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5种促进胃动力药, 消化不良该如何选择?


胃动力不足,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通过口服促进胃动力药,可以增强胃动力,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胃动力药也称为促胃动力药,是增加胃肠推进性蠕动的一类药物。


常用的促胃肠动力药,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伊托必利以及莫沙必利5种。


促胃动力药具有共同的适应症:


用于胃胀气性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嗳气、恶心、呕吐。

1.甲氧氯普胺


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


具有加强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抑制胃平滑肌松弛,使胃肠平滑肌对胆碱能的反应增加,促进胃、小肠蠕动和排空,松弛幽门窦和十二指肠,从而提高食物通过率。


药品特点:


①优点:

甲氧氯普胺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具有增加胃动力和止吐的双重作用。


②缺点:

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也就是锥体外系症状,常见嗜睡和倦怠。


制剂:片剂,每片5mg;10mg。

2.多潘立酮(吗丁啉)


为作用较强的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直接拮抗胃肠道等多巴胺D2受体而发挥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


药品特点


①优点

多潘立酮极性较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几乎无拮抗作用,不会导致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锥体外系症状)。这点优于甲氧氯普胺。


②缺点

不宜与酮康唑、红霉素或其他可能会延长心电图Q-T间期的CYP3A4酶强效抑制剂合用。


制剂:片剂,每片5mg;10mg。滴剂,10mg/ml。混悬液:1mg/ ml。

3.西沙必利


为5-HT4受体激动剂,可增强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收缩与蠕动,改善胃窦-十二指肠部的协调功能,从而防止胃-食管和十二指肠-胃反流,加强胃和十二指肠的排空,并可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蠕动。


药品特点


①优点

西沙必利不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也没有多巴胺受体的拮抗作用,因此不增加胃酸分泌,没有中枢抑制作用。

对胃肠道各个部位的促动力作用相似。


因此本品可恢复结肠的推进性运动,还可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的长期治疗。


②缺点

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昏厥和严重的心律失常。


制剂:片剂,每片5mg;10mg。胶囊剂,每粒5mg。

4.伊托必利


是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消化道促胃动力药物,既能阻断多巴胺D2受体活性,又能通过拮抗胆碱酯酶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


这种双重机制使伊托必利不仅能增强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而且还具有中等强度的止吐作用。


药品特点


伊托必利没有导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在相当于30倍西沙必利的剂量下也不会导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


制剂:片剂、分散片,每片50mg。

5.莫沙必利


为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能激动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产生胃肠道的促动力作用,改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药物特点


①优点:

为新型胃动力药物。克服了西沙必利的心脏副作用,无导致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②缺点:

与硫酸阿托品、溴化丁基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物合用可能减弱莫沙必利的作用。

制剂:片剂,每片5mg。

小结


以上对五种促胃动力药物进行了解析比较。


只有伊托必利和莫沙必利不会引起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

而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及西沙必利均会不同程度的引起Q-T间期延长,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


其中多潘立酮各剂型均为非处方药物。

而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均为处方药,则须凭处方销售。


不管是非处方药还是处方药,在使用时均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