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赫赫戰功的劉襄,為何不敢取劉恆而代之?

非不定高


在呂后去世後,大漢帝國的權力落入外戚呂氏之手,趙王呂祿、梁王呂產分別統領北、南兩軍,呂產為相國,劉氏皇族已然大權旁落。在這種情況下,齊王劉襄率先起兵,討伐呂氏。後來周勃、陳平等人發動政變,剷除諸呂。可以說,在反對諸呂的鬥爭中,劉襄有首義之功,他又是漢高祖劉邦的親孫,為什麼他沒能當上皇帝,反而是在毫無功勞的劉恆當上皇帝呢?

第一,劉襄有首義之功,但並非平呂的主要功臣

呂后死後,呂氏外戚集團與劉氏皇室集團的矛盾極劇尖銳化。在皇室集團中,齊王劉襄率先起兵,發佈檄文,聲討呂氏家族的罪行,號召天下群起而討伐。相國呂產派大將灌嬰率部出關中,平定齊王劉襄之亂。灌嬰是帝國的開國大將,對於呂產的命令,他陽奉陰違,他已經察覺到呂氏家族已經加快奪權政變的步伐,自己倘若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上身,成為帝國的罪人。灌嬰的軍隊進抵滎陽後,便按兵不動,暗地裡與齊王劉襄等取得聯繫,達成一致意見:倘若呂氏集團有政變的苗頭,他將聯合齊國軍隊反攻。

劉襄舉事,把呂氏集團的注意力引向外,這才讓周勃、陳平等人有機會在內部發動政變,一舉奪權,剷除呂氏集團。從這點看,劉襄是有功勞的。那麼為什麼他沒有當上皇帝呢?他雖然有首義之功,但剷除諸呂,主要是靠周勃等人的力量。因此,誰的功勞大,誰在立皇帝一事上就有更大的發言權。周勃、陳平等人,才是決定皇帝人選的關鍵人物。

第二,琅琊王劉澤的挑撥離間

劉襄是漢高祖劉邦的長孫,齊悼惠王劉肥的長子。從血統上看,完全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再加上他有首義之功,似乎更是皇帝的不二人選。在諸呂覆滅後,朝中重臣的確考慮過立劉襄為皇帝。此時,一個人的反對起到很關鍵的作用,這個人便是琅琊王劉澤。

劉澤之所以反對劉襄,乃是因為兩人有矛盾。

劉澤與劉邦是同族,他跟呂后的關係也不一般,他的妻子是呂后妹妹呂須之女。劉邦去世後,呂后當國,劉澤耍了一些伎倆,被封為琅琊王。劉澤的琅琊國,就是從劉襄的齊國劃出去的土地,有十幾個縣。如此一來,劉襄平白無故損失一大片土地,心裡的怨氣可想而知。

呂后去世後,劉襄聚眾起兵。劉襄當然沒忘掉被劉澤佔去的琅琊國,於是假意請劉澤到齊國,稱願意推劉澤為盟主共同反呂。劉澤信以為真,就動身前往齊國,結果被劉襄軟禁,琅琊國的軍隊也被劉襄吞併。

劉澤吃了大虧後,想了個脫身之計,他忽悠劉襄說:您是高皇帝的長孫,理應繼承皇位。在劉氏家族中,我最年長,說話還是有點份量的,不如讓我進京遊說群臣。

劉襄聽了很高興,便送劉澤去長安。可是他不想想,自己對劉澤下黑手,還能期望劉澤幫他說話嗎?

劉澤是劉邦的堂兄弟,此時應該年齡很大了。作為劉氏家族的長者,確實說話是有份量的。他到長安後,不僅未替劉襄說話,反而力阻立劉襄為帝。什麼理由呢?劉澤說:齊王的舅父駟鈞,為人兇殘暴戾。現在剛剛平定呂氏外戚之亂,如果立齊王劉襄,又來了駟氏外戚,不等於扶植另一個呂氏集團嗎?

第三,為什麼劉恆能當上皇帝?

