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和總統府一樣,位於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沒有遊覽過中山陵算不上去過南京。因此到了南京旅遊,一定要去中山陵看一看。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園風景區


顧名思義,中山陵是我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中山陵園風景區不但包括陵寢,還包括一些附屬紀念建築群等。中山先生因病於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他臨終前的夙願就是將自己葬在中華民國的臨時政府南京,因此第二年春天中山陵開始動工建設,三年後建成。中山陵於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園風景區入口

中山陵園風景區是南京為數不多的免費5A級景區,雖然免費,但是從2018年6月1日開始實行實名網上預約制,參觀中山陵須提前在中山陵官網或者微信公眾號上憑藉身份證信息預約,預約的時間段包括五個時間段,分別是8:30到10:30,10:30到12:30,12:30到下午2:30,下午2:30到4:30和4:30到5:00。預約成功後,在景區入口刷身份證即可進入景區參觀。如果提前預約後忘記帶身份證也沒事,憑藉手機上的預約二維碼也可以掃碼進去。

中山陵屬於南京鐘山風景旅遊區的一部分,也是遊客前往遊覽最熱門的一個景點,因此去中山陵遊覽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尤其是黃金週期間這裡每天的遊客量都會爆棚,所以遊覽前做好攻略可以提高你的遊覽質量。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孝經鼎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博愛坊


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陵園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景區內的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組成,這些建築全部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據說從空中俯瞰中山陵景區,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這也是天才建築師呂彥直的設計從眾多陵園設計中脫穎而出的主要看點。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墓道


四楹三門的沖天式博愛坊是景區中軸線上的最南端,因為牌坊上有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博愛二字得名,博愛二字出自韓愈《原道》中的“博愛之為仁”一語,應該說這兩個字也是孫中山先生博大胸懷的高度概括和最佳寫照。

博愛坊的南面是一隻青銅鼎,看了介紹後才知道它的名字叫孝經鼎,據說是戴季陶和國立中山大學的全體同學為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懷念之情而捐資鑄造的,之所以取名孝經鼎,是因為銅鼎內有一塊四方銅碑,碑上刻著戴太夫人書寫的孝經。1933年5月在舉行銅鼎奠基典禮時,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臨現場,戴季陶致詞。

過了博愛坊之後就是中山陵墓道,墓道兩旁種植了很多蒼松翠柏,並且還種植有一些銀杏樹,如果是晚秋時節參觀中山陵的話,兩旁的銀杏樹葉全部變為金黃色,景色特別漂亮。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陵門


穿過中山陵墓道後就是中山陵陵門,陵門的上方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鎏金大字,陵門採用黃崗巖建設,陵門的屋頂為單簷歇山式風格,屋頂上覆蓋有藍色琉璃瓦,對應著國民黨黨旗的藍色。陵門之後就是碑亭,碑亭之上同樣覆蓋著藍色琉璃瓦,碑亭中的墓碑是一塊巨大的花崗岩,正面有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的譚延闓書寫的碑文“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關於碑文內容中如何斷句似乎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碑亭內的墓碑


過了碑亭之後最宏偉的建築便是祭堂了。從碑亭到祭堂要攀登很長一段石階才能達到,之於有多少級石階也有講究,網上的資料介紹從碑亭到祭堂一共有339級石階,象徵著當時國民黨參眾兩院的議員339人,而從博愛坊到祭堂的石階更多,一共是392級,被中間的10層平臺分為10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通往祭堂的石階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通往祭堂的石階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通往祭堂的石階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石階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從中山陵最高處俯瞰中山陵中軸線


祭堂是中山陵的主體建築,位於紫金山的最高峰。整個祭堂融合了中西建築風格,屋頂上同樣也是覆蓋著藍色琉璃瓦,外部的牆壁全部是花崗石砌成。在祭堂的中門之上鑲嵌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地正氣”四個大字,下邊的門楣上刻有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張靜江書寫的“民族”“民生”“民權”六個大字,這正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祭堂正中是孫中山先生的坐像,由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祭堂之內不允許拍照,因此只能從祭堂外遠遠的拍一下。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祭堂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祭堂內的孫中山先生坐像


祭堂的裡面就是孫中山先生陵寢墓室。2010年中山陵景區免費對公眾開放後,由於參觀孫中山先生陵寢墓室的遊客太多,曾經一度造成了擁擠,因此墓室在開放一段時間後就被全面關閉了,直到去年的6月1日,關閉將近八年之久的中山先生陵寢才再次向遊客開放,我們終於可以一睹中山陵墓室內部的情景。參觀陵寢需要在祭堂外排隊等候,每隔幾分鐘維護陵寢的工作人員向排隊的遊客放行一次,每次大概有二三十人可以進去參觀,不允許對墓室內拍照,因此網上流傳的墓室內部的照片非常少見。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孫中山先生陵寢內部


中山陵園風景區除了中山陵的主體建築之外,還包括環繞在周圍的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參觀完中山陵後一定不要忘記去周圍的這些景點看一看。


南京中山陵,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