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夺取江山后,后宫妃子无数,为何20多年来却没再生一子女?

欧媚媚


“传宗接代”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子嗣并将血脉传承下去,这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也因为这个理念,延伸出了“重男轻女”和“逼婚”等等现象,虽然现在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但从现今根深蒂固的程度来看,可知这种思想在古代却是十分普遍。我国古代相当重视子嗣的问题,尤其是皇室,如果一个皇帝没有继承人,那么就必须从宗室早早地过继一个男孩子来才行。历史上大多数帝王都有很多孩子,比如说清朝皇帝康熙就有五十多个孩子,甚至六十岁的时候还有女儿出生!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子嗣绵延,比如明成祖朱棣,他只有9个孩子,而且这些还都是他登基前跟其他“妃子爱妾”生下的,在他掌权的20年里,他再没有生过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严格上来说,朱棣的最后一个孩子是在他25岁时出生的,此后他再也没有诞下过孩子。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勤于政事,毕竟建立“永乐盛世”也非易事,雍正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整整13年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最后累死在龙椅上,他很可能就像雍正一样勤勤恳恳,时间过得十分紧张。但这并不是原因,由于明朝的政治体系,事实上明朝皇帝并不需要过于地操劳。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倾向于朱棣本身身体的问题。

永乐十八年(1420),朱棣准备立为皇后的宠妃王氏暴死,恰于此时,皇宫内又有人告发贾吕、鱼氏与宦者“通奸”。朱棣勃然大怒,贾吕、鱼氏惧祸,上吊自杀。朱棣并不罢休,又兴株连之法,百连千扯之下最后要被处死的宫女竟达近三千之多。其中有一个宫女自知将死,竟大喊“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这就将朱棣“不行”的事情暴露了出来。这一段明朝的史书不会记载,还是后来在朝鲜国的史料中发现的。

虽然这件事并没有确实的史实记载,但朱棣的身体却是确确实实存在问题的。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除了太祖、成祖外再没有其他人超过六十岁,虽然古代人均寿命本就不长,但明朝皇帝的寿命显得尤为短暂,毕竟明清官员六七十岁的都是一抓一大把。而且,明朝皇帝不仅普遍短命,还都子嗣稀少。但这显然不是朱元璋的原因,毕竟朱元璋可是足足有22个儿子,而且明朝皇室也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强的人,不过他们都不在永乐系统中,而是出自洪武系统,像庆成王自己有一百多个儿子,这是多么顽强的生育能力啊!永乐一脉只有儿子少或者生不出儿子的事情,像这样子孙满堂的情况从未出现。

据载,朱棣活了64岁,才有4个儿子,而且都是早年与“妃子爱妾”生下的;朱棣之子明仁宗朱高炽活了47岁,有10个儿子,其中两子早夭;明英宗朱祁镇活了37岁,9个儿子中有4个过早离世;明代宗朱祁钰才活了29岁,只有独子,而且独子还早逝;明孝宗朱佑樘活了35岁,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成化皇帝年纪轻轻,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叹息“老将至”,由此可以看出他自己已经感觉到了身体状况的问题。孝宗皇帝即位之前身体就已经不太好了,由此看来他的身体可能有某种先天不足。而从世宗到神宗,祖孙三代身体都不怎么好,常常待在宫里养身体。

至此,我们可以确定这无疑就是由朱棣开始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确定,朱棣患有某种遗传病才导致了他和他的后代普遍活不长久并且子嗣稀少,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朱棣在位20年再没有孩子降生过的问题了。


邓海春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因为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有病。

虽然明朝正史上不会记载,可朝鲜史籍中记载了下来。

洪武十九年(1386)年,燕王朱棣得了一场大病,史书中称之为“瘕”。名医多方诊治无果。

(朱棣剧照)

朱元璋派了身边最好的御医戴原礼去给朱棣治病。戴原礼对朱棣检查之后,询问朱棣吃东西有什么嗜好。朱棣爱吃生芹。

戴原礼一听明白了,这是“瘕病”。当即给朱棣开了一副药。喝过之后当晚,朱棣腹泻不止,排出了不少寄生虫,于是病愈了。

中医认为“瘕病”是因为寒温不适,饮食不消,气食积在腹中,结成 “瘕块”。

这些“瘕块”可以随气移动,所以朱棣才身体不适。 朱棣当时还很年轻,怎么得了这个病呢?

