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晋国将伐吴之际,吴国为防御长江天险是如何进行兵力部署的?采取了哪些防御措施?

尤尼乌斯seven


西晋伐吴之战用“将要”来形容不太恰当,晋名将羊祜为筹备伐吴战略,足足筹备十年之久,只因提案遭到荀勖、贾充等人反对,才持续多年未能实施,羊祜终在伐吴之前病逝,留下名言:“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后人简化为“天下不如意事十居八九。”

羊祜病逝,百姓为之堕泪,为其立碑纪念。


那么吴主孙皓采取了什么防御措施呢?他就没打算防御,而是主动出击!

吴宝鼎三年(268年)秋九月,孙皓举国北伐,令左大司马施绩(名将朱然之子)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进攻合肥,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脩则、将军顾容等率攻击投降晋国的交阯叛军,对晋国发起全面战争。

晋派太尉司马望率步骑两万赶往前线,荆州刺史胡烈率先击退施绩,丁奉等转攻芍陂,晋安东大将军司马骏(司马懿七子)率军迎抵抗,丁奉强攻不下,随着司马望援军即将抵达,只得撤走。

晋将杨稷招揽交州叛军,大破吴军,击杀吴将刘俊、脩则,顾容率残军退守合浦,孙皓各路部队均失利。

但这没有制止孙皓的野心,往后数年里,他年年向晋国发动战役,有一次孙皓亲征,还把母亲及妃妾都带上,仿佛想要直接把家搬到洛阳去,扰得晋国不得安宁。

晋臣秦秀(秦朗之子,曹操的养孙)说:“以孙皓之虚名,足以惊动诸夏,每一小出,虽圣心知其垂亡,然中国辄怀惶怖。”就是指孙皓的举动扰得中国(晋国)惶怖不安。

与此同时,吴国南部的交州多年来叛乱不止,国内还频频有将领叛逃到晋国,若步骘之子步阐举城投晋,一旦西陵重镇落入晋国之手,三峡口门户打开,晋军可由长江进军。好在当时坐镇荆州的是名将陆抗,成功平灭步阐的叛乱。


西晋和孙吴当时的策略是反过来的,晋臣多反对伐吴,而是采取攻心策略不断诱使边境吴人投降,羊祜纳降了许多荆州边郡的吴国军民。司马炎同时派部队由南中进入交州龙编(今越南北)与吴国叛军联合,骚扰吴国南境多年,凭着这些小动作消耗吴国的国力。

孙吴却一点不像弱国,不仅穷兵黩武,孙皓大兴土木建设。当时有谣传:“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孙皓对此颇为迷信,对自己能一统天下深信不疑。

就在孙皓的折腾之下吴国民变四起,晋将羊祜深知早已是伐吴时间,屡次上书请求出兵,都没有得到准许。至到羊祜病逝,晋军伐吴都是按照羊祜生前拟定好的计划实施。

吴国大战略上对防守是非常消极的,孙皓为平定交州叛乱,调动了许多兵力南下,至晋灭吴之时,名将陶璜都还逗留在交州,没来得及率军回援。

吴军大体就分为荆州军和中央军,荆州军主力分布在江陵、西陵、乐乡、宜都、武昌、夏口,六处军事据点都是夹着长江防守,凭着天险之利使敌人无可趁之机。

说到吴国在荆州采取西陵、宜都、江陵、乐乡夹江防守的策略是来由已久,从周瑜夺取南郡起就差不多这样布置。后来陆逊凭借夷陵(西陵)、宜都夹着峡口防守,靠自卫还击的策略大破刘备。

不久,曹真、夏侯尚大军南下围攻江陵,又遭到江陵的朱然、公安的诸葛瑾联合抵抗。再到后来魏将王昶、王基南征,连攻江陵、西陵,均难以攻破吴军防线。西陵之战时,羊祜和杨肇率军增援步阐,又被陆抗的防线挡下来。