劉澤是個很懂心理學的人,他抓住眾人對呂氏外戚的恐懼心理,大力宣揚劉襄的外戚的暴戾,讓諸大臣對劉襄稱帝有一種牴觸心理。那麼要立誰為皇帝呢?這個皇帝人選必須要具備一個條件:沒有強大的外戚。

於是劉澤提出另一個人選:代王劉恆。

為什麼呢?因為劉恆的母親薄太后跟呂后不同,史書稱她”母德仁慈“,薄氏外戚勢力也比較弱。據史書載,主要外戚是薄太后的弟弟薄昭。這時薄昭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人,權勢不大,後來劉恆當皇帝后,他就雞犬升天,幹了不少傷天害理之事,後被文帝賜死,這是後話。

代王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在劉邦諸子中,他並不受關注,其母薄太后在劉邦生前也不受寵幸,因此母子都比較低調。劉恆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小心謹慎,不愛惹事生非。這個性格特點,反而成了他爭奪皇帝的優勢。包括周勃陳平在內的朝廷重臣,顯然更希望能立一個性情和善的皇帝,這樣子自己才能長保富貴。

於是最後順理成章,代王劉恆入主長安,而齊國劉襄則與皇位失之交臂。


君山話史


齊哀王劉襄沒當上皇帝,而代王劉恆當上皇帝,主要是因為:

1、漢代實行的是以孝治天下,劉恆很孝順,在後來的二十四孝中列名。劉襄也可能能孝順,但這點比不上劉恆。

2、劉恆的母親家沒有什麼勢力,老婆竇氏一家更是不行,在劉恆沒當皇帝之前,根本就是窮老百姓;而劉襄這邊就不行了,他的舅舅家族勢力很強大,而德行更是比小心謹慎規規矩矩的薄、竇兩家差的太遠了。

3、當時發動政變的大臣多是劉邦的功臣,他們鑑於孝惠帝的文弱,所以希望立一個年齡較大、品行較好的人當皇帝,而淮南王劉長雖然也是皇子,但是性格太兇悍,所以根本就不在大臣們的考慮之中是理所當然的是了。

4、還有大臣們認為齊王的勢力太大,而且掌控著的又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齊地,所以齊王當皇帝會立刻把他們這幫功臣擠到一邊;而代王所在的代地別說是古代,就是在現代也不是好地方,代王當皇帝仍然有求於他們這些故舊大臣,有利於他們保助自己的地位。所以當上皇帝的是劉恆,而不是齊哀王劉襄。

不過,劉恆這個人基本上還算厚道,但也不是什麼好鳥。比如,他當上皇帝之後,立即對在倒呂政變中居功至偉的兩個侄子動手:劉章本來是大臣位在發動政變前允封為趙王的,但是漢文帝沒有這麼做,開始只是加封,後來鑑於其功勞太大,才從齊國劃出一個城,封為城陽王,但打壓並沒停止,所以劉章僅僅做了兩年的城陽王就鬱鬱而終;而劉興居被封為濟北王之後很快就因謀反被殺掉;至於齊哀王劉襄,死得更早,在漢文帝元年就死了,沒等到漢文帝去動手。齊哀王之子齊文王劉則沒有後代,齊國被廢,不久,又封齊悼惠王劉肥的幾個兒子同時為王,把原來的齊國一分為七。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除了齊國、濟北國和城陽國,全部被滅。

至於劉恆的僅剩的一個弟弟,也不久就在被廢遷蜀的途中服毒自殺。這樣劉恆帝位的潛在競爭者全部完蛋。


南極企鵝哥


齊王劉鑲名不正言不順根本無法取得天下的支持,根本得不到皇位。

齊王劉鑲雖然勢力最為雄厚,但是劉恆是劉邦唯一的兒子,最有資格繼承皇位,文武百官都支持,劉鑲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剛剛參與滅呂勢力的內亂。



齊王劉鑲的父親劉肥是私生子,雖然是長子只有劉邦有兒子在就無無繼承權。齊王劉鑲雖為劉肥嫡長子,但是由於父親的原因,自己一脈只有劉邦還有後代就無繼承權。而對於王公大臣來說,立齊王劉鑲稱帝無利,立代王劉恆稱帝有利。