《明太宗实录》说:晋王朱与朱棣有矛盾,进京朝见老爹的时候,时刻不忘挑衅朱棣。“上有疾,晋王数以语相侵。上内怀忧畏,疾增剧,遂恳求归国。”

本来千里迢迢到南京,身体就很疲惫,人就有点不舒服,加上这么一气一吓, “疾增剧”,这就落下了病根。

永乐七年,江南名医盛寅被朱棣请去看病,盛寅对朱棣说道:从皇上的脉相来看,应该是得了“痹症”。

朱棣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说:我年轻时北征出塞,整年在风寒之中,为阴寒所侵,所以会有这样的病。盛寅给他开了药,吃过后也确实见到效果。

中医所谓的“痹症”,就是风湿和类风湿病。

这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病,这个病伴随了朱棣一辈子。 朱棣有个从朝鲜进贡来的美女权氏,十分受宠。

《明史》说“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廷,妃与焉,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

(朱棣和权妃剧照)

朱棣有一次带着权氏亲征蒙古,权氏竟然死于半路上了。

回来后一个姓吕的宫女诬告另一个朝鲜妃子吕氏,说是她毒死了权氏。

这个案子越办越大,最后凡是有“对食”的宫女都基本被杀了,死于此案的宫人达到“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

(遭殃的宫女)

“对食”就是宫里面的宫女跟宦官们一起吃饭,互相照顾。这是宫中惯例,不算是秽乱后宫。

可是许多宫女都因为这个被处死。有的宫女在临死前就骂朱棣说:

“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看来朱棣有病在后宫是公开的秘密。

朱棣一共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这四子五女,全部都出生在洪武十九年(1386)之前,也就是他二十七岁患那场所谓“瘕病”的大病之前。

名医 戴原礼问朱棣爱吃什么东西。朱棣回答说爱吃生芹。

(太医为朱棣治病)

按照中医的说法,生芹有杀精的作用,会影响生育。可是宫女骂朱棣是阳痿,他怎么患上这种病呢?

再说朱棣有没有阳痿,一个小小宫女怎么知道呢?

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朱棣不能生育,与他爱吃生芹有关。吃太多了精子质量不过关,但不影响宠幸女人。

宫女骂他阳萎,也许只是死前的一种泄愤。毕竟没有任何史料证明朱棣有阳萎。

再说,有阳萎的男人,也不可能去那么宠爱朝鲜来的权妃。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22年,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例如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还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巩固南北边防,疏浚大运河, 命人编修《永乐大典》。他在位期间重视经济复苏,大明朝也出现了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永乐盛世”。

不过他这个人和李世民一样,

功劳再多,都还是骂声一片,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皇位来的不正统。

李世民是杀兄弑弟,逼父亲退位才坐上了皇位,而朱棣是发动靖难之役,自己的侄儿朱允炆在火灾中失踪后,他才坐上了皇位,两个人都是篡位的,所以遭来很多骂声。

很多人说朱棣篡位后得到了报应,那就是从此再也没有过一个孩子,这件事情的确很奇葩,但是却是事实,他的四子五女都是在登基前出生的,我们今天就去分析下究竟是何原因吧。

一,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抢到皇位。

建文元年(1399年),大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燕王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看似还名正言顺了,因为朱元璋在《皇明祖训》 中说过:"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棣认为现在朝中奸臣当道,他不得不出来清君侧了,当然这些都是幌子,因为祖训里面还说过清完君侧后要速速回到封地,但是我们都知道,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踪后,朱棣就自己留在南京做了皇帝。

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四子,英勇能干,但是朱元璋喜欢的是嫡长子朱标,即使朱标病逝后,也还是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都没有考虑过其他人继承皇位。

朱允炆做了皇帝后,又开始消藩,野心勃勃的朱棣干脆武力推翻了侄儿,自己做了皇帝。

二,朱棣做了皇帝后,没有孩子。

通过靖难之役,朱棣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帝,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在位22年之久、后宫妃子无数的朱棣都没有再有过一个孩子。

朱棣有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最小的儿子是朱高爔,于1392年1月18日出生,出生一个月就夭折了,朱棣做了皇帝后,没有追封这个孩子。其余的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生的,其中第三子朱高燧是1383年出生,这些孩子都是在靖难之役之前所生。

为何朱棣做了皇帝后,

后妃就再也没有生养一个孩子了?