多个战例显示,吴国凭借西陵(夷陵)、宜都、江陵、乐乡(公安)四个点占着天险之利。后来杜预即将伐吴,还必须用离间计调走西陵的名将张政,打开防线的缺口,才得让王濬的水军在长江通行无阻。

中央军就是孙皓所掌控的禁军,晋东路主将王浑攻吴时,孙皓是派丞相张悌主动率军渡江迎击,王浑派安东司马孙畴和扬州刺史周浚进击,并将吴军击破,张悌、沈莹和孙震等战死,七千八百多人,震惊东吴。

同时孙皓还派陶濬率水军前往荆州增援,但他从建业出发才抵挡武昌,荆州就已经沦陷,只得逗留在武昌。

而吴国的荆州军在杜预、王濬、王戎、胡奋四路大军夹击下顿时瓦解,杜预主攻江陵、乐乡,王濬直破西陵、宜都,王戎和胡奋分攻夏口、武昌,使用原本相互呼应的长江防线都受到牵制,只得各自为战,被逐一击破。

即是说孙皓根本没来得及调整荆州的布防,反倒是他主动调走西陵名将张政,给王濬的水军打开国防大门。


吴国总兵力大约为二十万,张悌、诸葛靓等率三万渡江迎击王浑,陶濬约有一万人入驻武昌,他从武昌返回建业又向孙皓要了两万水军迎战,但部队还没出发就已经逃散,张象后率一万水军出发抵挡王濬。

张悌、陶濬、张象的部队都是孙皓从中央派出的主力,可推测孙皓的中央军就已经接近十万。

由于孙皓把部分军队派往交州,由名将陶璜统领,还未来得及返回。荆州总兵力大约就只剩七八万左右,分布在西陵、宜都、江陵、乐乡、夏口、武昌等重镇。

对吴国来说最好就是守住西陵、江陵、夏口、武昌四处,保障长江不被敌军所控制,王濬这一只部队正是破解吴军控制长江的关键,如果王濬的水军无法插入长江深处,那么晋国陆军跨江作战的风险可就大了。

退一步说吴国无法守住江陵和西陵,那么也应该死守夏口和武昌,昔年周瑜、刘备正是处于这个位置主动出击迎战曹操,大破曹操于乌林。

后来南宋凭着名将高达死守鄂州(武昌),勉强让南宋有苟延残喘的机会。守住这两处地方,至少能让王濬水军以及其余陆军不敢轻易打入吴国深处,虽只是让吴国多存活几年,一旦失去了荆州上游的长江,荆南和交州等同落入晋国之手。王濬凭着势如破竹的进军,令吴国残喘的机会都没有,王濬水军一旦打到建业跟前,长江天险彻底瓦解。

故而,孙皓于亡国之际,并没有做出什么有效反击的布置。


苏沉船


退伍兵为您解答!

东吴有长江天堑,乱世之时吞并荆州,全据长江,则足以自守。但天堑从来只能用来割据和防守,若要进取则远远不够。

吴国的西部防线:宜昌防蜀、江陵江夏防魏,而且,这两条防线,地利尽在对方(永安三峡、襄阳盆地),不聚集些兵力防御是不行的,好在有水军配合,但压力不小。兵力投入占总兵力的三成不为。

淮河一带,曹魏守寿春、合肥,东吴守濡须、采石,国界之间无险阻可凭依,魏退则唯有淮河,而后便是一马平川到黄河,吴退则还有长江天险,但曹魏如若长期在江北屯驻,则东吴江东与荆州之间的联系则容易被切段,切断后的江东难以持久。所以双方都是退不得的。所以自2世纪20年代起,三国时代后期的大规模作战都在这一线,吴国的兵力投入在这一线必须五成。

采取的防御措施,

南方防御长江,不需要把整个长江延岸都防御起来,只需要在重要的地方设置岗哨就够了。

1、登陆作战,需要大量的小船,因为有楼的大船吃水线深,是不能靠近岸边的,会搁浅。因此如果敌人想要大举进攻,就必须要召集大量的小船。

2、大规模的登陆只能在少数几个地方才能实现。渡江作战,必须选择在河面宽广的地方,因为河道窄则水流急,小船掌舵困难。而适合一次横渡数千上万人的渡口,长江虽长,也就是那么几个。

欢迎点评,谢谢!