因為劉鑲稱帝,大臣不會得到很大的封賞,因為齊王劉鑲勢力最強大,自己人才濟濟,而漢文帝劉恆勢單力薄,對於擁護自己登基會感激他們,會給他們官進爵,逶迤重仁。所以大臣們最後都覺得立劉恆為帝,對於齊王劉鑲給予大量金銀財寶和美女。齊王劉鑲呀自己滅呂中出力最多,功勞最大皇位至少是自己的,結果冒出來個叔叔代王劉恆,劉鑲傻眼了,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由於對於朝中文武百官的忌憚,和國內勢力的發對,齊國並沒有叛亂,劉鑲最終鬱鬱而終。


百花爭豔只為你


想知道劉襄為什麼不能取代劉恆?就得了解劉襄起兵的前後過程。

劉襄不能取代劉恆的原因,來自三個人。

劉襄是劉邦庶長子劉肥的長子,他的父親齊王劉肥差點被呂后毒死,後來委屈求全才保得性命,不久就病死了,劉肥死後,長子劉襄繼承了齊王的爵位。

劉襄及其兩個弟弟劉章、劉興居是劉邦在世的最有能力的孫子輩,三人均是劉肥的兒子,年輕有為,劉章是平定諸呂之亂的首要功臣,而劉襄是平定諸呂之亂的重要功臣。



呂后死後,諸呂掌握朝中軍政大權,趙王呂祿擔任上將軍,呂王呂產擔任相國,此二人掌握著朝中最主要的軍政大權,準備在京城政變,劉章的妻子是呂氏族人,劉章通過其妻知道了呂產和呂祿的陰謀,便馬上通知其兄長劉襄起兵反呂。

正是因為劉章的通知,劉襄才得以起兵,但漢代的諸候王是沒有兵權的,兵權在諸候國的國相手中,劉襄與其舅父駟鈞商議,便設法逼死了齊國國相,然後掌握了齊國的兵權,駟鈞但成為劉襄不能繼承帝位的第一個原因。

劉襄奪得齊國兵權後,感覺勢力不夠,便邀請劉邦的堂兄弟,當時任琅琊王的劉澤一起起兵,劉澤同意了,當劉澤來到齊國後,結果被劉襄軟禁了,然後劉襄又奪了琅琊國的軍隊,劉襄便發動這兩支軍隊開始一路向西進攻長安,琅琊王劉澤就成為劉襄不能繼承帝位的第二個原因。



劉襄起兵後,一直向西打,消息傳到長安,相國呂產就派出大將軍灌嬰率軍抵擋劉襄,當劉襄打到濟南郡時,大將軍灌嬰率軍來到了軍事重鎮滎陽,就不再前進,派人與劉襄講和,劉襄便停在濟南郡等候消息,大將軍灌嬰就成為劉襄不能繼承帝位的第三個原因。

正因為劉襄在外的軍事壓力,導致呂產和呂祿不斷做出錯誤的佈署,而在內朝的劉章和周勃、陳平等人,設計奪了上將軍呂祿的兵權,有了兵權後,先後誅滅呂產、呂祿及朝中呂姓族人,控制了長安。

然後功臣們就開始討論誰來繼承皇位的問題,擁有發言權和決策權的大臣主要有周勃、陳平、劉澤等人,結果功臣們選的是劉恆,為什麼不是劉襄?