三,分析朱棣没有生养的原因。

有人说,朱棣很宠爱徐皇后,皇后去世后,没有再立皇后,也不喜欢其他女子,所以没有子女,这理由有点瞎扯,不可否认,他的确喜欢徐皇后,但是之后还是有很多宠爱的妃子。

例如他就非常宠爱朝鲜来的美女权氏,征战蒙古都是带在身边,只是还是没有孩子。

可是这个女子却突然暴毙了,有人诬告权氏是被毒杀的,朱棣勃然大怒,下令严查此案,很多对食的宫女都被杀了,据说有一个宫女死前就骂了一句:“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啥意思了?就是说朱棣自己没有生育能力,这件事情在明朝的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却出现在朝鲜的野史中,其实好好想想,这件事情还真的很有可能了。

靖难之役(1399年到1402年)历时四年,朱棣打得很辛苦,有次徐皇后(徐达的爱女)都亲自上城楼杀敌了,朱棣很有可能就在这些大小的战役中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是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那肯定就得被保密了,他的后妃当然也就没有再生育一个孩子了。


湘西小木鱼


乍一看题目,差点把有书君弄糊涂了,朱棣怎么会没有一儿半女呢,明史上明明记载着朱棣是有四子五女的。仔细想想,有书君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想问朱棣在当皇帝的22年期间,为什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并非指他的一生。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10岁的时候受封燕王,20岁时就藩北平。

在建文帝削藩之时,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当上了皇帝,这一年他42岁,在这之前他跟徐皇后有四子五女。

但为什么在朱棣当22年皇帝期间,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分析一下。

  1、对爱的专一

  朱棣在爱的时候总是对一个人专情,在徐皇后还在的时候,他独爱徐皇后一人,两人几乎每天形影不离同寝共食,在《实录》中记载,徐皇后曾经跟其他妃子们说的话:“我每天都和皇上在一起”。

足以看出朱棣对徐皇后的专一。朱棣登基时已经四十多岁,而那时的徐皇后也只比他小一两岁,或许是因为身体原因,所以徐皇后没再怀孕。

徐皇后死后,他没再立新后,但册立了妃子,最得宠的要数王氏和权氏,但皇帝的独宠常常会遭人妒忌。

让他们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权氏得宠一年后便死了,而王氏也在永乐18年的时也病死了,所以得到帝王的独宠能活下来已经不易,更别说留下一儿半女。

  2、忧虑成疾

  对于朱棣无能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的事情,后世的史学家推测,很有可能是1392年,太子朱标死后。

朱元璋性情大变,开始屠戮功臣和权臣,尤其是在朱允炆上台后,决定削藩。

之后,朱棣逼宫除掉建文帝朱允炆,令其葬身火海。

但因有传言说,朱允炆并没有葬身火海,而是从当年朱元璋所建的密道中逃走了,朱棣知道后这便成了他的心头大患,就连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

除了帮助明朝外交及经济贸易的发展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有关朱允炆的蛛丝马迹,以除后患。

  那些年,朱棣过得战战兢兢,心理压力过大,在加上对很多国事久虑成疾,患上生殖系统的疾病,其表现形式肯定就是弱精症,这样就导致了他在后宫的辛劳没有任何成果的直接原因。

  这件事在《明史》里面虽然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可寻,然而在朝鲜《李朝实录》却可以找到一些证据,记载在权妃去世后,朱棣怀疑有人暗害权妃,于是下令严查,最终怒斩3000宫女。

就在朱棣处决这3000宫女时,《李朝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或有面诟帝曰:“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意思是说;一个宫女受刑时,对朱棣说;“你自己年老无能,我们和这些年轻的宦官私通,又有什么罪。”

当然这样有损大明形象的事情在史书上是不会有记载的,而《李朝实录》里面的内容也不能全信,因为关于这段记载全部来自于从大明返回朝鲜的金黑的口述。

而这个金黑据说也只不过是朝鲜妃子的一个随从。

  3、忙于政务

  在朱棣为帝的22年期间他一共发起了五次北征。

那时的朱棣经常出去走访基层民众,抚慰良善,劝勉生产,自己艰苦朴素不奢姼浪费,告状的也一个没有,所以朱棣治理下的北平,人民生产生活安定,甚至都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