用户6088318925


众所周知,东吴最大的优势就是长江天堑了,这条防卫线上,东吴水军可以通过水路迅速集结,救援长江上被攻击的各处要地,对防守来说十分便利。所以,当年孙权不惜背盟,偷袭荆州这处长江上游地区。曹丕三路伐吴,曹休,臧霸攻入建邺附近,结果因为东吴援军迅速云集而功亏一篑。到了孙皓时代,蜀汉虽然已经灭亡,但是东吴依然拥有二十多万军队,分布在长江上中下游的各个要地,还收复了交州之地。因此,西晋要灭东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东吴长江防务的关键,历来就是荆州的上游地区,因为东吴一旦受到攻击,从上游水路东下驰援最迅捷。反之,敌军占据荆州,再顺流而下也是一样。所以,朱然父子,陆逊家族三代都在荆州镇守。荆州的防守的关键就是江陵,如果把长江形容成一条巨蛇的话,江陵就是它的头部,蛇无头不行呀。而江陵的防务又由西面的屏障西陵(夷陵),江南的屏障公安等地组成。只是,蜀汉灭亡之后,东吴不得不加强西面防务,于是乐乡,宜阳,夷道等地都成了军事重地。而且,东吴还在水道入口处,暗中设置了铁锁横江和大铁锥,用以阻挡西晋水军。



但是,仅仅是这些准备,远远不够的。当初,陆逊父子,朱然父子时代,蜀汉还没有灭亡,荆州防务主要是在襄樊和北江夏一线。到了陆抗中后期,蜀汉一灭亡,形势就紧张了。特别是陆抗经历了“西陵之战”后,更是感到东吴军队实力上的不足。所以,陆抗直到临去世时,还上奏孙皓要求增加荆州防务的资源,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陆抗去世后,接手陆抗部队的儿子陆晏,陆景等人,又明显缺乏战斗经验和军事能力。所以,东吴在荆州的防守看似很紧密,最终还是因实力不济,准备不够,被西晋各个击破,节节败退。



西晋灭吴之战,一下子分兵六路,其中五路犹如“五爪”,直扑长江天堑的上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按住这条“巨蛇”,使其不能闹腾,彼此不能相救。然后,再由王濬率领从蜀中顺流直下,最后直捣建邺。东吴方面,先是派出丞相张悌,孙震,沈莹,诸葛靓率三万精锐对抗西晋淮南军,结果被打得大败。西晋王濬军带领蜀中水军,烧毁铁锁,攻破江陵外围的西陵,夷道,乐乡等地,东吴将领陆晏,陆景,宗室孙歆等人先后被俘杀。随后,王濬很快杀到建邺,而孙皓派出的阻击的张象部,也顺势投降了。

由此,单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东吴军队太依赖长江天堑,所以对西晋的进攻准备不够充分。当长江天堑的优势荡然无存后,蜀汉又早已灭亡,外无强援,东吴上下很快就失去了抵抗力,最后被西晋统一。


大飞熊骑士


防江北,没有防从蜀地顺流而下。


鱼游的海


公元279年,西晋发动灭吳战争,王浚率水师由益州出发,船帆浩荡,旌旗蔽天,由长江上游直下,陆路由杜预配合,直捣建业。此时东吳设六道拦江铁锁,企图封江。但王浚不为所动,用油焚烧铁锁,冲破阻拦,顺江而下,吳军纷纷败逃,晋军迅速进抵建业城下,吳主孙皓见大势已去,挂出降幡,至此,建立59年的东吳为晋所灭,三国一统。此时正值280年。


文舀


不是很清楚,不过东吴防御北拒曹魏,西防蜀汉,都是有安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