原因如下:

1、因為劉襄的舅父駟鈞在當時的名聲很不好,是個惡人,功臣擔心劉襄登位,會從重蹈呂后的覆轍,外戚掌權;

2、因為劉澤個人的原因,劉襄起兵採用欺騙的手段軟禁了劉澤,然後奪了他琅琊國的軍隊,劉澤一直懷恨在心,在設法騙得劉襄信任後,以進京協助劉襄繼承帝位為由趕赴長安參加決定皇帝人選的會議,結果劉澤不僅沒有選劉襄,還讓其它功臣不要選,劉澤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3、因為大將軍灌嬰的原因,灌嬰駐守在滎陽,滎陽是進入長安的門戶,灌嬰明面和劉襄講和,實際上起到的作用是阻止了劉襄進入長安,劉襄不進入長安,無法施加影響,就難以繼承帝位,而且灌嬰駐守滎陽,劉襄又不敢打,打又打不過,灌嬰可是劉邦時期的開國元老,身經百戰,有勇有謀,劉襄無法和灌嬰相比,又沒有其它辦法,只能無奈地等消息。

劉襄因為這三個人的原因無法繼承帝位,當然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劉襄本人也是年輕有為,功臣們不願意新繼位的皇帝太能幹,如果皇帝太能幹,勢必會讓功臣們不好乾。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在滅諸呂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齊王劉襄為什麼不敢反叛取代文帝劉恆,這就牽扯到一個既定元素了,那就是當時的劉恆已經是皇帝,而不是代王,這時候劉襄在反叛定會被天下人合而誅之,在劉恆還是代王時,如果劉襄突破灌嬰的阻攔,殺入長安稱帝,那麼劉襄就是合法的皇帝。

呂后去世後,呂產呂碌兄弟把持朝政,意圖謀反,而此時身在長安的朱虛侯劉章密告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讓他起兵入關中,以圖帝位,這兄弟兩個在滅諸呂中起決定性因素。

呂產得知齊王起兵後,命令灌嬰帶兵迎擊齊王,而灌嬰在離開長安之前便和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密謀剷除呂氏集團,灌嬰帶兵行至滎陽時與齊王相遇,雙方並沒發生衝突,灌嬰暗中向劉襄透露滅諸呂的意圖,卻又阻攔齊王繼續行軍前往關中,此時如果齊王一意孤行,強行入關,灌嬰很有可能不會進行強有力的阻攔,一旦齊王入駐關中,那麼皇帝之位便唾手可得。

而灌嬰之所以不放齊王入關,其實也有他的小算盤,首先以齊王的實力完全可以不依靠朝中大臣們的實力就能滅掉諸呂,到時候,不論是周勃陳平,還是灌嬰都會被齊王近臣擠出權利中心,但如果阻攔齊王,讓陳平周勃自己動手平叛,雖然費點力氣但如果成功那麼大臣們便掌握了主動權,就算點子背,失敗了,那麼也能放齊王入關,不至於滿盤皆輸。

在灌嬰與齊王對峙時,齊王的弟弟朱虛侯劉章發揮了重要作用,先是呂碌被忽悠交出了兵權,呂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率兵進宮意圖叛亂,卻被朱虛侯劉章斬殺,呂氏集團也隨即覆滅。

這時候,主動權已經從齊王手中換到了朝中大臣們手中,陳平周勃經過商議決定立代王劉恆為帝。

當劉襄得知劉恆稱帝后,束手無策,只能率兵回國,如果此時叛亂,那麼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反叛了。回國一年後劉襄病死,諡號齊哀王,年僅二十八歲,而他的弟弟劉章,事後被封為城陽王,兩年後病逝,年24歲。





淺讀歷史


齊哀王劉襄是漢高祖劉邦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的嫡長子兼接班人。換言之,他是漢高祖的庶長孫。在“剿滅諸呂”之後,漢惠帝劉盈庶出的兒子們被劉襄的弟弟東牟侯、濟北王劉興居殺了個乾乾淨淨!彼時嫡長房已經絕嗣,新皇帝要麼是漢高祖彼時仍然活著的庶子——時任代王的漢文帝劉恆(淮南厲王劉長首先年紀比劉恆小,而且他是呂后一手養大的,直接被排除了),要麼就只能是劉襄這位庶長孫!而彼時的實力對比擺在那裡,齊藩的實力已經強大到可以發動軍事政變奪權,甚至殺光漢惠帝的所有兒子。以漢文帝代國那點兒實力和齊藩拼,無異於以卵擊石。那麼,為什麼最終卻讓漢文帝撿漏成為了新皇帝呢?