加之两个儿子为皇储之位明争暗斗,鞑靼部阿鲁台数次侵边等事,也是让朱棣气恼上火。

或许就是因为过于忧心朝政加之岁数大,以至于身体出现了问题没能再生下一儿半女。

  以上就是有书君对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这个问题原因分析,虽然这些原因也只是推测,但不管怎么说,比较能确认的是,朱棣确是在当了皇帝以后就再没留下一儿半女。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比较有为的皇帝,共计在位22年,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但是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手中抢过来的,也因为这一点,他饱受后世历史学者的诟病。

朱棣的子嗣并不多。除了一个幼年夭折之外,才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并且这三个儿子五个女儿都是朱棣在没当皇帝之前,与王妃徐氏(徐达之女)所生。

朱棣登基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登基之前,算比较老实,与王妃相敬如宾,登基之后,后宫嫔妃开始多了起来。

在位期间,因为后宫丑闻,他曾下令清洗后宫,数千名宫女死于他的刀下。

甚至有学者也曾猜测,朱棣登基时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主要是年龄大了,四十二岁的年纪,在封建社会不发达的条件下,即使作为皇帝,也未见得还有多强的生育能力。而且又穷兵好武,他的兴趣更多的放在了战争和政治上。而且明朝后期的历任皇帝,都是子嗣不多。


大神曹84


朱棣这一生只有一个皇后,而这个皇后还是他作为燕王时的结发妻子,朱棣的9个儿女,有7个都是这位皇后所出,而且,在这位皇后去世以后,朱棣非但没有再立后,甚至再无所出,最后还和皇后合葬了。说明朱棣心中占了极重分量的女人就是徐皇后了,而且朱棣勤政无暇再找其他女人,故二十多年却没再生一子女。


历史摆渡人


朱棣一共四子五女九个孩子,但全都是在靖难之前所生,在其当上皇帝后的二十余年之中,的确没有再生下一儿半女,这的确令人奇怪。现在大多数网友根据朝鲜方面《李朝实录》的记载,认定是由于朱棣失去生育能力导致的,甚至有人一口咬定朱棣是在靖难期间由于战争而失去了生育能力。我认为这个可能性较小,且是孤证。

朱棣是否失去生育能力

前文说过,朱棣一共有九个孩子,因此可以确定朱棣是有生育能力的,那么是否真如《李朝实录》所载,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朱棣失去了生育能力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1、时间问题:朱棣最后一个孩子是其第四子朱高爔,生于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392年1月18日),此时的朱棣不过32岁,在这个年纪拥有9个孩子,属于正常水准。但是此时距离建文元年(1399年)爆发的靖难之役还有长达七年时间,而在此之后朱棣再也没有其他孩子出生,这就说明朱棣即使失去生育能力,也绝不是因为靖难之役。

2、《李朝实录》的记载。从这段记载来看,明成祖继位之后,同样向朝鲜方面索取美女进贡,此事的主角权贤妃和吕美人都是这时被送入宫的。宫中还有一名商贾的女儿吕氏,由于和吕美人同姓,因此想要结为好姐妹,但被吕美人拒绝,于是心生恨意。永乐八年(1410年),权贤妃去世,吕氏诬告说是吕美人下毒毒死了权贤妃,于是朱棣不仅虐杀了吕美人,且将其宫中的二百余人全部处死。后来,吕氏由于和宦官有私情,被朱棣发现,二人惊惧之下自缢而死。朱棣大怒,于是抓来吕氏的侍婢,这些人招认吕氏曾“欲行弑逆” ,这导致朱棣一怒之下连坐二千八百人,,且亲自监刑。而当时便有人说出了这句“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记载便是来于此处。

对于这段记载,我很是怀疑,因为这显然是宫人在受刑之时说出的话,是否只是一种类似于咒骂的话语,很难说。而且此事只记载于朝鲜方面的《李朝实录》,且是由朝鲜使者转述后记录的,中间是否有差池,也很难讲。

或许问题出在了徐皇后身上

如果以上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记载不可信,那么我认为问题极有可能出在了许皇后身上。根据《明史》中“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的记载,以及朱棣九个孩子中七个都是许皇后所生的情况来看,朱棣对于徐皇后可以说是宠爱到了极致。

那么是否失去生育能力的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极有可能出在了朱棣的最后一个儿子身上,朱棣的第四子朱高爔出生仅一个月后就夭折了,这对已经生育了数个子女的徐皇后来说,显然是极为奇怪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正是由于在生朱高爔的时候出了问题,导致徐皇后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呢?我认为是可能的。

那么事情会不会是这样,在朱棣极为宠幸徐皇后的情况下,由于徐皇后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朱棣为了不刺激到徐皇后,使其伤心,因此在忙于国事的情况下,极少临幸其他妃嫔,且在临幸其他妃嫔时采取了避孕措施,从而导致此后再无一子一女的出生,似乎也有可能。


总之,这件事情是个谜,究竟是什么原因,没人说的清楚。虽然朱棣身体原因有记载,但由于是孤证的原因,我认为记载并不可信。


香茗史馆


因为朱棣身患隐疾,无法生育。什么隐疾呢?

