朝代,商鞅的治国思想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历朝历代中国思想就是儒道法三者并行。法制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酷刑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商鞅的思想中法大于一切,一切行事都以律法为准,也就是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这种平等是不包括一国之君的,因为律法就是为国服务的,而国君代表了国家。这就是典型的君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轻。这一点也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商鞅的种种思想给秦国带来了强大,也使秦国贵族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因此引起秦国贵族极大不满,后被车裂而死。

所以说,中国老百姓苦难的根源在于法家思想,商鞅可是把老百姓害惨了。也不知是不是儒家怎么得罪了商鞅,商鞅处处都和儒家对着干。如今的人不明就里,让儒家替商鞅背了口大黑锅。

当然,事情是一分为二,商鞅的思想可不全是坏的,他的依法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就是很好的。中国能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分分合合,却没有如欧洲一样分裂成数个小国,商鞅的功劳最起码占了三分之一。

忽然想起了太极图(真是忽然想起的)。中国历朝历代治国是儒法道三者并行。儒法互为对立,道家顺其自然。儒家中有一些法家思想,比如按规矩办事。法家中也有一些儒家思想,比如轻言重诺,讲究信用。这不正是阴阳相生相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道家顺其自然,恰似阴阳中间的那条S形曲线。


所以说,商鞅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远不是张良、诸葛亮所能比。


xhscfq


商鞅,张良,诸葛亮的功绩,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各异。

从结果来看,张良的作用最大,他协助刘邦取得汉室天下,诸葛亮次之,他助力刘备,天下三分有其一。再之商鞅,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

从业绩来看,诸葛亮作用最大,《隆中对》预示天下三分,刘备可力主其一,历史走向也莫如此。《出师表》尽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助刘备打天下,协刘禅安天下,功莫如此大焉。商鞅次之,戮力孝公,移风易俗,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鞅变法,功当代,益后世,至秦始皇很多法典尚加应用。再之张良,刘邦在对汉初三杰的评价,张良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由此可见,张良是战略家,具体统兵打仗的帅才是韩信。

从对后世影响来看,商鞅作用最大,他以法治国的理念,影响了历朝历代,直至如今仍有踪影,历史上多次变法,大部分可追溯到商鞅。诸葛亮次之,一忠仆二主,感天动地,历代奉为臣之典范,智冠天下,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被后世誉为智杰。再者张良,力主刘邦委曲汉中,蓄势而起,不以一时英雄毁大业。实乃超级谋略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