首先是劉姓宗室。呂后在位期間,雖然毒死了趙隱王劉如意、餓死了趙幽王劉友,趙恭王劉恢也因為呂氏家族的緣故殉情自殺了。但是,遠支的楚藩、吳藩等等實力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只不過因為事不關己,都採取了作壁上觀的態度。但是,“剿滅諸呂”實際上只是齊藩一家在搞事兒,並沒有事先與其他各藩通氣,甚至連齊哀王劉襄的叔叔——時任代王的漢文帝以及淮南厲王劉長,事先都不知道。既然沒有參與“集資”,自然也就沒有資格參與“分紅”。換言之,劉襄當皇帝,這些人什麼也得不到!相反,擁護漢文帝劉恆即位,這些劉姓諸侯王們起碼還能撈一個“擁立”之功!同時,劉襄扣押琅琊王劉澤之舉也讓各藩心有餘悸,在尚為得到天下之時,劉襄便打起了小宗諸侯王封地的主意,想要吞掉劉澤的琅琊國。如果不是劉澤用計脫身,恐怕琅琊國早已被齊國吞併。試想,劉襄如果成為了皇帝,楚藩、吳藩這些小宗旁支,設置包括近支的代國、淮南國還能有好果子吃?因此,劉姓宗室破天荒取得了一致,反對劉襄當皇帝!



其次是周勃、陳平這些開國勳臣。這些人雖然是“剿滅諸呂”的功臣,但是整個政變過程中,齊哀王劉襄對他們只是利用,從來都不是“聯盟”。而他們,也僅僅是為了自身利益,自願或不得已被“裹挾”其中,參與了政變。夏侯嬰甚至是為了“自保”,才帶著劉興居進宮,殺光了漢惠帝的兒子們。換言之,齊藩與開國勳臣之間只有相互利用和赤裸裸的利益關係。劉襄如果當皇帝,是憑藉著“剿滅諸呂”功績上臺的,並不是周勃、陳平這些老臣“擁立”“施捨”的,他們最多隻能算“跟班”,連“股東”都算不上!而且,齊藩的實力擺在那裡,朱虛侯、城陽景王劉章和東牟侯、濟北王劉興居等等這些劉襄的兄弟也都不是吃素的。一旦劉襄成為皇帝,且不說周勃、陳平這些老臣能得到什麼,能不能保住現有的利益都很難說。相反,如果擁立漢文帝劉恆,這些人的身價立馬就不一樣,如何取捨,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這些開國勳臣並不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周勃手裡可是握著兵權的!這也是他們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再其次,在齊悼惠王劉肥以“認妹妹當媽”並割去一個郡為代價保住性命之後,齊藩便與朝堂徹底隔絕了。在呂后當政期間,齊藩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幾乎為零。“剿滅諸呂”之後,齊藩雖然憑藉著武力佔據了一定優勢。但是,他們在朝堂之上缺乏根基,與開國勳臣、勳二代以及文臣武將並沒有太多利益關聯。而這些人更多的還是關心自身利益,與這些人關係盤根錯節、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周勃、陳平等人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周勃、陳平能夠獲得更大利益,自己的利益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既然周勃、陳平反對劉襄來當這個皇帝,朝堂之上的這些人自然也是繼續觀望,沒有誰會出頭替齊藩站臺。



在失去了劉姓宗室、開國勳臣和朝堂之上群臣的支持,劉襄想要成為皇帝,只剩一個途徑,那就是武力奪位!但是,這可是在漢初,而不是文、景、武削藩之後,且不說周勃手裡的軍隊,單那些劉姓諸侯王手裡的軍隊就夠劉襄喝一壺的,楚元王劉交、吳王劉濞,那可都是“槍林彈雨”裡百戰餘生之人,劉襄不得不掂量掂量!更何況,既然你劉襄作為孫子可以武力奪位,那我們這些漢高祖的親兒子、親兄弟、親侄子難道不可以嗎?搞掉劉襄自己機會更大!如果劉襄一意孤行,這些劉姓諸侯王攪和進來幾乎是必然的,劉襄得不償失,這也正是劉襄最終放棄皇位的原因所在。


