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宝竟被当成腌菜缸!元朝时用7吨玉石制成,专家估价10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儿女创造出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宝物。近代以前,中国经历过千万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每个不同朝代都有很多珍贵的国宝文物。然而它们有很多都因为战乱等原因而失去踪迹,现在中国非常重视这些国宝级的文物,近些年也被收回了一些,但还是有很多流落在“异国他乡”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而今我们国家各大博物馆也收藏着许多国宝级文物,其中很多无价之宝的经历也是十分坎坷。

稀世珍宝竟被当成腌菜缸!元朝时用7吨玉石制成,专家估价10亿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个国宝是一件非常“憋屈”的宝物,这个国宝级的文物叫做渎山大玉海。

稀世珍宝竟被当成腌菜缸!元朝时用7吨玉石制成,专家估价10亿

它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它重达3500千克,玉料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整体形状是椭圆形,高度为70厘米,直径在135到182厘米之间,重量高达7000多斤,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重量最大的巨型玉雕,开创了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式作品,也为世界宝玉石业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

稀世珍宝竟被当成腌菜缸!元朝时用7吨玉石制成,专家估价10亿

然而这样一件珍贵的大型国宝,在元朝覆灭之后,就从宫中流落到了民间,就这样,一件镇国之宝的悲催命运开始了,也许是历经沧桑,这件玉器没有了当初的精致,也因为寺庙里的和尚也不懂什么珍宝,所以它被用来腌菜了,成了制作咸菜的大缸,这一腌也就腌了三百年,这样一个珍稀宝物被用来腌咸菜,确实是很“憋屈”了。

稀世珍宝竟被当成腌菜缸!元朝时用7吨玉石制成,专家估价10亿

直到清朝时期的乾隆年间,乾隆帝遣人花重金将渎山大玉海赎回,它才得以脱离“苦海”重归皇宫,乾隆皇帝对他喜爱有加,将它搬到了承光殿中,还专门为这件宝物修建了玉翁亭,乾隆帝更是将自己写下认为最好的玉石,刻在了这件国宝之上。

稀世珍宝竟被当成腌菜缸!元朝时用7吨玉石制成,专家估价10亿

这件玉器承载了我国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工艺和雕刻技术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也的确是无价之宝,不知道大家看完后是否也不禁感叹我国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