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服務,最直接的意義就是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管理是服務,最直接的意義就是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假若你所處的組織不是以績效評價的,比如我們的職能部門或者政府部門,那麼管理始終為目標服務。因此管理是服務是有著非常明確的含義,管理不是為任何人服務,它是為經營(目標)服務的。


管理是服務,最直接的意義就是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我們知道管理與經營是管理者需要具備的兩種能力,經營能力就是選擇正確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確。從這個意義上說經營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也就是我以前強調的管理不重要的一個根本原因。

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可以用這樣一個比較來說明,當在經營上選擇薄利多銷的時候,管理上就要選擇成本管理和規模管理;在經營上選擇一分錢一分貨的時候,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質和品牌管理;如果像聯邦快遞一樣在經營上選擇“隔夜服務”,管理上就要進行流程管理;如果像戴爾一樣用“直接定製”的策略,管理上必須做到柔性化管理。


管理是服務,最直接的意義就是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看看沃爾瑪,沃爾瑪的戰略和許多中國企業的選擇是一樣的,“總是用最低的價格銷售”,但是相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沃爾瑪成功地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盈利和增長最好的企業,而我們的企業不是。其實沃爾瑪和我們的企業在經營戰略上沒有差異,我們的企業和它的差異就是管理與經營戰略的匹配水平上的差異。

這些例子只是說明這樣兩個觀點:

第一,管理做什麼,必須由經營來決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夠超越經營水平。

中國家電企業為什麼這麼容易虧損,並不是這些家電企業的管理不行,反而是這些家電企業的管理水平太高了,超過了它們的經營水平。我們的大部分企業還在薄利多銷的經營水平上,但是很多這樣的企業竟然開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結果一定是虧損!我以同樣的理由開始擔心很多企業的管理培訓,因為我常常被企業邀請為員工講解領導力或者企業戰略,我想這樣的培訓會產生反作用的,因為你給員工的培訓超過了員工所承擔的責任,這樣的培訓我稱之為“培訓過度”。

當一家企業的管理水平超過經營水平的時候,這家企業離虧損就不遠了。

選編自《管理的 常識》/陳春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