農民工歪說歷史


當時呂家的勢力不大嗎?可以說比劉襄的勢力要大得多,為呂雉死後雖然有呂家的人想造反,但是整個呂家都被拔出了,更何況只是一個小小的齊王劉襄而已。

當時劉襄的勢力確實很大,而且也確實立下了大功,呂雉死後呂家的人確實想發動政變,當時劉襄果斷起兵向京城進發,消滅呂家勢力,呂祿、呂產被消滅。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來說劉襄繼承地位應該是大勢所趨的,首先來說實力有,齊國本來就是最大的封國,雖然說呂雉在當政期間把齊國分割了一些出去,但是還是不能動搖齊國的元氣,劉肥作為劉邦的長子,所以劉邦也把最富強的齊國封給了劉肥,所以說齊國的實力是有的。其次就是按照繼承順序也應該是劉襄,當時呂家的實力被剷除,所以劉盈,呂家的這一支後代是不考慮的,那麼作為劉邦的嫡長孫劉襄這個時候繼承帝位也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這個時候有人就開始反對了,首先起來反對的就是琅琊王——劉澤。主要還是因為劉襄騙了劉澤,把他的封地琅琊國都騙去了,劉澤怎麼可能輕易讓劉襄登基呢。

還有最主要的還是當時大臣的反對,劉襄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反對,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的實力太大了,我們看看當時代王劉恆的實力,可以說劉恆能夠當上皇帝就是因為他根本沒有任何實力,唯一的就是劉邦的兒子。而且這個時候其實還是有很多大臣都是跟隨劉邦打天下時候的,對於劉邦的兒子自然是支持多一些的。不過最主要的當時大家都是想擁立一個沒有勢力的人上臺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呂雉的事再次發生,另一方面也是好掌控這個皇帝。而劉襄一上臺的話,顯然都是不符合的、所以他自然就只能乖乖的回到他的齊國了。結果劉恆一上臺,為了感謝或者說是為了麻痺劉襄就把之前呂雉分出去的齊國的領土都還給了劉襄,但是劉襄當年就死了。

劉襄不是不想當皇帝,當時劉襄帶兵去京城其實就是去奪帝位的,但是奈何沒有人支持。當時支持他的也就是齊國國內而已,大漢朝廷之中沒有人支持的話,那麼都是空的。要知道當時的劉氏王侯不止他一個,一旦他選擇造反的話,那麼只可能失敗的。所以大臣不支持,同姓的劉氏也不支持,劉襄還有什麼機會呢?


中國歷史研究所


呂后去世,在平定諸呂之亂中,劉襄是功勞最大,又是勢力最為強大,而且也是最該繼承皇位的人。但是他最終什麼也沒得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劉襄劇照)

說劉襄功勞最大,理由有三點:一是劉襄最先起事,打著平定諸呂的口號向朝廷進軍,才把這件事挑了起來。二是因為劉襄起兵,讓諸呂把兵權交到灌嬰的手裡,灌嬰帶兵抵抗劉襄。如果按照呂后當初囑咐諸呂的,千萬不要交出兵權,灌嬰沒有獲得帶兵的機會,平定諸呂肯定是沒有機會的。三是劉襄的弟弟斬殺了呂產,因此周勃、陳平才得以剿滅諸呂。

說劉襄的勢力最強,這話也不誇張。當時劉襄擁有齊國廣大的地盤,軍隊也不少。同時,朝廷中又有弟弟劉章和劉興居當內應。而且,朝廷中的大臣周勃、陳平、灌嬰其實一開始也對劉襄比較友善。畢竟諸呂才是共同的敵人,他們是站在同一個陣營裡的。所以說,劉襄實力最強,機會最多。

說劉襄最有資格繼承皇位,是因為劉襄是劉肥的長子,而劉肥是劉邦的長子,也就是說劉襄是劉邦的長孫。劉邦的8兒子中,除了劉恆和劉長外,要麼老死了,要麼被呂后搞死了。就算劉恆、劉長,也並不是劉邦的嫡子,而且位次上低於劉肥。再說了,劉盈去世後,呂后都立過劉盈的兩個兒子前後少帝為帝了。按照皇位繼承的順序,最多在前後少帝的平輩中選擇(因為他們沒兒子),斷然沒有在上一代中選皇帝的道理。而在前後少帝的平輩中選擇,劉襄肯定是最有資格的。

(呂后劇照)

那麼,既然劉襄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為什麼最終劉襄什麼也沒得到呢?他究竟在什麼地方沒做對呢?