――阳萎!

这是有史书记载的。



明朝初期一直有从朝鲜进贡美女的传统,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了。

洪武二十二年四月,朱元璋传谕高丽国王,挑选女子与他的儿孙们婚配:

“我这里有几个孩儿,恁高丽有根脚好人家女孩儿,与将来教做亲。”

――《李朝实录》

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自立为王,国号“朝鲜”。但朱元璋仍然没忘记朝鲜儿媳妇:

“我实要做亲。我的子孙厮儿多、女儿小,恁那里才八岁,到十六岁便是成了。”

――《李朝实录》



后来,朱棣靖难成功,当上了大明皇帝,朝鲜太宗李远芳到南京朝见朱棣。

关于老爹要给自己讨朝鲜老婆这件事,朱棣记得很牢,于是三次在朝鲜选妃,不但喜欢上了朝鲜女子,还喜欢上了辣白菜。

他传旨太监去传答他的口谕:

“去年你这里进将去的女子们,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只看你国王敬重心的上头,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王如今有好寻下的女子,多便两个,小(少)只一个。”

于是,朝鲜国王李芳远为讨好明成祖,给成祖进贡了贤妃权氏、顺妃任氏、昭仪李氏、婕妤吕氏、美人崔氏。



“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廷,妃与焉,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

“善吹玉箫,最为宠幸”。

但是“永乐八年,侍上征虏,还至临城,薨。”

――《明史后妃传》

【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帝颇觉,然宠二人不发,二人自惧缢死。帝怒,事起贾吕,鞫贾吕侍婢,皆诬服云: “欲行弑逆。”

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 “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后帝命画工图,贾吕与小宦相抱之状,欲令后世见之。”】

――《李朝实录》



这段记载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朱棣让朝鲜给进贡美女,棒子国王就进贡了一批美女。有一个权氏能歌善舞,善于吹箫,受到朱棣的喜爱。

但是,权氏在随朱棣征蒙古的路上死了。

宫中有流言传出说是宫女吕氏嫉妒权氏受宠,就在侍奉权氏的时候,下毒害死了她。朱棣恼羞成怒,就杀掉了吕氏和数百个宫女。

不久之后,又爆出宫女贾吕和鱼氏与小太监私通的丑闻,这个贾吕也是朝鲜进贡的美女,是商人的女儿,故称贾吕。

善于吹箫的权妃刚刚去世,后宫却又爆出这样的丑闻,朱棣恼羞成怒,审讯宫女。

原来贾吕喜欢吕氏,但吕氏却瞧不上贾吕。贾吕就在宫中散布谣言,说是吕氏害死了权氏。

贾吕和渔氏见势不妙,畏罪自杀了,朱棣发怒,逮捕了宫女2800多人,全部凌迟处死。

有个宫女临死前爆料了朱棣的隐疾:

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也就是说,朱棣是个阳萎症患者。



他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

表面上似乎健康的朱棣,其实是一个疾病缠身之人。

史料中可以考证,朱棣病得不轻。

首先,他体内有寄生虫。

“洪武中,……燕王患瘕,太祖遣思恭往治,见他医所用药良是,念何以不效,乃问王何嗜。曰:‘生芹。’思恭曰:‘得之矣。’投一剂,夜暴下,皆细蝗也”。

――《明史·戴思恭传》

他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

“北征出塞,动至经年,为阴寒所侵而至”

――明朝官员张萱《西园闻见录》

曾做过医官的盛寅给他诊治过:

“即召入便殿,令诊脉。寅奏,上脉在风湿病,帝大然之,进药果效,遂授御医”

――《明史·盛寅传》

“出塞已久,人马俱劳,虏地早寒”

――《明太宗实录》

朱棣患有阳萎症,三十二岁后再无生子,这就是铁证。



朱棣比较爱吃生芹,而按医书记载:芹菜性凉,多食杀精。朱棣体内寄生虫也与之有关。而且,朱棣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这几方面都对生育能力有严重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