一、劉襄不團結皇室成員。

劉襄雖然把義旗舉起來了,但是他的氣量顯得非常狹小。他乾的第一件事,就是進攻琅琊國,扣押劉澤,試圖把劉澤的封地奪過來。接著又進攻呂國,奪取了呂國所在的濟南郡。

固然,無論是琅琊郡,還是濟南郡,本來就是齊國的土地。是在呂后當政期間,呂后刁難劉肥,劉肥不得已,把城陽郡割給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接著,又把濟南郡割給呂后的侄兒呂臺。再接著,又把琅琊郡割給呂后的妹妹的女婿劉澤。

也就是說,無論濟南郡,還是琅琊郡,本來就是齊國的。但是,你劉襄現在是要幹什麼呢?是想要得到整個天下呀。既然要奪整個天下,你為啥還在乎區區兩個郡呢?再說,你因為在乎這兩個郡,結果一下把皇室成員給得罪了。

劉澤雖然是呂后妹妹的女婿,但是,他也姓劉,而且還是劉邦的遠房堂弟。他在整個老劉家,差不多輩分是最高的,威信也是最高的。雖說你只得罪了一個劉澤,但是,所有的皇室成員都看出來了,你有多麼的自私,大家怎麼還會擁戴你呢?

所以,當劉襄向各諸侯王寫信,讓大家一起來擁戴他的時候,大家反映都很冷淡,都按兵不動。

(周勃劇照)

二、劉襄不團結朝中大臣。

劉襄如果想當皇帝,最重要的,他必須取得朝中大臣的信任。他要想取得朝中大臣的信任,就得想辦法交好朝中大臣們。但是他一開始的做法,就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惡感。他為了獲得兵符,和舅舅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一起,把他的相國召平包圍起來,逼迫召平自殺。

這種連自己手下的大臣都不能團結,和一些手下聯合起來,打擊另一些手下的做法,讓周勃、陳平等人非常擔心。這樣的一個劉襄,一旦當了皇帝,他肯定就會做出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的事情。周勃、陳平等人,怎麼會不擔心呢?

再說了,劉襄自始至終,沒有主動聯繫過周勃、陳平,他只是寫信給諸侯國王們,根本就沒有想過周勃、陳平等朝中大臣才是最重要的力量。

劉襄不團結皇室成員,又不團結朝中大臣,最後,皇室成員和朝中大臣聯合起來,一下就把劉襄排除在外了。

當時,劉澤假意對劉襄說,他會進京讓朝中大臣迎劉襄當王。愚蠢的劉襄信以為真,放劉澤進京。而劉澤進京後,則對周勃、陳平等人說,劉襄非常信任他的舅舅駟鈞,而駟鈞這個人非常殘暴。劉襄要是當了皇帝,一定會重蹈外戚干政的覆轍。

這話一下戳中了大臣們的心病,大臣們擔心的不是外戚干政,而是自己不受重視。因此,大家一合計,選了沒什麼背景,同時性格又比較仁厚的劉恆。劉襄就這樣徹底涼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要想當皇帝,要麼有名分威望,要麼有絕對實力,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劉襄兩個都沾邊,但是兩個都不佔絕對優勢。

先說名分

劉襄的父親是齊悼惠王劉肥,劉肥的母親曹氏是漢高祖劉邦的情婦,在劉邦未發跡時就跟隨劉邦。因此,劉肥是劉邦的私生子,也是劉邦的庶長子。劉邦建立漢朝後,分封宗室,封庶長子劉肥為齊王,任命平陽侯曹參擔任齊國相國,輔佐劉肥治理齊國。

劉襄是劉邦的長孫,從名義上講,劉肥一系是除漢惠帝劉盈外最有資格當皇帝的宗室。但是,同樣都是庶子,劉邦的其他子孫也是有資格的,齊王一系並不具有絕對的優勢。

再說實力

公元前201年,劉肥被劉邦封為齊王,建立齊國,定都臨淄,統御七十三城,是西漢初期最大的諸侯國。

在平定諸呂之亂時,劉襄首先在外發兵攻擊諸呂,劉襄的弟弟劉章在內與功臣集團一起誅滅了呂氏外戚。劉襄兄弟是平定呂氏之亂的最大功臣,因此,在朝野上下很有威望,很多朝臣願意立劉襄為皇帝。

但是,劉邦死時,留下了三個實力最大的集團—劉氏皇族、呂氏外戚、功臣。在呂氏外戚被滅之後,劉氏皇族在立皇帝時天然的不會團結在一起,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功臣集團最有實力了,功臣集團想立誰,那麼誰就能當皇帝。

那麼,劉襄比劉恆差在哪裡呢?居然沒有被功臣集團看上?

1.從明面上來看,是劉襄的舅父駟鈞,為人兇殘暴戾,大臣們擔心出現又一個呂氏集團。

2.實際上來看,是功臣集團忌諱劉襄。劉襄相對於劉恆來講更加英明(當時是這樣),不容易受功臣們控制,或者說,功臣們也怕鳥盡弓藏。在英明神武的皇帝手下當官肯定是不舒服的。

3.劉恆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很低調,是功臣們理想的皇帝人選,因此,在呂氏覆滅後,劉恆被陳平、周勃等人迎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大家好,我是“風雨的學習號”,如果大家感覺我寫的有道理,請關注我吧!


風雨的學習號


嚴格來說,劉襄所立的不是赫赫戰功,而是在誅滅諸呂的行動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劉襄(?-前179)是漢高祖劉邦長孫,齊悼惠王劉肥長子,承嗣為齊王。

前189年,劉肥去世,劉襄以長子身份即齊王位。前188年,漢惠帝劉盈駕崩,呂后臨朝稱制。前186年,劉襄之弟劉章入宿衛長安,封朱虛侯,前180年,呂后駕崩,呂產、呂祿準備舉行政變,劉章知其謀,陰告他發兵入關誅諸呂,並藉此乘機奪取帝位,劉襄接到弟弟的通報之後遂舉兵西進。呂產聞迅派灌嬰率兵迎擊,灌嬰至滎陽(今河南省鄭州市屯兵滎陽市)後止步不前,派使者與劉襄溝通,雙方達成一致後偃旗息鼓,罷兵休戰,等待長安的時局變化。

此時的長安,朱虛侯劉章與周勃等功臣集團核心人物聯手誅滅諸呂。

照理說,從政變的實施者角度,朱虛侯劉章立下了蓋世奇功,齊國作為一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劉襄所率領的軍隊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威懾(對諸呂派系)和激勵(對功臣集團)作用,說是有不世殊勳亦不為過,但是,最終長安的大臣們迎立代王劉恆為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只劉襄得罷兵歸國。

在長安功臣集團那裡,新皇帝必須是一個母家缺乏政治實力,本人又要是相對仁(無)愛(能)厚(軟)道(弱)的人物,代王劉恆在表面上符合他們的需求,反之,齊王劉襄的舅父駟鈞為人兇殘暴戾,正好授人以柄,而最主要的是,劉襄是一個軍事實力爆棚的強藩,因此從來不在長安功臣集團的候選人名單之列。

當然,劉恆也就是漢文帝並不是一個省油的燈,等到長安功臣集團明白過來,已經晚了。

而劉恆即位之後,他的背後就是整個漢帝國強大的國家機器,齊國再強也不足以抗衡,因而劉襄從來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只能懷著憤恨和不滿鬱鬱而終——前179年,劉章病死,諡號哀王。他去世之後,其子劉則繼承了王位,是為齊文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